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控制型家庭关系:你什么时候能放开我?

我要崩溃了。

A君是我的大学室友,成绩优异,长相漂亮,毕业后成了沪漂,在一家外企工作,收入不菲。

一个月前,A君在室友群里发了一句:我妈妈来上海了。

我们纷纷道贺,有人照顾多好啊!

半晌,A君才发来一大段文字:你们什么都不懂!她就是想控制我!我的高考分数明明可以上H大了,那是我梦想中的大学。她一哭二闹三上吊,以死相逼,非让我改了志愿,我只能去省会的大学,因为离家近,她可以一个星期来看我一次!

现在,我好不容易熬到毕业,可以离开家了,结果,她又要我回去当公务员,我不愿意,她就搬来上海和我一起住!我拒绝,她就说我没良心,白眼狼,说我不要她了!我能怎么办?我只能答应!

她一来,就嫌弃我租的房子这不好,那不好,还把我的小六子(A君收养的流浪猫)扔了,说我的身体不好不能养猫!我哭着求了她半天,问她把小六子扔哪了,她都不说,只说为我好!为我好!一切都是为我好!

她不停的告诉我,我什么也做不了,我饭做不好,衣服洗不好,地扫不好,被子叠不好,什么都做不好!她不停向我暗示,我离开她就活不了!

我已经28岁了啊!!!我不是刚会走路的小孩子啊!她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

群里一片寂静,没人敢说话。

我给A君发了微信:你可以和阿姨谈一谈?

A君回:没用的,我一说让她回老家,她就哭,说我巴不得她早点死。

A君又回:我是爱她的,她也是爱我的。只是她的爱让我窒息。

“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我是爱你才这么做的。”过度控制型父母,往往用爱的名义,干涉子女的生活,甚至操纵子女的人生。

他们种种行为,潜意识里都在说一句话:“我不这样做,我就要失去你了,这是我不能忍受的,我宁愿你过得不好。”

一个星期后,A君又给我发了一条微信:我完了。这几个星期,我每天都在妈妈的控制下活着,早饭怎么吃,几点睡觉,明天穿哪件衣服,我的精神都要崩溃了。今天,我给领导打印文件,忘记调格式了,结果文件打印的乱七八糟,领导说了一句“这不像你啊,怎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我一下子就崩溃了,大哭起来。对,我妈妈说对了,我什么都做不好!


原生家庭|控制型家庭关系:你什么时候能放开我?


过度控制型父母

过度控制型父母把子女离开自己后,产生的焦虑、不安的情绪无限放大,在这种情绪的控制下,他们不断对子女的生活加压,子女也会变得焦虑不安,担惊受怕起来。

每当子女有所醒悟,想要夺回生活的控制权时,过度控制型父母的眼泪、谴责、甚至威胁,便会蜂拥而至。

“你还当我是你的父亲,这件事就必须听我的。”

“我是你妈妈,我还能害了你吗?和你男朋友分手,回老家相亲!”

“你为什么不能回老家工作,我和你爸爸还能活几年?”

“你要和她结婚?我看你是要气死你妈和我!”

“你什么都做不好,你早该认清这个事实!”

“如果你非要辞职,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和过度控制型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子女,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不再重要,一切必须屈从于父母。

如果你生活在过度控制型父母的重压下,如果你的能力和信心已被他们打击的所剩无几,那么,请及时醒悟,不要让父母把你的生活夺走。


原生家庭|控制型家庭关系:你什么时候能放开我?


看清你自己的需求

在和父母争论的过程中,什么是父母的需求,什么是自己的需求,要辨认清楚。

A君的需求——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合理的关爱——自立自强,健康的母女关系。

A君妈妈的需求——操办孩子的一切——孩子如果什么都做不了,她便会求助我——告诉孩子她是无能的,要去否定她的一切

要想控制自己的生活,首先要理清自己的需求,然后深挖父母的需求,才能去质疑父母的所作所为。

理解父母没说出口的话

父母说出口的话,可以听到,那些没说出口的话,往往位于他们的潜意识之下,你要把这些“没出口的话”揪出来。

说出口的:“你什么都做不好,你早该认清这个事实!”——潜意识:“孩子,你离开我就活不了,你必须依附着我活着,你不能离开我。”

说出口的“你要和她结婚?我看你是要气死你妈和我!”——潜意识:“只有我和你妈妈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你做的一切都要让我们感到幸福,你不能违背我们。”

说出口的:““如果你非要辞职,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潜意识:“如果你不按照我的意志来生活,那么,我便收回父爱,来惩罚你。”

要学会理解父母没说出口的话,并提出质疑,进行合理的反驳。

不要盲目妥协

在父母的眼泪、控诉的攻击之下,忠于家庭的感情便会觉醒,尽管万般不甘千般不愿,我们也会妥协。

妥协,是一条轻松的解决之道。

但是盲目的妥协,并不能使自己解脱,不健康的家庭关系,仍是压在自己身上的一座大山。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协,父母便会觉得自己是胜利者,你还是他们眼中没用自理能力的小孩,他们仍对你有着控制权。

妥协,是我们早年对待父母一种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潜意识,暗示我们要去听从父母的一切安排。我们必须去正视这种无意识,理清自己的需求,做出自主选择,才是解决之道。


原生家庭|控制型家庭关系:你什么时候能放开我?


写在最后

健康的家庭鼓励个性、个人的责任心和独立性,父母鼓励孩子培养能力与自尊。——苏珊·福沃德

改变需要勇气。如果你的父母是过度控制型的父母,请不要让这种不健康的家庭关系毁了你和你父母的生活。及时做出改变,拥有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重新掌控你的人生。


原生家庭|控制型家庭关系:你什么时候能放开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