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學校,如果績效工資只是幌子,低職稱教師,該怎麼辦?

緣木求魚164931573


如果改變不了環境,那只有改變自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那麼可以從以下方面努力:

1.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做好自己該做的工作,總有一天,你會脫穎而出,領導會委以重任,努力幹上幾年,職稱晉升上去了,工資就提高了。

2.課外多讀書,多學習,多儲備。為自己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讓自己有底氣。如果對學校不滿意,跳槽也不怕,咱有實力。名師竇桂梅師範畢業,但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清華附小的校長。

3.業餘還可以做自媒體,寫文章,錄視頻,做得好了,收入多了,區區一點績效工資算什麼。

總之,有實力才有魅力,否則,沒實力光埋怨是沒什麼用的。潛心學習,努力,靜待花開。


雪落下的聲音a


改變不了現實,只有改變自己。我畢業於中師,任教於鄉村,後進修拿到美術大專學歷,10年後在選調中回到母校師範教美術。那時候學歷低、教齡短,雖然工作量大,但處處落後於人,也曾想職稱和工資升的快一點,但只是想想而已,畢竟工作環境在那。

由於我一直喜歡教學和教研,也就一門心事教書,幾年後趕上安徽省首屆中師生藝術節和全國首屆中師論文評比,我下了功夫,指導的學生獲省一等獎(當時是合肥市唯一),論文獲省一等獎、全國二等獎,這兩件對我鼓舞很大,雖說學校也沒什麼獎勵,但給了我信心、決心,教學、教研的興趣更濃。

一直做到今天,一晃20多年了。指導無數學生獲得國家級和省市級獎勵,發表文章40多篇,出版個人專著三冊。自己改變了,一切會隨著改變。現在是省專業帶頭人,特級教師,正高級職稱,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績效當然也上來了。

因此,我的觀點是首先熱愛自己的工作,靜下心來做進去,再走出來,做長遠打算。不能計較眼前得失。


河東老黃


工作二十多年的老師才能真正理解“醜媳婦終於熬成婆”的含義,1995年參加工作每個月工資200多一點點,伙食費每個月100多,班主任津貼35元每個月。買一輛三槍的自行車800多,看著有的同事買摩托羅拉,動輒上萬,羨慕嫉妒恨啦!幻想自己騎著摩托車兜風,多美好!手指頭一算,每個月存100,一年1200,十年12000,可憐,算了,不買。2010年時,摩托車騎上了 。2015年考慮縣城買房,可是工資每個月2500,不吃不喝,一年3萬,房價3000一平米,一年只能買10平米,十年可以買個100平米的房子,還沒裝修。不敢說小孩的開支呢。

這是真的。

當然,大家都說老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是培養祖國的花朵的園丁,所以我喜歡,所以我堅持。


初中數學小明哥


低職稱老師仍然應該好好工作。首先教學能力與職稱是有相當關係的,大部分教師職稱越高,他的教學能力就越強。職稱越低,相對工作的時間越短,年限越短,教學經驗較少,那當然教學能力肯定也不是多高了。其次,學校的教育工作雖然論資排輩兒不是很深,但畢竟職稱也得有工作年限的限制,因此年限對職稱也起著很強的制約作用。教師除了有合格的文憑以外,工作年限滿三年才能進一級,一級滿5年才能進副高級,副高級工作滿六年才能進高級。而且就這個經濟來說,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進的,有了年限以外還得有相應的獲獎證書,發表的論文以及教研教改等逐步的資料相輔佐,還得排隊,說課,而且名額有限。因此要進高一級職稱也是相當相當困難的。因此績效工資與職稱掛鉤也是有依據的。最後,能是高級職稱的也都是由低級職稱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誰都有年輕的時候,誰也都有輝煌的時候,不要認為到了高級職稱的老師就一下子變成老而無用或者盛氣凌人,職稱雖然低一些,但是經驗也欠缺,一些年齡可消磨,因此趁著年輕好好的工作,積累工作經驗為今後的職稱評定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也是年輕人必須做到的,所以績效工資不管是不是嚴格的按工作量來計算,都應該努力工作。這也是我對基職稱老師的忠告,只有你現在吃的苦中苦,將來如果條件成熟的話你才能晉升高一級的職稱。否則即使條件成熟了,你也只能望職稱而興嘆了!再者說了,現在的職稱評定也有很多例外,比如說你有什麼特殊貢獻或者你有什麼國家級專著論文的話,也會破格提升。這些可都得是從工作中獲取的。


孤單者


高低職稱只是時間先後問題,俗話說得好媳婦也會熬成婆婆的,萬事都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不然對不起老齡者不公,但領導崗位上多拿大頭非常不合理,應該是一線崗位多拿才合理!


夏之愛


我們學校,最閒的後勤,績效工資最高!


簡簡單單123jd


我們學校也搞績效,但和職稱高低沒有關係。和你的努力程度成正比。還有你完成的指標。以及也和領導的關係很重要。


正能量的心怡


要麼認要麼辭職


walili


學校的績效工資,好像南方經濟發達地區還好吧,真正的是一筆額外的收入。

而大多數我所知道的學校(一般中小學),所謂的績效工資,並沒有額外的財政投入,就是教師們“割自己的肉熬湯,薅自己的毛做衣”:例如,每月教師按照從高到低不同的職稱,從工資裡拿出900多到700多不等,放在一起作為績效工資重新分配。而如何分配,卻是學校自己定的,說白了,是學校領導定的。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情形是,除了當班主任並任兩個班教學工作量的教師,能達到學校規定的滿工作量,能勉強拿回自己拿出的那部分工資。一般人是拿不回來的,大多數班主任只教一個班(粥少僧多),也拿不回來。

那麼大家拿出去的錢,分配到了哪兒呢?校長啊,一個月不算加班拿回至少1500,主任啊,一個月至少1000,後勤啊,拿平均數也能持平或略高。何況,只要不是一線教師,他們每月還都有名目繁多的加班,即加班費。驚喜不驚喜?奇怪的是,學校哪來那麼多加班兒呢?即使各部門週末加班苦幹,又有哪些相關單位,週末也不休息配合他們呢?一切不言而喻。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論職稱高低,都是弱勢群體。如何尋求平衡呢?

一,立足本職,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得到學生家長的認可,“金盃銀盃不如口碑”,當名聲鵲起時,有家教的邀請,欣然前往,憑本事賺錢不丟人!何況,還有學生成績提高後,學生和家長的感激,教師自我的巨大成就感,皆大歡喜。

二,也努力向仕途發展。投領導所好,有錢使錢,沒錢拍馬;即使暫時得不到一官半職,能作為領導的打雜,跟著進行少數人才能享受的加班,也是一筆小收入。

要知道,這時候領導可為幹活的人著想了,因為無論是加班餐還是加班費,他們拿的都是幹活的人的倍數,所以多多益善。所以,學校里加班不斷,這是個俏活,肥活。週末當溜達了,到學校待一會,就是加班了,還管飯。

年輕的蠟燭,就能幫你到這裡了。


三人行有我為師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低職稱教師或許真的就被“幌”住了。

從2012開始實行的公辦中小學教師的績效工資實際上一共分為兩塊。

一塊佔績效工資總量的70%,也叫基礎性績效工資,平時就隨著個人的工資按月發放到手。這一塊績效工資是和個人的工作年限和職稱高低有關係。當然了,工作年限長的,職稱高的教師,必然要高一些。至於會高多少,那就要看具體的職稱和工作年限了。下面是我們這裡在剛剛實行績效工資時,有關文件規定的具體情況。請看下圖:

比如,同樣是20年以下的教師,助級職稱教師的基礎性績效工資要比中級職稱教師的少64元。不過,現在的這種差別可能會隨著績效工資總量的增加還要大一些。可見,同樣教齡的低職稱教師這種績效工資要少一些的。

另外一塊佔績效工資總量的30%,也叫獎勵性績效工資,一般是在學期結束、經過考核之後打卡發放。

像這種獎勵性績效工資,其實,我們這裡在考核分配時,是不考慮職稱高低和教齡長短的。一般情況下,是按照教師的考勤、業績、工作量和師德師風等方面進行考核的。

不過,學校領導在最終分配中還是要當家的。特別是有的網友反映,看大門的教師也會和一線上課的教師一個樣,而且,凡是看大門的都是高級職稱教師,是校長的關係戶。

但是,我相信,這種現象在我們這裡基本上沒有,即使有,也是極其個別的情況。

如果真的在某些學校發生了這種現象,低職稱教師不僅因為職稱低在基礎性績效工資上似乎被“幌”了,而且,在獎勵性績效工資上可能也被“幌”著了。

怎麼辦呢?說真的,不好辦!只能想方設法地提高自己的職稱了,或許這就是解決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