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推“强基计划”考生如何选择?

首推“强基计划”考生如何选择?

今年初,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今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今年首次实行的“强基计划”,考生和家长该如何准备?

“强基计划”怎么招生?

强基计划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通俗点来说,强基计划选拔主体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少数在某个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人才。

而在高校招生专业范围上,强基计划也有一些限定。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显示,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高校会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并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强基计划”与此前的自主招生有何不同?

具有多年辅导学生竞赛经验的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方新波老师告诉记者,强基计划对比自主招生来看,至少有4个不同点。一是选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二是招生专业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三是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四是录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适合哪些考生报考?

首推“强基计划”考生如何选择?

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元年,对于2020届学生来说,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从目前发布的政策来看,方新波认为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再报考。首先是整体素质不能太差,从制度设计上看,强基计划将重点选拔两类学生:主要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和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方新波坦言,其实不管是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都是有要求的,特别是强基计划还提到考生要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这是非常高的比重,对于少数学科特长特别突出的考生,高考成绩原则上也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从多年竞赛辅导经验来看,某一学科和领域特别突出的学生很少见的,同学们还是要立足于高考,尽量提高学习成绩。”方新波说道。

其次,对于那些基础学科突出且对基础学科有兴趣、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研究的考生也可以考虑报考。强基计划定位在基础学科,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而且设计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并且不能转专业。需要在高中阶段已经有坚定的兴趣爱好,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研究。

最后,对于学生个人来讲,一定要在刚刚进入高中时,就抓准方向,且长期坚持和努力下去,不要随意变,更不提倡处于功利目的,钻政策空子的考生报考强基计划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