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這樣臨帖你已經掉進了大坑!

學書法的人都會去臨帖,為什麼要臨帖呢?因為我們要學習古人,尤其是魏晉到唐代的這些書法大家的字,因為那個時期是中國書法的巔峰時期,學習要取法乎上,所以我們去學習他們。於是我們拿起毛筆和古人的帖子去臨習,用我們當代人普遍的方法去學習碩大的毛筆,斗大的字照著字帖就開始臨。就像下面這樣:

當心,這樣臨帖你已經掉進了大坑!

當代流行的錯誤筆法臨魏碑“下”字有形無神

看著是在臨帖功夫也沒少下,但是往往收效甚微又是啥原因呢?因為你臨錯了,被這些“大師”誤導了!這樣的“寫法”不顧原字大小盲目的把原字放大了幾百倍去“臨”注重的只是形似,其實這個字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畫出來的,臨帖形似神不似就是這樣產生的。

當心,這樣臨帖你已經掉進了大坑!

始平公碑刻的“下”

為什麼會造成“畫”字現象呢?因為寫的大了,現代流行的大字書法和大字字帖誤導了初學者,以為古人寫的字也很大,其實不然,多數的古人法帖,尤其魏碑字勢雄健是很大的字,實際的字都很小,比如下面的這個《元氏墓誌》的拓片複印,字只有這麼大。

當心,這樣臨帖你已經掉進了大坑!

魏碑的字並不是特別的大,有些甚至很小

只是畫出了字型,而沒有學習到筆法,因為臨帖的本質學習的是古人的運筆方法,順帶學會了這個字的形態。我們現代人臨帖,只注重了字型並不去探究筆法,所以在畫字的路上越走越遠,貌似很刻苦用功其實學的只是皮毛甚至說其實是徒勞無功。很多人弄不清楚,為什麼寫大了會學不到筆法?

當心,這樣臨帖你已經掉進了大坑!

東晉卞壺《文墨帖》字也很小

所謂筆法,就是書寫時手指、手是究竟該如何動作來帶動筆桿筆鋒,按照應有的軌跡去運行,從而寫出古人字的形態。換句話說,臨帖實際是在模擬古人手上的動作,看他是如何寫出這個字的,而不是按照我們自己的運筆方法去畫出這個字。毛筆是軟的寫大字必須用力按壓,寫小字則不用用力按,筆鋒在紙上的形態也跟古人有明顯區別,

當心,這樣臨帖你已經掉進了大坑!

東晉王操之《州民帖》字也很小

所以現代人臨字往往丟掉了筆法,使得學書法的道路變得困難重重。

當心,這樣臨帖你已經掉進了大坑!

用小筆小字去臨古帖

臨的過大究竟為什麼得不到古人的筆法呢?舉例來說,男士們都用電動剃鬚刀,裡面有個小刷子,用來清理毛髮,在清理的時候手指運動就可以輕易完成。

當心,這樣臨帖你已經掉進了大坑!

五代楊凝式《韭花帖》

如果給你一把大掃帚讓你打掃庭院,同樣是清掃工作那你需要調動腰部、手臂、手腕、手指各個關節才能完成清掃,但這跟用小刷子清理毛髮所用的動作是截然不同的,道理就是這樣的。

當心,這樣臨帖你已經掉進了大坑!

小筆小字臨《韭花帖》

初學寫字過大壓筆過重使得畫字筆法廣泛流傳,比如橫流行這樣寫,這也是大字導致的錯誤筆法。

當心,這樣臨帖你已經掉進了大坑!

按筆書寫導致筆法錯誤

正確的筆法應該是一筆完成而不用藏鋒回鋒。

當心,這樣臨帖你已經掉進了大坑!

一筆寫出才是正確筆法

雖然衛夫人說初學益大不益小,但是她說的大是有限度的大,比原貼稍大而已,不是我們現代人大了好多倍。初學臨小字,筆法熟練以後按照寫小字獲得的筆法用大筆再去寫大字才是正確的途徑。本人所著《晉唐筆法》一書對古筆法進行了詳盡分析和破解。

當心,這樣臨帖你已經掉進了大坑!

晉唐筆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