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魏都區法院:“智慧法院”助抗疫“雲”端辦案成常態

戴著口罩開庭、對著大屏幕敲法槌、利用微信調解案件、開通視頻進行網上庭審……近段時間,對於許昌市魏都區人民法院的法官來說,這些畫面已經成了工作的常態。魏都區人民法院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快“智慧法院”建設步伐。在疫情防控期間,法官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幫助當事人減少聚集,既為抗擊疫情提供了保障,又實現了當事人的訴訟權利。

依靠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智慧法院”讓公平正義不缺席。從2月3日至今,魏都區人民法院共通過微信庭審和雲庭審開庭260件,網絡調解成功63件,各項審判執行工作均在有序進行中。通過大量互聯網辦案,法官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各項高效便民的信息化舉措,架起了司法為民的橋樑。

“現在開庭!”3月3日,隨著一聲清脆的法槌聲,韓志華法官針對一起虛開增值稅發票刑事案件進行網絡開庭審理。

在庭審現場,原、被告席空無一人,只有一名法官和一名書記員且都佩戴著口罩。案件當事人在家直接通過手機和網絡進入“互聯網開庭”平臺。在審理過程中,各階段程序在韓志華的主持下有條不紊地進行,核對當事人的身份信息、在線答辯、舉證、質證等庭審過程,原告、被告“足不出戶”就“面對面”在線上完成了案件審理。

整個庭審歷時一個小時,程序規範,庭審過程聲音清晰、畫面流暢,取得了較好的庭審效果,最後由韓志華宣佈閉庭並擇期宣判。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魏都區人民法院一手抓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抓審判執行業務,努力實現網上庭審常態化、規範化、智能化,切實做到疫情防控和審判執行工作兩不誤、兩促進,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務。

同時,魏都區人民法院在總結在線審判模式和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完善信息化平臺建設,提高應用實效,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多元、便利的訴訟服務。

“法院審判執行工作關乎民生福祉和社會和諧穩定,當前正處於疫情防控關鍵期,我們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優勢,積極推進在線立案、在線庭審、在線調解等線上訴訟活動的常態化、智能化、規範化,確保防疫與審判工作兩不誤。此外,要切實維護訴訟參與人、來訪群眾、法院幹警的安全和健康,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韓志華說道。

疫情可以阻隔人員的流動,但無法阻攔司法工作的進程,無法阻斷公平正義的實現。“雲庭審”打破空間限制,大大節約審判資源,提高了審判效率,特別是對於身處異地無法到達庭審現場的當事人來說,網上審理案件非常便捷。目前,魏都區人民法院審判執行工作已經由線下轉為線上,實現網絡辦案、辦公常態化。

“疫情是暫時的,審判管理信息化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審判效率和審判質量的客觀要求。希望每一名法官都能儘快轉變思路,從傳統審判管理模式所形成的習慣中走出來,自覺接受並儘快融入信息化審判管理體系中去,利用信息技術改革的紅利助力司法審判質效提升,踐行司法公正為民的使命和擔當。”魏都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代院長閻鑫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