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向嬰兒學的養生法 送給被工作養娃嚴重透支經歷的你

這是向嬰兒學的養生法  送給被工作養娃嚴重透支經歷的你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盞點燃的油燈,想要照明的時間更長些,就要避免燈油不必要的消耗。但由於我們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每天都要處理無數的事情,接受的信息量也大、思慮繁多…… 精氣神的透支往往是避免不了的。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小功法,可以幫我們守住自己的“燈油”。

這是向嬰兒學的養生法  送給被工作養娃嚴重透支經歷的你

在我給大家演示的站樁功的收勢中,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就是一個特殊的握拳法:

這是向嬰兒學的養生法  送給被工作養娃嚴重透支經歷的你

這個手法叫做“固握”,雖是個小動作,卻大有門道。

握固最早出現在老子的《道德經》中:“含德之厚,比於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意思是,含德深厚的人,就好比是出生不久的嬰兒……雖然他筋骨柔弱,但是他的拳頭握得非常緊”。

剛出生的小嬰兒都是緊緊握著拳頭的,而且是固握,為什麼呢?中醫認為無名指的根部正是肝魂關竅之所在,剛出生時,這裡還沒有關上,他們要守住自己的魂,就會本能地握緊拳頭,護住這裡。

這是向嬰兒學的養生法  送給被工作養娃嚴重透支經歷的你

而當人們不再是小嬰兒時,如果能常用做這個動作,也能起到安魂定神,收攝精氣的作用。

“肝藏魂”,我們可以把“魂”理解為精神活動,當肝氣疏洩條達,人就會情志正常,叫做“藏魂”。如果肝出了問題,藏不住魂,就會出現很多神志方面的問題,入睡困難、多惡夢、煩躁、不安、焦慮、抑鬱、做事情沒有精力,好像沒有靈魂一樣,而外邪也最容易在這種“失魂落魄”的情況下侵襲到人體。

而固握有助於把魂收回來,魂歸於肝則神靜。

而緊緊握拳也是一種固攝,就像收陰、提肛一樣,這種身體部位的收,從全息角度看,都可以加強腎的封藏固攝能力,減少精氣神的耗損。

很多中醫典籍也都提到過固握。

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說“握固兩手,如嬰兒握,不令氣出”。葛洪《抱朴子》中,則把握固與練功結合起來,倡導“握固守一”功法。《雲笈七籤》卷三十二:“握固與魂魄安門戶也。此固精明目,留年還魄之法,若能終日據之,邪氣百毒不得入。

固握也被廣泛應用於各式養生功法當中。易筋經的“青龍探爪勢”、“臥虎撲食勢”,五禽戲的“猿摘”以及八段錦的“攢拳怒目增氣力”等均採用了這一手勢。

這個簡單的小動作,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做,走路、說話、坐車、看電視、開會……。尤其是當我們非常疲憊、情緒低沉、受驚、不安、身體不舒服,睡不著覺的時候,或去醫院、殯儀館、陵園這些陰氣比較重的地方時,這個小動作會令自己安定下來,保護住自己的精氣神,從而“辟邪氣、防疾病”。


這是向嬰兒學的養生法  送給被工作養娃嚴重透支經歷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