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國香都,制香場面震撼,工人月入過萬!遊客:這錢不好賺

探訪中國香都,制香場面震撼,工人月入過萬!遊客:這錢不好賺

離開中國茶都福建安溪去永春縣達埔鎮的時候天已經黑了,雖然只有60公里左右的路程,但還是需要破例開一次夜車。走夜路不是我們自駕遊的風格,但這次趕夜路的目的就一個——為了第二天一大早去看篾(miè)香製作廠開開眼。

探訪中國香都,制香場面震撼,工人月入過萬!遊客:這錢不好賺

幾年前,在網上看到過一篇關於篾香的介紹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自駕遊閩南,當地朋友特別推薦我們幾位遊客去堪稱“中國香都”的永春去參觀一下制香工廠。據說,永春當地的達埔鎮目前剛好有一處制香業的觀光工廠示範點,遊客可以進入參觀。朋友對香廠繪聲繪色的描述,一下勾起了我們幾個的好奇心。

探訪中國香都,制香場面震撼,工人月入過萬!遊客:這錢不好賺

作為敬神禮佛的主要香品來說,有著竹質香骨的篾香在我國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海上絲綢之路時期。當時一種鮮豔如血的紅色香料由阿拉伯人從遙遠的西方乘船帶到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而永春則是阿拉伯紅色神香與中國竹篾相結合的地方,屬於中國篾香的真正起源地,縣內的達埔鎮正是國內最大的篾香生產基地,如今聚集著大大小小數十家制香廠。

探訪中國香都,制香場面震撼,工人月入過萬!遊客:這錢不好賺

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儘快體驗一下香粉彌散是怎樣的感覺。經過幾通電話聯繫,我們對接上了永春縣達埔鎮的一家篾香觀光工廠的小L。在他的電話指引下,我們的座駕很快來到了制香廠。

探訪中國香都,制香場面震撼,工人月入過萬!遊客:這錢不好賺

廠區的空場上是一片片正在晾曬的篾香,有紅也有黃,濃烈的色彩讓人有種莫名的衝動。制香車間就在旁邊,講解員小L告訴我們可以隨意參觀拍攝,但別影響到工人的工作。制香車間裡工人不多,香料的痕跡隨處可見,但並也沒有到我們之前想象的無處下腳的狀態,所以提前準備的鞋套和雨披也完全沒用上。

探訪中國香都,制香場面震撼,工人月入過萬!遊客:這錢不好賺

據說,車間裡的早班工人已經開工四五個小時。特殊的製作流程使得制香的工人必須天不亮就開始一天的工作,然後在下午2點左右才會下班,之後再由曬香工人接力晾曬制半成品篾香。

探訪中國香都,制香場面震撼,工人月入過萬!遊客:這錢不好賺

篾香的製作採取“單人單幹”方式,一個工人需要自己獨立完成從“打底”到“切香”的整個製作流程,最後再把做好的香挑到外面過秤,按斤兩計算一天的工作收入。據講解員講,在篾香廠裡工作,技術熟練的優秀工人,每個月的收入可以過萬元!

探訪中國香都,制香場面震撼,工人月入過萬!遊客:這錢不好賺

在福建永春當地來說,手工制香的工人相對其他行業工人而言,是絕對的高薪工作。但老實說,在如此香粉瀰漫的生產車間內長時間勞作,制香工人需要付出常人無法體會到的辛苦,這份高薪工作並不好做,能長期進行這一工作的人是極少數。

探訪中國香都,制香場面震撼,工人月入過萬!遊客:這錢不好賺

“手拈三支香,枝枝有神明。”無論是敬神禮佛,還是薰香怡情,香在中國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只不過可能沒有幾人知道達埔神香(篾香)的真正起源來自於遙遠的阿拉伯半島,藉助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的便利,漂洋過海來到了福建泉州,並在永春落地生根。

探訪中國香都,制香場面震撼,工人月入過萬!遊客:這錢不好賺

歷史就是如此機緣巧合,昔日的阿拉伯血色香料,如今成了中國傳統的竹篾神香。時至今日,整個永春達埔鎮的制香產業,早已是聞名世界、香飄萬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