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一段美的創造的再現——讀《審美的印記》有感


審美:一段美的創造的再現——讀《審美的印記》有感


審美作為人的情感體驗,是個複雜的過程,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審美體驗蘊含著人們對生活的態度和評價。當然,這種態度和評價不是赤裸地展現,而是人們在行文的傾向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來的。陸永建先生對審美的體驗也一樣是個複雜的過程,但他把體驗和感覺轉化為文字時,已經呈現出體驗的生活感,顯示出他的生活態度和傾向。這可以從《審美的印記》(海峽文藝出版社2019年11月版)中得到進一步印證。

陸先生大概是個規矩的人,雖然他的行文有時也難免狂野或隨意,但他的文字敘述大抵是規矩的,是講究“道”的。比如他在開篇《武夷山詠墨——談朱熹的藝術思想》中,重點論述了朱熹藝術思想的“文皆從道中流出”的“道”,藝術之魅不僅內容、本質在於“道”,形式美也從“道”中來。“道”似乎是縹緲的影子,但在陸先生看來,“道”恰是萬物本源,是精神之本體。陸先生此文論述似乎還意猶未盡,接著他又專門寫了《沉著典雅、衍裕超然——朱熹“不與法縛,不求法脫”書法思想的美學還原》進一步對朱熹藝術思想進行探究。在陸先生看來,朱熹主張個性神采,不與法縛,但也主張不宜放縱而缺乏法度。這似乎中庸的藝術主張,看似乎與藝術氣質不宜,但在陸先生那裡,如果只有肆意放縱而不求道法自然,那無疑是對藝術的褻瀆。事實上,就當下藝術或書法過分追求放浪不羈而言,陸先生的警言不是沒有道理的。大凡在藝術史上留下印跡,或者成為經典之作的藝術作品,其無疑是道法自然之作,其無疑是浸透著時代氣息之作,其無疑是閃爍著思想光芒之作,形式的放縱都是註腳罷了。

也許,這與陸先生的生活經歷有關,他雖然供職於黨政部門,但他卻是一位作家、書法家、繪畫家、篆刻家。他的書法作品、繪畫之作、篆刻之作時而俊秀,時而酣暢淋漓,但都自然樸實,在灑脫流韻之間,遵循章法自然。也正因此,陸先生作為美的創造者,作為道法自然的追尋者,在他的眼中,審美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因為有了創造美的歷程,審美也就更加活靈有趣了。《審美的印記》以其說它是陸先生的“審美”旅途的印記,還不如說是陸先生“創造美”的印跡。

“美即生活”,這是俄國著名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重要美學定義。在他看來,“任何事物,凡是我們在那裡看得見依照我們的理解應當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東西,凡是顯示出生活或使我們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美與生活是如此密切關聯,但問題是如何在生活中發現美,或者說如何讓我們“想起生活”呢?這是需要審美的視覺,也是需要審美的體驗、感悟。比如陸先生讀梁徵的詩。梁徵是一個情感豐富、感受細膩而體悟敏銳的詩人,他的詩往往對這個世界抱有一股樸實而純粹的愛。陸先生讀他的詩,自然也品讀出其中的情感赤誠之力量,但顯然陸先生沒有滿足於此,他通過對梁徵詩歌中“閃電”“無聲的雷”“經久不息的火”“雨露”等意象的體悟,調動讀者一起“想起生活”感悟美。詩歌是一團火,在人的靈魂裡燃燒。陸先生衝破這團團的焰火,抵達詩作者的靈魂深處,美自然就在剝開層層語言外衣下呈現出來了。

陸先生是美的創造者,同時也是美的發現者。在創造美的同時,更感同身受地發現美,發現生活之美、語言之美、藝術之美,進而抵達美的享受。享受即審美,他時而直覺,時而理性,直覺與理性活動相互交融。比如在《土與火的藝術——連紫華德化白瓷及陳愛明龍泉青瓷印象》一文中,陸先生的直覺就是兩位藝術大師的陶瓷作品美輪美奐,是“土與火”的交融。“土與火”是陶瓷工藝的基本要素,陸先生抓住了這個要素,非常形象直觀地讓讀者展開了審美的直覺體驗,土在火中交融,火在土中燃燒,審美的直覺躍然紙上。接著,陸先生娓娓道來,入情入理,展現了連紫華、陳愛明兩位陶藝大師作品的藝術之美,給讀者“不涉理路,不涉言筌”之感。

審美需要發現美的眼光,也需要情境。陸先生的《審美的印記》有一個鮮明的特點,他往往在情境的敘述中,再現了美的旅程,再現了批判與讚美的交融。這是《審美的印記》的力度,也是陸先生審美之旅的張力。比如在《日月疊璧,山川煥綺——閩籍古代書法大家的氣度與風格》一文中,陸先生列舉了蔡襄、朱熹、黃道周、張瑞圖、伊秉綬等書法大家。在講述他們的書法創造時,時而讚歎他們書法藝術之雄姿卓態、風神超逸,時而凌厲狷狂。陸先生特別列舉了張瑞圖的人生境遇,捲入“閹黨案”的張瑞圖一生小心謹慎,明哲保身,雖未必品節有虧,但光明磊落是談不上的。性格懦弱的張瑞圖與他奇崛雄峭的書法藝術形成了對比。考察其現象,在陸先生看來是複雜的,是有其歷史境遇的,他在批判和讚美中抵達了歷史現場。“與其他文藝批評一樣,賞鑑評析書法藝術和書法家,都需要重回歷史現場,儘可能還原真實語境”,張瑞圖作為個體矛盾,在糾纏於“尚古”和“特立”之間尋求到了一定的平衡,而這種平衡恰恰反襯了時代的境遇。這樣的審美,也似乎抵達了歷史現場,再現了批判與讚歎的統一,彰顯了美的張力。

《審美的印記》呈現了陸先生自己創造美的經驗,展現了“美即生活”,也體悟了美的直覺享受與理想活動的交融,體悟了美的悲意義與讚歎的交融。陸先生大概是情感豐富之人,平靜的語言文字在他的筆下跳動著。審美是他生活的旅程,也是他與這個多彩的世界交流的見證。《審美的印記》雖是陸先生個人審美旅程的記錄,但對你我的審美同樣具有啟迪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