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鴻蒙系統是否能真正迎來春天?

大土豆晴天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鴻蒙系統英文為HarmonyOS,是業界第一款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佈式OS,是華為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雖然谷歌也在開發分佈式場景os是bigtable,但是目前也才開發完成,目前華為還算是領先,而且已經建立了單獨的運行網站,還包括方舟編譯器和hws,也是華為系統生態。

2019年8月,華為正式發佈了鴻蒙系統,該系統將率先部署在智慧屏、車載終端、穿戴等智能終端上,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使用開源的鴻蒙OS。

華為已經官宣,最終要的事華為目前不僅僅有鴻蒙操作系統,還有方舟編譯器和hws,這就厲害了,操作系統最怕生態建不好,而華為雖然是被逼迫,但是目前生態已經建設的比較完善,而且兼容安卓,已經保持開源,讓更多開發者來加入。

這樣就會華為往終端、車載、甚至手機上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方舟編譯器部分廠商開始使用,而且hws已經達到了幾十億次的下載量,很好的說明了一切。

華為鴻蒙,目前知道的是在智慧屏和穿戴產品上使用,未來肯定會有更大的發現空間。

希望能夠幫到你。


科技MOON


很多朋友過渡糾結鴻蒙系統是不是支持手機,我覺得這個不是主要的問題。任正非說過鴻蒙系統是為了物聯網而生的,這個沒有任何問題。鴻蒙系統來源於華為的Lite OS,這本來就是物聯網的操作系統,而且我們看到2019年華為的鴻蒙系統的計劃,最近幾年無論是智慧屏還是手錶、車機、路由器,實際上都是物聯網設備。


2020年第一個有關鴻蒙系統的消息就是奇瑞推出了基於鴻蒙的新一代智能汽車,車聯網這也是物聯網的一種,我想隨著鴻蒙系統的生態開放,使用鴻蒙系統的設備將會越來越多,不僅僅是華為自己的智能物聯網設備,各行各業的物聯網設備可能都使用鴻蒙系統。


所以,如果要說鴻蒙系統的春天何時來,我的答案是今年會慢慢看到春天的到來,但是真正的春天可能至少到了明年。生態一旦建立起來了,鴻蒙系統的春天就來了。因為未來是萬物互聯的時代,鴻蒙系統正是萬物互聯時代所需要的系統。


鴻蒙系統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想要看鴻蒙系統的優勢,就可以看看榮耀智慧屏和小米電視的拆機對比,除去硬件本身的優勢,無論在開機啟動時間,手機投屏的時延,應用打開的時間,鴻蒙系統的能力都遠遠超過小米的安卓,這正是鴻蒙系統微內核、低時延的體現。

物聯網或者AIoT是華為重要的戰略方向,開放型的生態是華為未來重要的選擇,只有更多的生態企業選擇鴻蒙,才能體現鴻蒙的優勢,才會是真正的春天。


IT老菜鳥


針對每一個問答都本著絕不大膽胡說,只管小心求證的態度,瘋評科技來解答您的提問。


華為鴻蒙系統迎來春天還為時尚早,從官方已經透露出來的消息來看,鴻蒙系統還只是一個雛形,在生態系統未建立起來時,鴻蒙系統應該還是會蟄伏的,因為這就像任正非曾經說過的,是一個備胎。


鴻蒙系統是作為華為的操作系統備胎而誕生的

應該說鴻蒙系統是華為在多年前就開始默默地準備的一個系統,這也是任正非領導華為長期跟歐美打交道中,敏銳的洞察力,感受到了危機,因此也就像他自己說的,在各個方面都做了備胎, 有的備胎成功後轉正了,比如海思旗下的各種芯片,華為手機的SoC就基本全部是自主研發,此類硬件華為還有很多都實現商用了,在軟件方面,服務器操作系統和數據庫也都是推出自己的版本。

唯獨鴻蒙作為全平臺的操作系統的推出肯定是慎之又慎的,任正非也都說過了,只要谷歌還能讓繼續使用安卓,華為暫時還不會在手機上搭載鴻蒙系統的,當然,華為也沒有停下鴻蒙的完善之路,比如在家庭智慧屏上就搭載了鴻蒙系統1.0。可見,華為還是非常謹慎的,之前也說過鴻蒙系統是基於物聯網的操作系統,那麼搭載在電視上也是順理成章的,但如果要移植到手機,電腦,平板上肯定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完善。


鴻蒙系統大範圍推廣還需要依賴於華為生態的建立

操作系統本身來說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關鍵在其核心生態系統的建立,阿里OS也曾高調登場,但其後也是了無音訊,究其原因,因為沒有生態,就沒有人來用了。鴻蒙系統遇到的是同樣的問題,更何況競爭對手是安卓,IOS和windows這樣強大的對手,因此要想鴻蒙站穩腳跟,生態必需先行。

華為目前已經砸下重金在佈局HMS,並給予華為全球開發者優厚的紅利來合作,這跟安卓上市之前的情景很相似,當初谷歌可是團結聯合了廣大的硬件和軟件廠商進行多通力合作,而後才將安卓發展到全球70%以上的份額。而今為鴻蒙打頭陣的就是華為HMS,而且當前發展勢頭良好,在全球下載次數超過1800億,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在HMS的發展下,華為的應用商店AppGallery也會順利成長,對於華為生態的建立來說都是好事。

生態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畢竟改變一個人的多年習慣是很難的,而且競爭對手谷歌也在部署安卓的接任者——Fushsia OS,鴻蒙面臨的競爭壓力還是非常大的,這也是華為在花大力氣推出HMS的原因。


鴻蒙系統,我們還要等待多久?

很多網友都很關心鴻蒙系統的進展,官方透露的消息很少,但其實不難推測。

在華為5G上強大技術背景下,萬物互聯的應用場景正是華為的用武之地,物聯網操作系統平臺正是鴻蒙起飛的地方,事實上,鴻蒙系統率先在家庭電視的智慧屏上搭載也說明了這一點,智慧屏作為智能家居的一個重要入口,從這裡施展也是符合鴻蒙的使命,在大面積的物聯網設備中應用鴻蒙後,再在手機,平板,電腦上推出,這些設備跟物聯網設備的聯繫就變得更輕鬆,作為全平臺的操作系統,極致的內部協同,將會凸顯鴻蒙系統的優勢。

因此,鴻蒙系統的大範圍正式推廣應該是始於物聯網設備的大面積部署之後,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我們還是靜靜的等待吧。


結束語

華為鴻蒙系統牽動著萬千中國民眾的心,這是一款凝聚了民族自信心的國產操作系統,而華為也絕不會任它失敗的,雖有風雨,雖歷經坎坷,但不折不撓的華為,定會讓我們看到它的春天。


瘋評科技


今年應該是鴻蒙系統發展最快的一年,今年會有更多的設備搭載鴻蒙系統,鴻蒙系統的生態也會越來越完善,可以說今年華為鴻蒙系統真正的迎來春天。

多年”備胎“一夜轉正

華為整個公司的危機意識比較強,只有自己將核心技術掌握起來才不會被別人左右。於是華為不惜一切代價的在芯片與操作系統進行研發投入,華為在2004年就成立了海思,2009年做出了華為的第一款手機處理器K3V1。

與此同時,華為早在2012年就開始研發自己的操作系統,只是當作”備胎“一直沒有使用,2019年5月份谷歌禁止華為使用GMS,這時華為才真正的將自己的操作系統—鴻蒙系統推向市場,2019年8月份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正式發佈了鴻蒙系統。隨之華為的子品牌榮耀推出了第一款搭載鴻蒙系統的終端設備—榮耀智慧屏,華為也推出了搭載鴻蒙系統的智慧屏與路由器AX3系列。

鴻蒙系統到底什麼?

鴻蒙系統時基於微內核進行開發的分佈式操作系統,可以說時一個應用於物聯網的操作系統。鴻蒙系統是基於微內核開發的,只需要幾萬行代碼就可以寫成,像安卓與蘋果的IOS實際上都是宏內核,需要幾億行代碼才可以寫成,與安卓、IOS相比較鴻蒙系統的體積比較小。所以它最大的特點並不是應用於手機,而是可以很多的電子設備都可以使用鴻蒙系統,並且還可以將它們連接在一起,實現萬物互聯,手機、電視、路由器、平板電腦、電腦、智能手錶、汽車等設備都可以使用。

華為也將鴻蒙系統進行了開源,什麼叫開源呢?通俗來講就是開放源代碼,所有公司以及個人都可以免費使用,並且可以查看與修改源代碼。開源以後,會吸引很多的公司加入到鴻蒙的生態當中。

搭載鴻蒙系統的汽車即將上市

華為雖然自己沒有在做汽車,但是華為 為汽車提供了很多軟件方面的技術,比如無人駕駛技,比亞迪的無人駕駛雲軌就是華為提供的無人駕駛技術方案。並且華為與很多的汽車公司保持著友好的關係,比如華為手機可以當作寶馬、保時捷、奧迪等汽車的鑰匙。


今年國內會有很多搭載鴻蒙系統的汽車上市,華為也正式進入車機服務,奇瑞、寶駿等汽車廠商也先後官宣將發佈搭載鴻蒙系統的汽車。雖然目前華為的手機還不是操作系統,但是華為目前的EMUI10.0系統已經潛入了鴻蒙系統的一部分,比如微內核,搭載鴻蒙系統的汽車再配合上華為手機相信會有更好的體驗。

HMS、方舟編譯器為鴻蒙系統建設生態

其實做一款操作系統並不難,最困難的就是生態,三星與諾基亞都曾經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統,最終都是因為生態不好失敗了。生態為什麼這麼難做呢?對於一個剛出來的操作系統,不僅需要操作系統的開發公司的努力,更需要軟件開發者的努力。開發者需要使用一門新的編程語言進行開發,既然要用一門新的編程語言,開發者就要重新學習,大學有關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要重新學習,所以難度非常的大。一開始使用該系統的人比較少,再加上開發難度非常大,很少有開發者會進行適配。

推出方舟編譯器,減少開發難度

為減少開發者的開發難度,儘快發展鴻蒙系統的生態,華為推出了方舟編譯器,方舟編譯器可將將高級語言轉化為二進制代碼(俗稱0,1代碼),也就是可以將編寫安卓軟件的Java代碼轉換為鴻蒙系統可以執行的二進制代碼,所以只需將現有的安卓軟件放到方舟編譯器上進行編譯,這時的安卓軟件就可以在鴻蒙系統上進行運行了,這也就是所謂的鴻蒙系統兼容安卓系統。

HMS助力海外生態的發展

國外的安卓手機,尤其是在歐洲,必須搭載GMS,如果沒有GMS,國外的大部分軟件都無法使用,手機直接就回到了功能機的時代。 因為谷歌禁止華為使用GMS,所以華為推出了HMS,即華為移動服務,HMS包括華為服務框架、華為地圖(河圖)、華為瀏覽器、華為視頻、華為應用市場、華為郵件服務等等。HMS已經在歐洲正式發佈,搭載HMS的手機也在歐洲開售,HMS已經覆蓋了170多個國家,超過5萬個應用已經適配了HMS,華為也推出了”耀星計劃“,拿出十億美元鼓勵開發者適配HMS。

與此同時,華為瀏覽器以及華為地圖(河圖)也即將完成測試,很快就可以面向市場,河圖有望在華為P40系列手機上進行首發,隨後將適配更多的華為手機。

總結

很多人說鴻蒙系統只是一個”噱頭“,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華為確實一直在研發鴻蒙系統,只不過目前的生態還不是很好沒辦法用在手機上,如果現在直接將鴻蒙系統用在手機上只有很少的軟件可以使用,也嚴重破壞了消費者的體驗,同時也會對品牌影響造成很大的影響。今年會有更多的設備搭載鴻蒙系統,距離手機使用鴻蒙系統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到時鴻蒙系統+麒麟處理器一定會讓華為手機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如果您對內容比較滿意,記得點贊、關注支持一下!!

叫獸科技說


可以確定的是,鴻蒙是一套微內核,兼容各種設備的一套系統。

pc,手機,平板,可穿戴設備,物聯網,它們都有共同特點,有處理器,有內存,有網絡,然後,有不同的顯示端,傳感器,外設。 微內核,處理通用的部分,然後會自動檢測設備,加載不同的模塊。

鴻蒙出來後,對開發人員應該是一個福音。一套技術棧,一套代碼,可以高效率地運行在全端上。

對用戶來說,一個手機,可能接上顯示器和鍵盤,就能變成一個全功能的pc。

另外, 微內核的系統,一般比較省電, 估計續航會比較不錯.

2008年,華為就開始招聘操作系統的研發工程師。

2012年,華為在芬蘭建了研究院,招募了很多諾基亞的操作系統專家。

2015年,華為的物聯網os發佈。 liteos,至今運行在了超過2千萬的設備上。

華為,有近10萬的專家和工程師,還有6萬外包的工程師。

linux,貢獻者大概在4千人左右。 以華為的實力和這麼多年的研發,鴻蒙不會讓大家失望的。鴻蒙的春天一定會到來!



互聯網錢道


我相信鴻蒙系統的明天。雖然谷歌有幾百萬的應用,但其實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每個人的剛需其實就那幾十個,外國人也不例外。只要集中精力解決用戶剛需,然後不斷完善Hms的服務和體驗,不斷積累經驗,等到時機成熟,在某個時間節點開始有序更換鴻蒙系統,憑藉鴻蒙系統比安卓更流暢更安全,比ios更開放更兼容的優勢,是有非常好的前景的。關鍵就在於這幾年,積累也好,解決問題和困境也好,只要戰略方向對,不要走錯路,熬過這幾年,會有大發展。


陽光那麼耀眼丶


我認為,答案是:肯定。


展望未來9999


我不會考慮那麼多,但是我會用實際行動支持鴻蒙系統,購買鴻蒙系統手機。國產系統機會不多了,越不支持越落後,電腦還要考慮辦公需要軟件兼容,我的手機沒有那麼多軟件需求,作為一箇中國人毫不猶豫的支持鴻蒙系統。


監察委員小跟班


前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


繽域790


只要不受別人限制,慢慢有自己的體系,總比那些一直抱別人大腿的強百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