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0年前"黃帝內經"就告誡我們如何避免瘟疫,但被後世遺忘

《黃帝內經》引《上經.尚時》曰:“ 瘟之至也,非江海鱗甲之類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蟲獸毛羽而不存。”

中醫一開始就知道,這次是“瘟”,是來自於江海鱗甲(海鮮市場),而不是非典那次的“疫”,來自蟲獸毛羽。

所以素食能夠讓人遠離病毒“宿主”。肉食為主的飲食結構會帶來隱患,而其中對野生動物的偏愛又有更大的風險。其中顯而易見的原因是,由於動物和人類身體的相似性,遠超過植物與人。所以許多傳染性疾病有“人畜共患”的特點。

早在2000年前

簡單說就是:一部分動物會得的病,人也能得。

事實上,人類約有70%的病毒性傳染病都與動物有關,比如著名的HIV、SARS、埃博拉以及各種禽流感、豬流感等等。其原因在於:對於野生動物來說,它們的生存環境更為複雜多變,且種類和數量繁多,因此成為孕育各種細菌和病毒的“自然宿主“。

細菌和病毒在這些動物的體內存活,並不斷變異、進化,最終就有可能出現能夠感染人類的“新型病毒”。

早在2000年前

如果說,這些身體上顯現出來的惡性傳染病,能夠讓我們明顯地看到與動物相關性。那麼,肉類在能量層面的“病”則沒有那麼容易被觀察到,而這反而是更普遍的“毒素”。

比如,在動物被宰殺時,動物的恐懼能量會強烈地影響其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同樣地,動物的細胞內還銘刻了被圈養時的苦悶、被抽打時的憤怒等情緒能量。因此,很多肉類在能量層面已經或多或少有些汙染。而這種能量會被食用者身體吸收,更容易表現出易怒、情緒不穩、頭腦混亂等情況。

《大戴禮記·易本命》曰:“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

肉類飲食為主的確能夠帶來明顯的肌肉力量,使人勇武有力。但是在精微的能量層面,比如情緒和心智上,肉類卻帶來更多擾動,因此往往不如食用五穀為主的人更能表現出智力方面的能力。

因此,調整飲食結構,可以從逐漸減少肉類攝入做起,尤其是所謂的“野味”。這樣,不僅接觸致命新型病毒的機會更少,還能夠讓身心進入一個更輕盈、更敏銳的狀態。

有科學家統計過,人的一生大約平均會感染上百種病毒,但是因病毒而喪生的人數卻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體免疫系統是決定性的因素,絕大多數的病毒性疾病,最終都是靠人自身的免疫系統才能徹底化解。簡單說就是:身體的能量飽滿,外邪才不易入侵。

早在2000年前

據《莊子》記載,黃帝曾向名叫廣成子的人詢問學習長壽之道,廣成子說:

“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勞汝靜,乃可長生。目無所視,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

冥想與打坐能使人免疫力倍增。有益的生活習慣,比如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以及冥想打坐,對自身免疫力的增強都有重要作用。其中,睡眠、運動的重要性已經被很多人知曉。但冥想打坐對免疫系統的重要作用至今仍只受到少數人的重視。

其實,冥想打坐(靜坐)是增強免疫力的絕佳途徑。那麼,其中的道理是怎樣的?

嚴格意義上的打坐對姿勢是有一定的規範的:無論散盤還是雙盤,都至少要求脊柱端直、直背平胸、沉肩墜肘、浮首(頭部直立彷彿浮在脖子上),腹式呼吸、全身儘量放鬆。

這種姿勢就導致上半身系統處於很放鬆的狀態,而同時由於下半身被盤結,心臟向上半身的供血就會加大,所以短時間內就能體會到頭腦清醒、神力較佳的感覺.

更重要的則是,由於供血量增加,上半身氣血循環會明顯改善,進而體現為抗寒能力、呼吸系統、脊椎、免疫系統的全面改善。

早在2000年前

人的心理狀態則是影響免疫系統活力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科學家發現冥想者的免疫反應比那些沒有冥想的人強了很多。那些尚未冥想的人,只需堅持八週每天45分鐘的冥想,也可以達到這種水平。

當我們心理更平靜時,我們對疾病的抵抗力就會增強,我們焦慮時就更容易患上疾病。所以冥想能同時強化身與心——加強心理免疫系統,增強心理抵抗力,同時還能改善身體免疫系統。

在此呼籲大家,真愛野生動物,不要為一時"口快",而付出生命的代價。祝願還在一線工作人員可以早日安全歸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