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詞選釋》251篇大全集 下卷(宋詞之二 1—5章)

《唐宋詞選釋(最新修訂本)》由國學大師俞平伯先生選注,選錄唐宋詞二百五十一首,分上、中、下三卷。上卷為唐、五代詞,共八十七首。中、下卷為宋詞,共一百六十四首。中卷題為“宋詞之一”,下卷題為“宋詞之二”,即相當於北宋和南宋。《唐宋詞選釋(最新修訂本)》選詞面廣,力求體現詞家之風格與詞之發展。註釋精當權威,尤其重視對詞作真義的揭示和用語源...這個選本是提供古典文學研究工作者作為參考用的,因此,這裡想略談我對於詞的發展的看法和唐宋詞中一些具體的情況,即作為這個選本的說明。

有兩個論點,過去在詞壇上廣泛地流傳著,雖也反映了若干實際,卻含有錯誤的成分在內:一、詞為詩餘,比詩要狹小一些。二、所謂“正”“變”——以某某為正,以某某為變。這裡只簡單地把它提出來,在後文將要講到。

首先應當說:詞的可能的、應有的發展和歷史上已然存在的情況,本是兩回事。一般的文學史自然只能就已有的成績來做結論,不能多牽扯到它可能怎樣,應當怎麼樣。但這實在是個具有基本性質的問題,我們今天需要討論的。《唐宋詞選釋》是一本中國古典詩詞方面有一定特色的註釋本,喜歡詩詞的讀者不可錯過噢!


《唐宋詞選釋》251篇大全集 下卷(宋詞之二 1—5章)

目錄:

第15章 下卷 宋詞之二(1)

第16章 下卷 宋詞之二(2)

第17章 下卷 宋詞之二(3)

第18章 下卷 宋詞之二(4)

第19章 下卷 宋詞之二(5)

第15章 下卷 宋詞之二(1)

滿江紅

嶽 飛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葉夢得

葉夢得(1077—1148),字少蘊,號石林居士,蘇州吳縣人。紹聖四年進士。高宗紹興年間,曾兩度任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晚年退居吳興卞山。有《石林詞》。

八聲甘州

壽陽樓①八公山作

故都②迷岸草,望長淮依然繞孤城。想烏衣年少③,芝蘭秀髮④,戈戟雲橫⑤。坐看驕兵南渡⑥,沸浪駭奔鯨⑦。轉盼東流水,一顧功成。千載八公山下,尚斷崖草木,遙擁崢嶸⑧。漫雲濤吞吐,無處問豪英。信勞生空成今古,笑我來何事愴遺情⑨。東山老⑩,可堪歲晚,獨聽桓箏。

【註釋】

①“壽陽樓”,壽州城樓,地在安徽省。②“故都”,指建康,今南京市。③《南齊書·王僧虔傳》:“遷御史中丞領驍騎將軍。甲族由來多不居憲臺。王氏分枝居烏衣者,位官微減。僧虔為此官,乃曰:‘此是烏衣諸郎坐處,我亦可試為耳。’”劉禹錫《金陵五題·烏衣巷》有“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句。《景定建康志》卷十六:“烏衣巷在秦淮南,晉南渡,王謝諸名族居此。時謂其子弟為烏衣諸郎。”詞意指謝氏子弟,在淝水戰役立功者,如謝石、謝玄等。④《世說新語·言語》載謝玄的話:“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後來每引來比喻好的青年子弟。⑤《世說新語·賞譽》:“見鍾士季(會)如觀武庫,但睹戈戟。”這裡亦說他們胸懷韜略,無所不有。⑥指晉太元八年(383)秦苻堅大舉伐晉。⑦“奔鯨”,鯨鯢,以比巨寇。《左傳·宣公十二年》:“取其鯨鯢而封之。”⑧八公山在淝水之北,本以淮南八公在此煉丹得名。《晉書·苻堅載記》:“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苻)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崢嶸”,高峻貌。⑨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⑩“東山”,謝安早年隱居的地方,今浙江、江蘇,傳說有好幾處他的古蹟,當以在會稽者為正。“東山老”即指謝安,作者在此以謝安自喻。《世說新語·言語》載王羲之對謝安說:“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歲晚”所謂“年在桑榆”也。謝安在晚年功名雖盛,當時晉孝武帝對他也很猜忌,所以並不甚得意。桓伊亦淝水戰役立功將帥之一。《晉書·桓伊傳》:“伊字叔夏,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帝召伊飲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無忤,即吹為一弄,乃放笛雲:‘臣於箏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韻合歌管,請以箏歌,並請一吹笛人。’……伊便撫箏而歌《怨詩》曰:‘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聲節慷慨,俯仰可觀。安泣下霑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須曰:‘使君於此不凡!’帝甚有愧色。”作者用這故事,表示自己在政治上的牢騷。又蘇軾《陪歐陽公燕西湖》歌行結句雲:“坐無桓伊能撫箏。”本詞亦以“桓箏”結尾,和東坡詩相同。

水調歌頭

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餘偶病不能射,客較勝相先。將領嶽德,弓強二石五斗,連發三中的,觀者盡驚。因作此詞示坐客。前一夕大風,是日始寒。

霜降碧天靜,秋事促西風①。寒聲隱地初聽②,中夜入梧桐。起瞰③高城四顧,寥落關河千里,一醉與君同。疊鼓④鬧清曉,飛騎引雕弓。歲將晚,客爭笑,問衰翁。平生豪氣安在?走馬為誰雄?何似當筵虎士⑤,揮手絃聲發處,雙雁落遙空⑥。老矣真堪惜,回首望雲中⑦。

【註釋】

①言西風一起,秋事就促迫了。“秋事”,包括秋收、制寒衣等。②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之四:“秋聽殷地發。”“殷”,仄聲,與“隱”通,狀聲音振動。本《詩經·召南》“殷其雷”。③瞰,俯視。④謝朓《隋王鼓吹曲》十首之四《入朝曲》:“疊鼓送華輈。”《文選》李善注:“小擊鼓謂之疊。”⑤“虎士”,見《周禮》賈疏,後通稱勇士,與虎臣、虎將用法相似。⑥序言“連發三中的”,這裡說一箭落雙雁,事異而意同,蓋極言其善射耳。⑦“回首”有北望中原意;“雲中”如直作地名解,用馮唐事,似覺呆板。王維《觀獵》:“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詠善射,與詞意為合。

朱敦儒

朱敦儒(1087—1159),字希真,洛陽人。紹興五年進士,曾任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後附秦檜,任鴻臚少卿。檜死,敦儒亦罷官。晚住在浙江嘉興。有《樵歌》。

卜算子①

旅雁向南飛②,風雨群初失,飢渴辛勤兩翅垂,獨下寒汀③立。鷗鷺苦難親,矰繳④憂相逼。雲海茫茫無處歸,誰聽哀鳴急。

【註釋】

①本篇以雁作比喻,與中卷蘇軾《卜算子》詞作法似相近,卻反映出北宋末動亂的狀況。首句即喻南渡事。②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陽月南飛雁。”③“汀”,平水。《說文》:“汀,平也。”④“矰”,短箭。“繳”,以生絲系矢而射,亦稱弋射。《淮南子·修務訓》:“銜蘆而翔,以備矰弋。”李白《鳴雁行》:“畏逢矰繳驚相呼”,即本詞下片意。

相見歡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①。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②。中原亂,簪纓③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④。

【註釋】

①清秋時節,倚樓西望。②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③指當時衣冠人物。④揚州在宋南渡時屢經兵亂,詳下姜夔《揚州慢》注⑩。

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政和三年上舍。紹興時,官至參知政事。以詩名,又工詞。有《無住詞》。

臨江仙

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憶昔午橋①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②。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③。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④。

【註釋】

①“午橋”,橋名,在洛陽南。②從皇甫松《望江南》“桃花柳絮滿江城,雙髻坐吹笙”句意化出,而優美壯美不同。③只就自己說,言外有多少艱難,故人謝世意。④結句開拓,點綴夜登小閣本題。全篇慷慨明快。

曹 勳

曹勳(1098—1174),字功顯,陽翟(今屬河南)人。曹組之子。宣和五年進士。有《松隱樂府》。

飲馬歌①

此腔自虜中傳至邊,飲牛馬即橫笛吹之,不鼓不拍,聲甚悽斷。聞兀朮每遇對陣之際吹此,則鏖戰無還期也。

邊頭春未到,雪滿交河②道。暮沙明殘照,塞烽③雲間小。斷鴻悲,隴④月低。淚溼征衣悄,歲華老。

【註釋】

①李頎《古從軍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本詞篇題以及篇中大意多與此詩相合。②交河城,漢車師前國地,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③在高處舉煙火,遠處可見,或燒狼糞,其煙直上,用以傳報警信,叫“烽火”。並詳下張孝祥《六州歌頭》注。④隴山,在今陝西甘肅兩省界上,亦稱隴坂。沈佺期《隴頭水》:“隴雁度寒天。”

清平樂

秋涼破暑,暑氣遲遲去。最喜連日風和雨,斷送涼生庭戶①。晚來燈火迴廊,有人新酒②初嘗。且喜薄衾圍暖,卻愁秋月如霜。

【註釋】

①言風雨帶來了秋涼。《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斷送,猶雲推送之送,或迎送之送也。”②《武林舊事》卷三“迎新”條:“戶部點檢所十三酒庫,例於四月開煮(煮酒),九月初開清(清酒)。”《夢粱錄》卷四:“中秋前,諸酒庫中申明點檢所,擇日排辦迎新。”是新酒初成,在八九月間。到清中世,揚州還有類似的情形。“八月開生”,見《揚州畫舫錄》卷十三。時間與上週邦彥《六醜》“正單衣試酒”指煮酒事不同。

張孝祥

張孝祥(1132—1169),字安國,號於湖居士,和州烏江(今屬安徽)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廷試第一。官至顯謨閣直學士。有《於湖詞》。

六州歌頭①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②。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③,黯銷凝④。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絃歌地⑤,亦羶腥。隔水氈鄉⑥落日,牛羊下⑦區脫⑧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⑨,笳鼓悲鳴,遣⑩人驚。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幹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註釋】

①本鼓吹曲,音調悲壯。“六州”,皆唐時西邊州名:伊、梁、甘、石、渭、氐。②南渡自來形勢,必須守淮,長淮不守,北騎臨江矣。淮上一帶在當時已為邊境,本是平原。這裡承“關塞”下一“平”字,又加“莽然”的形容語,見得邊境防備之疏,一片空虛光景。③“邊聲”,見中卷范仲淹《漁家傲》注②。④黯銷凝,無語出神的狀態。見范仲淹《蘇幕遮》注③。⑤“洙”、“泗”,魯二水名,指孔子故鄉。“絃歌地”,孔子講學的地方。《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禮記·檀弓上》:“吾與汝事夫子於洙泗之間。”⑥“氈鄉”,胡人所居地,在那邊搭了許多氈子的帳篷。或在這裡斷句,詳下注。⑦《詩·王風·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從此看來,“落日牛羊下”當連文,故近人選本多以五字為句;而較早的選本每在“落日”下逗句,“牛羊下”連下“區脫縱橫”:二讀不同。《詞譜》卷三十八列《六州歌頭》各體中,這兩種斷句法都有。今按張孝祥以前,有李冠“秦亡草昧”詠劉項事一首很出名,程大昌《演繁露》所謂“近世好事者,倚其聲為弔古詞,音調悲壯”是也。此篇一作劉潛詞。李冠、劉潛並北宋時人,張作在後,蓋受了那詞的啟發,改為敘述近代興亡事。如本篇結句雲,“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與彼篇結句“遣行人到此,追念益傷情,勝負難憑”,十分相似。彼詞作“兵散月明風急,旌旗亂,刁斗三更”,今即依之斷句。就詞意而論,“氈鄉”綴“落日”,“區脫縱橫”點“牛羊下”,光景鮮明,句法亦較生動。原典在《詩經》本為兩句,不妨分用。⑧“區”(ōu)。“區脫”亦作“甌脫”,見《漢書·蘇武傳》、《匈奴傳》。注家說亦紛歧,蓋胡人所築土室,為斥候之用。這句見得彼方倒是防備得很嚴密的。⑨《漢書·終軍傳》:“越地及匈奴名王有率眾來降者。”又《匈奴傳》:“虜名王貴人以百數。”這裡“名王”借指金國的將帥。“騎火”,拿著火把的馬朶。《史記·匈奴傳》:“胡騎入代句注邊,烽火通於甘泉、長安。”王勃《春思賦》:“燕山烽火夜應明。”此雖指事不同,而光景彷彿之。⑩“遣”,使。“埃蠹”,塵封蟲蛀,言武器棄置不用。“零”,盡。“歲將零”,年歲已晚。“神京”,即指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尚書·大禹謨》:“舞幹羽於兩階,七旬有苗格。”“幹”,盾牌;“羽”,翟羽,即雉雞毛,皆舞者所執。這裡說當時朝廷與金人講和。《漢書·賈誼傳》:“斥候望烽燧不得臥。”《後漢書·光武帝紀》“修烽燧”,注云:“邊方告警,作高土臺。臺上作桔皋,桔皋頭上有籠,中置薪草,有寇即舉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積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煙,曰燧。晝則燔燧,夜乃舉烽。”“靜烽燧”,亦言其不用。“馳騖”,奔波忙碌。“若為情”,若何為情,猶今普通話“怎麼好意思”,蘇州話“阿要難為情”。“翠葆”,將翠鳥的羽毛結成傘形,立在驅上。“霓旌”,五彩的旌旗。意指皇帝的車駕。“膺”,胸。《說郛》本《朝野遺記》:“近張安國在建康留守席上賦一篇雲:‘長淮望斷……’歌闕,魏公為罷席而入。”魏公指張浚,是當時主戰的將帥。

《唐宋詞選釋》251篇大全集 下卷(宋詞之二 1—5章)

念奴嬌

過洞庭

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界瓊②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③。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海④經年,孤光⑤自照,肝肺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⑥空闊。盡吸西江⑦,細斟北斗⑧,萬象為賓客⑨。扣舷⑩獨笑,不知今夕何夕。

【註釋】

①湖南洞庭、青草兩湖相連,南名青草,北名洞庭,所謂“重湖”。杜甫《宿青草湖》:“洞庭猶在目,青草續為名。”②“瓊”,《說文》本訓赤玉,但後來多作白玉用,且用為形容詞,狀潔白。③蘇軾《赤壁賦》:“駕一葉之扁舟。”④兩粵之地,北倚五嶺,南臨南海,稱“嶺海”。《文選》載陸機《贈顧公真詩》,李善注引裴淵《廣州記》“五嶺”雲:“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此句一作“嶺表”,五嶺之外,意亦同。作者曾為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見《宋史》本傳。⑤蘇軾《西江月》:“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⑥《尚書·禹貢》:“又東為滄浪之水。”本指漢水的下流,這裡意在清波泛舟。《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語亦見《楚辭·漁父》。⑦《景德傳燈錄》卷八,載襄州居士龐蘊(字道玄)“後之江西,參問馬祖雲:‘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祖雲:‘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言下頓領玄要。”此借禪宗語寫自己喝酒和豪邁的胸襟。“西江”即指西來的大江。⑧《楚辭·九歌·東君》:“援北斗兮酌桂漿。”把天上的星斗想象為人間的酒鬥,古代早有這樣的傳說。《詩·小雅·大東》:“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⑨以自己做主人,故萬物皆為賓客。《莊子·逍遙遊》:“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這裡連著上文,也含有請客喝酒的意思。⑩“舷”,船唇,船邊。王勃《採蓮賦》:“叩舷擊榜。”即打槳的意思。這裡恐只用蘇軾《赤壁賦》:“扣舷而歌之。”杜甫《贈衛八處士》:“今夕復何夕。”蘇軾《念奴嬌·中秋》:“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韓元吉

韓元吉(1118—1187),字無咎,號南澗翁,許昌(今屬河南)人。官至吏部尚書,休官住上饒(今屬江西)。有《南澗詞》。

好事近

汴京賜宴,聞教坊樂有感①。

凝碧舊池頭,一聽管絃悽切②。多少梨園聲在,總不堪華髮③。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④發。惟有御溝聲斷,似知人嗚咽⑤。

【註釋】

①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作者出使金國。《金史》記載為大定十三年三月。②王維《菩提寺禁私成口號誦示裴迪》:“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凝碧池在唐洛陽禁苑內。借安祿山事以喻金人。“安祿山宴其群臣於凝碧池”,見《資治通鑑》卷二一八。③白居易《長恨歌》:“梨園弟子白髮新。”唐明皇選坐部伎三百人,教於梨園,號皇帝梨園弟子,見《新唐書·禮樂志》。④“野煙”,亦本王維前詩:“萬戶傷心生野煙。”⑤下片作意略同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

陸 遊

陸游(1125—1210),字務觀,晚號放翁,山陰(今屬浙江)人。陸佃之孫。紹興三十二年進士,官至寶章閣待制。中年曾在川陝一帶經歷軍旅生活,先後九年。詩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齊名,稱“南宋四大家”,有《劍南詩稿》、《放翁詞》。

漢宮春

初自南鄭來成都作①

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截虎平川②。吹笳暮歸野帳,雪壓青氈③。淋漓醉墨,看龍蛇飛落蠻箋④。人誤許,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藥市⑤,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欹帽垂鞭⑥。聞歌感舊,尚時時流涕尊前⑦。君記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⑧。

【註釋】

①南鄭,今陝西省漢中市。王炎宣撫川陝,作者在他幕府中參軍,次年來成都。②“川”可指陸地,“平川”亦謂平原,詳《詩詞曲語辭匯釋》卷六。現在戲劇曲藝裡還說“地平川”。作者在南鄭時有獵虎事,見他的《憶昔》詩。③“青氈”即指“野帳”。“暮歸野帳”是敘述,“雪壓青氈”是形容,為一義之互文。白居易有《青氈帳二十韻》,見《白香山詩後集》卷十二。王昌齡《箜篌引》:“碧毛氈帳河曲遊。”④韓浦《寄弟》:“十樣蠻箋出益州。”指蜀紙。⑤蘇軾《河滿子》詞:“莫負花溪縱賞,何妨藥市微行。”作者《老學庵筆記》卷六:“成都藥市以玉局化為最盛,用九月九日。”看東坡詞,這藥市的集會,在北宋已然。⑥《周書》卷十六《獨孤信傳》:“又信在秦州,嘗因獵日暮馳馬入城,其帽微側。詰旦而吏民有戴帽者,鹹慕信而側帽焉。”李商隱《飲席代官妓贈兩從事》:“舊主江邊側帽簷。”溫庭筠《贈知音》:“不語垂鞭上柳堤。”⑦“尊”,酒器,彷彿現在的酒壺、酒瓶。⑧萬里“封侯”,班超故事,見下《訴衷情》注①。這裡參用《史記·李將軍傳》李廣數奇不得封侯事,卻從反面立意,結尾挑起一筆,不信“富貴在天”之說。曹操《步出夏門行》:“盈縮之期,不但在天”,謂“烈士暮年”,意亦相合。

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侯①,匹馬戍梁州②。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③。胡未滅,鬢先秋④,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⑤。

【註釋】

①有看相的向班超說:“祭酒,布衣諸生耳,而當封侯萬里之外。”又說:“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俱見《後漢書·班超傳》。②戍,以兵守邊。“梁州”,《尚書·禹貢》九州之一。今陝西南部及四川省地。③《戰國策·秦策》載蘇秦事,“黑貂之裘敝”。④“鬢先秋”,鬢早衰,言發早白了。鬢如有霜,故曰“秋”。⑤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意。“心在”,心猶在。“身老”,人已老。“天山”,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這裡雖泛指邊塞,亦有取義。唐薛仁貴西征,軍中歌曰:“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見《新唐書·薛仁貴傳》)“滄洲”,水邊,指隱者所居。

《唐宋詞選釋》251篇大全集 下卷(宋詞之二 1—5章)

第16章 下卷 宋詞之二(2)

釵頭鳳①

紅酥手,黃藤②酒,滿城春色宮牆柳③。東風惡④,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⑤。錯,錯,錯!春如舊⑥,人空瘦,淚痕紅浥⑦鮫綃⑧透。桃花落,閒池閣⑨。山盟⑩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註釋】

①宋陳鵠《耆舊續聞》卷十:“餘弱冠客會稽,遊許氏園。見壁間有陸放翁題詞(下文即引此詞),筆勢飄逸,書於沈氏園,辛未年(1151)三月題。放翁先室內琴瑟甚和,然不當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婦之情,實不忍離。後適南班名士某,家有園館之勝。務觀一日至園中,去婦聞之,遣遺黃封酒果饌,通殷勤。公感其情,為賦此詞。其婦見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惡’之句,惜不得其全闋。未幾,怏怏而卒,聞者為之愴然。此園後更許氏。淳熙間,其壁猶存,好事者以竹木來護之,今不復有矣。”周密《齊東野語》卷一:“陸務觀初娶唐氏,閎之女也,於其母夫人為姑侄。伉儷相得而弗獲於其姑,既出而未忍絕之,則為別館,時時往焉。姑知而掩之,雖先知挈去,然事不得隱,竟絕之,亦人倫之變也。唐後改適同郡宗子士程。嘗以春日出遊,相遇於禹跡寺南之沈氏園。唐以語趙,遣致酒餚,翁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一詞,題園壁間。實紹興乙亥歲(1155)也……”上引均當時人記載,蓋得其實。《野語》下文尚有記放翁晚年賦詩重題諸事,從略。今傳唐氏和詞全文《歷代詩餘》卷一一八引誇娥齋主人說),當是後人依斷句補擬。又明卓人月《古今詞統》卷十載唐氏平韻《釵頭鳳》全文。②“黃藤”,藤黃,狀酒的顏色,與上“紅酥”對偶。一說當作“黃縢”。“縢”有緘封義。宋時官酒上有黃紙封口,稱黃封酒。作者《酒詩》:“一壺花露拆黃縢。”黃縢酒固有依據,但這裡是否用它,卻為另一問題。《耆舊續聞》所云“黃封酒”,與本句恐不相干。③以上三句,首敘往日歡遊蹤跡。曰“宮牆柳”,不必是沈園。後文由回憶再說到近事。④周邦彥《瑞鶴仙》:“東風何事又惡。”本句起換韻與下片“落”、“閣”等葉。

⑤“離索”,離群索居,見《禮記·檀弓上》。鄭注:“索,猶散也。”“離索”猶言“分索”,“分散”。“分索”亦見陸機詩。⑥“春如舊”,與上片“滿城春色”相呼應,見“歡情”、“離索”今昔之異。⑦“浥”,沾溼。字亦作“裛”,如花上帶露亦謂之“裛”。⑧鮫綃,通指手絹。左思《吳都賦》:“泉室潛織而卷綃,淵客慷慨而泣珠。”劉逵注:“俗傳鮫人從水中出,曾寄寓人家,積日賣綃……鮫人臨去,從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滿盤,以與主人。”事又見《述異記》。⑨“閒池閣”,此指沈園近跡。⑩引山河為誓,本漢代封諸侯王之盟詞,言其長久不變,後來“山盟海誓”多用做男女戀情的要約。“錦書”用前秦竇滔妻蘇蕙織錦回文事,見上卷溫庭筠《楊柳枝》注①。“莫”,語助詞,“莫,莫,莫”,彷彿現在說“罷,罷,罷”。唐司空圖《耐辱居士歌》有“休休休,莫莫莫”句,用法與此相同,且歌中結句雲“耐辱莫”。這“莫”字又不大好懂,疑亦“耐辱罷”的意思。又“錯莫”本是連綿詞,屢見六朝唐人詩中,如鮑照《行路難》:“眼花錯莫與先異”,杜甫《瘦馬行》:“失主錯莫無晶光”,有寥落、落寞之義。本篇將它拆開,在兩片分作結句,似亦含有這種意思。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縣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官至參知政事。晚年退居故鄉石湖。有《石湖詞》。

蝶戀花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①滿微風岸。畫舫夷猶②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③。江國④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穀雨⑤才耕遍。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

【註釋】

①“綠”承上“芳草”。“鵝兒”,小鵝。杜甫《舟前小鵝兒》:“鵝兒黃似酒,對酒愛新鵝。”又古人所謂綠,有近乎黃色的,現在叫蔥綠。這綠字亦捎帶著“鵝兒”。②“夷猶”,猶豫,這裡形容船動得很慢。③“橫塘”在蘇州胥門外。“塔”即指虎丘雲巖寺塔。看著很近,實在還遠,如俗語所謂“望山走倒馬”。④“江國”,江鄉。⑤“穀雨”,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四月中旬。過了穀雨,再半個月就立夏,承上“江國多寒農事晚”來。

鵲橋仙

七夕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①,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②滿眉顰,更無奈風姨③吹雨。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④。

【註釋】

①傳說牛郎耕田,織女紡織。今以七夕良會,故工作都懶了。盧仝《月蝕》:“痴牛與呆女,不肯勤農桑。徒勞含淫思,旦夕遙相望。”②古代帝王有兄日姊月之說。李商隱《楚宮》二首之二:“月姊曾逢下彩蟾。”③《酉陽雜俎續集》卷三《支諾皋下》:“封十八姨乃風神也。”“封”與“風”諧音。這裡將自然界的風月都擬人化,故用“月姊”、“風姨”字面。月姊含顰,風姨吹雨,是相妒情態。④上片言以佳期被群仙妒忌,下片言相見怎如不見,新歡不敵舊愁,況又添了新愁。疑亦有寓意,不只泛詠七夕。

楊萬里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進士,曾任秘書監等,官至寶謨閣學士。有《誠齋樂府》。

昭君怨

賦松上鷗。晚飲誠齋,忽有一鷗來泊松上,已而復去,感而賦之。

偶聽松梢撲鹿①,知是沙鷗來宿。稚子莫喧譁,恐驚他。俄頃忽然飛去,飛去不知何處。我已乞歸休,報沙鷗②。

【註釋】

①“撲鹿”,狀聲音。張志和《漁父》:“驚起鴛鴦撲鹿飛。”②《文選》卷三十一江淹《雜體詩》“擬張綽”,李善注引《莊子》:“海上有人好鷗鳥者,旦而之海上,從鷗鳥遊,鷗鳥至者百數。其父曰:‘吾聞鷗從汝遊,試取來,吾從玩之。’曰:‘諾。’明旦之海上,鷗鳥舞而不下。”今本無之。《列子·黃帝篇》略同。人無機心,能感動異類,稱“鷗鳥忘機”本此。這裡意謂自己志在隱居,約沙鷗為伴,今既將實行,故告知它。曹松《贈方幹》二首之二:“他時莫為三徵起,門外沙鷗解笑君。”本詞似用此意。黃庭堅《登快閣》:“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王 質

王質,字景文,鄆州(今屬山東)人。紹興三十年進士。孝宗時,為樞密院編修官,出判荊南府(今屬湖北)。有《雪山詞》。

鷓鴣天

山行

空響蕭蕭似見呼①,溪昏樹暗覺神孤。微茫山路才通足,行到山深路亦無。尋草淺,揀林疏,雖疏無奈野藤粗。春衫不管藤碎②,可惜教花著地鋪③。

【註釋】

①首句寫荒山行走的光景。山中靜極,彷彿有些聲音在那邊招呼,卻辨不出究竟是些什麼。②寫森林密極,找到了稍有空閒處,卻又被野藤所牽。“”,用手撥弄絲絃,如箏,琵琶。這裡只作抓住、牽制解釋。③空山之中,花開自落,無人理會;今既去尋花,且有護惜之意,落紅滿地,卻似乎有人使它如此,“教”字在這裡用法很新。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屬山東)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人所佔,二十一歲時即參加抗金義軍。歸宋以後,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寧宗時知鎮江府。詞與蘇軾並稱“蘇辛”。有《稼軒詞》。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①

鬱孤臺下清江水②,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③。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④,山深聞鷓鴣⑤。

【註釋】

①《讀史方輿紀要》卷八十七:“江西萬安縣南六十里皂口江,源出贛縣界二龍山,經上造、下造,流入贛江。宋建炎初隆裕太后避兵南指章、贛,金人躡其後追至造口,不及而還(下引羅大經《鶴林玉露》之說)。‘造口’即‘皂口’也。”②“鬱孤臺”,在今江西贛州市。《輿地紀勝》卷三十二:“江南西路贛州南康郡,鬱孤臺在郡治,隆阜鬱然,孤起平地數丈,冠冕一郡之形勝,而襟帶千里之山川……唐李勉為虔州刺史,登臨北望,慨然曰:‘餘雖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闕也。’改鬱孤為望闕。趙清獻公詩曰:群峰鬱然起,惟此山獨孤。築台山之巔,鬱孤名以呼。”“清江”,即指贛江。③即用李勉登臺北望事,見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註》,亦可釋為一般登高望遠。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長安不見使人愁。”杜甫《小寒食舟中作》:“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④《楚辭·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注云:“予,屈原自謂也。”“予”上聲,與“渚”、“下”相葉。《爾雅·釋詁》“予”、“餘”皆訓“我”,卻是平仄聲異。《禮記·曲禮》“曰予一人”下,鄭玄注:“《覲禮》曰:‘伯父實來,餘一人嘉之。’餘予古今字。”《釋文》:“鄭雲‘餘予古今字’,則同音餘。”(《廣韻》:“予,弋諸切。”)是“予”可讀“餘”,同義且同音。二字相混,漢唐均然。今詞“愁餘”,即《楚辭》“愁予”之假借耳。⑤這裡特提鷓鴣,蓋有兩種意思:(一)《禽經》雲:“隨陽,越雉也,飛必南翥。”張華注云:“鷓鴣,其名自呼,飛必南向,雖東西迴翔,開翅之始,必先南翥。其志懷南,不徂北也。”(二)“今俗謂其鳴曰‘行不得哥也’。”(俱見《本草綱目》卷四十八李時珍說)左思《吳都賦》:“鷓鴣南翥而中留”,劉注:“鷓鴣如雞,黑色,其鳴自呼。或言此鳥常南飛不北,豫章已南諸郡處處有之。”按劉注所云,豫章地望,正與稼軒此詞相合。又白居易《山鷓鴣》詩:“啼到曉,惟能愁北人,南人慣聞如不聞”,亦合本詞之意。至於舊說此詞本事,以羅大經說為有名。《鶴林玉露》卷四:“蓋南渡之初,虜人追隆裕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還,幼安自此起興。聞鷓鴣之句謂恢復之事行不得也。”自來每多承用。近人始有懷疑者,《宋史·后妃傳》未載金兵追到造口(虔州附近,今贛州市)云云。其實建炎三年,金兵深入江南,宋亡迫在眉睫,趙氏東逃西竄,的確十分狼狽。孟後奔虔州,金兵前鋒直追到造口,當時有這可能,且詞人之筆正不必依照官書。就詞的作法而論,句句寫山寫水,賙濟雲:“借水怨山。”(《宋四家詞選》)梁啟超雲:“《菩薩蠻》如此大聲鏜,未曾有也。”(《藝蘅館詞選》)固不僅個人身世之感,殆兼有家國興亡之戚。“聞鷓鴣”云云,心懷不愜可知,唯羅雲“恢復之事行不得”,過於著實,未免附會。

祝英臺近

晚春

寶釵分①,桃葉渡②,煙柳暗南浦③。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流鶯聲住?④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⑤。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⑥。

【註釋】

①梁陸罩《閨怨》:“偏恨分釵時。”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杜牧《送人》:“明鏡半邊釵一股,此生何處不相逢。”是分釵贈別,自來有之。此風俗到宋代還有,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四。②王獻之《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桃葉,獻之妾。③浦,水邊。南浦本是通稱。《楚辭·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王逸注:“南至江之涯。”是江河的南岸,皆可稱南浦。謝朓《隋王鼓吹曲》十首之八《送遠曲》:“南浦送佳人”,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即承用《楚辭》。但後來亦作地名、水名用。④“流鶯”,一本作“啼鶯”。張惠言《詞選》評曰:“流鶯,惡小人得志也”,頗傷穿鑿。這句與作者《賀新郎》“綠樹聽鶗”一詞中對鳥聲的寫法很相像。相傳又有“流鶯不解語”之說。《古今圖書集成·禽蟲典》卷二十六鶯部引《補禽經》:“章茂深嘗得其婦翁石林(葉夢得別號)所書《賀新郎》詞,首曰‘睡起啼鶯語’,章疑其誤,頗詰之。石林曰:‘老夫嘗得之矣,流鶯不解語,啼鶯解語,見《禽經》。’……”(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二十九)按,流鶯在詩詞中亦多作泛稱,不必有別於啼鶯,這裡姑備一說而已。⑤以所簪花朵數目,試卜歸期,乃無聊之意想,花卜或非有成法。“才簪又重數”,細膩之極。⑥前人詩詞中類似本句者很多,如雍陶詩,李漢老、趙德莊詞,今不具引。本篇將傷春送別閨怨等作為譬喻,其本意實與《摸魚兒》、《賀新郎》諸篇相近,因是小令,另用一種寫法,風格亦從平素的激昂慷慨,一轉而為纏綿悱惻。相傳此詞有本事,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呂婆女事辛幼安”云云,恐出流俗附會,且與詞意亦不合,今不錄。

青玉案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①。寶馬雕車香滿路②。鳳簫③聲動,玉壺④光轉,一夜魚龍舞⑤。蛾兒雪柳黃金縷⑥,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⑦。

【註釋】

①此極言元夕花炮之勝,今俗猶曰“放花”。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首言其初放,次言放後。銀花千樹,萬點流星,都是幻景。譚獻評:“起二句賦色瑰異”是也。《春秋·莊公七年》:“星隕如雨。”《左傳》讀“如”為“而”,《公羊》、《穀梁》“如”字均不改讀。《論衡·說日》:“若雨而非雨也”,即從二傳之說。這裡用法亦相同。②郭利貞《上元》:“九陌連燈影,千門度月華。傾城出寶騎,匝路轉香車。”③“鳳簫”,一說“排簫”,以其形參差像鳳翼,亦名“參差”;又其聲如鳳鳴。《荀子·解蔽》引逸詩:“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又一說以《列仙傳》載弄玉吹簫引鳳,亦稱鳳簫。這裡指笙簫等細樂,與下文月色亦相連。溫庭筠《經舊遊》:“涼月殷勤碧玉簫。”④鮑照《白頭吟》:“清如玉壺冰。”後來唐宋詩詞中每以“玉壺”、“冰壺”喻月。如唐朱華《海上生明月》:“影開金鏡滿,輪抱玉壺清”,和這詞用法相近,指月而言甚顯。⑤《漢書·西域傳贊》:“曼衍魚龍角抵之戲。”師古注:“魚龍者為舍利之獸,先戲於庭極,畢;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漱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於庭,炫耀日光。”這裡借用,言月光如水,各樣燈綵飛舞如魚龍鬧海一般。魚龍亦是燈的形狀,如金魚、蚌殼、龍燈之類。“鳳簫”至此三句,連用“動”、“轉”、“舞”等字,均寫動態。⑥見中卷李清照《永遇樂》注⑨。“雪柳黃金縷”只是一物,即李詞所謂“撚金雪柳”。“撚金”見《燕翼詒謀錄》卷二、《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三六。“金線撚絲”見《宋史》卷一五三《輿服志》五,蓋所謂“黃金縷”也。⑦上片用誇張的筆法,極力描繪燈月交輝、上元盛況。過片說到觀燈的女郎們。“眾裡尋他”句,寫在熱鬧場中,羅綺如雲,找來找去,總找不著,偶一回頭,忽然在清冷處看見了,亦似平常的事情。結尾只用“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語,即把多少不易說出的悲感和盤托出了。前人對之,多加美評,如譚獻評《詞辨》,梁啟超評《藝蘅館詞選》,王國維《人間詞話》等。

清平樂①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②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③。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④,溪頭看剝蓮蓬。

【註釋】

①本篇客觀地寫農村景象,老人們有點醉了,大孩子在工作,小孩子在玩耍,筆意清新,似不費力。②“醉裡”,猶前錄蘇軾《浣溪沙》:“垂白杖藜抬醉眼。”“吳音相媚好”即指翁媼對話而言,以吳語柔軟,“媚好”亦雙關。③“媼”,老年婦女的尊稱。《史記·高祖本紀》“劉媼”下《集解》注:“孟康曰:長老尊稱也。左師謂太后曰,媼愛燕後,賢(當脫一“於”字)長安君。《禮樂志》:‘地神曰媼。’媼,母別名也,音烏老反。”④雖似用口語寫實,但大兒、中兒、小兒云云,蓋從漢樂府《相逢行》“大婦織綺羅,中婦織流黃,小婦無所為,挾瑟上高堂”化出,只易三女為三男耳。末句於剝蓮蓬著一“看”字,得樂府“無所為”的神理。“無賴”,見中卷秦觀《浣溪沙》注①,本不是什麼好話,這裡卻只作小孩子頑皮講,所以說“最喜”,反語傳神,更覺有力。這類詞彙語意的轉化,後來小說戲曲中常有,如“冤家”、“可憎”等。

破陣子

為陳同甫①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②。八百里分麾下炙③,五十弦④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⑤飛快,弓如霹靂弦驚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⑦,可憐白髮生。

【註釋】

①陳亮字同甫。②杜甫《夜宴左氏莊》:“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醉”、“夢”云云,豪情壯概皆過去事,虛擬之詞。③“麾”,旌旗。“麾下”指軍中。“炙”,烤肉。稱“分麾下炙”,有軍中會餐意。《世說新語·汰侈》:“王君夫(愷)有牛,名八百里駁,常瑩其蹄角。王武子(濟)語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賭卿牛,以千萬對之。’君夫即恃手快,且謂駿物無有殺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卻據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炙至,一臠便去。”這裡借古典來寫豪邁的胸懷,不必紀實。蘇軾《約(李)公擇飲是日大風》:“要當啖公八百里,豪氣一洗儒生酸”,亦同此意。④瑟二十五絃。古代傳說本是五十弦。《史記·封禪書》:“太帝(《漢書·郊祀志》作‘泰帝’,《文選·吳都賦》李善注引《史記》作‘黃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絃。”這裡與上文“八百里”都是用典;一極言其氣概闊大,一極言其聲音悲哀耳。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用法亦相似。⑤“作”,猶“若”。現在白話說“作為”,亦有譬況假設之意。猶言“馬若的盧飛快”。《相馬經》:“馬白額入口齒者,名曰榆雁,一名的盧。”劉備騎的盧馬躍過檀溪,見《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注引《世語》云云,後來小說即衍此故事。⑥《南史·曹景宗傳》:“景宗謂所親曰:‘我昔在鄉里,騎快馬如龍,與年少輩數十騎,拓弓弦作霹靂聲,箭如餓鴟叫。’……”《隋書·長孫晟傳》:“突厥之內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⑦《世說新語·任誕》記張翰語:“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結用實筆,一點即醒。

《唐宋詞選釋》251篇大全集 下卷(宋詞之二 1—5章)

第17章 下卷 宋詞之二(3)

西江月

夜行黃沙①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②,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③。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④。舊時茅店社林⑤邊。路轉溪橋忽見⑥。

【註釋】

①江西上饒市西黃沙嶺。②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方幹《寓居郝氏林亭》:“蟬曳殘聲過別枝。”又“月明驚鵲未安枝”,兩見蘇軾詩(《次周令韻送赴闕》、《次韻蔣穎叔》)。“別枝”,另一枝。詞意謂鵲因月明,驚飛不定,從這一枝跳到那一枝。“別”乃形容詞,若作動詞,釋為離別之別,意雖亦相近,卻與下文“半夜”不對偶。③蛙的聲音彷彿有意,亦在那邊預報豐年,參見《晉書·惠帝紀》。惠帝在華林園聽見蛤蟆叫,問他的從人道:“此鳴者為公乎,為私乎?”蛙聲無意,卻認作有心,本是個愚人的笑話,這裡卻轉為雋美之語。④盧延讓《松寺》:“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⑤“社林”,即社樹,這裡指土地祠的樹林。古代立社,每種植與本處土地相宜的樹木,認為神所憑依。如《論語·八佾》載宰我對魯哀公說:“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後來更有枌榆社、櫟社等。⑥這茅店本是來過的,卻不大認識,轉過小橋忽然找著了,寫出晚上走路、舊地重經、恍惚喜悅的情緒。

遣興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①。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②。

【註釋】

①用《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意。②《漢書·龔勝傳》:“勝以手推常(夏侯常)曰‘去’。”見黃季剛師《讀〈漢書〉、〈後漢書〉札記》說辛詞此句。

醜奴兒①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②。

【註釋】

①《醜奴兒》即《採桑子》。②不識愁的,偏學著說。如登高極目,何等暢快,為作詞章,便因文生情,也得說說一般的悲愁。及真知愁味,反而不說了。如晚歲逢秋,本極淒涼,卻說秋天真是涼快啊。今昔對比,含蓄而又分明。中間用疊句轉折。末句似近滑,於極流利中仍見此老倔犟的意態。將烈士暮年之感恰好寫為長短句,“粗豪”云云殆不足以盡稼軒。“秋”仍綰合“愁”字,如下錄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鷓鴣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①。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②。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③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④。

【註釋】

①“些”字在麻韻,前人多如此押。②王安石《題舫子》:“愛此江邊好,留連至日斜。眠分黃犢草,坐佔白鷗沙。”③酒店掛青帘作為幌子。白居易《杭州春望》:“青旗沽酒趁梨花。”④結句言桃李愁風雨,而菜花之不愁風雨,意在言外。對比形容,清新明朗。

鵝湖①歸,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書咄咄,且休休②。一丘一壑③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④。

【註釋】

①“鵝湖”,在江西鉛山縣東,以東晉人龔氏曾居山蓄鵝得名。

②“書咄咄”,近注家多引《晉書·殷浩傳》“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自是較早的記載。但殷浩實是個官迷,是熱衷名利的人,本傳上文說他“雖被黜放,口無怨言,夷神委命,談詠不輟,雖家人不見其流放之戚”,好像十分恬淡,實際全是矯情,所以才有這四字書空的怪態。史家對此,連類而書,不加按語,意自分明。且下文更寫他鬧了個大笑話:“後(桓)溫將以浩為尚書令,遺書告之,浩欣然許焉。將答書,慮有謬誤,開閉者數十,竟達空函,大忤溫意,由是遂絕。”就作者生平固不會以殷浩自比,即以本詞所表現閒適恬退的心情,亦不應引用這樣的故事。故雖借用字面,意卻無關。這和“且休休”只是一句話。且者,連接之詞。《舊唐書·司空圖傳》載圖所作《休休亭記》,解“休休”的意義為:“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蓋量其才一宜休,揣其分二宜休,耄且聵三宜休;又少而惰,長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濟時之用,又宜休也。”與詞意相合。又本傳雲:“因為《耐辱居士歌》,題於東北楹曰:‘咄咄!休休休!莫莫莫!伎倆雖多性靈惡,賴是長教閒處著……’”殆即為稼軒此語所本。至於司空圖歌中的“咄咄”,仍可與原來“書空”故事有關,但他不過只採用“咄咄”兩個字,自屬無礙,與這裡情形不盡相同。③《漢書·敘傳》載班嗣的書簡:“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世說新語·品藻》:“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官准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又《晉書·謝安傳》亦有“放情丘壑”之文。④俞文豹《吹劍錄》引這兩句,以為陳秋塘(善)詩。陳、辛兩人年代相差不多。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註》引此條,並附有按語,疑為稼軒的詞誤入陳氏集中,說可參考。劉禹錫《秋日書懷寄白賓客》:“筋力上樓知。”詩語簡而概括,衍為長短句頓覺婉轉多姿,亦詩詞作法之不同。懶上層樓,雖託之筋力衰減,仍有烈士暮年的感慨,參看作者他篇如《念奴嬌》、《醜奴兒》等。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①,錦襜突騎渡江初②。燕兵③夜娖銀胡④,漢箭朝飛金僕姑⑤。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⑥。卻將萬字平戎策⑦,換得東家種樹書⑧。

【註釋】

①黃庭堅《送範德孺知慶州》:“春風旌旗擁萬夫。”②首兩句,指紹興三十二年,作者二十二歲,以五十騎突入金營,擒叛將張安國,獻俘行在事,見《宋史》本傳。“錦襜突騎”,指穿錦衣的馬隊。③“燕兵”、“漢箭”為對偶,就國家言之,則謂之漢;從當時中原豪傑、作者統率的起義兵將(如本傳稱統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等),以地望言,則謂之燕;實為一事的互文。或釋燕兵為“北方兵士,戒備森嚴”,指敵人而言,於詞義恐非。“夜娖”、“朝飛”為對偶,昨晚今早,相承而言。亦一件事的兩個階段,詳下注。④“娖”通“擉”,整理。宋朱翌《猗覺寮雜記》下:“今人辦人從行李之類,其言曰‘整擉’。蓋用‘娖’字。”《後漢書·中山簡王(焉)傳》:“今五國各官騎百人,稱娖前行。”注:“娖,音楚角反。稱娖,猶齊整也。”(朱書即引《後漢書》,文略誤,今改用原文。)“胡”,箭袋,亦作“胡祿”、“弧簶”,並同。“銀”指袋上的妝飾。“夜娖銀胡”,言乘夜嚴裝,為朝襲做準備。⑤“金僕姑”,箭名。《左傳·莊公十一年》:“公以金僕姑射南宮長萬。”⑥歐陽修《聖無憂》詞:“春風不染髭鬚。”⑦“萬字”,猶言“萬言書”。作者屢上封事,今尚有《美芹十論》等篇存集中。《新唐書·王忠嗣傳》:“因上平戎十八策。”⑧“種樹書”見《史記·秦始皇本紀》,“東家有大棗樹”見《漢書·王吉傳》,蓋參錯用之,表示他暮年的不得志。

滿江紅

江行,簡楊濟翁①周顯先。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曾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②。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③。笑塵勞三十九年非④,長為客。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⑤。樓觀甫成人已去⑥,旌旗未卷⑦頭先白。嘆人生哀樂轉相尋,今猶昔⑧。

【註釋】

①楊濟翁名炎正,楊萬里族弟。②韓熙載《奉使中原署館壁》:“夢中忽到江南路。”③《世說新語·雅量》:“祖士少(約)好財,阮遙集(孚)好屐,並恆自經營,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客至,屏當未盡,餘兩小簏著背後,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神色閒暢。於是勝負始分。”“兩”,亦作“”。“兩”、“”、“量”,字通。“幾兩”,即幾雙。④淳熙五年(1178)作者三十九歲。《淮南子·原道訓》:“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又《莊子·則陽》、《寓言》,並有“行年六十”、“五十九年非”之文,《則陽》稱蘧伯玉,《寓言》稱孔子。⑤“坼”,裂開。杜甫《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詩謂洞庭湖極其廣大,彷彿將東南一帶吳楚地面從中原劃分開來。本篇雖承用杜詩而意指孫氏割據江東。接說“曹劉敵”,指赤壁之戰,即孫權所謂“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當”即“敵”也。劉備能敵曹操,所以能敗曹操,如今安得有這樣的人?所以接說“西風吹盡,了無塵跡”。借古傷今,引起下文“樓觀”、“旌旗”兩句。又辛另篇《南鄉子·北固亭有懷》:“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上兩句與本篇同,下句更轉一意。曹劉是敵手,而孫權能敵曹劉,遂成三分之局。本篇雖未點明孫氏,亦有此意。⑥《稼軒詞編年箋註》於本句引蘇軾《送鄭戶曹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樓空人去,華屋山丘,本篇所感殆不止此。《史記·平準書》:“乃大修昆明池,列觀環之。治樓船,高十餘丈,旗幟加其上,甚壯。”本篇“樓觀”、“旌旗”云云或由此聯想,寄慨於和戰近事。說未必確,錄以備考。⑦“旌旗未卷”,言未能勝利地卷甲收兵,與上句是一種意思的兩樣說法。⑧《禮記·孔子閒居》:“哀樂相生。”句末點明“今昔”,雙承作結。王羲之《蘭亭序》:“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哀樂相尋”之意亦見《蘭亭序》中。

摸魚兒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①。

更能消②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③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④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⑤。

長門事⑥,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⑦。千金縱買相如賦⑧,脈脈⑨此情誰訴。君莫舞⑩,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註釋】

①淳熙己亥(1179)。“漕”,轉運使的簡稱。作者從湖北轉運副使調任湖南。“小山亭”即在湖北轉運使的衙門內。②“消”,消受,禁得。③“長怕”,總怕,老怕。④現在語用“聽說”,古人往往用“見說”。⑤“畫簷蛛網”放在句子中間,意思是算來只有畫簷的蛛網,殷勤地整日招惹飛絮而已。“殷勤”承“蛛網”說。以春去無痕,只有楊花漫天飛舞,委地沾泥,又無人愛惜,亦唯蜘蛛網牽掛耳,故曰“算只有”。蘇軾《虛飄飄》詩:“畫簷結蛛網。”周邦彥《點絳唇》:“柳絲輕舉,蛛網黏飛絮。”⑥司馬相如有《長門賦》,其序曰:“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⑦“蛾眉”,美人代稱。《離騷》:“眾女嫉餘之蛾眉兮。”⑧《長門賦序》下文接說:“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因於解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親倖。”按,序文雖見於《文選》,殆出於後人依託,事實亦多附會。《史記·外戚世家》載廢陳皇后事,《索隱》雲:“作頌,信工也;復親倖之,恐非實也。”⑨“脈脈”,見上卷溫庭筠《望江南》注②。一說“脈脈”為“嘿嘿”、“默默”的借字。⑩《晉書·樂志》有《公莫舞》,相傳項莊劍舞,項伯以袖隔之,保護劉邦。這裡借用,把“公”改為“君”,意亦與古樂府不同。彷彿說你莫要太高興了,失寵固可悲,得意又怎麼樣呢。引起“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句。楊貴妃小字玉環,見《楊太真外傳》。趙後號曰飛燕,見《漢書·外戚傳》。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趙飛燕外傳》附《伶玄自敘》:“子於語通德曰:‘斯人俱灰滅矣。’”白居易《長恨歌》:“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皆塵土”當非泛說。以上總是“閒愁”,二字概括本意。上片以春去作為比喻,卻分出很多層次。先說再經不得幾回風雨了,這是一層。因怕花落,便常常擔心花開太早了(另詞《蝶戀花》所謂“晚恨開遲,早又飄零近”),何況今已落紅無數,這又是一層。但春雖歸去,春又何歸?故反振一筆“春且住”。為什麼要住?聽說天涯芳草無歸路這又是一層。明明無處可去,它卻偏偏去了,那更無話可說,算起來只有簷前蜘蛛網掛著的飛絮是春光僅有的殘痕。蛛網纖微,柳花輕薄,靠它們來留春,又能有幾何。這些都反映作者對當時國事政治的十分不滿,無須比附得,意自分明。下片多引古典,“長門事”以下,敘說故事,若不相蒙,而脈絡貫注。上片泛寫南渡的局勢,下片側重小朝廷裡還有許多妒寵爭妍的醜態,殊不知劫後湖山,已成殘局,得意失意,將同歸於盡。結用李商隱《北樓》“輕命倚危欄”詩意,一片斜陽煙柳,真是愁到極處,也就是危險到極處,無怪當時傳說宋孝宗看了很不悅(見《鶴林玉露》卷四)。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①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②。遙岑遠目③,獻愁供恨④,玉簪螺髻⑤。落日樓頭,斷鴻聲裡⑥,江南遊子。把吳鉤⑦看了,闌干拍遍⑧,無人會,登臨意⑨。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⑩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註釋】

①《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賞心亭在下水門之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覽之勝,丁晉公謂建。”周邦彥《西河》:“夜深月過女牆來,賞心東望淮水。”(陳元龍注《片玉集》本)②王粲《遊海賦》:“水與天際。”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安石《夜過新開湖憶衝之仲塗同泛》:“水遠天無際。”③韓愈、孟郊《城南聯句》:“遙岑出寸碧(愈),遠目增雙明(郊)。”④王安石《午枕》:“隔水山供宛轉愁。”⑤韓愈《送桂州嚴大夫》:“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即“簪”,“玉簪”即“碧玉簪”之省。作者另一詞《行香子》:“雲岫如簪”,蓋指雲山。“螺髻”亦喻山。如皮日休《縹緲峰》詩:“似將青螺髻,撒在月明中。”又周邦彥《西河》詞詠金陵:“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⑥柳永《夜半樂》:“斷鴻聲遠長天暮。”又前錄《玉蝴蝶》,亦有“斷鴻聲裡,立盡斜陽”之句。⑦“吳鉤”,鉤是一種兵器,似劍而曲,見《漢書·韓延壽傳》注。吳鉤的故事見《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鮑照《代結客少年場行》:“錦帶佩吳鉤。”杜甫《後出塞》:“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夢溪筆談》卷十九:“唐人詩多有言吳鉤者,吳鉤,刀名也,刃彎。”是彎形的刀劍皆可稱“鉤”。⑧李煜《玉樓春》:“醉拍闌干情未切。”這裡亦有按拍的意思。⑨“登臨”本於《楚辭·九辯》。歐陽修《蝶戀花》:“無人會得憑闌意。”⑩《世說新語·識鑑》:“張季鷹(翰)闢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 “劉郎”指劉備。《三國志·魏書·陳登傳》載劉備對許汜語:“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王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採……如小人慾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以上一段,蓋謂當時朝士,貪戀爵祿,只知道“求田問舍”,固無若張翰其人者,如碰見劉備當然要看不起他們。語意廣泛,不泥定自己,卻引起自己的憂愁寂寞。蘇軾《滿庭芳》:“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世說新語·言語》:“桓公(溫)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涕。”庾信《枯樹賦》作“樹猶如此”,與本句合。三句一氣而下,作一句讀。“紅巾翠袖”,妝飾,以代美人。王勃《落花落》:“羅袂紅巾復往還。”“搵”,揩拭。“倩何人”者,言無人也,應前文“無人會”句。

《唐宋詞選釋》251篇大全集 下卷(宋詞之二 1—5章)

第18章 下卷 宋詞之二(4)

賀新郎

別茂嘉十二弟①。鵜、杜鵑實兩種,見《離騷補註》②。

綠樹聽鵜,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③。啼到春歸無啼處,苦恨芳菲都歇④。算未抵人間離別⑤。馬上琵琶關塞黑⑥,更長門翠輦辭金闕⑦,看燕燕,送歸妾⑧。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⑨。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⑩。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註釋】

①劉過《龍洲詞》有送辛稼軒弟《沁園春》一詞,當即是茂嘉。②宋洪興祖《離騷補註》卷一:“然則子規、,二物也。”(“鵜”、“”字通)“鵜”在這裡音“提決”。③首三句借鳥聲見意。《楚辭·離騷》:“恐鵜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李善注張衡《思玄賦》引作“”。)鷓鴣啼聲或雲“鉤輈格磔”,或雲“行不得哥也”;杜鵑啼聲,如曰“不如歸去”;這三種啼聲都不好聽,卻一個啼了,一個又啼,所以說“更那堪”,言其不堪。④仍回到鵜身上,即《離騷》“百草不芳”意。《文選》卷二十三阮籍《詠懷》“發哀音”下沈約注:“此鳥鳴則芳歇也。芬芳歇矣,則存者臭腐耳。”⑤此句轉到送別本意,以下卻又臚列許多故事,離題很遠。⑥用昭君出塞事。石崇《王明君辭序》:“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爾也。”李商隱《王昭君》:“馬上琵琶行萬里,漢宮長有隔生春。”杜甫《夢李白》二首之一:“魂返關塞黑。”⑦用漢武帝陳後事,已見《摸魚兒》詞注⑥及⑧,翠輦辭闕,即言陳後退居長門宮。“更”者,敘說另一事。謝朓《和王主簿怨情》:“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亦上用昭君,下用陳後,與之相同。此蓋有所本。⑧用莊姜送戴媯事。《詩·邶風·燕燕序》:“燕燕,衛莊姜送歸妾也。”鄭《箋》:“莊姜無子,陳女戴媯生子名完,莊姜以為己子。莊公薨,完立,而州籲殺之。戴媯於是大歸,莊姜遠送之於野,詩見己志。”事並見《左傳》隱公三年、四年。⑨用李陵、蘇武事。上片言美人宮怨,這裡說壯士訣別,敘述故事,卻連絡而下,過片並不另起。“將軍”指李陵,“故人”指蘇武。李陵《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漢書·蘇武傳》載蘇武歸漢,李陵送別語:“異域之人,壹別長絕。”⑩用荊軻事。《史記·刺客列傳》載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又云:“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此句承上句,仍用《易水歌》。所云“悲歌”,即本傳所載“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復為羽聲慷慨”等句。兩句又回到開頭許多鳥聲。“如許恨”,總結上文許多恨事。杜鵑舊有“啼血”之說,因它口中有血紅色的斑點。言鳥啼雖然悲切,若知道如許恨事,還要更加悲哀呢。說到這裡,始終未及送別本題,卻在結末一點:“你去後,有誰來伴我飲酒賞月呢?”張惠言《詞選》以為“茂嘉蓋以得罪謫徙,故有是言”。茂嘉事蹟,除見劉過詞以外,別無可考,張氏之說未必可信。即使茂嘉真是貶謫,亦無須費如許氣力來寫它,蓋已將個人身世和家國興亡打併成一片,多少悲怨,都非泛泛。別弟云云,雖是題目,實不過借題發揮而已。結構之奇闢,措辭之悲壯,前人評贊已多,不更引錄。

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①。一日獨坐停雲②,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彷彿淵明思親友③之意雲。

甚矣吾衰矣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⑤,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⑥?我見青山多嫵媚⑦,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⑧,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⑨者,豈識濁醪妙理⑩。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註釋】

①“邑中”指江西鉛山縣。“此詞”即指《賀新郎》詞牌。②作者的園亭,以陶詩取名。③陶潛《停雲詩序》:“停雲,思親友也。”④《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原典謂“道不行”,詞亦有此意。⑤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⑥,《世說新語·寵禮》:“於時荊州為之語曰:髯參軍(郗超),短主簿(王恂),能令公(桓溫)喜,能令公怒。”這裡“公”,作者自稱。⑦《新唐書·魏徵傳》記唐太宗語:“人言徵舉動疏慢,我但見其嫵媚耳。”⑧陶潛《停雲》:“良朋悠邈,搔首延佇。”“有酒有酒,閒飲東窗。”又《歸去來辭》:“有酒盈樽。”⑨蘇軾《和陶飲酒詩》:“江左風流人,醉中亦求名。淵明獨清真,談笑得此生。”⑩陶潛《己酉歲九月九日》:“濁酒且自陶。”杜甫《晦日尋崔戢李封》:“濁醪有妙理。”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蒼梧雲正愁。”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南史·張融傳》:“融常嘆雲: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不見我。”合用《論語·憲問》“知我者其天乎”、《述而》“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兩句。全篇借《論語》作起結。上片結尾“我見青山”云云,這裡結尾“不恨古人”云云,句調意思都似重複,當時岳珂已有這樣的批評:“獨首尾二腔警語差相似”,見《史》“稼軒論詞”條。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①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②。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③。斜陽草樹,尋常巷陌④,人道寄奴⑤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⑥。元嘉⑦草草,封狼居胥⑧,贏得倉皇北顧⑨。四十三年⑩,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註釋】

①京口,今鎮江市。三國孫吳初年曾在此建都,後遷秣陵,改置京口鎮。北固山在鎮江北,下臨江水。晉蔡謨在山上起樓名北固樓,亦名北固亭。梁武帝改名北顧亭。②全篇多詠劉宋,首從京口說起孫權,總提全篇。《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歷》記濡須之戰:“公(曹操)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蓋雲南渡草草之局,非特無望於若劉寄奴之恢復中原,並不能如孫仲謀之稱雄江左也。句意謂江山如昔,更無處去覓像孫權那樣的英雄人物。③三句實只一句,亦不須分讀,今依調斷句。本篇多有此種句讀。④用劉禹錫《烏衣巷》詩意。⑤“寄奴”,宋劉裕小名。劉裕曾在京口起兵討桓玄。⑥二句指劉裕北伐滅南燕及後秦,收復洛陽諸事。“金戈鐵馬”,言武裝之盛。後唐李襲吉《諭梁書》:“金戈鐵馬,蹂踐於明時。”⑦“元嘉”,宋文帝年號(424—453)。⑧元狩四年(前119),漢伐匈奴,眾十萬騎,衛青、霍去病並將。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見《史記·霍去病傳》。《宋書·王玄謨傳》:“玄謨每陳北侵之策,上(劉義符,即文帝)謂殷景仁曰: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意。”(《資治通鑑》卷一二五:“令人有封狼居胥意。”)狼居胥山,舊傳在漠北喀爾喀部,一說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西北,後說近是。王玄謨於元嘉二十七年(450)北伐,圍滑臺而敗,魏人遂大舉南侵,見《宋書·文帝紀》及《王玄謨傳》。⑨《宋書·索虜傳》:“(元嘉八年)上以滑臺,戰守彌時,遂至陷沒,乃作詩曰:‘……惆悵懼遷逝,北顧涕交流。’”滑臺失守,事本在前,今參錯用之。⑩據岳珂《史》,本篇作於寧宗開禧元年乙丑。作者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為耿京忠義軍掌書記,奉表歸朝,至開禧元年(1205)在知鎮江府任上,適為四十三年。本篇每借六朝劉宋往跡,喻趙宋近事。固系紀實,而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南下,“焚燒廣陵”,亦見《宋書·索虜傳》。將詠史與寫實兩種寫法融合為一,意甚深厚。“佛狸”(佛,bì),北魏太武帝小名。宋元嘉二十七年(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十二月,北魏南侵至江,起行宮於瓜步,蓋在六合。《宋書·索虜傳》:“燾(太武帝名)鑿瓜步山為盤道,於其頂設氈屋。”到南宋時,瓜洲有佛狸祠。清《揚州府志》卷二十五“祠祀”一:“佛狸祠在瓜洲城……案太武所駐,乃六合之瓜步山,並非瓜洲,沿訛已久。”范成大《吳船錄》卷下“戊午”條:“至神女廟……廟有馴鴉。客舟將來,迓於數里之外……船過亦送數里……土人謂之神鴉,亦謂之迎船鴉。”唐時已有此稱,吳楚各地亦多有之。如上卷孫光憲《竹枝》注引杜甫詩“迎棹舞神鴉”,情形與範所說相似。這裡指祠廟附近的烏鴉。“廉將軍老矣,尚善飯”,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借廉頗事,比喻自己雖老,還有雄心壯志,當時岳珂評此詞:“新作微覺用事多耳。”(見《史》)

程 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屬四川)人。生於紹興十年(1140)左右。有《書舟詞》,紹熙五年(1194)甲寅王季平序。楊慎《詞品》雲:“東坡中表之戚”,非必昆弟同輩,其說未知所據。

摸魚兒

掩淒涼黃昏庭院,角聲何處嗚咽。矮窗曲屋風燈冷,還是苦寒時節。凝佇切,念①翠被熏籠②,夜夜成虛設。倚闌愁絕,聽鳳竹③聲中,犀帷④影外,簌簌釀寒雪⑤。傷心處,卻憶當年輕別,梅花滿院初發。吹香弄蕊無人見,惟有暮雲千疊。情未徹,又誰料而今,好夢分胡越⑥。不堪重說,但記得當初,重門鎖處,猶有夜深月。

【註釋】

①開首四句寫景。“凝佇”有停留、企念意。“念”字一領,直貫到上片結束。②“熏籠”,薰香兼取暖的爐子,上覆著罩子,以薰衣服,亦可憑倚。白居易《石榴樹》:“薰籠亂搭繡衣裳。”《紅樓夢》第五十一回說“晴雯自在熏籠上”,是此物沿用甚久,至近代尚有之。③“鳳竹”,鳳尾竹,竹子的一種,葉似鳥尾。蘇軾《巫山》:“翠葉紛下垂,婆娑綠鳳尾。”寫得很明白。④帳帷懸犀,取其避寒等意,亦不過象徵而已。杜牧《杜秋娘詩》:“金盤犀鎮幃。”蘇軾《四時詞》之四:“夜風搖動鎮幃犀。”又《春帖子詞》:“風暖犀盤尚鎮帷。”曰“鎮”,蓋有鎮驚意。李賀《惱公》:“犀株防膽怯。”並參看前錄李清照《浣溪沙》之二注③“通犀”。⑤“釀雪”,醞釀雪意,言欲雪,本是自己這裡的光景,想象對方亦如此。⑥“胡越”不僅地分南北,且有隔絕意。

陳 亮

陳亮(1143—1194),字同甫,永康(今屬浙江)人。孝宗隆興時上《中興五論》,主張北伐。光宗紹熙四年,登進士第一,授僉書建康府判官廳公事,未到官而卒。有《龍川詞》。

水調歌頭

送章德茂大卿使虜①

不見南師②久,謾說北群空③。當場隻手,畢竟還我萬夫雄④。自笑⑤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⑥,依舊只流東⑦。且復穹廬拜⑧,會向藁街逢⑨。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⑩,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羶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註釋】

①章森,字德茂,廣漢(今屬四川)人。紹興三十年進士,於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八月、十二年(1185)十一月兩度出使金國,見《宋史·孝宗紀》。“大卿”,鴻臚卿、光祿卿等之別稱,見《賓退錄》卷三。章森時為試戶部尚書而出使,其原職蓋為某卿。②“南師”,北伐之師。③韓

愈《送溫處士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以駿馬比喻人才。這裡反用韓語,言非無人才,引起下文讚美章森意。④言章隻身使虜,卻有力敵萬夫的勇概。⑤“自笑”,彷彿代章說話的口氣。下文“得似”,豈得似,是反語。⑥“洋洋”,大水貌。《詩·衛風·碩人》:“河水洋洋。”這裡用來讚美章的大才。蘇軾《送呂希道知和州》:“無言贈君有長嘆,美哉河水空洋洋。”用法意思正相似。⑦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詩·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於海。”《尚書·禹貢》:“江漢朝宗於海。”“朝宗”每用來比喻諸侯朝見天子。⑧“且復”,姑且再一次。“穹廬”,氈帳,即今之蒙古包。《後漢書》卷六十六《鄭眾傳》:“眾雲:臣誠不忍持漢節,對氈裘獨拜。”這裡是反用。⑨“藁街”,漢長安街道名。這裡兩句當用《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對穹廬以屈膝”和“方當繫頸蠻邸,懸首藁街”句意。李善注:“陳湯上疏曰: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頸藁街蠻夷邸間。”⑩“都”,都邑;“壤”,土壤。“封”,封疆:雖稍不同,實只一意的變文。“恥臣戎”,以向戎狄稱臣為恥的人。意謂像這樣的人,難道沒有一個半個嗎?“千古英靈”,指先聖先烈,承上“堯舜禹”來。“磅礴”,廣大貌。《史記·封禪書》:“磅礴四塞。”韓愈《送廖道士序》:“氣之所窮,盛而不過,必蜿蟺扶輿,磅礴而鬱積。”是“磅礴”有鬱而不通意,故下文說“幾時通”,言幾時方才能夠通達呢?以中國比太陽,如日中天。與上句分讀。

俞國寶

俞國寶,臨川(今屬江西)人。淳熙時太學生。有《醒庵遺珠集》。詞見《陽春白雪》、《花草粹編》。

風入松①

一春長費買花錢②,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泠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歌舞,綠楊影裡鞦韆。暖風十里麗人天③,花壓鬢雲偏。畫船載取春歸去,餘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扶殘醉④,來尋陌上花鈿。

【註釋】

①《武林舊事》卷三“西湖遊幸,都人遊賞”條:“一日,御舟經斷橋。橋旁有小酒肆,頗雅潔,中飾素屏,書《風入松》一詞於上。光堯(宋高宗)駐目,稱賞久之,宣問何人所作,乃太學生俞國寶醉筆也。其詞雲‘……(同上所錄)明日再攜殘酒,來尋陌上花鈿。’上笑曰:‘此詞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因為改定雲‘明日重扶殘醉’,則迥不同矣。即日命解褐雲。”②司空圖《詩品》“玉壺買春”,指買酒而言。“買花”、“買春”相近,接下雲“日日醉湖邊”。宋時酒肆有歌女侑酒,“買花”或兼有此意。③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④“重扶殘醉”四字為改本,已見前。原本作“再攜殘酒”,另有一種意境,未必不工。

姜 夔

姜夔(生卒年約在1155—1221間),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鄱陽(今屬江西)人。一生未出仕。曾著《大樂議》,寧宗時獻於朝。往來鄂、贛、皖、蘇間,卒於杭州。有《白石道人歌曲》。其自度曲附有旁譜。

揚州慢

淳熙丙申①至日,予過維揚②。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③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④以為有黍離⑤之悲也。

淮左名都⑥,竹西佳處⑦,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⑧,盡薺麥⑨青青。自胡馬窺江⑩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註釋】

①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②《尚書·禹貢》:“淮海維揚州。”後來每借“維揚”作為地名。③“戍角”,守兵所吹的號角。④蕭 德藻,字東夫,號千巖老人,以侄女嫁白石,事在作此詞以後。⑤《黍離》,《詩·王風》篇名,首句曰:“彼黍離離。”周大夫經過西周舊都見皆長了禾黍,作詩以吊之。⑥揚州在淮水東,宋置淮南東路,稱為“淮左”。《隋書·宇文化及傳》:“煬帝懼,留淮左,不敢還都。”是隋唐時已有此稱。⑦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當只是泛說。後來揚州北門外五里有竹西亭,蓋以杜牧詩句命名。蘇軾《廣陵會三同舍》其“劉貢父”一首雲:“竹西已揮手,灣口猶屢送。”即作為地名用。這裡亦作地名,與“淮左”對偶。《絕妙好詞箋》卷三趙希邁《八聲甘州·竹西懷古》詞箋引《詩話總龜》雲:“蜀岡之南有竹西亭。修竹疏翠,後即禪智寺也。取杜牧之‘斜陽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又引葛洞《江都志》:“竹西亭在城北五里禪智寺側,向子固易曰‘歌吹’。經紹興兵火,周淙重建,復舊名。”⑧杜牧《贈別》:“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用來指過去揚州的繁華,只略略一點,遠引下片。⑨薺、麥二名,薺即薺菜,隔年生,草本。《淮南子·修務訓》:“薺麥夏死。”又《地形訓》:“麥秋生夏死,薺冬生中夏死。”⑩高宗建炎三年,紹興三十年、三十一年,金兵屢次南侵。其最近一次在隆興二年,距離作詞時只十來年。《白雨齋詞話》卷二:“寫兵燹後情景逼真。‘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本調前後結有作上五、下六者,有作三字一讀、四字兩句者,當各以文義定之,殆可不拘。鄭文焯校本有《角藥兩字考音》,謂“如此曲當於‘角’、‘藥’兩頓,故並宜用入聲字。”引旁譜為證,說或稍迂。若就本篇文義而論,兩片結末同用上五下六句法,鄭讀自不誤。舊日通行的選本如張惠言《詞選》、《藝蘅館詞選》並同,今從之。“空城”,點明一篇主意。據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作者那時只有二十二歲,當是初到揚州,無所謂“重到須驚”。“杜郎俊賞”以下是想象譬況,未必自比。想揚州舊日如此繁華,現在變成這等的荒涼,假如牧之果真重來,不知當如何吃驚,縱有春風詞筆也寫不出深情來,大意不過如此。注⑧所引杜牧《贈別》詩的上文為“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喻美人的年輕。杜牧《遣懷》:“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青樓”在漢魏詩裡作華屋用,到六朝末期始改指伎樓。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二十四橋之名,詳見於北宋時沈括《補筆談》卷三“雜誌”。計算起來,卻不夠二十四條橋的數目。現參照清李鬥《揚州畫舫錄》卷十五的引文,酌定二十四橋如下:濁河,茶園(《補筆談》原作最西濁河茶園橋,“濁河”下無“橋”字,是一橋還是二橋不明,今據《畫舫錄》定為二橋),大明,九曲,下馬,作坊,洗馬,南,阿師,周家,小市,廣濟(存),新,開明(存),顧家,通泗(存),太平(存),利國(《補筆談》作利園,疑誤,從《畫舫錄》),萬歲(存),青園,驛,參佐,東水門(“東水門”下無橋字,故《畫舫錄》遂失載,實際上也是一座橋。沈氏原注云:“今有新橋,非古蹟也。”則有舊橋可知),山光(存)。沈書雖具備二十四橋之名,據他自注只存了八橋,到南宋姜白石時,自不會“二十四橋仍在”,但詞人之言並非考據,只要那時還有若干座橋,也就不妨這樣說。至於《畫舫錄》所載:“廿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在熙春臺後。”以廿四橋為一橋之專名;所謂“廿四橋”、“紅藥橋”,又即緣杜牧之詩、姜白石詞得名,是較後的情形,不宜轉用註解姜詞。謝朓《直中書省》“紅藥當階翻”,當是現在的芍藥花。宋王觀有《揚州芍藥譜》,其後論雲:“揚之芍藥甲天下,其盛不知起於何代。”又另條雲:“揚之人與西洛無異,無貴賤皆戴花,故開明橋之間,方春之月,拂旦有花市焉。”詞裡“橋邊紅藥”云云,只是泛說,芍藥花雖盛開,也無人欣賞,花又為誰而生呢?乃傷亂之意。自不必指定某一座橋,王觀所記可供參考。本篇上片最工,下片較弱,但“波心蕩,冷月無聲”卻是名句。雖多用側豔字面,系杜牧原詩,且未必以之自況。後人對此似每有誤會,故附記於此。

《唐宋詞選釋》251篇大全集 下卷(宋詞之二 1—5章)

第19章 下卷 宋詞之二(5)

翠樓吟

淳熙丙午①冬,武昌安遠樓②成,與劉去非諸友落之,度曲見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鸚鵡洲者,聞小姬歌此詞,問之,頗能道其事,還吳為予言之。興懷昔遊,且傷今之離索也。

月冷龍沙③,塵清虎落④,今年漢酺初賜⑤。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⑥。層樓高峙,看檻曲縈紅,簷牙飛翠。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⑦。此地宜有詞仙⑧,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⑨。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⑩。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

【註釋】

①淳熙十三年(1186)丙午。②詞有“素雲黃鶴”之語,則此樓當在武昌西南黃鵠山(一名黃鶴山)上。見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校》引吳徵鑄箋。③《後漢書·班超傳》:“坦步蔥雪,咫尺龍沙。”注曰:“蔥領(嶺)雪山,白龍堆沙漠也。”在今天山南路。唐五代人所謂“龍沙”,如褚遂良、趙延壽皆指陰山外沙漠(語見《通鑑》卷一九七、二八六),與本詞意謂金人者意合。“龍沙”之連稱,胡三省有二說:一雲盧龍山後,一雲匈奴單于所居之龍庭,見《通鑑》注及《釋文辨誤》,亦未有定論。

④“虎落”,為防邊而設,而《漢書·晁錯傳》顏師古注:“虎落者,以竹篦相連,遮落之也。”蓋古有“竹虎”之名,亦見注中。這裡用“虎落”以對“龍沙”,和李白《塞下曲》六首之五“將軍分虎竹,戰士臥龍沙”相近,但李詩“分虎竹”指持節而言。以上兩句言宋與金和,北方邊境暫相安無事。⑤秦時禁民無故聚飲,有慶祝典禮時方“賜酺”(酺本是一種祭祀,《周禮·地官·族師》:“春秋祭酺”)。《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五年……五月天下大酺。”《正義》曰:“天下歡樂,大飲酒也。”漢承秦制,《史記·文帝紀》:“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酺五日。”文穎曰:“漢律,三人已上無故群飲,罰金四兩。今詔橫賜,得令會聚飲食五日。”張九齡《奉和聖制登封禮畢洛城酺宴》:“漢酺歌聖酒。”“酺”平仄兩讀,音“pú”或“bù”。這裡用典,又系紀事。《姜白石詞編年箋校》:“是年正月庚辰,高宗八十壽,犒賜內外諸軍共一百六十萬緡,見《宋史·孝宗紀》。”宋律不禁群飲,自無須賜酺,但天下歡樂大飲酒情形卻相同,故用古典來述說近事。⑥南宋當時流行北方的胡樂。“氈幕元戎歌吹”即所謂“新翻胡部曲”也。元戎本指率領的兵車,引申為元帥、帥府。“歌吹”,作名詞用。“吹”字去聲。⑦自“層樓”到此句,轉入樓的正面描寫,狀建築的壯麗,宴會的繁華。宋時公宴徵官妓承應,故有“人姝麗”等句。就上片全段,將“安遠樓成”四字題目繳足,“安遠”二字的意義亦充分發揮了;然帥衙歌吹,所用乃氈幕之音,已含微諷。起筆“月冷龍沙”句,氣象亦非常蕭颯,意已直貫下片。許昂霄《詞綜偶評》曰:“(月冷龍沙五句)題前一層即為題後鋪敘,手法最高。”何謂題前題後,他說得不很明白,大約也是這類的看法。⑧言如此形勝,豈無人才。⑨用崔顥詩。“君”字虛擬,不指定何人,筆極靈活。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⑩仍用崔詩。原典出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天涯”句承“芳草千里”,仍綰合崔詩“日暮鄉關何處是”。“仗”字領下兩句,言只可憑仗花酒來消愁。“酒”承上“漢酺”,花承上“姝麗”,雙承仍歸到“落成”本題。祓除愁恨雖似乎是好事,英氣消磨又不見其佳。“酒祓”、“花銷”對句,似平微側,似自己嘆息解嘲,又似代他斡全開脫。其時北敵方強,奈何空言“安遠”。雖鋪敘描摹得十分壯麗繁華,而上下嬉恬,宴安鴆毒的光景便寄在言外。像這樣的寫法,放寬一步即逼緊一步,正不必粗獷“罵題”,而自己的本懷已和盤托出了。

結寫晚晴,又一振起,用王勃《滕王閣》詩:“珠簾暮卷西山雨。”若與辛棄疾《摸魚兒》“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參看,其光景情懷正相類似。而辛詞結句非常哀愁,姜詞結句不落衰颯,以賦題不同,故寫法各別耳。

點絳唇

丁未冬過吳松作①

燕雁無心②,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③。第四橋④邊,擬共天隨⑤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⑥。

【註釋】

①淳熙十四年(1187)。“吳松”,水名,在蘇州南,從吳江東流入崑山縣。②燕雁有兩說:一、“燕”指玄鳥,仄聲。如《淮南子·(地)形訓》“燕雁代飛”是也。二、燕為地名,幽燕之燕,平聲。“燕雁”者,自北地而來之雁。唐人詩中用之甚多,如楊凝、杜牧、許渾、李商隱、趙嘏等,亦有作“燕鴻”者,義同。如李涉《重過文上人院》:“南隨越鳥北燕鴻”,“燕”與“越”對,尤為明白。白石詞自沿用唐詩,不必遠引《淮南》也。③寫出江南煙雨風景。“商略”二字,評量之意,見《世說新語·賞譽》。用此見得雨意濃酣,垂垂欲下。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為有些隔,亦未是。④橋在吳江城外。范成大《吳郡志》卷二十九:“松江水在水品第六,世傳第四橋下水是也。橋今名甘泉橋,好事者往往以小舟汲之。”⑤“天隨”,唐陸龜蒙自號天隨子,宅在松江上甫裡。白石每以陸天隨自比,見《三高祠》及《自石湖歸苕溪》詩。⑥《白雨齋詞話》卷二:“通首隻寫眼前景物。至結處……感時傷事,只用‘今何許’三字提唱,‘憑闌懷古’下僅以‘殘柳’五字詠歎了之,無窮哀感都在虛處。”

淡黃柳

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①之西,巷陌淒涼,與江左異,惟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②。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③,小橋宅④。怕梨花落盡成秋色⑤。燕燕飛來⑥,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註釋】

①《白石詩集》卷下《送範仲訥往合肥》:“我家曾住赤闌橋。”

②韓偓《夜深》(一作《寒食夜》):“惻惻輕寒剪剪風。”③周邦彥《應天長》:“強載酒細尋前跡。”“載酒”、“攜酒”,往就之詞。④橋本是姓。大橋、小橋,見《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後來多省作“喬”。作“橋”不誤,但如鄭文焯釋為赤闌橋之“橋”恐未合。這裡或借指當時所歡。作者另一詞《解連環》:“為大喬能拔春風,小喬妙移箏,雁啼秋水。”⑤李賀《十二月樂詞》(三月):“梨花落盡成秋苑。”⑥“燕燕”,雙燕。《詩·邶風·燕燕》:“燕燕于飛。”

長亭怨慢

予頗喜自制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後協以律,故前後闋多不同。桓大司馬雲:“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此語予深愛之①。

漸吹盡枝頭香絮②,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迴,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③。日暮,望高城不見④,只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⑤。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並刀,難剪離愁千縷⑥。

【註釋】

①《世說新語·言語》載桓溫語,只有“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此序所引諸語均出庾信《枯樹賦》。②以柳起興,以梅(紅萼)結,與《一萼紅》詞之以梅起興,以柳結,作法相似。③本文和序的聯繫,只以上數句,在全篇看似插筆。“此”字出韻。溫庭筠《李羽處士故里》:“花若有情還悵望。”④何遜《日夕望江山寄魚司馬》:“日夕望高城,耿耿青雲外。”歐陽詹詩已見中卷蘇軾《南鄉子》詞注②。秦觀《滿庭芳》:“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⑤唐韋皋遊江夏,與姜家小青衣玉簫有情,約以少則五載,多則七年來娶,因留玉指環一枚。八年不至,玉簫絕食而死,以玉指環著於中指而葬。後韋晚年鎮西川,得一歌姬,亦名玉簫,觀之,乃真姜氏之玉簫也,而中指有肉環隱出,不異留別之玉環也。詳見《云溪友議》卷中“玉簫化”條。本篇序文雖明言敷衍六朝人語,審其詞意是懷人之作,說詳夏承燾《白石懷人詞考》及《姜白石詞編年箋校》。⑥幷州,今山西一帶,古代出產好刀。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焉得幷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

暗 香

辛亥①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徵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②。

舊時月色③,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④。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⑤。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⑥。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⑦,夜雪初積。翠尊易泣⑧,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⑨。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⑩。

【註釋】

①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②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③以上數句皆回憶前事,起筆明點。溫庭筠《經故秘書崔監揚州南塘舊居》:“惟向舊山留月色。”周紫芝《清平樂》:“月到舊時明處,共誰同倚闌干。”④賀鑄《浣溪沙》:“玉人和月摘梅花。”⑤梁何遜有《早梅詩》,一名《揚州法曹梅花盛開》。杜甫《和裴迪》:“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這裡將何遜來比況自己。⑥“竹外疏花”用東坡詩,見下注⑨。“香冷瑤席”指在范成大席上賞梅花。⑦“寄與”出陸凱《寄范曄》詩,見中卷秦觀《踏莎行》注④。寄贈梅花更早的故事見於《說苑》:“越使諸發執一枝遺梁王。梁王之臣曰韓子,顧左右曰:‘惡有一枝梅乃遺制國之君乎!’”《初學記》卷二十八引劉向《說苑》,今本無此文。⑧《絕妙好詞》及洪正治本《白石詩詞》,“泣”並作“竭”,詞意蓋本週邦彥《浪淘沙慢》“翠尊未竭”;各本多作“泣”。用“泣”或“竭”,就句意論並可通,如黃孝邁《湘春夜月》“空尊夜泣”,亦即此句之意。且“易泣”、“無言”,對偶亦工。⑨“長記”以下,又記往事,與起首相應。蘇軾《和秦太虛梅花》:“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東坡此篇中還有“西湖處士”、“孤山山下”等句,蓋姜句所出。⑩結句擬周邦彥《六醜》結句:“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

疏 影

苔枝綴玉①,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②。客裡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③。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④。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⑤。猶記深宮舊事⑥,那人正睡裡,飛近蛾綠⑦。莫似春風,不管盈盈⑧,早與安排金屋⑨。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⑩。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註釋】

①“苔梅”,梅樹的一種。范成大《梅譜》(一名《範村梅譜》):“古梅會稽最多,四明吳興亦間有之。其枝樛曲萬狀,蒼蘚鱗皴,封滿花身;又有苔須垂於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綠絲飄飄可玩。初謂古木歷久,風日致然。詳考會稽所產,雖小株亦有苔痕,蓋別是一種,非必古木……”《武林舊事》卷七記宋高宗語:“苔梅有二種:一種宜興張公洞者,苔蘚極厚,花極香;一種出越上,苔如綠絲,長尺餘。”②隋開皇中,趙師雄遷羅浮,日暮於松林中見美人,又有一綠衣童子笑歌戲舞。“師雄醉寐,但覺風寒相襲。久之東方已白,起視大梅花樹上,有翠羽剌嘈相顧,月落參橫,惆悵而已。”見曾慥《類說》卷十二引《異人錄》。③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黃昏”字面似亦參用前《暗香》詞所引蘇詩“多情立馬待黃昏”。又曹組詠梅《驀山溪》雲:“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亦用蘇詩、杜詩,在姜前。本篇用成句及典故頗多。許昂霄《詞綜偶評》:“別有爐鞴熔鑄之妙,不僅栝舊人詩句為能。”④鄭文焯校本雲:“考唐王建《塞上詠梅》詩曰:‘天山路邊一株梅,年年花發黃雲下,昭君已歿漢使回,前後徵人誰繫馬。’白石詞意當本此。”《詞綜偶評》:“宋人詠梅,例以弄玉太真為比,不若以明妃擬之尤有情致也。胡澹庵(銓)詩,亦有‘春風自識明妃面’之句。”把昭君來比梅花,原不始於白石;但這裡用典,可能有家國興亡這類的寄託,否則也未免稍突兀。⑤杜甫《詠懷古蹟》五首之三:“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這裡字面雖只關合一部分,但實包含杜詩全篇之意,故全錄之。⑥“深宮”雖另起一故事,仍與上片昭君相應。⑦“蛾綠”,猶眉黛。《太平御覽》卷三十“時序部”引《雜五行書》:“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今梅花妝是也。”此條情節多附會,而後來流傳頗廣。葉廷珪《海錄碎事》卷十下,亦有此條,其詞稍簡淨,引作《宋書》。《太平御覽》卷九○七,亦引作《宋書》。本詞到此換筆,用典亦系貼切梅花題目;若只管說昭君,未免太遠了。

⑧“春風”意連下,今依調法分讀。“盈盈”,美好貌,亦借美人比花,意謂莫要像春風那樣的不管花枝。八字實當作一句讀。⑨“阿嬌金屋”,見上卷張泌《胡蝶兒》注②。在這裡有惜花之意,用金屋事作比喻固可,尚嫌稍遠。王禹偁《詩話》雲:“石崇見海棠嘆曰:汝若能香,當以金屋貯汝。”(《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卷三百引)若以金屋貯海棠喻梅花,就比較近了。但石崇之語既未見六朝人記載,且王禹偁《詩話》亦未見原書,錄以備考。⑩“玉龍”指笛,玉言其華飾,龍狀其音聲。馬融《長笛賦》所謂“龍鳴水中”。李白《金陵聽韓侍御吹笛》:“韓公吹玉笛,倜儻流英音。風吹繞鐘山,萬壑皆龍吟。”此極言其音色清亮遠聞,“玉”、“龍”二字分點。其連用者,如林逋《霜天曉角》:“甚處玉龍三弄”,與“玉龍哀曲”意合,蓋即所謂“梅花三弄”也。笛中曲有《梅花落》,綰合本題。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韓偓《梅花》:“龍笛遠吹鬍地月,梅花初試漢宮妝。”與本詞上下片用昭君胡沙、壽陽深宮舊事均相合。最後說到畫裡的梅花。《姜白石詞編年箋校》:“王定保《唐摭言》卷十載崔櫓《梅花》詩:‘初開已入雕樑畫,未落先愁玉笛吹。’姜詞數句,似衍此二語。”餘詳下。

【附說】

這兩首自來稱為姜詞的代表作,各家選本大都選入,而評論紛歧,有推崇備至的稱為絕唱,有不贊成的稱為費解,抑揚之間似均過其實。較早的如張炎說他“自立新意”(《詞源》卷下),什麼是“新意”卻亦未說。後來解釋大約分為三類:(一)為范成大而作,說見張恵言《詞選》卷二。張雲:“時石湖蓋有隱遁之志,故作此二詞以沮之。”(二)以為寄慨偏安,感徽欽被虜事,如張惠言在《疏影》下又說:“此章更以二帝之憤發之。”是張氏一人已有二說。此說最為盛行,清人以及近人談論本詞者大都這樣說。(三)近人夏承燾釋為懷念合肥舊歡的詞,見《白石懷人詞考》附《暗香疏影說》。但夏亦云二曲不專為懷人作,是他也並不否認其中含有家國之恨。因此這三說也是互相參錯的。其他還有些異說,似均出附會,見夏《箋》頁四八,不多引。

此係白石自度曲,二首均詠梅花,蟬聯而下,似畫家的通景。第一首即景詠石湖梅,回憶西湖孤山千樹盛開,直說到“片片吹盡也”。第二首即從梅花落英直說到畫裡的梅花。與周邦彥《紅林檎近》詞兩首,由初雪說到雪盛、殘雪、再欲雪,章法相似,卻不是純粹寫景詠物,多身世家國之感,與周詞又不同。上首多關個人身世,故以何遜自比。下首寫家國之恨居多,故引昭君、胡沙、深宮等為喻。更有一點可注意的,“江南江北”之“北”字出韻,系用南方土音押韻。豈因主要意思所在,故不迴避出韻失律之病?因之也更覺突出。竊謂舊說大致不誤,唯亦不必穿鑿比附以求之。至謂作詞時離徽欽被虜已六十年,就未必再提舊話,此點卻似無甚關係;因南渡以後,依然是個殘局,而且更危險,自不妨有所感慨。詞多比興,雖字面上說梅花,卻處處關到自己,關到國家,引用古句甚多,自是用心之作,雖稍有沉晦處,參看註文,大意可通。夏氏懷念舊歡之說,在本詞看來不甚明顯。

《唐宋詞選釋》251篇大全集 下卷(宋詞之二 1—5章)


《唐宋詞選釋》251篇大全集 下卷(宋詞之二 1—5章)


《唐宋詞選釋》251篇大全集 下卷(宋詞之二 1—5章)


《唐宋詞選釋》251篇大全集 下卷(宋詞之二 1—5章)


《唐宋詞選釋》251篇大全集 下卷(宋詞之二 1—5章)


《唐宋詞選釋》251篇大全集 下卷(宋詞之二 1—5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