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您真的認為愛孩子就是懂孩子嗎?

其實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無需做一個智者,也無需做一個指揮。我們只做一個最好的“港灣”就可以。

家長們,您真的認為愛孩子就是懂孩子嗎?

因為自己從事的是教育行業,而且經過將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多多少少會認為自己較沒有從事教育行業的人來說,更懂得教育孩子,自我感覺良好。總認為自己非常愛孩子,認為自己能教育好孩子。

可是隨著教育時間的增長,在和孩子們打交道的無數個日日夜夜之後,突然有一天發現原來的自己知道的是少之甚少。發現了一個比較直觀的問題,那就是——不是孩子每天在努力學什麼,而是作為老師,作為家長,我們是否也該學點什麼了。

家長們,您真的認為愛孩子就是懂孩子嗎?

有時我會不斷反思自己:平時我們總是口口聲聲說是愛孩子,那你真的是瞭解孩子嗎?你是否曾經靜下心來仔細思索過一個問題:愛孩子的前提是什麼?愛孩子的前提是懂孩子,那你真的懂孩子們嗎?孩子會向你敞開他的心扉嗎?孩子會向你訴說他的內心漣漪嗎?

如果你不曾有過和孩子暢談的經歷,那何不靜下心來讀讀書,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懂孩子呢?而這個需要成人來懂的階段你是否把握住或者又錯過了呢?

家長們,您真的認為愛孩子就是懂孩子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幼兒教育質量是關係著社會穩定、和諧、公平的大事。要以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通過提出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既然提到是建立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讓幼兒度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那麼我們的孩子是否有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呢?你是否還記得有一首歌叫《金色的童年》,裡面的歌詞非常的美。那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的孩子,他們的童年是金色的嗎?是金色的,五彩斑斕、快樂無比的童年,還是一個急匆匆的,灰色的童年呢?

家長們,您真的認為愛孩子就是懂孩子嗎?

◆ ◆ ◆ ◆ ◆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在與幼兒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總是以一種領路人的角色帶領著孩子們不斷向前前進,經常會出現不斷催促孩子們做事情的鏡頭,也經常會出現孩子們不完美的鏡頭。

諸如“明明做的太慢了。”“君君的畫不夠美。”等等,這樣非但沒有幫到孩子,反而成了孩子心中一朵飄不走的雲彩,你很難想象,這個孩子的內心得有多麼強大。我們作為教師,如果能力不足為孩子們引路,那就不要成為那漫天的烏雲。

家長們,您真的認為愛孩子就是懂孩子嗎?

生活中,我們總是在忙忙碌碌。總會感覺孩子們發展的很慢,於是我們就會不斷的督促孩子們,迫切的希望孩子們達到我們自身要求的那個高度。其實這何止是拔苗助長啊!孩子在經歷這個過程的時候,他已經沒有了自我,沒有了自己獨立的探索過程,只是努力修煉成一個成人眼裡看似乖巧、成人嘴裡張口就說出的優秀孩子。

不知大家有沒有仔細想過,我們在要求孩子做這做那的同時,我們徵詢過孩子的意見了嗎?他們有沒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敢不敢大膽的說出來?我們有沒有去聆聽他們的心聲呢?所以,無論是哪種性格的孩子,我們只有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才會聆聽到他們內心深處真正的想法,才會讀懂孩子。

家長們,您真的認為愛孩子就是懂孩子嗎?

他們不是簡單的機器,是能動的個體。如若他們對某件事情感興趣,會積極的去做,便不再出現黃牛拉車的現象。我們就不會再像黃牛一樣的賣力拉著“車”,而“車”也不會走的如此緩慢。拉車人只有明確了問題的根源,便不會再不斷數落車。

家長們,您真的認為愛孩子就是懂孩子嗎?

◆ ◆ ◆ ◆ ◆

記得有篇文章是《牽著蝸牛去散步》,蝸牛雖然爬行的慢,但畢竟也在爬行,所以我們就要肯定在這個世界上,不止會有一隻蝸牛爬的慢,它會有成千上萬只小蝸牛在緩慢地爬行。那麼既然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為什麼不放慢速度和蝸牛一起爬呢?

或許會有人這樣說:那這樣豈不是爬的更慢,何時才能看到希望?其實細細想來,什麼是希望?希望不是憑空的想象,也不是引領者單純的想當然,希望是一批人能帶動另一批人,它是一種信念,就像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武漢,乃至全國。雖然疾病很難控制,但是我們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堅信武漢會贏,中國會贏!這樣才是希望,也最終會變為現實。

家長們,您真的認為愛孩子就是懂孩子嗎?

做教育也是這樣,你的理論觀念再超前,教學方式再多樣,多媒體課件再豐富,它如果不適合孩子,最終結果也不會是好的教育。

仔細品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聆聽專家的講座,會有一種入芝蘭之室的感覺,會讓人一下子精神抖擻,猶如一股淡淡的蘭香沁人心脾。

我們的教育是關注到孩子們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但同時也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要理解他們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重視孩子們的學習品質。

家長們,您真的認為愛孩子就是懂孩子嗎?

只有讀懂孩子,才能提及愛孩子,往深處延伸至教育孩子。世界上人們都喜歡做智者,因為畢竟智者是非常聰明的,也是令人敬仰和羨慕的。世界上也有很多人喜歡做“指揮”,但是他不像真正的指揮家那樣,指揮樂隊演奏樂曲,而是儼然一副居高臨下的模樣,對於孩子所做的事情,指東道西,最終也失去了唯一可以讓孩子與他交流的籌碼,那就是因為自身沒有以身作則,只會言語攻擊,最終導致孩子不信任他,出現隔閡。


家長們,您真的認為愛孩子就是懂孩子嗎?

其實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無需做一個智者,也無需做一個指揮。我們只做一個最好的“港灣”就可以,在孩子們遇到磨難的時候,還願意回到港灣裡來,找到依靠,排解困惑,磨鍊意志,繼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