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学子聊高考。 话题之五:闲聊文科高考“押题”

一 正确看待高考押题

在高考中,真正聪明的老师都不敢说“押题”,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毕竟出题人的大脑神经元装在人家的脑壳里,沟沟回回的,你既钻不进去又无法看得到。况且,该考的太多看,押题的成功率太低;你斗胆押上了,做老师的是应该的;没押上是大概率事件,事后怎么跟学生交代?

1 不要轻信大规模押题讲座

高考前,各地区组织高考生进行的全学科讲座,是每年都照例的活动,因为标榜“专家讲座”而收费十分昂贵;而家长和学生绝不肯放弃这样赌博一样的机会。但是,每年千篇一律的学生反馈是:“没觉得比我们老师讲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我曾经听过这样的讲座。所谓押题,无非是把高考大纲的内容串讲一番,说出每个部分的重点,而这些都是学校老师讲过的内容。我也曾参加过某学科押题辅导,讲课人最终选择出200题作为考核重点;也有最终缩小到50道大题,作为主观命题的押题范围。这不叫押题。

我跟学子聊高考。 话题之五:闲聊文科高考“押题”

2.不要把高考希望寄托于老师押题

高考获全胜,在于能力,而不在侥幸。就像京剧《沙家浜》里有句台词:“有妈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都能对付。”也就是说,只要有能力垫底,什么样的考试学生都不怕。高考,只要具备了起码的阅读能力,审题不是问题;只要知识储备足够,应用知识没问题;只要分析、综合、判断力具备,破解难题没问题;只要语言能力达标了,笔答不成问题。高考是综合能力的考核和选拔。

二 押题自己也能做起来

所谓押题,主要针对文科考核。语文押题特指作文考核方向;历史和政治,均与当年国家或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相关。高考前,可以如下推断。

1 .高中读书三年,特别是临考前,各学科基础知识早该心知肚明。如果非说押题,这些基础的60%你应做到心中有数,大概率分数你已做到胸有成竹。

我跟学子聊高考。 话题之五:闲聊文科高考“押题”

2.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是最好的参考。连续几年经常围绕的考点和考核方法,一定是考核重点。课堂上那些老师喋喋不休的、重点强调的、都是你听课时应该关注的重点。

3.结合当年发生的焦点事件。学生经常询问老师的话是这样说的:“老师,地震考吗?”(2008年)

“老师,《政府工作报告》考吗?”这是每年都会遇到的问题。我果断回答:“当然不考”,学生立马拿出外校老师总结的材料。看着他们手捧厚厚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全解。“你们一直在背诵这些内容吗?”我问,“已经背了好几天了”。学生回答。学生的话里似乎带了不满,并且劝阻也不听。这令我忧心忡忡。

全国人大会议内容固然重要,但是,一届人大会议有许多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财政部、教育部、发改委……讲的都是民生问题,每个都很重要,莫非我们都要择其重点把它们背下来,真没有必要;政府工作报告所有报告中最重要的,但是绝不是高考的内容。

学生们既愤怒考核内容肆意泛滥,又担心出现漏网之鱼。真是可怜。动脑子想想可知,你是学生,不是政府工作人员;高考有考纲,

高考大纲是指南嘛。这些自己要学会判断。

我跟学子聊高考。 话题之五:闲聊文科高考“押题”

但是,政治、历史考核中,结合历史事件或结合所学知识其理解某个社会热点事件,则是必考内容。而且一定是重点。怎样理解我的话呢?

以政治课考核为例。《政府工作报告》是每年3月份时政大事,但是绝不会考核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所以,复印一大堆材料去背,真是劳民伤财。考核的方式无非是

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一件事,选择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段文字,运用所学观点加以分析;或以某些实例去印证报告中的某一内容。并且,所给的材料一定是学生能读懂、理解的,材料详实,不会有未知条件;并且答案是书本知识,而不是报告中的内容。

举例如下。

我跟学子聊高考。 话题之五:闲聊文科高考“押题”

问话”有质量有效益的7%的增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

以此推理,今年会不会考有关疫情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一定不会考事件本身,例如,疫情什么时间发生,具体数字等等;而是针对社会应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问题,展开讨论。

例如,从我国战胜疫情的角度考,《政治学》考党的领导、政府宗旨和职能、民族团结、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针对国家间的相互援助等,涉及国际关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从《哲学》思考的角度考考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与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及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等。

相关内容视今年高考大环境,稍后再聊。

我是学霸捷径。点燃学习热情,关注学子成长,助力高考提分。请关注群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