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藝術愛好者,你是先看藝術家的人品還是先看其作品呢?

影影圈圈


作為一個藝術愛好者,我以為,在對待藝術作品的問題上,是不能以人品論作品也不能以作品論人品的。因為大量事例證明,藝術家的人品好壞和其作品的優劣並非成正比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有些大名鼎鼎的藝術家,其創作的藝術作品很多都是上乘之作,有些甚至達到了登峰造極不可逾越的境界,但若要談到該藝術家的人品,恐怕就不好考究了。比如很多人熟悉的一幅經典油畫《側臥的裸女》,是一幅與眾不同的人體油畫,畫面清新,線條簡約,色彩明麗。這幅畫在2010年紐約嘉士德藝術品拍賣會上以1.7億美元拍出,名列西方油畫單幅拍價三甲之列。可是該畫的作者卻是一個生活輕狂放縱的人。還有一個被封為抽像派鼻祖的大藝術家,也是生活放蕩不羈,據說他一生中的6個重要創作週期和6個女人有關,他自己也說,他創作上的靈感很多是來自於這些女人,而他卻是始亂終棄,在這方面真的可以說是很不負責任了。

也有一些藝術家甚至是大師級的人物,為了追逐名利,或摹仿他人作品製作贗品以假充真,或重複繪製搞“批量”製作,以自己的名氣唬弄讀者和購畫者等等。

當然,藝術史上也不乏人品好作品也好即厚德載物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比如十九世紀法國現實主義油畫大師庫爾貝、美國當代畫家安德魯等等。

之所以出現這些情況,蓋因藝術品的成敗和高低與藝術家的藝術功底藝術天賦和藝術感悟能力有很大關係,而與藝術家的個人人品卻沒有直接的必然的聯繫。





燈影書畫


藝術是純粹的!和人品有什麼關係?

作品好人品也好,我敬佩這樣的人,作品好,人品差,我最多不喜歡這個人罷了!不會因此連作品也不喜歡!

我們舉兩個例子,第一個畢加索,第二個,蘇軾!

畢加索


畢加索是出了名的人品差,凡是對他有所瞭解的都不會認為這個人人品好!他一生風流放蕩,結過很多次婚,他的老婆沒有幾個有好結果的!

他為人十分苛刻,吝嗇!我們都知道,畢加索是少有的幾個在生前就已經很出名比較富有的藝術家,這個可以說得益於他的眼光和藝術造詣!

畢加索作品▼

但是對於家人和朋友,可以說真的是無情無義!當初巴黎盧浮宮世界名畫《蒙娜麗莎》失竊,當然小偷不是他。

當時他的一位好友也私下買了一些盧浮宮的藝術品(估計是假貨),但是後來被抓了,警察懷疑畢加索的朋友,原本畢加索可以出面作證,但是他竟然說他和那個人不認識。。。所幸後來查明真相,他的朋友沒什麼事,但是兩人再也沒有任何交集了!

如果說對朋友沒義氣也就算了!他對他的兒子也可以說毫無情意!他的兒子給他當了一輩子司機,拿著極少的工資養家餬口,人家都說隔代親,可是他至死都沒有親近過他兒子甚至他的孫子孫女!

這樣的人你說好還是不好?可是就是這樣的人,開創了立體派,甚至可以說是現代藝術的開創者!他的很多作品十分經典,創下多個交易記錄,說實話,我不喜歡他,可我喜歡他的作品!

畢加索作品《格爾尼卡》▼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多麼熟悉的詩,從這首詩裡面我們能夠感覺到蘇軾是個十分重情義的人。可是事實上是。。。這個人相當冷血。。。

詩歌也是藝術的一個分支,我們說蘇軾是個文豪也可以,說他是個藝術家也行,就是這個藝術家,拿自己的侍妾換馬,“貴馬賤人”說的就是他!

或許有人會說人無完人,好人也有壞的一面,可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我很難苟同!

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喜歡他的詩詞,藝術是純粹的,真正熱愛藝術的人眼中只有藝術,他甚至可以不用知道作者是誰!

我十幾歲的時候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覺得寫的太好了!可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去了解它的作者是誰,直到很久以後,我才知道作者是路遙,僅此而已,我對路遙的平生一點都不瞭解!我不知道別人是怎樣的,之前我是如此,謝謝!


萬物皆明


藝術家的作品好壞跟人品好壞沒有必然的聯繫,作品好的藝術家不一定就是好人,而作品差的人未必就是壞人。

對我來說,人品固然很重要,但藝術家最終還是依靠作品說話。

在評論系統上,東西方完全不同,東方評論系統中,尤其我國,評價一名藝術家的作品好壞時,往往會把作品與人品結合起來評價,因此,就產生了“文如其人”、“畫如其人”這樣的評論術語。

尤其在評價一名歷史上的藝術家時,往往先評價的是他的人品、人格、口碑,為人處世的方式,以及對社會做出的貢獻。

就拿我國文化藝術非常繁榮的宋代來說,產生了許多書畫大師,如,范寬,張擇端,趙佶,李公麟,蘇軾,黃庭堅,米芾,李唐,夏圭,馬遠,劉松年,等等,他們代表了宋代書畫藝術的最高峰。

但是,宋代有兩名水平很高的書法家,卻很少被人提起,他們是蔡京和秦檜。如果從整個書法史的角度來講,這二人完全能在書法史裡佔據一席之地,甚至還稱得上是大師。

蔡京本來是宋代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裡的一員,他雖然貴為宰相,卻兇險狡詐,舞弄權術,到處搜刮民脂民膏,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在老百姓心目中臭名昭著,因此,歷史就剝奪了他書法大家的稱號。

秦檜是南宋宋欽宗時期的宰相,對書法的貢獻更大,宋代的印刷體,即我們今天所稱的“仿宋體”字,實際上是秦檜當年糅合幾種字體創造出來的,對宋代及以後的印刷行業貢獻很大。這種字體由他創造,冠名時本應該稱作“秦檜體”才對,但他同樣是十惡不赦的人,做了太多傷天害理的事,因此,他的書法成就同樣被剝奪了,人們就把他創造的字體稱作“仿宋體”。

蔡京書法

西方的評價體系跟我們完全不同。西方評論界在評說一名藝術家時,常常是就事論事,不論人,通常以作品的質量來評價藝術家的歷史地位。

西方許多大名鼎鼎的藝術家,如俄國著名詩人萊蒙托夫,他雖然詩歌寫得很好,但在生活中,卻是一個十分偏執狂熱,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常常喜歡跟別人打架鬥毆,甚至決鬥,最終,他喪生在跟對手決鬥時的武器下。

西方現當代繪畫大師畢加索,名氣和影響力都很大,實際上,他的私生活相當混亂,對待感情常常見異思遷,喜歡到處勾搭年輕姑娘,把她們變成自己的情人,直到去世前,他依然本性未改。

但畢加索的藝術成就沒得說,被評為西方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若在我國評價體系下,畢加索很難被捧得這麼高。


鴻鵠迎罡


“天才在右,瘋子在左”

藝術與人生是相互作用的,有人說藝術是模仿 ,也有人說藝術是繪畫,每個人對藝術的理解也不同。

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體現。

首先要考評該藝術家的藝術靈魂,是不是純潔的,道貌岸然的藝術家不會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其次,藝術家的氣度,胸懷,也是決定其作品的關鍵,心胸狹窄,睚眥必報的藝術創作者怎麼可能兼濟天下?第三,藝術家的生活經歷,社會閱歷,對時代和社會的責任感,都決定了他創作時候的敏銳度,思想深度;第四,藝術家的知識底蘊,包括人文、社會、自然科學、哲學等綜合修養,也決定了其藝術作品的市場價值和時間價值。

藝術評論,如果不瞭解藝術家的思想,價值觀,人生態度和社會態度,創作過程,不可能寫出真正的評論:藝術評論是站在行業和未來來評論,而不僅僅是站在評論者自己的角度來發表主觀之見。

藝術更要能給欣賞著帶來好的

意義。


夢何影視


人既能留芳百世,亦能遺臭萬年。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能被歷史留下名號的名人們,首先是具備了世俗所稱的“術”能力,然後加點"八卦"調味料,就會成為百姓的”最愛"。

所以八卦新聞不但能夠經久不衰,人們而且非常願意把八卦變成主旋律。

君不見現今社會瘋狂的爭抱名人歸屬問題嗎?潘金蓮有什麼關係?西門慶又怎麼了?

尼瑪這些人可以帶來名人效應,這才是活生生的生活現狀。

藝術家也一樣,是藝術這個“術”的成就帶出了“八卦”,而沒有成就的藝術家對“八卦新聞”來講是沒有任何新聞價值的。

也就是說,吃瓜群眾所能知道的“八卦消息”都是有人故事放出了想讓吃瓜群眾知道的消息……

有多少人國人至今還在津津有味的談論著齊白石、張大千的可愛風流倜儻,所以中國人可以不懂他倆的畫,卻能說出個東西南北中發白……

而畢加索的風流韻事傳遍了世界,因此是個世界性的畢……


呂永亮


藝術家的人品和作品要辯證的看待,至於是先看藝術家的人品,還是先看藝術家的作品,因為每個人的欣賞興趣不同、審美觀不同,造成了有些人先看藝術家的人品,還有些人先看藝術家的作品,這是符合人們思想觀念的客觀現實。



藝術家的人品很重要,藝術作品也很重要。在現實社會中,有些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在社會上,深受人們喜歡和歡迎,口碑好名氣大自然形成人品好。在眾多藝術作品中,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首先挑選名氣大人品好的藝術家,大多數人是衝著藝術家的名氣大人品好來看他的藝術作品。沒有名氣人品再好的藝術家,他的藝術作品是很少有人欣賞的。

沒有名氣的藝術家其藝術作品是很少有人欣賞的,人們在瞭解不出名的藝術家時,首先要看他的藝術作品,他創作的藝術作品是否有藝術特色、藝術風格、藝術價值吸引人們的視覺效應,能否感染人們審美情感,符合人們審美情趣的需要。



藝術是藝術家的人品和作品相互結合的統一,它具有奇妙變化、辯證統一的聯繫。按理說藝術是藝術家的人品好,作品就好;人品不好,作品就不好,那當然先要看藝術家的人品。其實不然在現實社會中,有些藝術家人品好,作品不好;人品不好,反而作品好,你說先看啥,這就要取決於人們的喜歡和興趣而定論。



黃智637


說起藝術,是一個寬泛而又神秘的話題。有人說是書法繪畫,有人說是唱歌舞蹈,也有人說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對社會進步利用不同的風格所表現出來的的精神內涵。都說的對,那麼,藝術與人品有關係嗎?有怎樣的關係呢?就此問題談一點個人的看法,請各位方家鑑之。

第一、藝術必須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先進的思想和人類社會進步的積極力量。只有如此,才會更加直接的表現出本時代的文明發展程度,才會不斷推進社會進步和人類社會文明成都的提高。所以,人類社會才會有那麼多的科學家,書法家,文學家,舞蹈家,戲曲家,歌唱家……蔣很多膾炙人口的好作品流傳至今,通過這些作品讓我們更加精準的認識當時的社會現狀和文明程度。這同時也體現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明對人類社會所做的貢獻。

第二、人品是一個人的行為語言在社會上的展示表達方式以及被別人認可與接受的基本表現。什麼樣的人才是好的人品?對社會負責人,對人民有愛心,對國家有貢獻,對家庭盡職責,對親戚朋友等要真誠。這樣的人,所呈現的藝術表現形式,肯定符合時代要求的,也是積極的文明的。

第三、社會上對江湖藝術家的推崇不是壞事,這證明了社會文明成都的進步和高度,只要繼續發展,就會對江湖藝術家慢慢的認識,識別到最終拋棄。讓真正的藝術家藝術品成為社會的主流和正能量。


蟲蟲網絡科技


當然是先看作品,因為所謂的人品,實在昰太難把握了,時代的不同,人們對人品的觀念也不同,比如人人都知道蘇東坡是一代文學家,書法家,可他又納小妾又呷妓,放在現在分明就是一個渣男,也說不定早就被掃黃打非關進局子裡去做牢了?

畢加索是大藝術家吧,《和平鴿》,《格爾尼卡》世界聞名,可是私生活卻頻繁的換情人,你怎麼評價他的人品呢?他把自己的情人逼瘋,卻又根據情人的哭泣轉變了畫風,畫了《哭泣的女人》,就這點看,怎麼評價他的人品呢?

宋徽宗趙佶花鳥書法皆精,獨創《瘦金體》,可是卻不問國事,結好名妓,成了亡國之君,其藝術品和他的人品關係又怎麼評價呢?

人有千面,絕不是非黑即白,一個人品,不足以概括人的全貌,更別和藝術品掛上多強大的關係,因為古代的三妻四妾很正常,現代的就是違法和壞人品,愛國的未必就愛妻,愛妻的未必就不當漢奸,而被當時認作漢奸的,又怎知他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無名英雄?


一片閒雲88


可以確定的是,人品決定作品,但是瞭解作品容易,瞭解人品就很難了,畢竟作品就是最直觀的視覺呈現,肉眼即可分辨,但人品需要長時間的瞭解,而且人品還是在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

所以,就先後順序而言,作品要優先於人品,但人品決定作品。

老話講,人不可貌相,但同時也不能否認“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按照大概率來講,相由心生,“貌相”還是很準確的。

藝術品無外乎也是如此,藝術作品是我們認識藝術家的重要渠道,通過藝術品來認識藝術家,反過來了解藝術家也會熟悉其藝術風格。但是藝術家也不可能完美,歷史上許多有偉大成就的人有性格缺陷的。

比如喬布斯,成就了一代蘋果霸業,我覺得稱其為藝術家也不為過,但是生活中的喬布斯口碑極差,脾氣暴躁,性格偏執……,但是他在產品的締造上可謂是天才。

比如所謂的“發明大王”愛迪生,實際上就是一個極其精明的商人 ,利用各種手段拿到專利,賺的盆滿缽滿,與其發明家的身份極其不相稱……

再比如大文豪魯迅先生,其對待婚姻的態度不是每個人都認同,雖然是包辦婚姻,但對朱安還是不公平的。

在某種程度上,不能對藝術家太過苛責,只要不違背道德,不觸犯法律,還是要有些包容。


金小主說電影


常言說:“先做人,後做事”。人品,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倘若沒有人品,即使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也不過是垃圾一堆,“人渣”一個。

所以說,藝術家應該“德藝雙馨,才德兼備”,只有這樣,才能贏得世人的尊重。作品隨著人品,成為美談,並且流芳百世,揚名天下。

可惜,有的人在藝術方面確實有很高的造詣,但在做人方面大打折扣。縱然藝高,做人失敗,往往被人唾棄。比如,大漢奸汪精衛,在詩歌方面可稱為“民國第一詩人”。但在抗日戰爭中,淪為了小日本的漢奸走狗,一失足,便成為民族敗類,千古罪人,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而且還被炸墓焚屍,遺臭萬年。作品雖好,卻譭譽在自己的人品上。

品格已失,滿紙廢筆,無需再論藝術高低。作為藝術愛好者,在看藝術家的作品之前,必須先看藝術家的人品。

因為,這是藝術愛好者的基本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