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聽過伊索寓言的人都知道狐狸吃葡萄的故事。狐狸想吃葡萄,但夠不著,狐狸為減輕自己達不到目的而產生的焦慮感,自我安慰說"葡萄是酸的",既然是酸的,那沒有什麼好吃的,狐狸平靜地走了。借用這個故事,心理學把個體所追求的目標受到阻礙而無法實現時,以貶低原有目標來沖淡內心慾望,減輕焦慮情緒的行為稱之為"酸葡萄心理"。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這類行為。如:考學失敗,說本來就沒想上。 當個體所追求的目標受到阻礙而無法實現時,為了保護自己的價值不受外界威脅,維護心理的平衡,當事人會強調自己既得的利益,淡化原來目標的結果,以減輕失望和痛苦。這種心理反應被稱為"甜檸檬心理"。就像狐狸找不到可口的食物,卻找到一隻酸檸檬,於是自我安慰道:"這檸檬正合我的口味,我就喜歡吃酸的"。例如,考試失利,就說早工作早掙錢,真考上了經濟上就虧大了。 酸葡萄心理和甜檸檬心理都是在個體遭受挫折,無法達到目標,不能滿足願望,為減輕痛苦和緊張,保護自尊而採取的心理防禦作用,為自己找理由辯護,自圓其說。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表面的不滿,與內心真正的意願存在著某種關係。瑞典的學者做過有關調查。他們以某公司二百名女性員工為對象做面談調查,結果發現:對薪水不滿的員工,對工作也越不熱衷。這些女員工只要有人提起薪資不公,就會怨聲連連。

但進一步探討後卻發現:不喜歡工作的因素在先,再以薪資低為藉口,而導致慾求不滿。你的周圍是否存在著不考慮自己能力和態度,開口埋怨薪資低的案例。

這種愛抱怨的心理,與瑞典學者專家所做的調查結果一樣。根據"合理化"的理論,這類人的弱點,在於自己能力不足,故無法熱衷於工作,以至於產生自卑之故。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因此,對工作的抱怨,與似是而非的理論,提供了觀察人性弱點的最佳題材。例如,有些人說:"派頭十足的外務員,不是支撐公司的棟樑;無名英雄的踏實工作者,才是公司的基礎。"則這些人大多因其在公司擔任的職位並不重要,而對自己有自卑感之故;又如,抱怨不斷的推銷員,實因無法梳理的爭取到訂單;另外,措辭嚴厲地之策報告書上微不足道的小錯誤,或者嘮嘮叨叨地教訓屬下,大多因為自己無法迅速的辦理公務,或者沒有升遷機會所致。若能以此來觀察"合理化"的心理結構,則原本被言行外表所隱蔽的真像,即可輕易地揭去其神秘的面紗,窺得人性的弱點。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有一定意義,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緩解消極情緒的作用。但真正應付挫折不能只停留在自圓其說。當情緒穩定後,應該冷靜的、客觀的分析達不到目標的原因,重新選擇目標,或改進努力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