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樹》降臨 華晨宇 的“天地人和”

“我害怕混濁的天空

巨浪席捲狼藉一片 都惶恐

我害怕入髓的冰凍

太多生命無一倖免 都失控”

華晨宇的新歌《神樹》一開唱,就很有畫面感,隨著歌曲的鋪展,好像就把人帶入“海嘯”有關的驚心動魄的回憶。

《神樹》降臨 華晨宇 的“天地人和”

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發生海嘯,導致印尼等國家、地區近29萬人遇難或失蹤,2012年,華納兄弟根據這個真實大事件拍攝了一部電影,名叫《海嘯奇蹟》。

在電影裡,是相信愛和永不放棄,創造了生命的奇蹟,被海嘯衝散的一家人最終劫後餘生,溫暖團聚,但是在電影之外,當若干年後印度洋海嘯再度發生時,一連串冰冷的數字背後,只有無數家庭的生離死別,原來奇蹟是在電影的虛構和慰籍中,痛苦和死亡才是電影外的真實面目,不少自然災害,即使有些人認為的“天災”,但很多時候也是“人禍 ”,因為人類需要正視一個事實。在大自然面前,我們真正心懷敬畏了嗎?這些敬畏的話好像是很隨便就可以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等到真正領悟,卻似乎有些為時已晚。

《神樹》降臨 華晨宇 的“天地人和”

這樣的體會和感悟,其實不需要完全通過經歷真實的災難,慘痛的教訓,才給予我們深刻的反思。因為這樣過於殘酷和悲情。敬畏大自然, 保護我們乃以生存的星球,其實這是音樂可以發揮的力量,這也是作為明星公眾人物應該有的一種姿態。說實話,當華晨宇告別“雲錄製”,出現在長沙演播廳的《歌手》錄製現場,他帶來的這首《神樹》無論從編曲、歌詞,還是從現場演繹的效果來看都非常地震撼人心。

《神樹》降臨 華晨宇 的“天地人和”

這首歌是“天地人”的對話嗎?還是靈魂的吶喊?至少唱出宇宙洪荒萬物枯榮!把大家在音樂的氛圍裡,帶入災難片的現場,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聲,瞬間被無情的巨浪淹沒,彷彿能看到災難即將來臨時,也能提前警醒,敬畏大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多麼迫切和重要。曾幾何時,人類只顧著自身的發展,和利益的最大化,忽視環境保護,使得乃以生存的星球遭到較大破壞,因此世界各地的環保藝術家都在試圖告訴人們,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不要讓這樣的美好離我們越來越遠。

這樣的呼喚,如今不是多了,是少了。因此選擇在歌手這樣的競演舞臺,選擇這種充滿大愛的大歌未必是最討巧的,甚至最近幾期,有些抖音上紅火起來的歌曲,也是歌手選歌的一個熱門候選,但華晨宇用他的作品《神樹》再次證明了一個事實:他擁有著寬廣的大愛格局,和永無止境的音樂探索。原來好的音樂作品在地球這樣一個宏大的星球面前,也有它獨特的魅力。就像這《神樹》,不僅是大愛的呼喚,是靈魂的思索,是哲理的訴說,也是公益的表達。華晨宇的音樂魅力早已經不是在炫技炫高音那麼簡單,《神樹》的音樂爆發力強之外,還是在用作品本身喚起更多人對環保的關注和重視。

《神樹》降臨 華晨宇 的“天地人和”

說實話,這樣有氣勢和充滿環保精神的作品,好像離我們很遠了。回溯流行音樂的步伐,這種充滿力量和震撼的“環保題材“,在很多年前,有美國流行之王的傑克遜,曾經也演唱了幾首跟環保相關的大歌《earth song》(地球之歌),那種來自靈魂深處的撕心吶喊,連同這首歌的MV,無人不震驚。

《神樹》降臨 華晨宇 的“天地人和”

時光荏苒,人與大自然的友好相處,一直是人類在發展中遇到的一個繞不過的話題,我們人類的行為,要充分去尊重自然,而不是一味地改造自然,自然的歷史比人類要長,所以我們要更好地瞭解我們的大自然。但是,我們真正又瞭解到多少,真正對大自然釋放了善意呢?至少在《神樹》這樣充滿深度的音樂作品裡,還是看到一些希望。

《神樹》降臨 華晨宇 的“天地人和”

萬物皆有靈,生命無貴賤,其實從華晨宇的《鬥牛》到《神樹》,都是在音樂作品的創作和探索中,在天地人和 的對話中,看到一種屬於他的音樂印記。

何謂神樹,它讓世界末日多了一份生機和希望,樹根連著土地,即便萬籟悲寂,生命之樹依然生生不息,一切生靈皆是平等。

而細細地聽《鬥牛》到《神樹》,你忽然發現,那個懵懂的花花也逐漸成青春的背景,華晨宇倒是成長為一棵”音樂神樹“,樹枝上,掛滿許多驚喜的音樂作品,大自然的微風吹過,那棵大樹,正恣意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