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發現現實世界與你的主觀想法差異過大,會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

用戶4474646264


其實很想問問題主,覺得這個世界是一個“主觀世界”還是一個“客觀世界”?

我覺得我們生活在一個“客觀世界”裡,所謂客觀世界,是指一個存在著客觀規律的真實世界。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你要客觀一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告訴你這個世界是真實(客觀)的世界,而主觀的看法無法影響客觀。

為什麼西方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能夠站在絕對的優勢上引領著世界的發展(但現在這種霸權地位有所動搖),因為他們有一個很重要的“科學思維”,就是用科學論證的方式去看待事物並推算結論,這樣極大地提高了科學領域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

但問題在於,什麼才是真正的“客觀”?其實要完全客觀地看待問題和世界,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因為每個人的信息和觀察問題的角度都是有限的,而世界是立體的,我們很難站在上帝視角去觀察一個事物然後得到客觀的結論,

所以,追求真相才成為了人類刻在骨血裡的本能。

與其糾結於主客觀之間的矛盾,不如我們一起想辦法去看清世界和自身的真相吧?也許你就是下一個尋找到真相併且能夠改變世界的人呀!


王小虎1219


如果發現現實世界與主觀想法差異太大,那就說明主觀想法脫離了現實,得調整思路和心態,找出問題所在,屬於妄想臆想部分直接刪除。都會有差異,🈶差異才有上升彌補空間,但太離譜,就是心理問題了。

認清並逐一分析,刪減更新。還要去控制情緒嗎?何苦自己為難自己,找出問題出在自身什麼環節,改良計劃就行了。






憨媽想說


結果可能有兩種:一,現實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好~那你的積極情緒會大於消極情緒,但太過的積極情緒也需要控制。當然,你指的很應該是第二種,現實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差。這時,消極情緒會大於積極情緒。有點消極情緒很正常,不要把它當做洪水猛獸~太過就該調節了~任何情緒太過都會對身體有很大傷害~中醫講究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恐傷腎~

其實情緒宜疏不宜堵。你非得講究如何控制~可以從改變自己的原來的認知,改變情緒體驗,亦或改變情緒的外部表現~比如你裝作開心的樣子,一個小時後你可能就真的開心些了~


花兒隨想


這就是現實與理想的差距。

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主觀願望和主觀意願是主觀的兩個層面。

當現實與主觀差距大,對心理層面主要影響有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是心裡預期。什麼是心裡預期,比如應聘,主觀上認為這份工作自己能應聘上,但結果沒有,這個心理預期落空就會產生失望。

其次是心裡期待。你想念一個人,心裡期待能見到他,這種期待感越強的,無法見到的現實感就越急切,讓你不能忍受感就越強烈。

再次是心裡質疑。因為現實與主觀差距,會讓心理產生質疑,質疑現實裡對自己的不公,質疑現實裡所有的一切美好。

最後就是心裡絕望。這是主觀與現實存在差距後對心理的最重打擊。

主觀想法完全是大多完全是靠主觀臆斷去思考的,絕大多數都是脫離現實實際的。

如何調節因主觀意願與現實差距造成的心理影響?把情緒波動降到最低程度,我歸納從心理層面要學會心理轉換。

第一個就是把原來的主觀心理轉換到現實心理,既然這樣了也就認了。

第二個轉換就是由原來主觀判斷轉換到主觀試試。先試試看行不行。

第三個轉換是心態轉換,由原來的被動心態轉換到主動心態,情緒一到自己覺得波動起來主動去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用其他的事項來充實,就能淡化情緒的波動。

最後送你一句話:用你的笑容去改變這個世界,別讓這個世界改變你的笑容。


覺悟規律


人生一共有3次成長,第一次成長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第二次成長是知道這個世界是有很多事無論自己多努力也是得不到結果的,第三次成長是就算知道有些事努力也沒有結果也會繼續努力。你才發現這個世界跟自己想的不一樣,證明你才剛剛算認清這個世界的本質,你現在需要的是找到認清這個世界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併為之努力的事,繼而圓滿自我。


習得性無助患者



高山grk


現實的世界與個人的主觀意識是相連的,如何看待,美好的願望往往被殘酷的扼殺了,這究其原因自己的責任要大於一些,很多處於逆境中永不氣綏的人也一定會獲得自己美好主觀的願望。


關敏


這是個人認知問題,找到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想法,也就是把潛意識意識化,那麼你的情緒自然就會得到釋放,因為被理解了


野之靈57747212


不管風吹雨打,勝似閒庭信步。


用戶2716838091962


你心胸再大,也不能容忍特朗普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