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愛心=最高尚的情感: 關注弱勢群體的生存空間

良知解釋為天賦的道德觀念,是不需要後天學習的。孟子在《孟子·盡學》中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也,良知也。

人類天性中即存在同情和憐憫的基因,社會的道德風向同樣鼓勵人們要多一些同情和憐憫,少一點冷漠和自私。

下面羅列一些社會上常見的冷漠和自私現象:

一個母親指著乞丐教育孩子說: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和他一樣。

一個家庭因為貧窮在親屬聚會時被其它人故意冷淡。

開著豪車的兇惡女人無故毆打環衛工人。

小區保安因按規定攔阻某寶馬女被打耳光。

一初中女孩被男女同學十幾人圍住毆打近一個小時。

農民工因討薪被無情暴打,最後走投無路跳樓。

……

人類的冷漠比寒冬還要冷。

所以我們呼喚良知,呼喚愛心。


良知+愛心=最高尚的情感: 關注弱勢群體的生存空間


良知+愛心=最高尚的情感: 關注弱勢群體的生存空間


良知+愛心=最高尚的情感: 關注弱勢群體的生存空間


良知+愛心=最高尚的情感: 關注弱勢群體的生存空間


我們所居住的高樓大廈、我們身上穿的衣物、我們口裡所吃的食物,有哪一樣不是農民辛勤勞動的結果。他們無異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怎麼忍心那麼殘忍的對待他們。

人類社會的穩定起碼要有一個基本的倫理基礎。

這個基礎也是一個社會起碼的良知。

我這樣教育我的子女:如果你缺少了良知,你的人格同時也跟著缺少。

我這樣反省我自己:如果我做事違反了良知,我的人生也是令人羞恥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