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埃及的托勒密,其實也有成為第二個亞歷山大大帝的雄心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病逝於巴比倫。在此之後,其部將為爭奪帝國的控制權,展開了激烈的角逐,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的“繼業者戰爭”。

偏安埃及的托勒密,其實也有成為第二個亞歷山大大帝的雄心

亞歷山大帝國

隨著形勢的發展和手中權力的擴大,主要的實力派將領大多自覺地或是被形勢所迫地走上了爭奪帝國最高領導權的道路,如帕迪卡斯、安提柯和塞琉古都曾經先後表現出了一統帝國的態勢。而且,將領們在巴比倫劃分亞歷山大帝國的政治版圖時,歐洲的希臘和馬其頓以及亞洲的小亞細亞、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和米底等地是諸將爭奪最激烈的地區。

與眾人不同的是,亞歷山大的麾下名將托勒密,竟出人意料的要求獲得遠離希臘文化中心的埃及。於是,托勒密成為了埃及總督,而且在後來的繼業者戰爭中,托勒密很少遠離埃及,主要在埃及周邊地區進行軍事擴張。因此,有人認為托勒密並沒有角逐希臘化世界最高權力的雄心,但事實上,托勒密為人謹慎穩重,他選擇遠離權力爭鬥的中心,在埃及韜光養晦,始終伺機奪取帝國的最高統治權。也就是說,托勒密同其他實力派將領一樣,也想成為第二個亞歷山大大帝。

偏安埃及的托勒密,其實也有成為第二個亞歷山大大帝的雄心

托勒密塑像

在帝國分崩離析之際,托勒密為什麼主動選擇埃及?

托勒密與亞歷山大大帝從少年時期就是親密無間的朋友,他為人忠誠可靠,是亞歷山大的得力干將,在遠征波斯時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托勒密更是成為亞歷山大身邊位高權重的七名侍衛之一。

在亞歷山大逝世之後,眾將領聚集在巴比倫商議王位繼承問題時,托勒密提出了一條讓大家可以接受的方案:將帝國分為一個個行省,由行省總督組成的將軍議會擁有最高決策權。

從表面看來,托勒密是分裂帝國的第一人,但這其實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手段。帝國當時的局勢對托勒密十分不利:亞歷山大大帝在臨終之前,將象徵最高權威的戒指交給了宮廷長官兼夥友騎兵指揮官帕迪卡斯,並囑咐他轉交給帝國的“最強者”,但事實上卻沒有指定繼承人。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難題,因為亞歷山大的兄弟阿里戴烏斯神志衰弱難堪大任,而遺孀羅克珊娜懷著他唯一的孩子尚在家鄉待產。所以,戒指的持有者帕迪卡斯首先爭得了最有利地位,很有可能成為亞歷山大之後帝國的掌權人。

偏安埃及的托勒密,其實也有成為第二個亞歷山大大帝的雄心

亞歷山大大帝

而此時的托勒密只有提議組建將軍議會來制衡對手,防止其他野心家大權獨攬。歷史似乎正如托勒密一世預期的那樣發展,經歷了長達一個月的混亂之後,亞歷山大的繼承者們終於達成一致,即維持帝國形式上的同一,劃分勢力範圍,瓜分帝國統治權。最後,帕迪卡斯雖然留在首都巴比倫王庭攝政,但托勒密分得埃及,獲得了與帕迪卡斯對抗的重要基地。

埃及雖然偏安帝國一隅,但托勒密這樣選擇是有多種好處的:

  • 首先,埃及遠離帝國權力中心巴比倫,可以避免被攝政王帕迪卡斯就近控制;
  • 其次,當時的埃及雖然尚不屬於希臘文化繁榮的地區,但是埃及可以從海路與其他希臘國家取得聯繫,避免瞭如東方總督區那樣與帝國中心區域隔絕,以致無法及時獲得必要的人力資源;
  • 再次,儘管埃及在被亞歷山大征服以前飽受波斯人的殘酷統治,生產受到影響,但是作為一個非常適宜農業發展的地區,埃及的經濟潛力很大,可以為未來的征伐提供必要的財力和物力支持;
  • 最後,從地理條件來看埃及地勢南北狹長、東西有沙漠阻隔,在強敵壓境時有利於防禦,而從北部的尼羅河口出發卻可以經海路到達愛琴海地區的任何國家,所以只要掌握了制海權就可以積極向外擴張,正所謂“進可攻,退可守”。
偏安埃及的托勒密,其實也有成為第二個亞歷山大大帝的雄心

公元前323年托勒密埃及疆域

因此可以說統領埃及是托勒密實現個人抱負的基石,所以托勒密選擇埃及作為自己擴張的根據地,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托勒密深知誰在這個時候在帝國稱霸,誰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與之相比,帕迪卡斯雖作為權力分配的最大受益者,但實力的壯大卻使他的政治野心也愈發膨脹,漸漸失去理智,開始與其他將領反目。為了能夠合法的繼承王位,帕迪卡斯接受了亞歷山大大帝的母親奧林匹亞斯的條件,拋棄了安提帕特的女兒轉而準備迎娶亞歷山大大帝的妹妹克里奧帕特拉;帕迪卡斯還開始攻擊那些不服從他命令的總督並與安提帕特等人公開決裂,而以安提帕特、克拉特魯斯和安提柯為首的馬其頓老將也不滿於帕迪卡斯權勢的增長,從馬其頓出兵亞洲。最後公元前320年,刻薄寡恩的帕迪卡斯在進攻埃及的托勒密時,由於渡河失敗引起軍心不穩,在尼羅河畔被部下培松、塞琉古等人刺殺身亡。

帕迪卡斯的死印證了托勒密的預見,第一位試圖稱霸帝國的野心家終將走向失敗。

在那以後,其他繼承者繼續爭相攫取帝國最高權力,展開了長達四十餘年的混戰。

偏安埃及的托勒密,其實也有成為第二個亞歷山大大帝的雄心

奪取亞歷山大的遺體,向帝國宣告自己繼承者身份的合法性

托勒密到埃及赴任並站穩腳跟之後,就想辦法擴大自己在整個帝國的影響力,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公然違抗帝國當時的攝政王帕迪卡斯,冒著與之開戰的危險搶奪亞歷山大大帝的遺體。

儘管亞歷山大大帝已經去世,他在世人的意識中依然擁有無尚權威。如帕迪卡斯從亞歷山大手中接受了指環,所以他成為亞歷山大遺囑的執行人,掌握了局勢;國王秘書攸美尼斯打算說服擁兵自重的將領們接受自己的指揮時,他就會打開一頂亞歷山大留下的帳篷,在帳中議事和發佈命令,對於馬其頓軍隊而言,從這頂帳篷中發出的指令就如同是亞歷山大本人親自下達的命令。

實力派將領們都想利用亞歷山大的政治影響力,掙取政治資本。一個戒指或帳篷的威力尚且如此,那麼擁有亞歷山大的遺體,將其埋葬在自己的統治區,托勒密就可以向整個帝國宣佈自己是亞歷山大真正的合法繼承人,這也可以成為他爭奪帝國領導權的有力籌碼。

偏安埃及的托勒密,其實也有成為第二個亞歷山大大帝的雄心

亞歷山大大帝雕塑

在亞歷山大死後,將領們就圍繞其遺體發生了爭吵。巴比倫方面商議將亞歷山大埋葬在西瓦阿蒙神神廟;而帕迪卡斯則決定將靈柩運回馬其頓,將其埋葬在古都埃迦伊。但是托勒密大膽地聯合負責護送靈柩的阿里戴烏斯,從大馬士革劫持遺體至埃及,先是葬在埃及的古都孟斐斯,而後轉移至亞歷山大里亞。帕迪卡斯立刻派人要追回亞歷山大的遺體,但為時已晚。

帕迪卡斯將亞歷山大埋葬在埃伽伊,目的在於把自己的勢力擴展到馬其頓本土,從而獨攬整個帝國的最高權力;相應地,托勒密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位置,讓自己的統治合法化。隨後托勒密為已故的國王舉辦祭祀儀式,許多士兵加入到他的行列,他在整個帝國的影響力也隨之擴大。

偏安埃及的托勒密,其實也有成為第二個亞歷山大大帝的雄心

向帝國內部擴大版圖,與安提柯爭雄

托勒密並不打算固守疆土,因為他的目標是整個帝國。

公元前322年,在初步控制了埃及以後,在第二年托勒密借平定昔蘭尼內戰的機會控制了這一地區,並派軍駐守昔蘭尼。對昔蘭尼的佔領一方面使托勒密獲得了一個重要的糧食產區和馬匹來源地,打通了與迦太基之間的貿易通道,另一方面也在埃及西部創造了一個緩衝區,使托勒密在當時可以放手向東部擴張勢力範圍。

在帕迪卡斯遇刺後,其部下曾試圖擁立托勒密繼任攝政之職,但謹慎的托勒密拒絕了這一提議,而是提議擁立米底總督培松和阿里戴烏斯為攝政,又一次避免了自己因過早捲入權力鬥爭而成為眾矢之的。而且,這兩個人都沒有能力和聲望成為強勢的中央領導者,也就無法約束他在埃及的所作所為。沒過多久,安提帕特又成為帝國的攝政,而托勒密對埃及和昔蘭尼的統治權力得到了確認,托勒密繼續經營埃及並伺機向外擴張。

偏安埃及的托勒密,其實也有成為第二個亞歷山大大帝的雄心

公元前315年托勒密埃及疆域

公元前319年,托勒密逐步控制了科勒敘利亞、腓尼基地區和巴勒斯坦地區,這一擴張行動進一步擴大了他的勢力範圍,為埃及在東部創造了一個重要的緩衝區域。也正是在這一年,安提帕特逝世,安提柯一家獨大企圖吞併整個帝國。

在第三次繼業者之戰中,安提柯父子進攻並佔領了托勒密的科勒敘利亞。到了第四次繼業者之戰時,雙方就愛琴海地區的控制權又進行了多次戰爭,甚至在公元前306年底,安提柯父子奪取了制海權和對塞浦路斯等地的控制後,乘勝帶領主力部隊水陸並進來攻打埃及。根據狄奧多拉斯《歷史叢書》的記載:這支大軍包括80000步兵、8000騎兵和83頭戰象,以及150艘戰艦和100艘運輸船。面對敵人的大軍壓境,托勒密指揮軍隊利用埃及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和冬季不利於海軍行動的氣候條件取得了保衛戰的勝利。

而且在安提柯稱王以後,儘管實力嚴重受損,托勒密也依然緊隨其後於第二年(公元前305年)在埃及正式稱王,這表明他也不甘居於安提柯下位,有著同樣繼承亞歷山大帝國的雄心 。

公元前301年的伊普蘇斯戰役前後,托勒密重新出兵佔領了科勒敘利亞地區。在公元前295年和公元前287年,他又兩次進軍希臘,最終得以吞併戰略和商貿要地塞浦路斯,成功地擴大了勢力範圍。

偏安埃及的托勒密,其實也有成為第二個亞歷山大大帝的雄心

公元前290年托勒密埃及疆域

托勒密是一個心思沉穩,目光遠大的人,他不像帕迪卡斯和安提帕特那樣,急於成為帝國的統帥,因為他深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他富有極強的洞察力,主動選擇了帝國西南角的埃及,遠離的權力爭奪的漩渦,並在此韜光養晦,蓄勢待發;他主持埋葬亞歷山大大帝,使自己成為了國王名副其實的繼承人;他運籌帷幄,在穩定統治埃及的基礎上,逐步向帝國其他地域擴張。總體來看,偏安埃及的托勒密,同其他實力派將領一樣懷有做第二個亞歷山大的雄心,想要成為整個帝國的統治者。

偏安埃及的托勒密,其實也有成為第二個亞歷山大大帝的雄心

繼業者戰爭結束後,三強鼎立

終於,在繼業者戰爭結束後、希臘化時代的大幕徐徐拉開之時,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可以同亞洲的塞琉古王朝和馬其頓的安提柯王朝三強鼎立,持續主宰希臘化世界近百年。當托勒密離世時,他留給後繼者的不僅僅是埃及、敘利亞、小亞細亞南部的遼闊領土,還有掌控希臘世界的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