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一刻,救你的是谁?


危机一刻,救你的是谁?

被疫情困在家中的那段日子,我偶然间看到一部电影,名字叫《孟买酒店》。它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2008年11月印度孟买五星级酒店泰姬玛哈(Taj Mahal Hotel)遭遇恐怖分子袭击的故事。


这部影片的主题是恐怖袭击,即人祸;而我正经历着疫情天灾,同样是危机时刻,同样是困兽之斗,我试图从影片中找到某种答案或共鸣。


危机时刻,救你的会是谁?


谁才是上帝


我并没有想要写一篇专业影评,但终究还是要从电影说起。


2008年11月26日,印度历史上极其黑暗的一天,10名恐怖分子潜入孟买多处旅游胜地和地标建筑进行无差别机枪扫射和炸弹袭击,包括火车站、医院、咖啡馆和印度最著名的泰姬玛哈酒店。造成164人死亡,至少308人受伤。在这个事件中,泰姬玛哈酒店是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


电影的主线还原了历史:里面有四个恐怖分子,见人就杀,这是他们的任务。而酒店里的人是绝望的,因为他们无处可逃。 如果放在美国大片里,此时定会出现超级英雄,但这部片子并没有落于俗套,将英雄主义表现得泛滥和偏执,反而克制得令人钦佩。


泰姬玛哈酒店11名酒店员工被杀害,更多的员工帮助约1500名客人逃过了一劫。在他们眼里“顾客就是上帝”,而那一刻,在顾客眼里,他们才是真正的“上帝”。


在被恐怖分子控制的生死攸关的时刻,绝大多数的职员,在酒店管理者领导下主动帮客人避难,而不是选择自保。 在当时有1500多位客人入住、五百多名员工上班的泰姬玛哈酒店内,尽管发生了数次爆炸和枪支扫射,死伤人数仍然被控制到极低的程度。后据统计,泰姬玛哈酒店内的伤亡人员中,有一半是留下来保护客人的酒店员工。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酒店主厨Oberoi。他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组织员工一起护送客人去酒店安全的隐秘屋躲藏。这位主厨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人,电影中也使用了他的原名。


后来在现实采访中,Oberoi说:“我感到很愤怒......他们怎么能在一瞬间摧毁这一切?每天早上我们去那个地方。这是我们的家,他们毁了我们的家,他们怎么能毁坏我们的家?”


是什么样的力量,会让员工在危难时刻将企业当做自己的家?又是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会让员工充满了力量,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些,或许是身处疫情危机中,所有企业需要反思的问题。


谁给了你力量


泰姬玛哈酒店的所有者是印度第一财团——塔塔集团。 塔塔集团有144年的历史,也是世界上最受赞赏和最有良知的公司之一,它在80多个国家拥有100多家分公司,2010~2011年的总收入达840亿美元,全球员工超过425000人。


对于个体或企业而言,真正考验不在顺风顺水,而在危难时刻。


在整个袭击的过程中,没有一个酒店员工放弃职责。许多人一次又一次把客人引导到安全地带,直至自己被恐怖分子开枪击中。有些人甚至站在客人面前挡住子弹。


酒店的总经理卡拉姆比尔辛格·康(Karambir Singh Kang)是体现泰姬玛哈团队成员的奉献精神最有力的佐证。他和家人一起住在这个酒店的公寓里。在恐怖袭击中,辛格·康冷静地指挥数百名被困客人进行撤离。时任塔塔集团首席执行官拉坦·塔塔(Ratan Tata)后来告诉美国CNN,在酒店的一场火灾中,辛格·康失去了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我走到他面前,告诉他我是多么难过”。 辛格·康则说:“先生,我们会战胜这些困难。我们要把泰姬玛哈酒店修整到原来的样子。我们要和你站在一起。我们不会让这一事件把我们击垮。”


2010年8月15日,在印度独立纪念日的这一天,被毁两年后的泰姬玛哈酒店重新开业,开放了未遭破坏的塔楼酒店和部分设施,酒店的安全系统也进行了全面升级。事实上,为了表示对恐怖袭击的抗议,酒店在袭击发生后仅21天就重新开业,尽管其中2/3的设施损坏严重。虽然又花了两年的时间这家酒店才把其余部分修复并重新开放,但在此期间没有一个团队成员被解雇。


拉坦·塔塔和公司其他高级管理者出席了11 名受害员工的葬礼,并探望了80个受伤或死亡员工的家庭。在20天内,塔塔集团建立了一个新的信托基金,向受伤者和遇难者家属提供援助。 塔塔集团建立了一个精神康复中心,向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咨询。他们的脚步甚至跨出了这个中心,向孟买南部社区的团队成员和其他人提供食品、水、医疗卫生、急救和咨询服务。


此外,塔塔集团还为遇难员工家属做了以下工作:

1、保证将遇难员工的住宅提供给其家庭居住;

2、无论金额多少,免除所有的贷款和预借款;

3、承诺按照员工生前最后的工资终身支付;

4、承担遇难员工子女直至大学阶段的教育费用;

5、为所有被赡养人的余生提供全部的医疗健康保险;

6、为每个人提供终身顾问。


塔塔甚至向在酒店附近和几公里外的火车站的遇难者家属提供救济和援助。对塔塔来说,这些人是邻居,公司有责任帮助他们。对这些和塔塔毫无关系的铁路雇员、警务人员、街头小贩和行人,公司向他们每月提供10000卢比(约200美元)的援助,为期6个月。甚至连竞争酒店的员工也得到了塔塔家族的照顾。


当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向拉坦·塔塔汇报这个计划时,拉坦·塔塔的反应不是:“这要多少钱?我们能负担得起吗?我们是不是开了一个坏的先例?”相反,他问道:“我们做得足够了吗?我们还能做什么?” 塔塔知道他们需要花几百万美元重建酒店。他们怎么能不进一步帮助人们重建自己的生活,尤其是那些为了让客人幸存而牺牲了自己生命的人?


正如辛格·康所说:“泰姬玛哈酒店的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感觉是他们自己的家遭到了攻击。当你家遭到攻击时,你会怎么做?无论谁在家里,你都会保卫你的家。”


为什么酒店的每一名员工都感觉到是自己的家受到了攻击?为什么他们能那么快的重新开业并修复酒店?真正凝聚人心的是企业的文化,和领导者的领导力。


救你的是谁


危机时刻,塔塔集团对待员工的态度与责任感令人称赞!向外届诠释了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


在印度,能在塔塔集团工作视为人生的一大美事。这从印度国父甘地的一句话中看出:当你在塔塔工作的时候,你也是在为印度而工作。


无论是“人祸”还是“天灾”,企业面对危机时既要讲“利害”,又要讲“志向”,企业要坚持自己的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利害好比人的“肚子”,主要从当下的生与死、经济利益等角度考虑;志向好比人的“脸面”,是从精神层面、长远志向等角度考虑,比如对企业价值观的坚持和传承。


塔塔集团就是很好的例子:公司与员工之间的信赖度,决定了广大员工在危难时刻是否愿意与公司同舟共济,并迸发强大的奉献精神。


在查尔斯·格林(Charles Green)对信赖度的定义中,信赖度与4个因素有关:可信度、可靠度、善意、以自我为中心的程度。这些因素会对信赖度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影响,其中关系可用如下公式表达:

信赖度=(可信度+可靠度+善意)/(以自我为中心的程度)


1、可信度,即你说的话是否可信。很多公司都宣称“以人为本”,但当危难来临时,却首先用裁员来自保,属于“说一套做一套”。


2、可靠度,反映你做的事情是否靠谱。有些人说到做到,有些人喜欢拍胸脯夸海口,最后却不一定能兑现承诺。


3、善意,指的是为人处事的态度及方式。在对待他人时,你是采用平等尊重的方式,还是高高在上、冷漠的方式,体现了你的善意程度。


4、以自我为中心的程度,这里指当你考虑事情、做决策时,是首先为自身利益着想,还是会替对方考虑。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性格、情感、处世之道。但危机中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什么?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企业文化。这是要长期培育的,遇到困难就能爆发出来。


十年前,塔塔遇到恐袭危机一刻,拯救它的是如“家人”般的员工;十年后,全球陷入新冠疫情,企业也好,个人也罢,都面临危机重重,企业拿什么拯救自己,又何以拯救自己的员工?


文章参考:

《孟买酒店》电影

《伟大企业的四个关键原则》约翰·麦基

《疫情之下,企业家如何安身立命?》忻榕张国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