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軸心時代"兩所高等學府:柏拉圖學院與稷下學宮

導語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世界上幾個古老文明"充滿了不平常的事件""單獨地也差不多同時地"產生了眾多先哲,帶來了人類的精神覺醒與哲學突破,成為影響以後人類生活、思想、文化的奠基時期。這一歷史時期被稱為"軸心時代",該理論由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

根據"軸心時代"理論,公元前 374 年產生於中國戰國時代齊國都城臨淄的稷下學宮,與在公元前 387 年產生於希臘的柏拉圖學園,在時間上看,可以說是"單獨地也差不多同時地"哺育瞭如荀子、亞里斯多德這樣的先賢,在東西方文明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從這個層面說,兩所高等學府可以被稱作"不平常的事件"。

筆者梳理了柏拉圖學院與稷下學宮創立的條件和發展的過程,試圖比較二者的不同與聯繫,以期發現東西方教育史起源的共通之處。

一、工商業和城市經濟的發展:相似的經濟基礎

高等學府,必然是特定時代的產物,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支撐,也是社會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這兩所創設於"軸心時代"的高等學府,有著較為相似的社會和經濟基礎。

比較

圖一古代雅典位置

由於雅典三面環海的特殊地形,且有良好的海運條件,為其海外貿易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雅典地區地形多為山地,不適於種植穀物,反而適合橄欖、葡萄等作物的生長,更刺激了雅典向外貿易以換取所需的農作物。在這種客觀條件下,"雅典迅速地從一個農業區域發展為工商業區域。……雅典就成了希臘世界第一個工商業城邦",並形成了力量日益強大的商人階層。

同時,雅典在希波戰爭中的勝利和雅典帝國的成立,雅典成為希臘地區最繁榮的城邦,甚至是整個世界政治和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雖然柏拉圖時代,雅典實力有所衰弱,但過去累積的財富和文化的積累仍是柏拉圖學院成立的重要條件。

稷下學宮設立於戰國時代齊國都城臨淄。勵精圖治的齊威王針對國內弊端,通過改革大大提升了齊國的國力。

比較

圖二稷下學宮位置

作為齊國都城的臨淄更是達到了極盛時期。根據 20 世紀以來對先秦時代列國都城的考古挖掘顯示,臨淄是當時最大的都會城市之一。稷下學宮其實就是齊威王改革的產物,而當時齊國國力的強盛和齊威王的支持是其建立必不可少的條件。

二、士階層崛起和智者的出現:相似的學術氛圍

公元前4世紀到前5世紀,出現了一批收取報酬的職業教師,他們遊走於各個城邦,教授徒弟、收取報酬,成為最早的"智者"。後來隨著希臘文化事業的發展,諸如音樂家、科學家等具有某種特殊技能的知識分子也被稱作智者。以普羅泰格拉和戈爾基亞為代表的"智者學派"極大地促進了希臘社會文化水平的提高。

比較

圖三左邊為柏拉圖

柏拉圖學院以開放的學風和對數學的研究著稱。從蘇格拉底時代開始,具有智者的學識並且擁有對雅典的民族意識的教師數量逐漸增加。智者群體的壯大為柏拉圖學院的建立提供了高質量的師資來源,也吸引了大量優秀青年,提供了穩定的生源。

不同於春秋時代各諸侯國都在稱王稱侯,戰國時代各諸侯王開始致力於擴張版圖、一統天下。周王室已經徹底失去了掣肘諸侯國的力量,隨著權力的下移,"士"階層逐漸興起。出身於社會中下層的他們迫切的想要投身政治,一展宏圖。而諸侯王也需要大量人才幫助自己擴張領土,實現霸業。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齊威王設立稷下學宮既招攬了天下人才,也為滿足了士階層的需要。稷下學宮成為各學派思想碰撞與融合的絕佳場所,形成了百家爭鳴、學派林立、異說紛起的文化奇觀。來自各個學派的文化精英匯聚齊國都城,為稷下學宮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儲備。

比較

圖四齊威王

三、較寬鬆的政治、學術環境:相似的社會背景

從柏拉圖的哲學思想,我們可以推測他創立學院的情況。柏拉圖認為,人的一切知識都是由天賦而來,它以潛在的方式存在於人的靈魂之中,因此知識是對理念世界的回憶,而不是對現實世界的反映。教學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理念世界,恢復業已存在的知識。因此柏拉圖在學院中主要是鼓勵、引導、啟發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而非講授、示範、教誨。

這種開放式的學風成為後世西方學校學習的榜樣,至今歐洲的教育延續了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優良學風。但是由於"不習幾何者不得入內"的校訓,無形中阻攔了一些學生的加入,因此我們也不必過於神化柏拉圖學院。

比較

圖五《雅典學院》

稷下學者總是針對當時的政治問題發表個人見解,不同的政治理念在這種交鋒、融合。學者們利用各自的學派理念,旁徵博引,具有一定的學術性和邏輯性。

在學術上,稷下學宮雖以道家思想為官學,但儒家、法家、墨家、名家、農家、縱橫家等流派也活躍在學術舞臺上。為了吸引統治者採納自己的觀點,各流派都會極盡所能,極力宣揚自家的理論優勢,同時也在學術辯論中吸收各家之所長,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況。這種思想的多元化是稷下學宮的特點之一。

四、創設環境和學院條件的不同

柏拉圖學院的私人性質,導致其建立主要依靠柏拉圖的私人財產和名望,規模自然要比由齊國國君齊威王設立的國辦性質的大學堂小。由於現存文獻很少記錄當時柏拉圖學院的創立情況、學校規模,我們也無從得知當時具體的規模。不過根據有關記載,當時的學院很可能沒有固定的校舍,學生們的討論只能在公園的地上進行。

比較

圖六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

限於文獻資料的缺乏,我們無法清楚地瞭解柏拉圖學院的具體情況。但根據校舍情況推斷,學院的規模、人數無論如何是無法與稷下學宮相比的,它更像是孔子在魯國聚徒講學,依靠的是柏拉圖個人的學識、名望吸引希臘青年。

稷下學宮的盛況與之形成了對照。舉全國之力興辦的稷下學宮,有著氣勢恢宏的建築群。《史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即稷下學宮建立在交通要道旁,美輪美奐。司馬光的《稷下賦》更是稱讚其"高門橫閌,夏屋長簷,樽罍明潔,几杖清嚴"。從相關歷史記載中,我們可以得知稷下學宮是一座氣勢恢宏、建築鱗次櫛比的大學堂。

比較

圖七稷下學宮的盛況

五、政治功能和教育職能的區別:不同的創設目的

柏拉圖學院是在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死後,出於對雅典政治的失望而建立的,因此學院主要是為了教授傳承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理念設立的。

受畢達哥拉斯的影響,柏拉圖學院課程設置包括算術、幾何學、天文學和聲學,既有人文科學,也包括自然科學,培養了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一大批知識分子。對數學的特殊重視,是學院的一大特色。從這方面看,柏拉圖學院是現代大學課程設置的學習典範。

由於柏拉圖學院主要是為了宣揚《理想國》中的哲學理念和政治理想設立,這就導致其後的哲學思想都沒能超出柏拉圖主義的框架。雖然產生了亞里士多德學派、伊比鳩魯學派等思想高峰,但其只是將柏拉圖主義深化發展。而學院在柏拉圖去世之後,也只是"保持了柏拉圖主義的傳統經久不衰"。

比較

圖八柏拉圖的理想國

齊威王設立稷下學宮的目的最初只是遴選天下人才以輔佐政治,卻也促成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況。諸子百家的學說中大多都包含各自的政治理念,他們也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學說結束分裂割據的局面。

隨著稷下學者思想的碰撞,各學派的思想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孔子吸收了齊文化的精華,孟子、荀子在此收徒講學,更誕生了黃老學派、陰陽五行學派等眾多思想流派,形成了思想多元發展的繁榮景象。可以說,沒有稷下學宮,或許就沒有"百家爭鳴"。

結束語:

公元前4世紀,差不多同時出現的柏拉圖學院和稷下學宮可以說是東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學府,也是集教育、學術為一體的思想文化中心,創造了繁榮的思想盛況。

通過對它們創設條件、學科特點、社會功能等方面的比較,可以發現其在教學精神、學風特點等方面的相似之處,也有在創設理念、學科設置方面的差異。

二者都在東西方歷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對其後的教育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軸心時代"的重要成果,兩座高等學府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東西方歷史發展的重大里程碑。二者對其後教育事業的影響,或許是現代東西方教育特點不同的歷史淵源。


參考文獻:

《西方教育史》

顧準:《希臘城邦制度:讀希臘史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