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不存在人類尚未發現的顏色?

安美惠


世界上本沒有顏色,看的生物長了視錐細胞,就有了顏色。

要知道,世界上只有不同頻率的電磁波,這些電磁波可沒有“顏色”這個特性,所謂的顏色只是人類的感覺而已。

下面這張圖就是電磁波頻率由高到低排列,不同頻段有不同頻段的名稱,而我們人類的眼睛能夠看到的只是不同頻率電磁波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人類根據不同電磁波帶給眼睛的感受,把這些可見光分成了不同的顏色。

人眼之所以能夠識別顏色,是因為視網膜上存在視錐細胞。

如下圖所示,是人類視網膜上的細胞成分,其中細胞分成兩種: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視杆細胞負責識別光的強度,視錐細胞負責識別光的顏色。

一個視覺正常的人類,視網膜中會有三種視錐細胞,這種三種視錐細胞分別對紅、綠、藍感受最為敏感(而不是隻能夠感受紅綠藍)。通過不同顏色對三種視錐細胞刺激的不同,我們大腦把這些刺激轉換成了我們“看”到的圖像,這才有了不同的顏色。

所以說,這個問題不應該問“有沒有人類未發現的顏色”,而應該問“人類會不會在某一天看到更多的顏色”。

比如說現在有一種“病”叫做四色症,簡單說就是有一些人因為天生基因的差異,所以視網膜上有第四種視錐細胞,於是他們看到的世界跟我們是完全不一樣的色彩。比如說下圖就是這些四色症患者畫出來的圖畫,可以看到其中的顏色跟我們日常看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而事實上,即便是相同頻率的可見光,在每個人大腦中產生的“顏色”真的都是一樣的嗎?這個問題誰都說不清楚。

所以,人類並不會發現更多的顏色,而是有一天眼睛會感受到來自更寬頻率的電磁波刺激,至於說這樣的刺激在人類的大腦中會產生怎樣絢麗的色彩,我也不知道。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世界上本沒有顏色,視錐體+大腦賦予了人們對顏色的定義。

上過多次熱門的白金/藍黑裙子、灰綠/粉白鞋子之爭,它們在群眾眼中從未統一顏色,即使從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美術老師教出來的,同一個東西同一張圖還能叫出兩種顏色呢。

先來回憶並測試一下,請問下面這條裙子,在你眼裡是什麼顏色的?


請問下面這隻鞋子,你看著像是灰綠色,還是粉白色呢?


這兩張圖,被大家看成不同的顏色了,算不算是存在人類尚未發現的顏色呢?


顏色是什麼?

你能明確說出顏色是什麼嗎?是不是發現越是簡單普通的詞彙,在形容和總結的時候,反而往往會頓住?

我們對顏色的研究可謂是從未停止,因為人眼中的顏色,其實是肉眼所能見到“光”,人能看到的東西要麼是自身發光,要麼是這個物體反射光,才能被我們看到。而顏色則是它們反射出來的“光”有所不同,光照在物體上,有些會被吸收,有些則被反射,發生了漫反射我們才能更好的看到物體,發生鏡面反射,那它就是鏡子啦。

如果物體幾乎不反射光,那麼我們會認為這樣東西是無色的,比如空氣、水,它們“透光”,而只要是反射光線的物體,讓我們看見,它總是有個顏色的。五彩斑斕的黑與白會讓設計頭禿,就是因為黑白灰,其實只是明暗程度,它們本質不算“顏色”。

因為光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有不同的頻率,而不同頻率的電磁波進入人眼接收之後,便產生了“顏色”。黑白灰它們是進入眼中的頻率們差別不大,差距在進入眼睛的光的多少,顏色有三種特性,色相、明度和飽和度,這些都可以從光與電磁波的角度去分析。

視覺的產生

人能看到東西,從根本上來說,是“光”進入眼球,在視網膜上形成圖像,然後傳遞給大腦,大腦處理過後,才是我們平常真正意義上的“看見”。

要想看到東西,需要以下要素

  • 光:漆黑的夜裡,小黑屋中,你的手和周圍的東西也是存在的,但是你看不到,因為沒有光進來,沒有光讓物體去反射,所以我們無法看到東西。

  • 眼睛:物體反射光後,經過瞳孔和晶狀體,落在視網膜上,眼睛裡面如果有損傷,就會影響視力甚至導致失明,我們常聽說的一種失明:視網膜脫落,沒有視網膜,物體影像就無處可落。

  • 神經與大腦: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線刺激之後,把光信號變為生物信號,落在視網膜上的影像其實是倒立且縮小的,因為我們的晶狀體類似一個凸透鏡,將影像呈再視網膜上,而轉變為生物信號後,神經系統將信號傳到大腦,大腦相應的部位會進一步處理,從而形成了完整的視覺。

以上要素任何一個出問題,我們都看不到東西,比如光線不足,看不到看不清;眼睛有損傷,看不到;大腦或視覺神經出現問題,也會導致無法“看”到東西。

在人眼看東西的時候,經歷了非常複雜的過程,而顏色、性狀、空間感等都有忙碌負責的眾多細胞/組織/器官。


色覺的產生

不同波長的電磁波,進入人眼後,某些頻率能被視我們取到,這樣的我們就稱為可見光了,還有些我們無法感知到,視網膜上的視杆細胞負責感應光線。

顏色的產生,主要依賴於“視錐細胞”,人類通常是有三種視錐細胞,分別為紅綠藍,我們能看到這五彩斑斕花花綠綠的世界,依賴這三種視錐細胞的共同作用,它們把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傳遞轉化形成了各種不同顏色,而紅、綠、藍三種顏色就是色光三原色,彩色屏幕就是根據色光三原色研製。

正常人的色覺光譜範圍是從400nm(紫色)到760nm(紅色),看彩虹,我們就能看到倒過來光譜。


複雜的顏色

正常人的色覺產生因為有三種視錐細胞,而有些人視錐細胞有所缺失,表現為我們所說的色盲,它們眼中物體的顏色跟其他人就也不同,狗狗就只有兩種視錐細胞,紅綠色盲也是這樣的,它們眼中的顏色可能相對要少一些,不同的色盲就是因為缺少不同類型的視錐細胞導致。

還有些人可能視錐細胞多了一種,它們能看到顏色就會更加豐富多彩,動物界裡面,據研究,皮皮蝦有16種視錐細胞,它的眼裡的世界定是極度豐富多彩的,它們能夠看到紅外線、紫外線甚至是偏振光,推測它們能看到的顏色是人類的十幾倍。

總結

顏色的多少取決於我們捕捉顏色的“視錐細胞”的多少,神經與大腦決定了最終我們看到的景象,所以世上本沒有顏色,我們看到的都是光,眼睛接收到電磁波,神經傳遞信息,大腦告訴我們。

最開始讓大家回憶的熱點,也是因為不同人對色彩的敏感度和其他各種因素,導致大家對同一張圖片有顏色爭議。


黑洞探秘者


我們直接給出答案,世界上其實不存在顏色。顏色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理解成是人的一種幻覺,是神經系統和視錐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

顏色是怎麼形成的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知道,“顏色”是怎麼形成的。

事實上,關於色彩方面的科學直到牛頓時代才開始研究,

1666年,牛頓通過稜鏡發現太陽光是由不同顏色(即不同波長)組成的混合光。

我們都知道,物體本身是不發光的,也就是說沒有光,我們眼睛就看不到顏色(黑白灰不是顏色,而是明度)。這時有人開始思考了,光和物體色彩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答案也不難回答:物體本身是不發光的,也不存在顏色,而是光照射在物體上,物體再把光線反射出去後,人們才能看到物體。

為什麼物體有不同的色彩?

雖然物體本身沒有顏色,也不會發光,但會反射光線,只不過每個物體在反射光線時,不同的物體會對不同的“光波”吸收一部分。

下圖中,物體之所以是顏色,是因為它吸收了除紅色以外所有的光,只讓紅色光通過。正是因為物體對光反射的比率不同,所以才有這麼多色彩。

人眼是如何識別色彩

雖然不同的物體會反射不同顏色的光,但有些人看到的“顏色”與我們是不同的。比如色盲看到的顏色和我們就有區別。

這是因為光線進入眼睛後,並不是直接呈現在大腦中,而是要經過視錐細胞翻譯,翻譯之後才是我們看到的色彩。

具體而言我們看到物體顏色的過程是這樣的:

  • 第一步:光線經過物體漫反射後,進入眼睛。

  • 第二步:利用凹凸鏡的原理,光線通過晶狀體,倒映在視網膜上。如果這時候你能看到東西,那麼看到的東西都是反著的。

  • 第三步:這一步會同時進行很多環節,我們只挑兩個環節解釋。


1:信息經過神經細胞處理,讓倒映在視網膜上的物體擺正過來。

2:視錐細胞對色彩進行處理,讓我們看到不同的色彩。

第四步:所有信息彙總到大腦,此時你看到了顏色。

一般而言,

眼球中有三種不同的視錐細胞,既紅、藍、綠。通過這三種視錐細胞我們才看到了顏色(如果沒有這三種顏色視錐細胞,那麼世界在他眼中是黑白的)

這三種不同的色彩對應了我們能能看到顏色的範圍,比如,我們雖然沒有黃色視錐細胞,但紅色和綠色能夠組合成黃色,紅色和藍色能組合成紫色。因此我們才能看到多種不同的色彩。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那麼幸運擁有三種視錐細胞,有少部分人眼睛中只有兩種視錐細胞,因此看到的顏色就缺失了一部分。

比如,如果視錐細胞少了紅色時(又被稱為第一色盲),人體將不能分辨紅色、深綠色、紫色等不能分辨,且常常把綠色視為黃色。

如果由第一色盲來提出這個問題:世界上存不存在尚未發現的顏色。那麼對於他而言,紅色就是尚未發現的顏色,而可悲的是即使你再怎麼形容,他也無法理解紅色是什麼顏色。

同樣的道理,還有一部分人擁有四種不同視錐的細胞,\t2016年8月,英國科學家就找到了一個四色視者,她所看到的顏色就比普通人豐富的多。

下圖從左到右分別是:人眼、紫外線下、模擬的蜜蜂視覺、模擬的四色視錐人類視覺。

而我們在她面前,就像是色盲一樣,無論她如何形容,我們都想象不出她所描述的那種顏色,究竟是什麼色彩。

可見光範圍

上過初中的都知道,聲音是有不同頻率的,我們人耳所能接收的頻率範圍是20hz-20000hz,低於20hz的聲音,和高於20000hz的聲音我們都聽不到。

其實除了聲音,光也是有波長的,而我們人眼所能接收到的波長,只有從380nm-760nm波長範圍,除此之外的波長範圍我們都看不到,已就是說,我們所看到的顏色只反映了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情況而已。

神經系統和視錐系統

所以,通過上述,我們很容易發現這一個事情。世界上不存在顏色,我們只所以能看到色彩,是因為光照射到了眼睛裡,視錐細胞和神經系統共同作用,最終才讓我們感覺有顏色。而我們所看到的的光只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光,被我們稱為可見光。同時視錐細胞的差異會導致我們所看到的的世界的顏色是不同的。


鍾銘聊科學


存不存在人類尚未發現的顏色?

顏色有多少種?光學RGB中的三原色即可,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調製出任何你想要的顏色,比如電視機中就是三基色混合,當然老式的顯像管與現在的液晶顯示原理有些不一樣,但三色混合原理都是雷瑟的!三原色原理如下,有興趣的朋友甚至可以做個小實驗把玩一下!

三基色原理

顏色到底有多少種?顏色的原理是什麼?

在牛頓用三稜鏡分解陽光之前,大家都認為陽光就是一種白色的單色光,1666年牛頓做了一系列的陽光實驗,當他將一塊三稜鏡放在陽光下時,夢幻般的色彩出現在了他的眼前,陽光被分為了七種顏色,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紫!

到此時大家才知道,陽光只是多種單色光混合在一起的複色光。而決定陽光顏色的唯一標準就是波長,不同的波長對應顏色是不同的!

紅:660nm 橙:610nm

黃:570nm 綠:550nm

藍:460nm 靛:440nm

紫:410nm

波長越長,顏色越偏紅,波長越短顏色越偏紫,所以在更長660nm以上波長是紅外線,低於紫色410nm以下的則是紫外線,兩則都是我們肉眼無法感知的!

另外白色、灰色和黑色不屬於顏色範圍,只是無色系的灰階

但這些都是主色,玩過早期早期CRT顯示器電腦時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顯卡沒裝驅動之前,它只能顯示16色,在這個模式下看東西簡直就忍無可忍,裝好驅動之後還可以選256色和65536色,這就是在其顯示器混色的色彩深度,一般256色肉眼會覺得大紅大紫的色彩,不太協調,大65536色明顯就過渡自然,大部分朋友肉眼已經很難區分!當然CRT顯示器還能達到真彩24位,基本上這個顏色下基本能見萬物還原在CRT顯示器上。

現代流行的都是液晶顯示器,在色彩還原上,液晶顯示器不如CRT來的自然,究其原因是液晶是透光,而CRT色發光兩者稍有區別,但就是這樣的差異造成了液晶在色彩還原上發灰!在這方面OLED將比背光的液晶顯示器更具優勢!

顏色有多少種?只要你需要可混出N種顏色來,但對與顯示屏來說高對比度,高動態範圍,一定的顏色範圍就足夠了,再多的肉眼可能根本就感覺不出來!

肉眼為什麼能看到不同的顏色?

肉眼能看到顏色這個形容其實是錯的,因為肉眼視物的原理是光線照射到物體,然後反射光通過晶狀體聚焦到了視網膜上,轉換為生物電信號,傳送到大腦裡,經過複雜的腦補,因此我們“看到”了物體!

上圖是物體反射的光被我們看到的原理,但這隻表示我們看到了光,肉眼是如何區分光的顏色呢?這就必須要來了解下我們眼球的結構了!

圖中遠處運動的人光線被晶狀體折射投影到了視網膜上,區分顏色的工作就在視網膜上開始了!

位於眼底的視網膜上有兩種感光細胞:

  • 視杆細胞:位於精細視覺的黃斑以外,主要感受弱光,對色彩不敏感
  • 視錐細胞:位於黃斑內,一般情況下有三種視錐細胞,分別感受藍綠紅三色!上圖中已經用顏色表示這三種細胞(僅為示意)。

當自然界光線進入視網膜時,視錐細胞將會發生不同的興奮,傳送到大腦後經過腦補出了不同的顏色,如果三種細胞受到的刺激都相等時,大腦將會處理成白色視覺!如果視網膜上某則顏色的視錐細胞工作不正常,那麼就會缺少相應的顏色,這就是色盲的由來!

一般人都是雙眼,因此橫向視角達到了190°,但空間感知,顏色識別最佳視角大約只有50-60°

還有我們不知道的顏色嗎?

我們都知道可光只是電磁波譜中很狹窄的一段,這取決於肉眼對光線的感知,波長大於等於紅外和小於等於紫外的光,也能到達我們肉眼,但我們視而不見,不過卻不要忽視了這種視而不見的光,比如紅外波段的激光和紫外波段的光線都對人體有極大的傷害,它們並非不存在,只是無法在視網膜上產生生物電信號。

簡單的說超過了可見光範圍的光線無法被我們感知到,換句話說這個我們能感受到的顏色也就是從紫外線到紅外線以內的混合,理論上顏色種類將會有:

(紅光660nm-紫光210nm)/普朗克長度=N種顏色

因為長度最小的區分單位是普朗克長度1.6x10^-35,由於普朗克長度非常小,因此顏色種類將是一個天文數字,當然這沒有任何意義,一般成年男生只能區分130萬種顏色,女生能區分180萬種顏色,所以女生區分更喜歡花花綠綠的衣服也是正常,畢竟人家有資格審美!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這個題目的問法不是很準確,因為顏色不是靠人類去發現的。

我們之所以能看到各種顏色,主要是因為兩件事情:

一,可見光是由不同波長的光混合組成的,不同的物體對於不同波長的光吸收和反射程度不同。被物體大部分反射的某波長的光,就是物體呈現出的色彩。

二,僅有光的反射,對於人類分辨色彩還是不夠的。人類之所以能夠辨別不同的顏色,辨別同一色系不同顏色的細微差異,要靠視錐細胞。

視錐細胞視網膜內的一種視細胞,也是色彩的感受器。還有一種視杆細胞是主導暗視覺的,對色彩並不敏感。

大部分人的視錐細胞有三種,能夠感受到紅、藍、綠三種波長的光,這三種顏色進行不同配比,就能得到其他的顏色了。

對於人來說,如果只有一種、兩種或者沒有視錐細胞,就會色盲。

像是貓啊、狗啊,以及其他很多哺乳動物,天生就只有兩種視錐細胞,所以以人類的標準來看,它們也是色盲……當然能夠感受到的色彩也少了很多。

據研究,人類能分辨的顏色有數百萬種。

看上去已經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了,如果把題目換成,還存在人類不能辨別的顏色嗎?

答案是當然。

像是鳥、昆蟲、還有一些爬行動物,視錐細胞都多於人類。比如蜜蜂和蝴蝶都有四種視錐細胞,據說皮皮蝦的視錐細胞高達十幾種?!!所以它們世界裡的色彩可能更豐富更復雜,也是人類所無法體會到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歡迎轉發評論關注。


不吃腸的大腸


看到這個問題,本貓的頭腦中突然浮現起——“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存在顏色嗎?什麼是顏色?一切皆是虛幻。

同學們,我狀態很好,我是在寫科普,別懷疑。

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一種對光的視覺效應。所以我們先從這個開始吧:

物理學中的顏色

物理學中的顏色是最純粹和最精確的顏色,因為它根本就不是顏色。

物理學中的顏色其實就是光以及其對應的頻率。簡單的理解,其實這是一個光學的問題。

不單止是顏色,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這個世界,都是因為看到了光。麥克斯韋告訴我們,光是一種電磁波,人眼能感知的大約只有400nm至700nm範圍內的電磁波。這部分電磁波譜也被我們稱為可見光譜。

簡單的說,不同的色相對應著不同的頻率。

你眼中的顏色

如果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歸納為物理題的話,這個世界就太好理解了。可惜人類是一種奇怪的生物,我們並沒有這麼純粹。

人類的眼睛其實配置並不華麗,遠遠比不過目前主流的照相機鏡頭配置。首先負責處理光的感光細胞就很少,我們的眼睛中視錐細胞負責顏色和細節,視杆細胞負責探知微弱光線,視覺夠不夠精細,色彩是否豐富,主要與視錐細胞數量有關。在單隻眼睛中,它們分別有600萬,和一億2500萬個左右。

當可見光入射到我們雙眼的視網膜上,視錐細胞就會被激活,並將信息傳播給大腦。人類視網膜上共有三類視錐細胞,也被稱為三色視覺。

視錐細胞中的視蛋白能通過探測不同波長的電磁波,感知紅、綠、藍三種顏色。按照吸收光譜不同,視錐蛋白可以進一步分為長波敏感視蛋白(紅)、中波敏感視蛋白(綠)和短波敏感視蛋白(藍)。

簡單的說,如果題主是指我們能夠看到的顏色的話,那其實是一個生物科目的題目,而不是物理題!

因為換了是鳥類這種四原色生物,能夠被邀請來回答這個問題的話,它們眼中的世界就不是我們人類能夠理解的了。

量子色動力學

我為什麼會以這個話題作為這個問題收尾的小節呢?賣個關子,現將知識點。


量子色動力學(Quantum Chromodynamics,簡稱QCD),是1972年由蓋爾曼和弗裡奇所創立的一門量子論的分支學科。它實際上是楊振寧先生規範場論的一個具體的應用,是一種具體描述強相互作用的規範理論,它描述組成強作用粒子(強子)的夸克和與色量子數相聯繫的規範場的相互作用。是目前強相互作用力最基本的理論。

這個跟我們今天的問題有關係嗎?注意量子/色/動力學——中的“色”了嗎?

它有意義嗎?是不是微觀世界的顏色被創造性的發現了呢?

當然不是,只是創立這個學科的蓋爾曼和費裡奇,討厭繼續沿用希臘字母來命名微觀粒子而已,他們是創始人,於是選擇了——顏色——來命名他們的理論。

所以,並不是所有的顏色,都有實在的意義的。

結語

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每個人眼中的色彩都不一樣。

這個具有哲學味道的答案,題主滿意了沒?


貓先生內涵科普


人類認知的宇宙是色界天和欲界天(無數個類似太陽系的宇宙等)。太陽的存在出現可見光!光波赤橙紅綠青藍紫!彩虹來代表光波存在!易經有陰陽五行!有五色五音等等!道家把天稱謂玄色!(天青色)!陰陽八卦和六十四卦都有色彩!如乾兌卦屬性是金!是天!(青色)是澤(白色)!坤艮卦屬性土!是大地(玄黃色)和大山(土黃色)等等!出三界不在五行中!(出太陽系)宇宙是無色界天和無慾界天!(在銀河系!我們看到的光影和色彩也是虛幻的鏡像!映射和逆映射!黑暗空間有無數幻影——各種星際、星雲等等)

另外我們秦俑發掘出土後原本非常鮮豔的中國藍和中國紫迅速脫落!至今我們看到的都是無色秦俑!事實我們還不能依靠現有的修復技術恢復彩色秦俑!還有唐三彩也不是原貌!包括某些古畫、壁畫、巖畫都存在此類現象!說明鏡像宇宙複製也不容易!修復也是假的!幻影!修復名人字畫和油畫、唐卡等等藝術品色彩也是贗品!不可能是原貌!(設計與中國畫、中國壁畫金色、銀色和白色可以不參於冷暖原色、間色、複色關係!只是中性色可以不算色彩!但是油畫、水粉、水彩、丙烯等繪畫中依然是屬於色彩的複色!)宇宙萬象如是!



tian周頤


首先,你要明確顏色的含義,其次,你要明確顏色的來歷。

按照目前的普遍認知,光譜是連續的,是具有不同頻率的,每一種頻率代表一種顏色,就如同聲音一樣,過高過低的頻率,我們都無法識別。所以,在某些動物的眼裡,他們看到的顏色和我們有區別。

重歸主題,按照光譜連續,且有上下限的特性,人類的能夠識別的顏色也是有上下限的,對應的是紅外線和紫外線,如果通過特殊儀器轉化,我們也可以觀察到紅外線和紫外線的世界,但對於人眼,上下限就是紅外紫外。

在紅外紫外之間,就是我們識別的顏色區間,裡面包含了所有顏色,就像有些人說的那樣,限於人眼感光細胞,人類識別顏色的細微程度是有限的,基本上,計算機的所謂32位真彩色就是我們分辨的上限(或許16位真彩色就是上限),再細微的顏色差異,我們就無法辨別了。

但對於本體來說,不存在沒有發現的顏色,只有人眼無法識別的顏色/光譜。


錢淮文學號


有,我們天津話叫隔色


謝楠45


人類眼睛能夠感受400到760納米波長的電磁波譜,該區間電磁波譜也就被稱為可見光,理論上每個不同波長光的顏色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就像在400到760之間有無數個數一樣(不一定是整數),在400到760納米之間的可見光譜當然也有無數個波長,也就有無數個眼色,這甚至還不包括通過不同波長光得到的不同色調。

所以,從以上角度上看,自然界有無數種顏色。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人類的眼睛可以分辨出無數種顏色。兩個波長的可見光的顏色雖然不一樣,當這兩個波長的光足夠接近時,顏色看起來是一樣的。人眼可以分辨光譜中藍綠色和黃色區域中相距1納米的波長,而深紅和紫色區域中相距10納米以上的波長。所以整個可見光譜,從400到760納米,如果分辨率是1納米,光譜總包含360種顏色;對於10納米的分辨率,顏色只有36種,所以可見光譜顏色的總數在36到360之間。然而,這並不考慮譜外顏色,不同的顏色可以通過增加白光,改變光的相對量,以及其混合不同光譜的光獲得不同的顏色。

此外,不同的人對顏色的感知是不同的,作為一個個體,所能分辨的不同顏色的數量也會隨著環境的不同而發生巨大的變化,在弱光條件下,它會降至零,因為只有視網膜上的視杆細胞才能發揮作用,而視網膜上的視錐細胞則是色覺所必需的。視錐細胞是人類視網膜上負責色覺的感光細胞,大多數人有三種類型的視錐細胞——紅色、藍色和綠色,來自不同類型的視錐細胞的信息結合起來產生顏色感知,由於每種視錐可以讓眼睛分辨出大約100種色度,所以人類平均可以指數地分辨出100萬種色度。

有證據表明,有些人有四種視錐細胞,包括一種額外的橙色視錐細胞,他們可以看到1億種色度。然而,儘管世界上多達12%的女性有四種視錐細胞類型,但大多數人並沒有四色視覺。心理物理學家曾經對人類視覺系統的最佳表現進行了仔細的測量,在實驗室裡,人類在一個單一的觀察條件下,可以看到大約1000層的明暗、100層的紅綠和100層的黃藍,這意味著在最佳表現下人類可以觀察到的顏色總數大約是1000萬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