安置精神疾病員工,如何做得更好?

月下0鬱金香



關愛弱勢群體不是一句空話,所以關愛有精神病人 的員工更是重中之重!


2018年精神疾病新政策規定,居民自行到各級各類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就診或諮詢時,對疑似嚴重精神障礙者,接診醫師應當儘可能明確診斷。對於治療依從性差、家庭監護能力弱或無監護的、具有肇事肇禍風險的患者,推薦採用長效針劑治。貧困精神病患者生活和醫療救助:對符合城市低保條件的,民政部門按程序應保盡保,按城市低保保障標準全額髮放城市低保金,並視困難程度予以分類施保救助。對享受了城市低保的精神病患者,可從城市醫療救助金中解決一定金額的醫前救助卡,用於平時購藥維持治療;對嚴重精神病患者入院治療的,按城市醫療救助政策,一年可予以最高限額的住院救助。作為單位組織關愛精神病患者,需要從不歧視做起。

精神病人是生活在病痛中的弱勢群體,他們渴望被尊重被關懷。他們更需要關心和愛護。單位組織應該與正常人一樣對待而不被歧視,單位組織應該積極給予他們幫助解決他們的各種困難,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早日恢復健康。”精神病患者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一類特殊人群。



環翠峪凌歌


過去,精神病患者對單位來說是負擔;對外人來說,是歧視;對家庭來說,是痛苦;對個人來說,是可憐!

由於精神病患者病情複雜,治癒週期長,對社會,對家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國家的關注,精神病患者基本都得到了醫治和安置。

我講的這個例子就是對患者最好的安置了。

杜雪(化名),蘇州人,八七年大學畢業分配到甘肅某沙漠研究單位工作。由於結束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校園愛情,帶著傷痛的心與單位一個男士草率結婚,生下一個女兒後,感情受挫,精神分裂。

經過家人五年的四處醫治,病情始終沒有好轉。

試想,杜雪患病後不能工作,長期滯留家庭,不但家人倍受折磨,對孩子的成長也造成了巨大傷害,又幹擾著鄰里之間的正常生活。

最後,在單位的幫助下,將杜雪送去了位於甘肅天水的一家精神病院,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十幾年過去了,單位沒有放棄她,每逢節假日,單位工會都會派人去探望。

她享受單獨的病房,單獨的看護,享受著“天外”的世界。

由於家人定期去照顧,女兒長大了也經常看望。讓杜雪也感受了家庭的溫暖,也算享受了晚年生活。

有一次去看她,也被她的生活感動了。雖然她神志不清,可她住的房間牆上,層層寫滿了字,可嘆啊!她真是一個才女,她“畫”出的字,還是草書,行雲流水。

如果~?如今如此消耗了一生。可惜了!


嗨逛吃逛吃


精神疾病患者,一般不宜到公共場所活動,包括從事正常工作,但如果是病症較輕,可以從事非重要崗位的工作。如果發病,則可根據情況,或是一次往補償到位,或是每月正常開資,但患病者本人必須離崗,回家由監護人負責。


貴氣凡夫


採取一次性補償是最好的安置方法!如果不行,把殘疾證辦下來,別解除勞動合同,可以退殘保金,這樣公司不用出錢,還能合理合法的幫公司多省一筆錢。


與你相約職等你來


要看她的病情了,病輕的可以與快樂點的人一起,帶動她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