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有个科普梦,这次疫情让我更加坚定!,当“主播”只为帮患者


我从小就有个科普梦,这次疫情让我更加坚定!,当“主播”只为帮患者


本期嘉宾:贺大林

西安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

中国医促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主任委员

国家重点学科(泌尿外)学科带头人


“很惭愧,我没有机会去抗击疫情一线战斗,只是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尽了一点绵薄之力。”拨通采访电话,贺大林教授上来第一句就谦虚了起来。


深聊才发现,这位泌尿外科专家疫情期间尝试了很多新鲜事物,比如他当起了“主播”,跟网友直播分享“口罩的故事”帮他们缓解焦虑;给前列腺癌患者、膀胱癌患者、女性泌尿疾病患者在线直播答疑;给基层医生进行直播培训或远程在线会诊……3周时间,贺大林进行了十余场直播,观看人次超2.3万,互动量可观。


这一切都体现了一位大专家的社会担当,他将公众尤其是泌尿外科患者和基层医生的需求,始终放在第一位。


他说:“我从小就有个科普梦,这次疫情让我更加坚定!”疫情还让他对医疗有了更多深入思考,基层医生培养有没有更高效的方式,什么样的线上诊疗才符合医疗内在逻辑……如此种种,答案逐渐清晰,方向随之明朗。


出差武汉成重点关注对象,为防控人积极“点赞”


如果再晚几天,贺大林教授就无法顺利返回西安了。1月16日,因与武汉当地有课题合作,他和几位同事前往武汉出差。第二天,他又从武汉前往上海,18日风尘仆仆赶回西安。


“我真是没想到,几天后新闻就报道武汉封城了,”贺大林教授谈起此次与新冠病毒“擦肩而过”的经历,至今有些唏嘘。他说,在武汉就有同行跟他们分享了一些信息,让他对疫情有了两个基本判断。而即便从现在往回看,这两个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


贺大林教授告诉记者,一是这个病毒能导致肺炎,那么很可能主要是经呼吸道传播。因此如果做不好防护,传播速度就会非常快。二是刚开始治疗上肯定没有什么特效药,如果出现重症就比较麻烦。病毒感染往往容易带来炎症,而炎症是人体与病毒斗争的反应,当人体还不认识这种病毒时,面对它的进入必然会“用力过猛”反而可能因此伤身。“我当时就要求我们留在那里工作的同事,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少外出,做好防护。”


随着疫情的迅速发展,贺大林很快就成了“重点关注对象”。他说,那段时间每天都有派出所、社区安保、物业等多个地方的人给他打电话,询问接触史、有无发烧等。他感叹,自己非常幸运的是,不管是在武汉还是上海接触的人都没有确诊或疑似病例。


14天的隔离期,贺大林哪里也没去。这个插曲也让他深切体会到社区防控力量的强大以及工作人员的辛苦。每次,贺大林教授都会跟工作人员说:“我本身是个医生,对疫情很了解。你们真的很辛苦,我一定会积极配合。”每次进出小区需要扫二维码,贺大林都会鼓励道:“扫,必须扫,干得好!你们辛苦了。”


科普梦因疫情更坚定,当“主播”只为帮患者


“一小时的讲座,40分钟的答疑,2800多人的关注,我虽然累了,但我感觉很值得,很欣慰,我作为医生,尽到了我应该尽的义务。”这是2月25日,贺大林当完“主播”,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的一段记录。


网友们纷纷在这场直播互动区留言:“贺院长对患者的同理心令人敬佩,人民的好医生”“讲的都是患者想了解的问题”“能不能做成音乐包让我们多听几遍” ……


疫情期间,贺大林虽然未能赶赴一线,但通过各种方式做科普推学术交流。3周时间,贺大林利用由他创立的“大家泌尿”平台进行了4场科普直播,观看人数超1万人次;7场学术直播,参与人数超1.3万人次。直播主题除了前列腺癌、膀胱癌、三八节推出的女性泌尿科普专场等泌尿领域知识外,还包括《口罩的故事》。


“很多人觉得奇怪,我一名外科医生为啥要直播《口罩的故事》,”贺大林笑着解释道,这主要是因为他发现身边太多人对疫情很恐慌,口罩成为一个缩影:家人担心他被感染,“嫌”他出门诊时戴的口罩不够厚;公园空无一人,也戴着N95口罩;有人虽然戴了口罩却方法不对……口罩在传染病的防控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于是贺大林查文献、做PPT,跟数千名网友分享口罩从何而来、背后有哪些故事、如何正确佩戴等。


“其实,我一直都有一个科普梦,这次疫情让我更加坚定。”贺大林告诉记者,公众如果医学知识不足,面对疫情就容易恐慌。这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公众对传染病知识了解不够。


贺大林的科普梦,早在儿时看《十万个为什么》时就种下了。这本书让他对科学产生了崇拜,科学探索的欲望被勾起来了。等到他考上大学学医时,解剖学、生理学等生命科学又打开了另一扇门,让他知道生命是怎么来的。但当他兴高采烈地跟身边非学医的人谈论这些时才发现,周围人根本不懂,没法交流。


而更令他深有感触的,是自己二十六七岁在内科轮转时遇到的一位病人。这位病人是铁路系统的高级工程师,国家知名科学家。他有高血压,但一点不重视,血压高了就吃降压药,不高就不吃。贺大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苦口婆心地跟他聊,告诉高血压如果不好好控制,很可能要了他的命,对方才似乎慢慢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位科学家刺激了我,一个人不管地位多高,不管会造火箭还是航空母舰,但在医学方面都可能约等于‘文盲’,”贺大林说,当时他就意识应该想方设法让老百姓尽量不得病、少得病。


我从小就有个科普梦,这次疫情让我更加坚定!,当“主播”只为帮患者

工作中的贺大林教授

1998年,38岁的贺大林刚从美国学成回来不久,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科普书《前列腺疾病110问》,这也是他的第一本书。“现在回过头看,这本书还是太专业了,有很多医学术语老百姓看不懂,没有前辈们《十万个为什么》写得好。”贺大林笑着说道。


“实际上,一名医生科普做得好,临床沟通能力、医学人文能力一般也不会太差,因为他们会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去沟通。”贺大林表示。


学术直播、远程会诊,对基层医生有利的事一件没少


疫情期间,除了科普,泌尿专科人才的培养,是他重点关注和思考的第二件事,也是贺大林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我从小就有个科普梦,这次疫情让我更加坚定!,当“主播”只为帮患者

贺大林教授所在科室中,被派往前线的医生李旭东副教授与谢娜、荔缘两位护士

“抗疫时,大家都憋在家里,很少见面。我们会发现,不出门也能买菜买油买衣服,生活品的采购互联网发达,但医疗领域整体上相对偏弱,”贺大林告诉记者,意识到这点,他比较早地就开始做免费的学术直播、远程会诊。


一方面,针对患者无法及时就医,比较焦虑的心态,贺大林做了前列腺癌、膀胱癌、女性泌尿等健康科普讲座并在线答疑,反响强烈。另一方面,他还通过互联网发起学术讲座、病例讨论、泌尿肿瘤远程MDT等学术活动。


“疫情未过,疑难病人诊治不能耽误,”贺大林说。


“泌尿肿瘤远程MDT”为例,这是联合咸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和宝鸡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一起进行的,贺大林牵头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肿瘤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参与。会诊结束后,咸阳市中心医院的同行反馈:“真的是醍醐灌顶,病例分析的太好了,帮助太大了!”


疫情时期暴露出的海量患者需求、基层医生需求,让贺大林深刻地意识到,互联网医疗的重要性,此次疫情必然对此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他认为,医疗是有其内在逻辑的,互联网远程诊疗要做好,必须遵守这个逻辑才行。


贺大林认为,理想状态下,如果基层专科医生数量和医疗技术水平都能达标,那么国内各领域的大专家最需要解决的是真正的疑难杂症,而不是普通的常见病多发病。他将和泌尿同仁一起,共同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帮助基层医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特约记者 刘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