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庫爾勒香梨姑娘的傳說您知道嗎?

庫爾勒香梨果皮薄,質脆,果肉白色,肉質細嫩,石細胞少,堅硬,多汁味甜,近果心處略酸,香味濃郁,並有“潤肺、涼心、消痰、消炎、止咳、解瘡毒酒毒”等醫療作用。


新疆庫爾勒香梨姑娘的傳說您知道嗎?

關於香梨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有一位名叫艾麗曼的姑娘為了讓鄉親吃上梨子,她向東翻越99座大山,去過99個地方,騎死99頭毛驢,引來99種梨樹。可是種植以後,98個品種都死了,只有1棵梨樹與本地野梨嫁接成功,梨子成熟了,香氣四溢,鄉親們紛紛來品嚐祝賀。

新疆庫爾勒香梨姑娘的傳說您知道嗎?


香梨這件事傳到巴依(地主)耳裡,巴依用金銀財寶、綾羅綢緞要買下這棵樹,並不準姑娘傳授別人栽培技術。姑娘拒絕了巴依的要求,巴依惱羞成怒,指使狗腿子砍倒了梨樹,殺死了姑娘。可是第二年,砍倒的梨樹根長出青枝。鄉親們怕巴依知曉,就很快把梨樹移走了。就這樣,庫爾勒香梨才栽遍千家萬戶。1986年9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吃了庫爾勒香梨後,頻頻點頭,連聲稱道:“好梨!好梨!真是果品王子”。從此以後,庫爾勒香梨被定為招待貴賓的上乘果品。 在印度,香梨稱為“支那羅弗羅明”,意思是“中國王子”。那麼真正的“中國王子”在哪裡呢?就在庫爾勒市東北9公里處的鐵門關:

新疆庫爾勒香梨姑娘的傳說您知道嗎?

鐵門關


鐵關西天涯,極目少行客;

關門一小吏,終日對石壁。

橋跨千仞危,路盤兩崖窄;

試登西樓望,一望頭欲白。

這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公元715-770年)的詩《題鐵門關樓》。 鐵門關是絲綢之路三十六關之一,是絲綢之路中路出焉耆去龜茲(即今庫車)的必經之地。鐵門關兩山夾峙,石壁巍峨,石壁高數十米,長十五公里,一線中通,是孔雀河河道切割形成的峽谷。


新疆庫爾勒香梨姑娘的傳說您知道嗎?

庫爾勒孔雀河早上8點的景色

關於庫爾勒香梨有一個熱議的話題“香梨分‘公’、‘母’,而且‘母梨’比‘公梨’好吃很多”。這個大家應該並不陌生吧。不管是關於庫爾勒香梨的宣傳文章,還是水果銷售商家的推薦,包括不少電視節目都有說庫爾勒香梨分“公母”。但是這是真的麼?

新疆庫爾勒香梨姑娘的傳說您知道嗎?

權威學者是這麼解釋的,香梨分公母,只是坊間的說法,缺乏科學依據。”香梨個體之間存在的形狀、口感的差異,多和品種、授粉、土壤、溫度、光照等因素有關。看果臍區別香梨公母的方法,其實是和香梨的萼端發育程度有關係。以梨子為例,梨農認為的“母梨”和“公梨”,主要是梨樹開花結果後,有些萼片完全脫落,有些萼片沒有完全脫落造成的差異。沒有完全脫落的萼片會對梨的外形產生一些影響。”

一方水土養一方物。庫爾勒香梨帶有很強的地理性或地域性,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種植的。許多好奇的人精心地將香梨帶回老家種植,結果令人失望,果實堅硬,顆粒很多,糖份亦低。也許只有美麗的孔雀河水澆灌的土壤,才能種出地道的庫爾勒香梨。

新疆庫爾勒香梨姑娘的傳說您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