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出國總裁孫濤:全球視野下,如何進行高等教育選擇


新東方前途出國總裁孫濤更是為廣大學生和家長們帶來了“

全球視野下的高等教育選擇”的主題講座,以更長遠、更全面的目光,由近幾年行業內權威數據總結分析出發,探討留學趨勢的變化,以及對如何進行高等教育選擇提出了最專業的見解。


本次直播講座的精華乾貨內容都已經整理好了!快來看看吧!


疫情當下,今年留學生群體們面臨的挑戰非常大,其實過去40年間我們經歷了更多的挑戰,無論是改革開放,還是國際上的歷史性事件,不管時代怎麼樣,留學的趨勢是向上的。2018年中國留學生人數達到66萬人。過去41年間,全中國有將近600多萬人走出國門。不管大環境怎麼樣,整體上而言,出國的需求還是有的。


近年來留學趨勢上有兩個方面的明顯變化,一方面,選擇出國深造的學子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無論是提前出國,還是提前在國內做規劃,啟動留學的時間都越來越早。留學不是我們在尋求高等教育上唯一的選擇,我們是做留學業務的,但從來沒有宣揚過一定要留學,是否要留學取決於個人的選擇。


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會選擇出國留學?


01 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的供需矛盾


中國兩個特別重要的考試,一個是高考,過去10年間,中國高考的報考人數是在900萬到1000萬左右,2020年高考人數基本上也能夠在1000萬左右,然而一本的錄取率為13.8%,211錄取率為6.1%,985錄取率僅為2%。另一個是考研,今年數據顯示,有340萬人報名考研,但是招生量不過100萬左右,意味著有240萬的考研落榜生。相對來講,中國優質教育的供給量還不是那麼充足。中國的學生想去好學校,而中國名校的學生容量有限。無論是高考還是考研,中國高等院校的供需矛盾非常大。


前途出國總裁孫濤:全球視野下,如何進行高等教育選擇


其次,無論是從中國統計發佈的還是國際上其他權威機構發佈的世界知名高校排行榜,我們可以發現,海外的高等院校比國內的高等院校上榜率要高很多,如果同學們把目標從中國放眼到全世界的話,讀知名大學的難度可以緩解很多。


近幾年原來越多的世界知名院校開放接受了中國高考成績,這也說明,海外的優質教育資源不僅比較多,並且他們向中國學生敞開了大門。


02 優秀學子的主動選擇


除了可以選擇到國外去本科,很多在國內就讀本科的學生,到了大四畢業,依然會面臨著是工作還是繼續讀研深造的選擇。目前,國內很多高等院校的畢業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畢業後直接出國讀研。從數據上看,2019屆本科畢業生中,北大有30%的學生選擇了出國留學,清華有24.6%、復旦有29.9%、上海交大有24.46%、中科大有24.8%。這些數據作為我們國內頂尖院校的風向標,可以由此看出,越來越多的優秀學子主動選擇了海外留學。


前途出國總裁孫濤:全球視野下,如何進行高等教育選擇


03 留學起步時間越來越早


選擇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早。“早”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申請的學歷越來越早。留學的本科生比例越來越高,去年英國大學的招生機構UCAS統計數據顯示,赴英國讀本科的申請人數增長率為30%,過去在美國讀中學的,多數是去讀11年級銜接申請本科,現如今去美國讀中學的有半數申請的是9年級,出國留學的就讀年級、學生年齡、申請學歷都在提前。從前途出國的學生數據來看,申請研究生的學生中,在美國本科畢業的中國留學生的佔比在15%到20%左右,並且美本學生申請時的優勢非常明顯。今年3月9日前途出國有12個同學拿到了耶魯大學CS(計算機科學)的錄取,這12個學生裡面有9名同學是美國本科畢業。


第二,留學籌備期越來越提前。前途出國每年都會做中國留學的白皮書,白皮書中的市場調研結果顯示,給自己留出一年半到兩年以上的時間來進行留學規劃的學生比例越來越高,甚至在初中就為申請國外本科做規劃的個例也越來越多。


第三,留學生群體中來自國際學校的學生人數也越來越多。過去10年間,中國國際學校數量的增長是驚人的,目前國際學校達到了1168所,在校生52.5萬,比2018年增長19%。這些同學在國內讀書階段就接受了國際教育資源,更有助於直接銜接國外本科。


04 如何準備留學


那麼在以上這些留學趨勢下,我們再來看一看如何應對。


前途出國不單是隻關注大家申請、簽證,我們希望能夠幫助我們學生們做更好的準備,我們提出了一個口號叫“打造錄取力、學術力、就業力”,做“三好學生”。


前途出國總裁孫濤:全球視野下,如何進行高等教育選擇


錄取力,就是打造申請時的核心競爭力,在校成績和標化成績,以及綜合實力,這是申請世界名校通用的三個支柱,從海外名校公佈出的錄取報告來看,在錄取時對學生綜合實力的考察比重越來越高。


根據我們白皮書的調研數據顯示,超過八成的海歸“學非所用”,對工作的滿意程度整體偏低。有42.2%的留學生尚未確定今後的發展方向,有10.2%的留學生對於今後的職業發展不作任何規劃。


為了使學生順利錄取和學業有成,在此之外,我們還要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之路。這也就是為什麼出國前就強調學術力和就業力,我們不僅要關注申請階段,也要關注非申請階段的部分。即使申請到好的學校,學生依然要面對文化上、語言上的、學習上的挑戰,例如實習推薦、職業規劃、租房、續簽、海外學業輔導等等問題,


從2017年普華永道全球CEO調研數據來看,最難招聘到的人才技能依次為創造力、領導力、情商、適應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重要性排在第一位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品質也正和許多世界名校公佈出的招生要求契合。


面對疫情,大家普遍感受到了未來世界的挑戰充滿了不確定性,作為未來的社會的棟樑人才,我們需要的是靠我們的創新力、領導力去解決問題。


我更希望家長提醒自己,給孩子最好的財富不是幫他去了哪個大學、找到什麼樣的工作,最好的財富是能力的培養,比如好奇心、探索精神、團隊協作能力、責任感、主動性、創造力、抗挫折能力、領導能力等等。要讓孩子在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有能力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