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銀行信用卡降額、違規催收等成投訴熱點

大家好,我是小東,一直從業於財經貸款領域,新手不易 閱讀後如感覺有幫助,可關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好文章齊分享。

說起信用卡想必都不陌生,基本上年輕人都會有些,這個東西讓人又愛又恨。今天帶大家討論下信用卡這個話題。

雖然萬眾期待的3·15並沒有如期舉行,可是縱觀2019年金融行業,消費者們對信用卡業務方面的投訴和反饋也是議論紛紛。

尤其是集中在“付費增值業務”、“被分期”、“信用卡降額”、“強行電話推銷”、“信用卡違規催收”方面,更是直戳痛點。今天就說投訴較多也最常見的三個方面信用卡降額、違規催收、被分期。

(一)信用卡降額

多家銀行信用卡降額、違規催收等成投訴熱點


持卡人最關心的就是信用卡“被降額”的問題了。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如果一些消費者依賴信用卡,用於日常生活的開銷,但是面臨銀行的降額,也許等待的就是逾期問題。近期各大投訴平臺就有不少持卡人投訴在疫情期間信用卡突然被降額的問題了。

針對降額情況,有媒體分別致電浦發、中信、平安三家銀行信用卡中心瞭解情況

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員介紹,該行信用卡的額度調整,是系統根據用戶以往用卡、還款情況和徵信狀況等進行綜合評估,如果綜合評分不足,系統就會對卡片額度進行相應調整,和疫情期間用戶收入多寡無關,用卡頻率偏低也“不一定”會影響額度。

降額後還可恢復。該客服人員稱,建議用戶保持多元化消費,比如在商場、超市、餐飲、娛樂等日常生活場景中儘可能多用,同時保持良好還款,不要出現逾期。對於調整頻率,該客服人員表示,系統會根據上述幾個參數隨時自動審核,達到標準就自動降了。

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員稱,該行也是由系統24小時實時監控測評,會根據持卡消費、還款情況、資信等綜合評估,一旦綜合評分不足或有風險,系統會自動採取風險管控措施,可能會降額或停卡。對於滿足了幾個參數,評分是否會實時上升並恢復額度,其表示“不能確定”。

因為個人徵信信息在央行和銀行間聯網可查,浦發銀行信用卡客服中心人士還提到,如果查到用戶在他行有逾期,也可能會影響用戶卡片綜合評分,進而被降額。

(二)被分期

多家銀行信用卡降額、違規催收等成投訴熱點

分期付款是信用卡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信用卡業務實現盈利的關鍵點。面對激烈的競爭,如何促進信用卡分期業務,增加分期收入,成為各銀行不得不關注的課題,比如開展分期達標送禮,比如降低分期費用等等。然而在激烈競爭和業績壓力下,部分銀行或業務員,可能存在利用信息不對等的方式,誘導持卡人辦理並不熟悉的分期業務。

這樣一來,信用卡“被分期”成為投訴大戶也就不奇怪了。比如刷取了一個價值1萬元的包包,銀行會將這個金額“自動分期”,從而收取手續費。

(三)違規催收

這個問題想必不用多解釋了,最開始的確是銀行人員催收,但是超過90天之後,銀行會將一些客戶案件,移交給三方催收,給對方“要賬”催收的權利,不能說完全合規,也許會出現給無關債務的三方致電、違規加微信、非工作時間催收、虛假承諾、法律條文恐嚇等等,關於這些投訴案件,在各類投訴平臺上不少見。

這種施壓的方法和強度有待商榷,是否只代表了債權一方的權利,沒有從債務方的感受出發。這些問題,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回答,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平衡,讓銀行和債務方能夠以平等的姿態協商和解決。

多家銀行信用卡降額、違規催收等成投訴熱點

如有更多信用卡或者貸款方面諮詢,可關注私信我,一起探討上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