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你的理想生活,是什麼樣的?

有一個自己店,再也不用996式的被老闆鞭策?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有一隻貓,趴在窗臺,等你回家?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有料理的心情,一個人也好好吃飯?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有相互關照的鄰居,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有遠道而來看你的朋友,還帶著自己院子裡開的花?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如果你喜歡上面這一切,那麼你也會喜歡這部暖調日劇:《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改變的契機

女主角亞紀子是出版社的編輯,已經步入中年的她,過著波瀾不驚的生活。

直到某天,母親驟然離世,留下了一家經營多年的人氣食堂。

亞紀子的人生,突然多了一個選擇:繼承母親的小店?

一開始,她是拒絕的。因為她有自己喜歡的工作,穩定的生活。而經營小店是母親的選擇,不是她的。

然而,公司突下調令,將她調往會計部任副部長。雖然有了管理職權,卻離開了編輯崗位,這樣的工作對亞紀子來說,失去了意義。

亞紀子斷然離職,走向了另一種生活。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她重新裝修了母親的店,決定只供應午餐,菜單是三明治和湯。

清晨,開始一天的準備。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用鮮花給原木色的小店點綴一抹清新。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每天做不同的三明治。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傍晚收工,回到樓上的家,喝上一杯梅酒,抱著貓咪小憩。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一點點的寂寞,一點點的自由,一點點的疲憊,一點點的幸福。關於生活的勇氣與希望,繁瑣與日常,都在鏡頭裡靜靜地自然流淌。

是不是正如我們心中的嚮往?


有溫度的距離

《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短短4集,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戲劇化的衝突,沒有痛徹心扉的悲傷,也沒有興高采烈的狂喜。

所有的濃烈都被化開,暈染到亞紀子的神情裡,就是一種平靜。

但她的人生,並非沒有傷痕。

母親離世留下的遺憾,與生父素未謀面而產生的隱痛,對從未走出家鄉的自己的不滿……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這樣不流血的小傷口,不會讓你死,卻會一直痛。

基於此,導演給亞紀子安排了一次又一次的遇見。

遇見來店裡打工的志麻,一個溫柔可靠的大個子女孩。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她聽志麻講植物、講和弟弟打架、講在姥姥家過暑假。她們一起工作,一起打壘球,一起喝酒,一起找貓。

她聽母親的故人說起生父,得知自己可能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

她忍不住對著地址來到一個擁有雅緻庭院的寺廟,遇見一位與自己年紀相仿的僧人。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他可能是弟弟,也可能不是,但沒有關係。他們有著相似的沉靜氣質,萍水相逢卻能推心置腹。

她會坐一個小時的電車到寺廟,與他喝上一杯抹茶。

他也會帶著花,來到她的小店吃一份麵包與湯。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她有著自己的工作卻在母親去世後繼承了食堂,而他曾是不良少年,卻在父親去世後繼承了寺廟。

冥冥中的牽絆,讓她又多了一個掛懷的人。

她還有關心她卻不干涉她的老鄰居。

開著花店的大叔,總是說,遇到任何困難都記得來找我們。

經營小賣店的大叔,偶爾會找亞紀子吃一餐飯,聊聊她母親的往事,鼓勵她用自己的方式經營。

刀子嘴豆腐心的吃茶店的老闆娘,時常一臉嚴肅的給亞紀子提意見,希望她更加努力的經營食堂,但從不勉強。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劇中人的相處,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不冷漠也不越界。

沒有人會說,這是你母親辛辛苦苦留下的店,你一定要繼續做。

也不會有人說,女人終歸是要嫁人的,你不能這樣一個人過。

他們彼此之間的關心,是一種真誠而自然的脈脈溫情,蘊含著彼此尊重的通透和明亮。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在自己的小店裡,亞紀子還遇見了形形色色的客人。

有產前焦慮後來順利生下寶寶的新手媽媽;

有對育兒過分緊張的主婦;

有來包場的小學生;

還有帶著奶奶來吃飯的母女;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亞紀子有時是聊天的參與者,有時是旁觀者。無論如何,她都覺得,營造一個能讓客人輕鬆舒適的店,她是幸福的。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旅途與歸屬

生活對於我們究竟意味著什麼?

我們該以怎樣的一種方式,度過每一天?

對於這個問題,劇中人都在尋找答案的旅途中。

志麻不適應上班,所以選擇的生活方式是打工。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而對於怎樣的工作才是歸宿,她回答不出,她喜歡麵包,所以在亞紀子的店裡很開心。

同樣也在打工的小雪,頗為焦慮。她羨慕亞紀子做什麼都遊刃有餘,自己卻在工作上毫無進展,“總不能一直打工吧”。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於是,小雪從吃茶店裡辭了職,開始尋找真我之旅。

和小雪一樣離開的,還有一隻名叫太郎的貓咪。

在亞紀子猶豫要不要繼承小店的時候,太郎停留在了她的門口,拉開了一人一貓的生活序幕。

不曾想,有一天太郎會毫無徵兆的離開。

這個小插曲更像一個關於生活的隱喻。

無論是貓,還是人,突然出現在我們的生命裡,又突然消失。從何而來,去往何處,我們不得而知,也無法控制。

也許會重逢,就像小雪,又回到了店裡。也許會永別,就像太郎,從此杳無音訊。

最終,我們要學會的,是珍惜此時此刻的相遇,以及一個人的好好生活。

一個人,按照自己的喜惡,自由而堅定的生活。

劇中人兩次提及對此態度的讚賞與羨慕。

第一次是亞紀子和知名作家的對話: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第二次是亞紀子安撫產前焦慮的準媽媽,她說起自己能幹的母親: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每個人,都是在自己選擇的旅途上走向自己的歸屬。

自由,一直都在,只是看你敢不敢去擁有。

重啟人生的亞紀子,用一封寫給作家朋友的信作為故事的結尾:

老師,好久沒給您寫信了

母親去世後

我辭去工作

開起了我從未想過的店

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期間,有過新的相遇也有過不捨的分別

我曾多次想離開這個城市

覺得從未走出過家鄉的自己好沒出息

對自己很不滿

曾一度消沉

我也想過要離開母親

之後 如同母親突然將我推開一般

留下了我一個人

在媽媽生活過的地方重新開始的這段時間裡

我察覺到,是我一直將自己束縛住了

老師,我之前太過較真了

我今後要做一名不良學生

我發現,自己變自由之後

與他人相處的時間才真正開始

我想媽媽肯定了解這點

今後我會按照自己所想所愛的方式繼續這家店

老師,請一定要再次光臨遲來的不良學生開的小店

您一定會發現它有所改變

最後,送上今日份的麵包和湯。

願你也有貓咪和好天氣。


40歲重啟人生,你害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