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李斯是不是一個悲劇的歷史人物?

螳螂先生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比如說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李斯這人可以說是時代鑄造的,他的悲劇也是時代造就的。

李斯是秦朝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他的成就可不像皇帝出生,生來就有。他早年為一個郡的小吏,也是積極拜師學習帝王之術,學成之後,他就入朝為官。他的悲劇就與他當官之後的所作所為有關了,是吧?他當官之後一心為朝廷著想,盡職盡責,後一步步拜為丞相。他的一切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基本格局。

可以說李斯的命運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裡的。朝代在更迭,命運在時刻的轉變,後來被害。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物的時候,要結合它的時代背景來看。比如說在評價曹操,我們習慣於用現在的眼光去看,他覺得他就是一個老奸巨猾的人、劉備就是憂心憂國的人。從大的方面來說,它確實是這樣,沒有錯。但是每個人物的性格不是單方面的,我們嘗試著可以從另一方面去發現他,看他貢獻了什麼,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比較鮮明的對比,我們可以看一下商鞅的死慘不慘,大家可想而知,為帝國盡心盡力的人,最終卻被車裂而死。當他在逃亡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敢收留他。就因為他制定了那麼嚴格的法律,沒有人敢違背,一旦違背就是連坐之罪,可見他當時制定的法律有多麼的嚴格,當時的人民有多麼的痛恨他,最終商鞅就被抓了回去。你們說這是不是他自己害了自己呢?可是商鞅死前他卻笑了,他笑自己制定的法律是多麼的有效。我們能因為商鞅制定的條文多麼的殘酷而去責備他嗎?可是他當時的政策方針幫助秦國實現了統一,其中法律條文的實施對當時及後來產生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繁琉璃


01.

老祖宗造的字,確實了不起!

有的字,裡面幽深的蘊含,用來描人、狀物、敘事,一字直擊核心。

例如問,李斯是不是一個悲劇人物,一個字就把這個問題說得明明白白。

這個字就是:賢。

看看“賢”字的含義:有才能的人。有德行的人。德才兼備的人。

李斯有才能嗎?有。

李斯德行很好嗎?不好。

李斯德才兼備嗎?更不是。

結論:整體看來,李斯算不上一個悲劇性的歷史人物。

02.

李斯年輕時是一名鄉中小吏,但他不甘平庸,目光獨到。

他看到茅廁中的老鼠,吃的是髒東西,餓得瘦骨嶙峋,見到有人或狗來,嚇得驚慌逃竄。反觀糧倉中的老鼠,吃得身子溜圓,一點兒也不怕人。於是心生感嘆:人和鼠一樣,行與不行,就在處於什麼樣的環境。

李斯不甘做“廁中鼠”,他要改變命運。他投奔荀子,學好了帝王之術,選擇秦國作為實現抱負的舞臺。

來到秦國,李斯先在丞相呂不韋府中謀了個郎官職位。有機會接觸到秦王后,受到賞識,先升長史,而後客卿、廷尉、丞相,一步步高昇,成為受到秦王信任的重臣。隨著職位升遷,李斯的才能得以不斷髮揮。

李斯向秦王獻策,要想滅諸侯、成霸當,就要破壞諸侯聯盟,離間六國君臣。對六國能臣良將,貪財的,賄以金銀財寶;不順從的,用刺客謀殺。

秦滅六國,常以陰謀外交做先鋒,武力征伐為後盾,使六國逐一被殄滅,納入秦帝國的版圖。在某種程度上,李斯從中扮演了設計者和操縱者的重要角色。

李斯發揮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在秦始皇的主導下,積極力主郡縣制,建立的一整套中央集權制度,被後世沿用了兩千多年。

統一文字:主導製作小篆、隸書,成為官方文字。

統一度量衡。

統一貨幣:由他主持鑄造的“秦半兩”,直到清朝末年仍有個別一流通。

李斯的文章出類拔萃,《諫逐客書》說理雄辮,邏輯嚴密,論證充分,文采斐然,讀起來朗朗上口。

03.

李斯才能出眾,說到德行,就不怎麼樣了,而且幹了幾件“缺大德”的事兒。

秦始皇三十四年,李斯上書:

臣請諸有文學《詩》、《書》百家語者,蠲除去之。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

意思很明白,除了醫藥書、算卦書、種樹書,別的書一摡不留。在李斯的心裡,老百姓不能有思想,不能有文化,不能明事理,不能辯是非。他通過毀掉諸子百家書籍,把愚民政策用到極致。

這個餿主意,正合秦始皇心意,大規模的焚書,給中華文化帶來一場浩劫。

秦始皇死在沙丘,陰謀家趙高鼓動胡亥奪位篡權。李斯原本想報答秦始皇的知遇之恩,執行遺詔,扶助長子扶蘇繼位。

趙高找到李斯威脅:扶蘇繼位,丞相的位置就是蒙恬的,你想保住通侯爵位告老還鄉,根本做不到。

聽我的計策,可以永保爵祿;不聽我的,就要大禍臨頭,而且禍及子孫。

貪戀高官厚祿的李斯,背叛了提攜重用他的秦始皇,參與到矯詔奪位的陰謀中,讓秦王朝邁向深淵。

秦二世是個吃喝玩樂皇帝,國計民生不在他心裡。陳勝起義軍逼近咸陽,民心動盪。

李斯勸諫皇帝輕傜薄斌,收攏民心,引起秦二世不滿,指責李斯位居三公,施政不力,導致天下盜賊蜂起。

李斯害怕了。

馬上迎合秦二世心意,上了一篇《論督責書》,通篇洋洋灑灑講歪理,鼓吹“賢君明主要善行督責之術”。

秦二世找到了理論根據,驕奢淫逸更起動,倒行逆施更無所顧忌,大小官員則是“稅民深者為明吏,殺人眾者為忠臣”。

皇帝、丞相、官員,沆瀣一氣,百姓受虐害之深重可想而知。

04.

李斯是聰明的,又是愚蠢的。愚蠢在於,他選了趙高做盟友。論才能,趙高不如李斯;論陰謀,趙高不知要甩李斯幾條街。

趙高對李斯說:“如今天下大亂,群盜在關東造反。皇上在宮裡聲色犬馬,不理政事,這樣下去就危險了。您身為丞相,要勸阻皇上才對”。

李斯說:“我也有此意,可主上久居深宮,不上朝議事,也沒法上奏呀”。

趙高答應,等皇上有閒暇,就來通知李斯。

胡亥無事時,趙高不吱聲,每當胡亥和嬪妃飲酒作樂時,趙高就通知李斯來奏事。

連續多次後,把胡亥惹急了:“丞相怎麼回事?我閒著沒事他不來,我一有點高興他就來搗亂,是欺負我年輕,瞧不起我嗎?”

趙高趁機進讒言,說李斯父子手握重權,有通盜匪嫌疑。

秦二世一道旨意,李斯被下了大獄。

李斯入獄,心有不甘,他自以為有功於朝廷,根本無反心,自己又善辯,一定能洗清冤枉。

趙高又用了一個毒招。

他讓親信冒充胡亥指派的御史、侍中,複核案情,李斯據實說,就用重刑。連續多次以後,李斯承受不住重刑,只得按被誣陷的情節認罪。

後來,秦二世真的派人來複核案情,李斯已難辯真假,還是按原來的口供認罪。

接到李斯的招供,秦二世慶幸地說:“若不是郎中令,朕幾乎被丞相出賣了。”

秦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腰斬於市。

臨刑前,李斯拉著兒子的手哀嘆:“我想和你一起,牽著黃狗,出家鄉城東門攆兎子,哪還有這樣的幸運啊!”

李斯吞下的毒果子,是他親手栽種的樹上結的。

沒有悲劇!


壹壹若塵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李斯是不是一個悲劇歷史人物?要俺看,不是,真不是!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聽了直搓牙花子:“這都讓人家趙高腰斬夷三族了,還不悲嗎?”

哎!這事看你怎麼看,您要是單論這結果,沒跑,李斯這人確實夠悲催的,但您要是把這個結果放到他整個人生的履歷中,這就不是。

老話說的好,你種的是什麼因,就應該得什麼果不是。

好咱接下來把這事捋捋,大傢伙聽聽俺說的到底對不對。

開頭的李斯

大傢伙都知道李斯這人,早年間就是上蔡縣這地管理文書的一小吏,官雖然不大,但混個溫飽這也沒啥大問題。

但有件事觸動了他的心絃,這事在《史記》的《李斯列傳》中有記載。

說有一天,李斯肚子脹,一路小跑往茅.房裡鑽,人有三急嗎?這進去的時候,太過急切,這就闖了進去。

得咧!整趕上茅.房裡的老鼠在裡邊呢?他一進去,把這骨瘦如柴的老鼠就給驚到了,嚇的老鼠,呲溜一聲就沒影了。

李斯到是嚇了一跳,所以這事印象比較深刻。

沒幾天他又去米倉,一打開米倉,得咧,他就瞅見那老鼠個頂個的肥碩,瞅見人一點都不驚訝,該幹嘛幹嘛,我行我素!

瞅到這情景,李斯就想到了幾天前那茅.房裡的老鼠,有感而發: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一個人這輩子有沒有大的出息,完全是由環境造成的,就和這老鼠一個道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倉鼠論。當然這話作為名言當然是對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孟母三遷。

那麼李斯是個明白人,他就不想一輩子碌碌無為混吃等死的過著,他想要出人頭地。

所以就辭掉了小吏的工作,去齊國拜入荀卿的門下,學習帝王之術。

學成歸來這就奔著秦國去了。

後邊的事,也不用俺介紹了,李斯這就發跡了,為秦始皇的統一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啊!那麼秦始皇也是投桃報李,許了他高官得坐,駿馬得騎。

那麼這個時候的李斯,那是風光無限好,基本上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要知道當年他把秦始皇最為看重的韓非殺了,秦始皇都沒拿他怎麼樣。

那麼這個時候的李斯悲嗎?顯然不悲,他用的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

之後秦始皇統一天下,反對分封制,依然決然的推動商鞅遺留下來的郡縣制,什麼參與制定法律,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車軌等等,這也為他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之後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的佈局,就是在他的手上定下來的。

請問這個時候的李斯悲嗎?顯然不悲!這就是走上人生巔峰的節奏啊!就已經達到了李斯的人生高潮。

後來的事

但老話講的好,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李斯還想著再進一步,更進一步,一個貪字就葬送了李斯所有的一切。

咱都知道,秦始皇這人壓根就是個工作狂人,為了更好了解地方,這就巡遊天下。

巡遊天下這事,您別以為這是遊山玩水,不是這個。秦朝的時候,通信不發達,離著秦國都城咸陽遠一點的地方,您不倒騰個三倆月的,這都聯繫不上。

而且這郡縣制,你還得考核當地官員的業績,他要是來個謊報啥的,你光從奏摺當中也看不出來,所以秦始皇就選擇了這麼一種統治方法,實地勘察。

最終秦始皇也就死在了這種巡遊的路上,就死在了沙丘這塊。

在這裡咱說個小知識。

咋說呢?沙丘這塊對於歷代帝王來說,這真心是個不祥之地。

這地在商紂王時期就大興土木,建立了苑臺,大傢伙知道的酒池肉林,就在這地,所以這地的繁華可見一斑。

所以商紂王在這裡待過,而且時間很長,最後自焚而死;接著是趙武靈王被活活的餓死在了沙丘這地,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亂;接著就是秦始皇巡遊天下,到這裡也死了,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謀。

所以打秦始皇之後,這地基本上就被廢棄了。

好了,咱接著說事。

那麼李斯在這裡扮演的角色可上不了檯面,人家秦始皇的傳位詔書他都能給人家改了。

立了一個光知道吃喝玩樂的胡亥做為了秦二世,把原本做為秦始皇欽定的皇位繼承人扶蘇,下詔書逼迫自殺了,在把死對頭蒙恬也給逼死了。

當年陳勝吳廣發動起義,其中有一條就是扶蘇賢明,卻被胡亥逼死,皇位就不應該由胡亥這小兒子來當(秦始皇一共二十三個兒子,留下姓名的只有四個,胡亥是第十八個)

也就是說,在李斯的幫助下,這胡亥才做了皇帝,標準的得位不正啊!這從而給李斯自己個挖坑埋下了伏筆。

胡亥這人壓根就是胡鬧,什麼國政不國政的,一股腦全丟給了那溜鬚拍馬沒鬍子的趙高了,自己個躲在宮牆裡邊享樂去了。

那麼這個時候,一直想要保全自己權勢的李斯,才發現這風向不對頭。

大小權利全部落到了趙高的手裡邊了,他在朝內還受到趙高的節制,估計這是他沒有想到的。

那麼在趙高的設計下,李斯,將軍馮劫和右丞相馮去疾就被下了大獄裡邊。

將軍馮劫和右丞相馮去疾知道這事到了這個地步,趙高是不會放過他們的,而且還會無休止的羞辱他們,所以這倆人選擇了自殺。

那麼李斯認為憑藉他的三寸不爛之舌,雄辯之才,只要讓他能見到胡亥,他就有被赦免的可能。

說道這裡,俺只能說李斯的糊塗和他的悲哀。胡亥他只是個胡鬧喜歡享樂的人,他可沒有秦始皇那種大智慧,大野心的人。

你就算是見到了胡亥又能咋樣呢?更加重要的是,人家壓根就不想見他,人家還有很多事要忙乎呢?

所以李斯見到的是趙高,和趙高手裡的刑具,天天上刑自不必說,打的那叫個皮開肉綻的,最後李斯撐不住了,這就招了假供,把自己算是推上了絕路。

暴怒的胡亥得到這樣的結果是,他就認為自己被李斯出賣了,所以李斯被腰斬,夷了三族。

而趙高也就真真的實現了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統治已經成了篩子的秦王朝。

那麼從這件事當中,咱不難發現,李斯之所以走到這一步,完全是他自己作死造成的,為了保全他的相位,他的榮譽,篡改詔書。

悲嗎?不悲!一飲一啄,種因得果,所以他算不上。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李斯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他從一個刀筆小吏登上秦帝國宰相的高位,輔助嬴政一統天下建立不世功勳,一篇《諫逐客疏》傳誦千古。但是醉心權力的李斯最終被趙高陷害,腰斬於市,夷滅三族。李斯既是一個眼光敏銳、見解獨到的政治家,又是一個膽小苟且唯利是圖的庸人。

李斯輔佐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創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他在廢分封,立郡縣,統一文字、車軌、度量衡等重大而有影響的問題上,功績卓著,被後人譽為“千古一相”。

李斯自幼拜師荀況學帝王之術,入秦後向秦始皇分析當時的天下形勢時指出:“夫以秦之強,大王之賢,由灶上騷除,足以滅諸侯,成帝王,為天下一統,此萬世之一時也。今怠而不急 就,諸侯復強,相聚約縱,雖有黃帝之賢,不能並也”。李斯提出了滅六國的具體策略:

“陰遣謀士齎持金玉 以遊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 之,離其君臣之計。”

秦國就是根據李斯制定的以武力進攻和分化瓦解相結合的戰略,加快了統一的進程。

秦國地處西北一隅,為了發展壯大,歷代秦王任用東方各國人才。這些人在秦國掌權引起秦宗室大臣的嫉恨,他們上書秦王“逐客”。

李斯用一篇《諫逐客書》,以無可爭辯的事實和道理,幫助秦國改正了一次重大戰略錯誤,為完成統一大業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秦完成統一大業後,為秦國確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權制度,這種制度在中國歷史上沿用兩千多年,影響極為深遠。

秦實現統一不久,不少大臣主張恢復分封制。李斯力排眾議,提出廢分封、建郡縣,把全國分為36郡,各郡郡守直接由皇帝任免,徹底加強了中央集權,標誌著新興的封建制度取代了奴隸制度。

李斯主持統一文字和度量衡,創造出小篆,為文化的傳播和文字發展立下 殊勳。李斯堪稱“千古 一相”。但是“沙丘之變”中,李斯出於私心,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使趙高的陰謀得以成功,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客觀的評價李斯,他的一生歷史功績是主要的, 功是遠遠大於過的。

李斯年輕時任郡縣小吏,一次“見吏舍廁中鼠食不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 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李斯鼠嘆本質是“鼠在所居,人固擇地”,即環境影響人的成長髮展,人應該主動創造出有利於自身發展的環境。鼠嘆之後,李斯拜儒學大家荀子為師,學習經世致用、建功立業之術。

入秦後,李斯憑著卓越的遠見、高深的謀略,贏得了秦王嬴政的信任和器重。秦國在其輔佐下踏上了統一中國的征途。

秦朝建立後,私學議政之風盛行,導致朝廷政令不通、公信力下降。李斯建議將民間私藏的《詩》《書》以及諸子百家學說著作一律焚燬,這就是有名的“焚書”事件。“焚書”固然破壞了中華文化的傳承,但在當時還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逝於沙丘。趙高策劃了改詔易主的陰謀,在趙高威逼利誘下,李斯的義利觀開始動搖,最終選擇了與趙高同流合汙。

秦二世登上帝位後,橫徵暴斂、貪圖享樂,為保全自身俸祿爵位,李斯寫出了媚上固寵的《行督責書》。這篇文章極盡 媚態,主動迎合秦二世,對秦朝的滅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與李斯一起發動改詔易主陰謀的趙高,一直欲除李斯而後快。在趙高的構陷下,公元前208年,李斯被具五刑,腰斬於咸陽。臨刑之際,李對子哀嘆道:“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李斯死後,趙高把持朝政,指鹿為馬,甚至弒殺秦二世,兩年後秦朝正式滅亡。

李斯才華橫溢、功勳卓著,為秦王朝的建立和中國封建制度的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他參與沙丘之謀,為求自保獻媚固寵,對秦朝的滅亡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李斯的人生悲劇,偶然中蘊含著必然。在歷史和人生的關鍵時刻,李斯德不配位的人性短板暴露無遺,趨利的自然性戰勝了“義”的社會性,最終導致國喪身誅的悲慘結局。

李斯出生在戰國末年社會急劇變革的時代,傳統道德體系崩潰,百家學說各爭雄長。李斯選擇修習最能彰顯個人才華的“帝王術”,一生與秦帝國的命運緊密相連。李斯認為,一個人要想出人頭地,就應該像 糧庫裡的老鼠,要搶佔好的地位,才能為所欲為,盡情享受。

李斯的社會人格目標在於追求做一隻所處自在的“官倉鼠”,追求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追求富貴名利。可見,李斯的成就動機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卑賤”之位,是對位高權重高貴之位的嚮往。

社會理想和人生價值追求對人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導向作用,李斯這樣的人,更容易急功近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雖然李斯在治國安邦上有很大的能力,但他人格的先天缺陷、動機上的極端功利主義對其日後的成敗埋下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秦統一天下後,李斯被任為丞相,無論其自我價值還是社會價值都得到了極大地實現,早已遠遠超出他“官倉鼠”的人生目標。斯是在踐行法家的政治主張時,由於個人急功近利,把法家的理論發揮到了極致,甚至到了扭曲的地步。正是由於缺少對道義的顧及,“人格侏儒”李斯才能從那個社會大變革時代脫穎而出。

秦朝建立後,儒生們議論國事,應該只是個學術上的問題。可是李斯將其上綱上線,建議,

“史官非秦記皆燒之。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可以說,是李斯一手製造了秦始皇的“焚書”,也是李斯積極推行文化專制,消滅言論自由,他的這把火燒掉的是人的“言論權、話語權、思想權、質疑權、批評權、議政權”。

焚書事件之後,李斯處處迎合、屈從最高統治者的心態進一步表露,已由一個醉心功名的政客完全墮落為一個失卻目標的鷹犬。

從製造“焚書之禍”,到參與“沙丘之變”,再到媚獻“督責之術”,李斯已經完全背離了一個政治家應有的政治操守和價值取向,最終還是沒有保住自己的權位害。

司馬遷在《史記》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李斯是 “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之人。李斯在政治實踐中,採取非道德的方式,以個人的眼前利益為導向,缺乏必要的政治倫理觀念和政治家應有的價值堅守,甚至缺乏長遠的政治眼光。

李斯為了實現自己 “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的人生目標急功近利、不擇手段“殺斯之身者非高,而斯自殺也; 夷斯之族者非高,而斯自夷也。”這或許就是李斯一生的註解。


歷史漫談君


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李斯的下場皆是咎由自取

李斯是秦國廷尉,曾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秦統一天下後,李斯升任為丞相,繼續輔佐秦始皇、秦二世,可謂勞苦功高。就是這麼一個勞苦功高的兩朝元老,卻在秦二世登基不久,就被腰斬並屠戮三族,下場不是一般的悲慘。

李斯(影視作品)

李斯之所以被秦二世下令腰斬,是因為李斯被陷害意欲謀反。而陷害李斯的幕後黑手就是秦朝有名的大奸臣趙高。

李斯被腰斬是發生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當時,秦國各地起義不斷,遍地狼煙。秦二世做為天子,非但不加徵繳,仍舊我行我素,繼續加大酷刑厲法的力度和對百姓的壓榨。到了後期,秦二世甚至於連最基本的朝議都懶得去,秦國一切軍國大事都交給趙高定奪。身為秦朝右丞相的李斯聯合左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進諫秦二世,建議秦二世減輕百姓的勞役及賦稅,這樣造反的人就會減少,秦國慢慢就會好起來。

讓秦二世不理朝政的人就是趙高,趙高對權利的慾望幾乎到了變態的地步,只有秦二世盡情享樂,趙高才能盡情享受權利的樂趣。顯然李斯等人的建議不符合趙高的利益,阻擋了趙高向權利頂峰前進的道路。於是趙高便利用秦二世對自己的信任,陷害李斯意圖謀反。昏庸的秦二世被趙高利用,下令處死了向自己進諫的李斯。

▲趙高(影視作品)

李斯向秦二世進諫而被害死,按理說應該讓人憐惜。俗話說“文死諫”,李斯之死畢竟是一個臣子為帝王江山社稷而進行的“忠言勸告”。但李斯的死並沒有讓人感覺多麼悲痛,因為李斯最終能有這樣的結果,全因自作自受。

李斯的作繭自縛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死在了東巡的路上。秦始皇在駕崩以前,命中車府令

趙高給公子扶蘇下詔令,打算傳位給扶蘇。趙高沒有聽從秦始皇命令,私自將詔書扣押,並暗中聯合公子胡亥偽造假詔書,意圖推舉胡亥為新天子。

▲秦二世胡亥

但這件事沒有身為丞相的李斯配合肯定會露餡。趙高向李斯說:“如果扶蘇繼位,蒙恬等人會替代李斯在朝廷中的地位,李斯便會失去權利功名。”李斯為了一己之私,加入到趙高的隊伍,聯合胡亥、趙高,偽造假詔書,賜死扶蘇與蒙恬。

李斯身為丞相,在秦始皇去世後,非但不加以遵守先帝遺願,反而害死法定繼承人,推舉昏庸的胡亥繼位,這無疑給自己後來被處死埋下隱患。李斯的行為就是作繭自縛,最後害的自己身首異處。

其實,李斯其人還是蠻有雄才大略的。比喻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是李斯提出的在秦國採用郡縣制。郡縣制的提出及應用,在歷史上是很前衛的。如果李斯將心思用在對的地方,在秦始皇駕崩後,能夠恪守臣子之禮,或許秦國不會二世而亡的。


史無眠


李斯

秦朝丞相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早年為郡小吏 ,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 。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 。後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 。秦王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 ,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於韓人間諜鄭國入秦,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 。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採納,不久官為廷尉 。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 。他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燬民間的兵器 ;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 ;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 。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 。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


市井小販


秦朝時,楚國有人傑李斯。李斯雖出生卑微,卻助始皇一統天下。而後李斯位極人臣,但是最後卻落得腰斬于于市。為什麼他的人生會悲劇收場呢?且讓無敵細細說來。

李斯

李斯的人生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始皇帝生前與死後。現在讓我們重新開始回顧他的人生吧!

位極人臣

1.胸懷大志

李斯,楚國人,胸懷大志。後輔佐秦王,終於成就顯赫人生。李斯出生於楚國,年少的時候當過管理倉庫的小官。在這期間他曾說:“人之賢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他的大志向。隨後他拜師荀子學習帝王治理天下之術,出師後分析天下大勢,認為秦國有一統天下之勢。而後自薦為呂不韋幕僚,又被呂不韋推舉給秦王。李斯把握住機會,給秦王出謀劃略。最終,助秦王嬴政一統天下,成就大秦萬世基業。

2.功成名就

李斯助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官拜丞相統領百官,功成名就。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冊封李斯為丞相,為百官之首。李斯隨及向秦始皇提出各方面的政策穩定天下。第一:李斯有感於周朝分封天下,導致諸侯攻伐數百年,應該廢除分封設立郡縣制。 第二:建議書同文,車同軌,方便萬民。 第三:設立三公九卿,分管各部,人思其職。

李斯,在此時深受皇帝器重,功成名就位極人臣。

秦始皇

《史記•李斯列傳》評價李斯才能: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斯為三公,可謂尊用矣。

此時此刻,李斯志得意滿年少時的大志終於成為現實。可是之後,李斯卻迷失了自己,導致自己人生悲劇落幕!

作繭自縛

1.嫉賢妒能

李斯曾舉薦韓非,卻因嫉賢妒能,殘殺好友。秦始皇初期天下還未一統,求賢若渴,李斯因此舉薦自己的好友韓非給秦始皇。韓非出生韓國貴族,法家代表人物。這和秦始皇以法治天下不謀而合,因此深受喜愛。這時候李斯可坐不住了,你韓非受重用,那我以後還有地位嗎。於是向秦始皇說韓非壞話,導致韓非被下到監獄。最後又逼迫韓非自殺身亡。李斯嫉賢妒能的性格,導致人生的悲劇,初見端倪。

2.與虎謀皮

李斯貪戀榮華,篡改始皇帝遺詔,與虎謀皮!秦始皇巡遊天下,卻不幸死於沙丘行宮。遺詔另大公子扶蘇回咸陽繼位,可是中車府令趙高與二皇子胡亥對皇位有想法。但是他們二人並不能左右局勢,於是就拉李斯入夥。趙高對李斯說,太子扶蘇重用蒙恬肯定會對你有所冷落,如果你幫助二公子胡亥一定保你世代榮華。

李斯心動了,為了所謂的榮華富貴。他篡改遺詔,趙高胡亥二人為虎作倀,也為自己的人生悲劇埋下伏筆!

3.悲劇收場

李斯篡改遺詔為自己的悲劇親手種下了種子,最後悲劇收場!胡亥登基後,不理政事,軍國大事全由趙高處理。李斯因此上書,希望胡亥能夠親賢臣遠奸逆,卻被胡亥不喜。後來趙高設計說李斯謀反,下令將李斯滿門腰斬於世。李斯貪戀榮華,最終卻被夷三族,一生悲劇收場!

李斯

《史記•李斯列傳》評價李斯的悲劇:斯知《六藝》之歸,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不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李斯雖然飽讀聖賢之書胸懷天下,卻仍然與一般人一樣貪戀榮華富貴導致自己悲劇結尾。或許到死他才明白:寧與君子為敵,莫與小人為友。可惜,上天不會再給他一次機會!


無敵通史


我個人認為,李斯得到這樣的結局是必然的,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他不是悲劇人物。

這裡提出一些自己小小的看法。

前半生的風光

李斯出身寒門,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曾經是呂不韋的門客,後來被嬴政所提拔。最後當嬴政統一全國後,李斯成為秦朝丞相,可以說一時風光無二。

那麼,他前半生主要做了什麼呢?

1、提出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

大家都知道郡縣制的影響力很大,在之後的歷朝歷代都在沿用,一直演變到如今的省市縣制。由此就能看出李斯的高瞻遠矚,其才能之高令人敬佩。

而且按理說,如果不推出這個政策,李斯勢必會因為自己的功勞獲得很大的土地,但是他並沒有,他為了國家的發展,可以說是放棄了自己的利益,又得罪了其他貴族。

2、統一度量衡和貨幣、書同文、車同軌。

李斯提出了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能夠促使國家的統一。只有語言文字等統一起來,那麼原六國人民才能夠更好的進行交流、貿易,增加他們對共同國家的認同感。

3、修繕制定了一套《秦律》以及制定了一系列禮儀制度。這就可以看出李斯造詣之高。

4、焚書坑儒。

這是李斯提出的統一人民思想的政策,對文化方面是有一定危害的,但不得不說,這個政策在統一思想方面確實起到了作用。

後半生亡於追逐權力之中

在秦始皇死後,他和趙高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賜死了扶蘇,將胡亥捧上皇位,成為秦二世。後來趙高誣陷李斯謀反,李斯經過酷刑被迫承認罪狀,最後李斯死於他自己訂立的法律之下,腰斬而死。死時無一人憐憫,百姓皆拍手稱快,一代奇才,落到如此下場,讓人無言。

說起李斯這個人,他非常有才華,為秦朝統一六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且也為秦朝之後的穩定和發展打下基礎。但是呢,他的下場都是他咎由自取的。

首先,秦始皇死後,他為了私利違背秦始皇的意願,殺害扶蘇,反立胡亥,這是對先帝的不忠。因此最後會被趙高背叛。

而且,在秦始皇對自己國家的現狀一籌莫展之時,他不僅沒有勸告秦始皇要休養生息,反而還大肆動用民力、奴役百姓,這是不義。所以他死時無人憐憫。

但是呢,我覺得像李斯這樣的奇才,他不需要後世對他如何可憐,抑或是如何痛罵。當他為了私利和趙高合作開始,他肯定心中對自己的所為,對未來的結局已經有了判斷,無非是生或死罷了。


文史尋蹤


挖空心機投仕途,機關算盡終自悔。可憐父子受五刑,富貴榮華一場夢。

大家好!這裡是@雜談會客室


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我認為李斯算的上歷史頭號悲劇人物,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值得歷代王侯將相,功臣名士反思......

李斯,絕對是官場的勵志典型

一、你認為自己是什麼就是什麼!

戰國末年,李斯僅僅是楚國的一個小吏。司馬遷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他看到廁所裡吃大便的老鼠,遇人或狗到廁所來,它們都趕快逃走;但在米倉看到的老鼠,一隻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遊哉地在米堆中嬉戲交配,沒有人或狗帶來的威脅和驚恐。於是,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李斯認為人無所謂能幹不能幹,聰明才智本來就差不多,富貴與貧賤,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機會和選擇環境。於是李斯決定要讓自己出人頭地,做,就做“倉中之鼠”!

二、知識改變命運

李斯是個聰明人,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武裝大腦。為了達到飛黃騰達的目的,李斯辭去小吏,到齊國求學,拜荀卿為師。 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張,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即所謂的“帝王之術”。

三、良禽擇木而棲

李斯學完之後,就面臨一個很棘手的選擇,投靠那位老闆呢?當時戰國末期共有七為大老闆,分別是:齊、楚、燕、趙、韓、魏、秦。經過對各國情況的分析和比較,李斯決定到秦國去,後來也證明了他的選擇。

四、人生巔峰

李斯初到秦國就受到當時丞相呂不韋的賞識(畢竟是大家荀子的弟子,類似現在985畢業高學歷),先是給了個小官,別看關小但是缺有機會接近大BOSS秦王嬴政。

一次,李斯對秦王說:“凡是幹成事業的人,都必須要抓住時機 ......現在秦國力量強大,大王賢德,消滅六國如同掃除灶上的灰塵那樣容易,現在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李斯極力鼓動嬴政一統六國,佷得嬴政歡喜。說實話李斯鼓動嬴政,一方面從國家從忠君考慮,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想必是為了能使自己立不世之功罷了!

李斯有不愧為高材生畢業,確實是有能力,先是為秦王獻離間六國君臣之計,之後提出了“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併順序為秦統一六國制定了戰略方針,還有著名的上書《諫逐客書》勸秦王禮賢下士重用人才等等為秦統一六國出謀劃策。

秦統一後,官拜丞相之職。

廢分封、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修築馳道、車同軌等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皆出自李斯之手,大大的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自私之人不會有什麼好下場!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一、沙丘之變

始皇帝在第五次出巡時突然病倒,自覺大限將至,始皇寫了一道詔書招長子扶蘇前來,吩咐趙高火速派使者發出,豈料的趙高假意允諾著,但是由於太子扶蘇與自己向來不合,擔心,太子扶蘇繼承帝位後,自己的個人地位不利,而幼子胡亥昏庸無知,若胡亥繼任帝位後,容易控制。因此暗中卻扣壓了遺詔。始皇帝駕崩後,趙高密而不發。

此時的李斯是秦朝丞相、開國元老之一。趙高看出:只有爭取到李斯,篡位之事才有可能成功。

趙高徑直找到李斯,有恃無恐地對他坦言:“皇上駕崩一事,外人無從知道,給大公子扶蘇的詔書及符璽也在我那裡,定誰為太子,全在丞相與高一句話,丞相看著辦吧!”
李斯大驚,聽出了他想篡詔改立的意圖。當下斷然拒絕,義正辭嚴地說,“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你怎麼說得出口!李斯本來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顯貴。皇上現今將天下存亡安危託付給你我,怎麼能夠辜負他呢!”
趙高見正面遊說無效,便一轉話鋒,問道:“丞相,依你之見,在才能、功績、謀略、取信天下以及扶蘇的信任程度這幾方面,你與蒙恬將軍誰強呢?”李斯沉默半晌,黯然地說:“不及也。”趙高進一步試探道:“丞相是個聰明人,其中的利害關係恐怕比高看得更清楚。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職必定落入蒙恬之手,到時候,你還能得善終嗎?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實乃立嗣的最佳人選,希望丞相仔細度量度量。”
李斯此刻已心亂如麻,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終於向趙高妥協。二人假託始皇之命,立胡亥為太子;又另外炮製一份詔書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賜扶蘇與蒙恬自裁。另外提一下,大公子扶蘇還是李斯的女婿,李斯為了自己的地位棄始皇知遇之恩、棄扶蘇親情之誼,真是“利令智昏"

趙高劇照

二、權力的爭奪上,永遠幹不過小人

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一山怎能容二虎?

趙高擁立二世登基後,不斷剷除忠良,排除異己。為了總攬大權,趙高把目標對準了丞相李斯。

李斯被趙高陷害謀反後被關押下獄,二世胡亥派趙高審訊李斯父子謀反的案件,趙高天天嚴刑逼供,直打得李斯皮開肉綻,體無完膚;李斯實在受不住,只得招了假供。他之所以不自殺,是因為自思有雄辯之才,又是秦王朝的有功之臣;而且,自己也的確沒有謀反,說不定通過上書二世就會赦免他。可是李斯不知知道,進諫之路已完全為趙高一黨把持,申訴書全落入了趙高手中。趙高將書撕個粉碎:“囚犯還有資格上書! ”為了堵住李斯嘴。他派自己的親信扮成御史(監察官)、謁者(官名,為國君掌管傳達)、侍中(官名,秦時設五人,往來殿內、東廂奏事),輪番提審。 若李斯以實情相對,則施行拷打,直到李斯堅持假供不再改口為止。後來二世真的派人來審訊他,李斯以為還是和以前一樣,就仍以假口供對之。胡亥看到口供後,以為李斯真想謀反,對趙高感恩戴德:“如果不是愛卿,朕幾乎被丞相出賣了!”等到調查“李由通盜”的使者到三川時,李由已為項梁帶領的起義軍所殺。趙高見死無對證,便又欺騙二世說已將其就地正法。

聰明一世的李斯在奔赴腰斬刑場的途中,悔恨交加卻為時晚矣。


所以說自私之人絕對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李斯也算是歷史上的一大悲情人物了.....


古來真正能做到建功立業後急流勇退的又有幾個?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雜談會客室


李斯的死不是悲劇,是必然!原因僅二:

(一)以倉中鼠作為終極目標。李斯在人生舞臺上喊出的第一句臺詞"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李斯開始在楚國的府衙中做文法小吏,食不飽,居無所,晚上圈在一破廁所角落暫棲。李斯注意觀察到廁所旁與其同居的老鼠吃的是糞便,還經常有野狗搶食,一有來人或來狗,便驚得四處逃竄,一不留神有的還被狗咬死。又一天,李斯因事到官府倉庫,見到倉庫裡也有老鼠。一隻只吃得身體滾圓、毛色光滑,同時既無人撓也無狗咬,悠然自得。兩種鼠的命運,讓李斯明白了"鼠在所居,人固擇地"道理,由此也讓李斯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終極目標,那就好努力做一隻富貴傍身、高高在上的倉中鼠!

(二)急功利、唯私慾、不擇手段。

Ⅰ、急功利。李斯確定目標後辭小吏,師苟子。首先,選科目時選的是帝王術,目的一個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成為帝王之師。要知道,伴君如伴虎,李斯選的第一道籤就是兇籤。

其次,出師時選的是走秦國。學業完成時,其師旬子希望他幫助楚國復興,但李斯認為秦國最強大,歷代君王都野心勃勃,賣要賣個好價錢。荀子決定入秦後,苟子為他的命運不安,曾夜不能眠,老師也看出他的急功利太過於危險,也認為他此去凶多吉少。

2、不擇手段。

(1)殺韓非。李斯經十一年打拼成功成為秦王重要佐臣時,韓非入秦了。韓非與李斯同為荀子學生,韓非是韓國諸公子之一,論出身比其高貴,論知識結構比其更紮實。秦王讀韓非的《孤憤》《五蠹》時拍案直呼"不見此人,死不恨矣”。正因為此,李斯不待韓非發為,便以韓非“滅六國先滅趙緩伐韓"的觀點發難,報請秦王以過法治罪,將韓非打入監獄,一入獄,不給任何韓非上書反擊機會,便脅迫韓非服毒自殺。 以秦王一貫渴求人才、愛護功臣的秉性,是不會治韓非死罪的。李斯迅速毒死韓非,是給自己埋下的一枚炸彈。

(2)焚書坑儒。李斯冒孔進諫提出止法家以外一切私學。致使天下《詩》《書》百家之書被焚,四百六十多名儒士被坑殺。引起太子扶蘇不滿,扶蘇為之上書,致使被流放到北方當監軍。太子導師為太子鳴不平,終致殺身之禍,李斯親自監刑。敢打敗太子,太子師,以及天下儒生,可以說,此時的李斯已為自己挖下了大坑。

3、私慾至上。在助秦國滅六國、統文字、度量衡等方面,李斯是有功勞的,但沒有一點是超越私心之上的!在秦始皇之死這個大考面前,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河北丘山始皇駕崩了,在生命終結之前,贏政發佈敕令,把兵符印璽都交給扶蘇,讓扶蘇速來咸陽即位,但命令發佈太晚了,遺詔剛密封就嚥了氣。

從為國為民大計上講,當立扶蘇。扶蘇剛毅武勇,奮發政事,善激勵用人,品行、才能遠勝胡亥。

從法序上講,當立扶蘇。扶蘇是長子,最主要有始皇傳位詔書。

但最終李斯害怕扶蘇即位追究其焚書坑儒責任,從個人私慾角度出發,助紂為虐,與趙高聯盟,絞死了太子扶蘇,也絞死了秦朝和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