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六月的一丝清凉!

我生于一个四五线小城,在燕赵大地。

这里人杰地灵,有着悠久文化和丰富的历史文明。这方水土曾经孕育出了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影响的董仲舒,造就了著名诗人高适,教育家孔颖达,有着侯店毛笔等文房四宝的水墨清弦,在这方钟灵毓秀的地方,有着一座全国著名学校河北衡水中学,这也是很多孩子心中的高考圣地。

那年高考,六月的一丝清凉!

蓦然回首,高考已过去多年,从喧嚣的社会一下子回到了一片宁静的校园,虽然高中时感觉苦感觉累,但清新、自然、悠远是回想起高中生活的主旋律。遥记得一次次的进步,一次次的完善,有着自己的高考航标,引领着我们不断攀登,那个时候也许是生命中最拼命的一次。任时光流逝,但总记得六月的一丝清凉。

高尔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长又最短,最慢而又最快,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珍贵的就是时间。我记得那个时候老师说的最多的,学习不是用了多长时间,而是在于能否有效的利用时间。

那年高考,六月的一丝清凉!

回顾一下高考,六月高考如果想要一丝清凉,我倒有几点体会值得分享:

虽然高中和初中相比,学科差不多,但进入高中你就能深刻的体会,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增量都非常大。高中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阶段,如果说高中是百米冲刺,高一就是起点,高一的学习要不偏科,劣势变优势是努力重点。可以多去寻找对手,建立自己的反馈机制。学习了一门知识可以立马给自己匹配一个练习,学习了写作技巧,试着去写一篇文章让老师点评,直观了然的分数和进步会自动逼着你去进步。

多读课外书,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高中时很多同学看似是轻轻松松,成绩却始终拔尖,凭的就是深厚的文化素养。这也符合给自己建立特定的学习节奏,逼自己学习完毕后,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以方便让学习不枯燥,更专注。

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有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有了目标的指引,这样才不会导致在高中迷茫疲惫,才能战胜困难坚持下去。短期目标尽量做到合理,可行。长期目标可以是三年的去向,未来的工作方向。阶段性的去重复这个长远和近期目标,让自己意志坚定!

每天的最后一个小时可以设置为机动时间,为的呢就是把白天的问题解决清楚,所有疑问不隔夜,所有任务不隔夜,当然如果提前完成就可以提前休息。在学习的结尾处,读一读自己喜欢的书,让自己的每天学习结束都是在美好中结束。这一点也很重要。在美好结束,大脑能记住学习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那年高考,六月的一丝清凉!

最后,在这样的疫情时期,希望能够给高三学子们一丝丝启迪。一次次夕阳入山时,诠释着成功的含义!加油吧。

希望你的努力,胸中暗藏无限希望,换你六月一丝清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