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蔬菜灰黴病的發生規律與發生特點,以及防治措施

我國設施蔬菜種類繁多,以茄科蔬菜番茄、茄子、辣椒、葫蘆科蔬菜黃瓜、菊科蔬菜萵苣、豆科蔬菜菜豆、芸豆和百合科蔬菜韭菜、蔥為主。近年來氣候變化和耕作制度變化導致設施蔬菜灰黴病發生日趨嚴重。灰黴病是設施蔬菜中普遍發生且難以防治的一種真菌性病害。該病害對設施蔬菜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已成為我國設施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本文對我國在設施蔬菜灰黴病發生規律和防控措施實踐中取得的進展進行了回顧和梳理。

設施蔬菜灰黴病的發生規律與發生特點,以及防治措施

1分佈及為害

引起灰黴病的病原是葡萄孢屬真菌,以灰葡萄孢為優勢種類,在我國各蔬菜種植區均有發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據不完全統計,江蘇、山東、湖北、河北、河南、遼寧和新疆等省自治區設施蔬菜灰黴病的發病率平均達到20%~30%,重病大棚達50%。每年由灰黴病造成的設施蔬菜經濟損失超過50億元人民幣。該病在番茄、茄子、辣椒和黃瓜等主要設施蔬菜的整個生長期及儲藏期均能發生,田間能侵染莖、葉、花和果實、造成死苗、爛果,導致減產,嚴重時甚至可能絕收。

設施蔬菜灰黴病的發生規律與發生特點,以及防治措施

2為害症狀

灰黴病因病部產生大量灰色黴層分生孢子和菌絲而得名。該病是一類氣傳多循環病害,可為害植物各器官。被感染的植物初期出現水漬狀病斑,然後腐爛變軟,並伴隨著病部塌陷。同時,在溫溼度適宜的條件下,病部形成灰色至褐色粉狀分生孢子層,它們可以隨著氣流和雨水再次傳播,侵染健康的植物幼苗、莖葉、花果並引起腐爛。例如,在番茄葉片上,由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病,病斑呈野V冶字形、半圓形或不規則形向內擴展,初呈水漬狀,淺褐色、具輪紋,後期乾枯均密生灰色黴層。在莖部,會引起莖稈腐爛,導致莖稈易折斷,植株死亡。在果實上,尤以青果發病較重,侵染殘留的花及花托並向果實或果柄擴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表面著生灰色黴層,呈水腐狀。後期在有些發病組織上產生黑色、形狀不規則的菌核。在黃瓜、茄子和辣椒上,灰黴病菌主要侵染果實,且與凋謝的花瓣有關曰在芸豆上,灰黴病菌侵染豆角,引起豆角腐爛,同時帶菌花瓣散落葉片上,引起葉片腐爛;在韭菜上,灰黴病菌侵染葉片,引起葉片腐爛。這些發病組織表面密生灰色粉狀黴層菌絲、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和黑色菌核。

設施蔬菜灰黴病的發生規律與發生特點,以及防治措施

3發生規律

灰黴病菌主要以菌絲和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表面越冬越夏。此外,分生孢子也可附著在種子表面越冬。當環境條件溫度、溼度和降雨量適宜時,在病殘體上的菌絲體和萌發的菌核上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容易脫落,作為初侵染源藉助氣流、雨水和農事操作進行傳播。灰黴病菌為弱寄生菌,最易藉助植物傷口侵入、也可從衰弱和枯死的植物組織如花瓣侵入。隨後病菌在植物組織中擴展,導致植物組織潰解。在高溼度情況下,病部形成灰色粉狀黴層,即病菌產生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成熟分生孢子脫落借氣流傳播,構成再侵染,造成病害在植株之間擴展蔓延。

發病後期,在病組織表面會產生黑色扁平狀菌核。

設施蔬菜灰黴病的發生規律與發生特點,以及防治措施

4發生特點

4.1寄主範圍廣:灰黴病菌寄主範圍十分廣泛。最新統計表明,灰黴病菌可侵染596屬1400餘種植物,包括番茄、茄子、辣椒、黃瓜、西葫蘆、苦瓜、大豆、菜豆、芸豆、萵苣、韭菜、大蒜、蔥、草莓、葡萄、柑橘和梨等經濟作物。此外,很多農田雜草也是灰黴病菌的寄主。灰黴病菌甚至可以在枯死的作物秸稈和除草劑殺死的雜草上進行腐生生長,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因此,在溫暖20℃左右和高溼條件下,空氣中含有大量灰黴病菌分生孢子,空氣中不缺少灰黴病侵染源。

設施蔬菜灰黴病的發生規律與發生特點,以及防治措施

4.2灰黴病在早春發生早,流行快

大棚灰黴病每年發生趨勢有一定差異。以番茄灰黴病發生為例,總體上,番茄葉片在3月上旬開始為害葉片,3月下旬或4月蔓延至莖稈和花朵,4月上旬果實開始發病。花朵和莖稈發病高峰在5月上旬和5月下旬,果實發病高峰在5月下旬,葉片發病率較低,無明顯高峰期。灰黴病是典型的低溫高溼型病害,在溫度適宜條件下隨著溼度的增加灰黴病菌的致病力會增強。一旦發病,短期快速流行、造成大面積減產或絕收。

因此針對茄果類蔬菜3月上旬開始防治,5月需重點防治。

設施蔬菜灰黴病的發生規律與發生特點,以及防治措施

4.3病菌變異快,易產生殺菌劑抗性

用於灰黴病防治的藥劑有3類;苯並咪唑類殺菌劑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等、二甲基亞胺類殺菌劑異菌脲、菌核淨等和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乙黴威。儘管多種殺菌劑都可以用來對灰黴病進行化學防治,但該病菌遺傳變異大、繁殖快,極易對殺菌劑產生抗藥性。灰黴病菌對殺菌劑的抗藥性是目前農業生產和農藥工業所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

因此,必須調整灰黴病的防治策略,合理使用殺菌劑,同時開發推廣引進新藥劑。

設施蔬菜灰黴病的發生規律與發生特點,以及防治措施

5防治措施

在蔬菜定植大棚之前防治措施包括以下2點。一是育苗棚消毒。在育苗前,清除病殘體及無害化處理。具體措施有;深埋病殘體,並進行無害化處理,如用沼氣發酵的方式處理病殘體,採用生防菌如木黴或粉紅粘帚黴處理土壤曰或用化學藥劑如福爾馬林、漂白粉、煙燻劑等或溫室高溫悶棚15~20d;或利用太陽能對土壤消毒10d左右,殺死病原菌。二是培育無病壯苗。選用營養缽、育苗盤等培育無病壯苗。選擇地勢較高、排水順暢的地塊築高畦育苗,苗床溼度不宜過大或過度密植。用防治灰黴病的生防菌劑1x108活菌/g灰黴特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淋定植苗。在蔬菜生長期的防治策略是;夯實生態防治和農業防治的基礎作用,重視生物防治的預防作用,同時依靠化學防治在關鍵期的防控作用。

設施蔬菜灰黴病的發生規律與發生特點,以及防治措施

5.1生態防治

對環境控溫控溼是防控設施蔬菜灰黴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採用高壟地膜覆蓋栽培,或滴灌、管灌及膜下灌溉栽培法。生長前期及發病後適當控制澆水,掌握野三不澆三澆三控冶技術;陰天不澆,晴天澆曰下午不澆,上午澆;明水不澆,暗水澆;連續陰天控制澆水,低溫控制澆水,苗期控制澆水

。上午待大棚裡的溫度升高到33℃時再通風,下午當棚內溫度下降到24℃時關閉通風口,夜間大棚裡的溫度應保持在15~17℃。

5.2農業防治:首先是降低菌源基數,對棚牆、棚架進行噴藥消毒。其次及時清除病殘體,發現病葉、病花、病果後,及時清除出棚外。清除病組織時要用塑料袋包嚴,以免分生孢子飛散傳播。番茄幼果直徑1cm時,摘除殘留的花瓣和柱頭,並及時清除粘附在葉、莖、果上的落花。江西大棚茄子灰黴病病情嚴重,指導菜農採取及時摘除殘花病果、清除田間病果爛葉,結合使用腐黴利藥劑防治技術,迅速控制了病情,減少了損失,增效30%以上。再次,根據蔬菜不同生育期的吸肥規律科學合理施肥,可增強植株抗病性。勿用帶有病殘體的未腐熟的堆肥或廄肥作苗床基肥。

設施蔬菜灰黴病的發生規律與發生特點,以及防治措施

5.3生物防治

近年來相繼推出了一些防治蔬菜灰黴病的生物農藥。包括木黴素、酵母、武夷菌素和枯草芽孢桿菌等。用木黴製劑、粉紅粘帚黴製劑1x106活孢子/mL於移栽時對土壤噴霧,在初花期用生物源抗菌物質2%武夷菌素或鏈黴菌產生的reveromycins或酵母菌製劑600~800倍對水15kg/667m²進行第二次噴霧,能起到防病和保產效果,降低灰黴病的病果率。枯草芽孢桿菌菌株通過產生抗真菌物質及競爭作用會產生防治灰黴病的效果。

設施蔬菜灰黴病的發生規律與發生特點,以及防治措施

5.4化學防治

很多殺菌劑對灰黴病有防治效果。已登記的防治灰黴病的殺菌劑有40%百菌清達科寧、70%甲基硫菌靈甲基託布津、50%嘧黴胺施佳樂、25%啶菌噁唑菌思奇、50%腐黴利速克靈和0.3%丁子香酚灰霜特等。還有一些殺菌劑雖然沒有在蔬菜上登記,但在我國已經廣泛使用,包括10%苯醚甲環唑世高、25%嘧菌酯阿米西達、50%啶酰菌胺凱澤和10%多抗黴素B寶麗安。根據全國2013-2017年殺菌劑抗性的監測結果,灰黴病菌對多菌靈、嘧黴胺、嘧菌環胺、乙黴威、腐黴利和異菌脲等殺菌劑抗性水平高,這些殺菌劑屬高風險殺菌劑,而對環酰菌胺、咯菌腈、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和氟啶胺等殺菌劑抗性水平低,這些殺菌劑屬低風險殺菌劑。

設施蔬菜灰黴病的發生規律與發生特點,以及防治措施

5.5施藥防治技術包括蘸花、煙燻和彌粉機施藥等

蘸花防治是在第一果穗開花時,於蘸花液中加入0.1%的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或加入0.1%的50%乙烯菌核利可溼性粉劑蘸花。在陰雨天施用煙霧劑或者粉塵劑,傍晚閉棚後,在棚內均勻放置煙劑盒,由裡向外用闇火逐個點燃,密閉棚室過夜曰每667m²用10%腐黴利煙劑200~300g、20%腐黴窯百菌清煙劑200~300g或15:腐黴窯多菌靈煙劑340~400g點燃放煙。每667m²用5%百菌清粉塵劑1kg或6.5%乙黴威粉塵劑1kg,施藥後靜止1h以上方可開棚進行農事操作。施藥後視病情發展間隔7~10d噴藥1次,連續用藥2~3次。在設施蔬菜一個生育期內每種類型殺菌劑使用不超過2次。應在發病初期用藥。施藥前清除老葉、黃葉、病葉、病花、病果。應重點防治中心病株、植株中下部和葉片背面,輪換使用不同類型的殺菌劑。

設施蔬菜灰黴病的發生規律與發生特點,以及防治措施

6總結與展望

設施蔬菜灰黴病是一種低溫潮溼型病害。當前,比較常用的方法包括;通風透氣、地膜覆蓋及膜下滴灌、深溝高畦栽培、病殘體清除及無害化處理等。在今後的栽培管理中,可以加強病殘體無害化處理技術的應用,實現環保、節能、降低成本的目標。有效防控灰黴病新技術方面也有新的進展,已發現利用太陽能消毒棚室土壤和水旱輪作降低病原菌存活、利用鼓風機清除草莓花瓣降低病原菌侵染以及利用大蒜或茼蒿、魚腥草、芫荽與草莓間作通過生物多樣性降低病害發生等。今後這些新的生態防控技術將發展為設施蔬菜病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