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是个什么鬼?

这个页面看起来很low,用户体验不好"

"这个操作流程太复杂,用户体验不好"

"这个产品规则太复杂,用户体验不好"

"这个产品没什么用,用户体验不好"

"……"

你有没有经常听到以上关于用户体验的评价?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用户体验认知,这无关对错。

用户体验是个框,什么都能装。

但是,作为产品经理,产品的直接负责人,不能单纯的从某个角度去判定用户体验,那样可能就会被带乱节奏。

典型的案例就是外包业务,甲方觉得酷炫的效果就是用户体验好,于是开发团队全把重心放在前端UI、动效方面,安全性、扩展性、产品架构做得很差,做成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面子』产品,产品经理如果被带节奏,一定是这个效果。

那么,用户体验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更客观的评价用户体验?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来一起了解下。

1、用户体验是什么?

用户体验,英文名叫User Experience,简称UE/UX,是用户在使用产品、系统或者服务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主观感受。用户体验不仅仅局限于具体产品,有可能是某项服务。

ISO标准将用户体验定义为『人们对于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

通俗来讲就是『这个东西有不有用,好不好用,用起来方不方便』。

因此,用户体验是主观的。

用户体验这个词最早被广泛认知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用户体验设计师唐纳德·诺曼提出和推广。

随着图形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机交互渗透到人类几乎所有的领域。这使产品的评价指标从单纯的可用性,扩展到范围更丰富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用户的主观感受、动机、价值观等)在人机交互技术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关注度与传统三大可用性指标不相上下。(传统可行性三大指标:效率、效益、基本主观满意度)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用户指产品的受益者、产品使用者、产品生产者。而体验是用户的主观感受,用经济学来解释,就是获得的『效用』。

前段时间看了《俞军的产品方法论》,里面提到产品经理要关注2个模型,一个是用户模型,一个是交易模型。感觉用户模型像极了用户体验里的『用户』,而交易模型像极了用户体验里的『体验』。

2、用户体验的构成

关于用户体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模型,叫用户体验五要素。这个模型将用户体验分成了五个层级。

用户体验是个什么鬼?

表现层:将内容、功能和美学汇集到一起产生的最终设计,充分理解用户的感官感受;

框架层:确定详细的界面布局、导航和信息设计;

结构层:将产品的功能和内容按合理的结构组织起来;

范围层:根据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确定产品的功能和内容范围;

战略层:界定用户群,用户需求,企业内部目标。

用户体验的思考,应该是从下往上的,战略层没想清楚,就像房屋地基没有搭好,再酷炫的结构和外观都是徒劳。

在五个要素中,UI(用户界面设计师)负责用户体验的表现层,关注的核心内容是质感风格、布局排版、字体图形、色彩动效等负责,UI决定产品的颜值。

UE(用户体验设计师)负责用户体验的框架层和结构层,关注使用场景、产品情感、使用流程、功能状态、操作方式、输出反馈等,UE决定用户使用产品的舒适度。

PM(产品经理)主要负责范围层和战略层,关注商业目标、用户需求、功能范围、运营模式、商业模式、企业战略等,PM决定产品是否对用户和企业有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团队都没有UE这个职位,产品经理需要负责更多的层面的用户体验。

所以现在流行一种说法:产品经理是最接近CEO的人,因产品经理为需要了解的东西确实很多,上至企业战略,下至产品交互细节。

3、用户体验评价标准

用户体验=低使用成本+高愉悦度。

俞军在知乎上面有个关于用户体验的回答,他说:『用户体验,是让用户付出最小成本满足需求』

用户为了完成目标,付出的成本越小,满足需求的过程越愉悦,体验越好。

我认为,好的用户体验一定能满足这4个条件:

1)有用。能解决某个问题或带来效益。

2)能用。具备解决问题的最小可用功能。

3)好用。有良好的交互和结构,用起来顺手。

4)易用。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动效设计,用起来爽。

4、写在最后

好的用户体验是催化剂,能帮助我们用最小的成本拉新、转化、留存,确保产品走向成功。

作为普通的用户,用户体验可以张口就来,这是作为『用户』的权利。

但作为产品经理,一定要对用户体验充满敬意,用户体验不仅仅是某个层级的优异表现,而是所有层级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户体验也不仅仅是照顾用户的需求,还需权衡企业的需求。

只关注某个层级的用户体验,就像盲人摸象,太局限和片面。

我们要全层级关注用户体验,把『追求更好的用户体验』作为我们永恒不变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