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著名三山之一河山的傳說

河山鎮望台山村,距河山鎮3公里,距河山風景區2公里。整個望台山山系共有九座小山頭,一頂老母閣,二頂點將臺,三頂呼隆石,四頂老虎洞,五頂老虎洞,六頂平頂山,七頂貓耳石,八頂獅豹口,九頂梳頭簍子。俗稱九頂子望台山,分佈面積三平方公里。

傳說明朝正德年間,明武宗朱厚照,下江南路過日照,居住王府湣王臺,位向西北遠眺,見西北方向一座小山,神奇雄偉,決定一探究竟。於是,裝扮成商人,隨從護衛相隨,騎馬到茶庵村,把馬拴在茶棚店,棄馬步行,親臨望台山,批曰“絲山河山緊相連,中間夾著九頂鐵叉望台山。”踏在望台山,望著石臼所帶著王家灘。“九頂”那是皇帝所封,皇帝上承天命,金口玉言,大寫的九字,代表望台山村90人丁,所以,望台山村總人口總保持在90左右,無增無減,1958年92人,1960年111人,是年正月初六到十六,20口人去東北,村中還剩91人。後來范家官莊採石,開掉點將臺和呼隆石,望台山村人口降至70人,人均三畝地。直至現在。據韓氏家譜記載,自明朝韓氏遷入望台山村,開枝散葉,至今繁衍一萬五千人丁。

這裡以神仙傳說文化為主。


一頂老母閣

老母閣,位於望台山村村後偏西,為九頂主峰,高145米,山前的溝叫棘子溝,又稱臥龍灣,1966年建成小水庫,深8米,庫容11.7萬方。

這裡有一個蓮花老母的傳說。日照韓氏二世祖曾於江南宿遷做縣令,履職完畢,告老還鄉,乘船返回,帶靈璧石碑坯一塊。三月十五日快到王家灘時,遙望望台山。突然颳起西北風,波浪滔天,船猶如波濤中一片樹葉,忽而被抬上波峰,忽而跌入谷底,幾欲傾覆,見周圍船隻紛紛砍斷桅杆自保,命懸一線。二世祖急忙禱告,“天靈靈,地靈靈……”一會兒,風停了,似乎來自神秘的力量推動船前進,船曲折前進,奔向碼頭,抬頭望天空中菩薩坐蓮花座,叫蓮花老母,她手執浮塵,面容慈祥。待安全靠岸,二世祖感激涕零,回家後,全村人立即到老母頂祭拜,燒紙,燃香鳴放鞭炮。訴說感恩戴德之情。為答謝老母救命之恩,二世祖出資修建老母廟,廟位於山巔,祈求老母為當地百姓造福,保一方平安。果然,蓮花老母接受眾人香火供奉,不負眾望,屢次顯靈化險為夷,救人於危難之中。每年三月十五日祭拜日便固定下來。這天,周圍百姓早早前來祭拜,或許願,或還願,山上熱鬧非凡。

從遠處看,老母閣形似蓮花老母騎在駱駝上。


話說民國初期,土匪、雜牌隊伍橫行。茶庵村一位姓張的姑娘在老母閣半山腰放羊,突然,竄出幾個當兵的,賊頭賊腦,圍將過來,言語輕薄。姑娘見對方不懷好意,急忙爬上山頂,兵尾隨其後。姑娘到達山頂,兵接著跟隨爬上山頂,姑娘退到老母廟東側,退無可退,為保清白,咬咬牙,撩起大襟褂子,矇住頭,頭朝下躍出石壁。石壁高十幾米,下面佈滿亂石,跌下必死無疑。匪兵悻悻然,敗興而歸。誰知姑娘落地後,蓮花老母保佑,僅僅面部擦出小塊皮,未受致命傷,自行回家,眾人嘆奇,老母有靈。

又逢三月十五,廟會連續三天,在今點將臺西,扎戲臺唱戲。信眾爬老母閣祭拜。有位母親帶孩子爬上山頂,孩子一多歲,大人只顧看風景,孩子趴在峰頂岩石邊觀看,不慎從東側墜落,王固莊的道人站在東側溝中,離孩子水平距離二三米,誰知孩子半空中拐彎,奔道士落下,道士伸手接住。

從遠處看,老母閣峰頂形似巨型駱駝,整個巨石渾然天成,南側裂縫,將峰頂劈成兩半。西側巨石今刻鑿“神”“仙”兩個大字,老書記韓玉存題字“要去遊日照,先把神山觀。望臺眾仙聚,佳境如九天。”“都說江南美,山前臥龍灣。”老母閣位於峰頂西側。


二頂點將臺

點將臺位於老母閣東,薛仁貴徵東,在此拴馬。卸甲片刻,手下便鑿出一口馬槽,栓馬柱石臼。後來有人炸掉點將臺,開石中四人瞎五隻眼,嚇死一人,吊死一人。

三頂呼隆石

位於老母閣東,長12米,高5米,似臥伏烏鴉。兩頭各有空洞,伸頭於洞中,可聽見嗡嗡鳴聲,聲音刺耳。內部聲腔形狀奇特,產生聲音共鳴現象。

六頂平頂山

位於老母閣東北,兩塊巨石比肩而立,高4米,為文昌爺、武昌爺。按位次論,本來東為上西為下,文列東,武列西,修廟時卻相反,修成武昌爺在東文昌爺在西。完工後,匠人喝過慶功酒,第二天早晨,武昌廟倒塌,文昌廟完好。這裡地勢平坦,故“武鳳樓前跑開馬。”

九頂梳頭樓子

傳說孫臏在此梳頭,故名“梳頭樓子”。

貔狐洞

貔狐洞位於臥龍灣北岸,老母閣山下,洞內悠長,這頭點火另一頭冒煙。

周圍百姓,逢紅白事,到貔狐洞借盤碗,歸還時,紅事押點心、餑餑。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可是,後來有人貪便宜,借走盤碗,不再歸還。貔狐再不出借。

星轉鬥移,朝代變遷。卻說生活在附近萬年白狐仙,家住臥龍灣,幻化成人,外表與人無二,自稱姓胡,民間傳說,狐仙分四等,由高到低分別以“白、黃、胡、康”四姓自稱,到江南做生意。恰巧日照城北人,也在此做生意,與之臨鋪,兩位攀談相識,格外親切。這年,日照人準備回家過年。狐仙有一事相求,“你離望台山多遠?”“不遠。經過茶庵村。”狐仙央求:“請你繞道給我捎口信,問父老鄉親們好。”“捎信給誰?”“我姓胡,你到臥龍灣一帶打聽便知。”這人回到日照,應約到臥龍灣一帶打聽:“你們這裡出了個大商人,在江南做生意,讓我捎口信,問父老鄉親好。”“啊!本村都是韓姓人家,沒聽說有姓胡的。”眾人紛紛說,大概是狐仙作怪。

乾隆年間,白狐仙到北京顯擺掛號,裝扮成儒生,日照望台山在河山前“九頂鐵叉望台山,武鳳樓前跑開馬,棘子溝裡行開船。”“絲山河山緊相連,中間夾著九頂鐵叉望台山。”

消息傳到皇帝耳朵,乾隆問劉墉:“愛卿,日照有此佳地,為何不告訴寡人。我一定去看看。”劉墉想,皇帝出行浩浩蕩蕩,一天只走幾十里路,路上吃喝遊玩,勞民傷財。我千方百計打消他的念頭,於是極力勸解:“萬歲,那是掛號的吹噓,沒有那麼好啊。”皇帝執意要去,“不,我非去不可。”正巧北國下戰書,皇帝操勞和談,沒去成日照。


萬年白狐仙,修煉萬年,吸收日月精華。習得人語,化得人形。一天,兩位婦女上山剜豬草,舊時已婚婦女腦後挽髮髻,用簪子或網子固定。貔狐羨慕凡人裝束,找來鮮牛屎,貼在腦後,裝扮成髮髻,向山坡耕地的老頭炫耀,“你看怎麼樣,像吧?”老頭抽它一鞭“什麼好,不就是塊牛屎餅子嗎?”貔狐懊惱,“完了,完了,不但沒討到封,反而打去我四百年的道行。”

韓老十秋後翻地,長煙袋放地頭,白狐仙前來搭訕,“老十,歇歇抽頓煙吧。”老十不理它。過了一會兒,狐仙沒話找話,“老十,今晚我帶你去賭錢,保你贏幾兩銀子。”老十說:“你個騷狐狸,我不貪不義之財,不去。”兩個時辰過去,狐仙估計老漢該休息了,有來騷擾:“老十,歇歇抽頓煙吧。”老十答道:“行,我吃煙歇歇。”回到地頭髮現菸袋不見了,狐仙把菸袋插在5米多高的石蛤蟆頂石縫中。老十朝狐仙喝斥:“又是你這騷狐狸作怪,給我拿來!”“我不拿。”“不拿,我砸你的梳頭簍子!”“老十,老十別上火,我給你拿來。”狐仙只好取回老漢的菸袋。

一冬勞作,老漢總算翻完幾塊地。第二年開春,有一天早晨,老漢發現翻過的地裡擺滿石頭,他非常氣惱,狐仙蹲在地頭看笑話,老漢心想,這滿地的石頭咋辦?憑我三天五天也搬不完。見狐仙得意洋洋,心想如何反敗為勝,計上心來,忍住怒火,嘴角擠出幾絲笑容,哈哈大笑:“好啊!好!”狐仙納悶:“老十你笑啥?”“多虧你擺一地石頭,要是撒滿狗屎,十天半月別想進地。那還不臭死莊稼。”老漢笑道,“俗話說‘石頭拉糞,狗屎薄地’。”

“石頭拉糞,狗屎薄地”意思是石頭產生糞,肥沃土壤;狗屎使土壤貧瘠,地力變薄。老漢編出這神邏輯,立馬把狐仙忽悠瘸了。

狐仙心想:“奧,原來你不怕地裡擺石頭,你怕擺狗屎啊!好,如你所願。”

果然,第二天早晨,老漢來到地頭,地裡的石頭不見了。

換成滿地的狗屎,老漢故意裝成愁苦模樣,唉聲嘆氣。狐仙於暗自高興,到別處去了。趁狐仙離開,老漢急忙拿起鐵鍁,將狗糞翻入土中。

春天,播種穀子,由於,糞肥充足,秋天收穫頗豐。與狐仙鬥智,人的智慧是佔上風的。

望台山的神奇故事數不勝數,如今,望台山村也已經逐步變成一個民俗旅遊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