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至美氯化鈉

人間至美氯化鈉

人間仙境,不可方物。茶卡鹽湖有中國版天空之鏡的美譽,被國家旅遊地理雜誌評為“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

這裡四處空曠,地勢平坦。有結晶鹽做底,湖面的反光效果跟鏡子相差無幾。隨便拍出來的照片也能做桌面。日出日落時分,景觀最好。

當然夜景也特別出彩。

人間至美氯化鈉

神奇還有很多。位於克里米亞的錫瓦什湖,是一個最有愛的鹽湖。

人間至美氯化鈉

一片粉紅的海洋,滿滿的卡哇伊少女心。

這些地方究竟有多美,大夥兒還是自己去看看的好。因為我一個也沒去過,只能翻翻遊記想象一下。

淡水湖的含鹽量小於1克每升,高於1克的為鹹水湖,高於36克(海水鹹度)則為鹽湖。一般來說鹽湖就是湖泊的發育晚期,即將走向生命終結。也有少數是由海灣直接變成。它們都富含鹽礦,與井礦鹽、海鹽一起支撐人類生存。

今天要聊的主角是鹽。

人間至美氯化鈉

鹽對人類的意義無比重大,氯化鈉參與了所有的生命活動。

成人體內所含鈉離子的總量約為60克,其中 80%存在於細胞外液,即血漿和細胞間液中。氯離子也主要存在於細胞外液。它們維持著細胞外液的滲透壓,精確調節我們體內水的流動方向。

其次,我們的胃酸就是稀鹽酸,氯離子要靠食鹽來補充。

再有我們曾提到過關於醋是鹼性食品的胡扯。碳酸氫鈉存在於血液當中,它會自動調整我們體液的酸鹼度。氯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在血漿和血紅細胞之間也有一種維持電性平衡的作用。

最後,食鹽還在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興奮性上有作用。

中國人口味偏鹹。據上世紀九十年代調查,最重是江西,日均攝入有接近20克;最淡是甘肅,不到8克。近些年來雖攝入量有不少下降,地區偏好並沒有完全改變。這跟咱們北鹹南甜的印象有很大出入。

前不久還有流傳的笑話說,2011年日本核洩漏時候囤的鹽終於吃完了。唉,指著加碘鹽裡邊的碘來防輻射,能活活把人醃成鹹肉幹。

中國每年食鹽消費大約700萬噸,鹽產量卻有4000萬噸之巨。多出來的都做工業用途了,一旦食鹽告急,分分鐘就能轉過來。總之完全不必擔心沒有鹽吃。

工業用鹽怎麼有這麼多?氯化鈉是化學工業的最基本原料之一,被稱為“化學工業之母”。

人間至美氯化鈉

基本化學工業主要產品中的鹽酸、燒鹼、純鹼、氯化銨、氯氣等主要是用工業鹽為原料生產的。

在染料生產過程中幾乎每個步驟都要耗用一定數量的鹽。

鹽在冶金、機械加工、建材(如玻璃陶瓷等)、石油工業、輕工業(如肥皂製革等)多方面也有巨大用途。

這裡有個誤區。很多人都說化工鹽不能吃,要吃天然鹽。其實工業上從來沒有合成氯化鈉的流程,所有鹽都是天然的。不能吃工業鹽的原因是它含有鋇、氟等有害成分(也有將亞硝酸鹽稱為工業鹽的說法)。想一想也知道,全球四分之三的面積被鹽水覆蓋,誰會費那個勁花大價錢合成氯化鈉呢?

前邊說過,食鹽來源有海鹽、湖鹽、井礦鹽三種。生產方式也大同小異,蒸發掉鹽水的溶劑就行。

如果身處海邊,只需將海水用沙或者海泥過濾後引入淺池,靠著日曬去除水分即可。

人間至美氯化鈉

熱帶地區陽光暴烈,溫度也高,很佔便宜。上圖是山東日照的曬鹽場,效率會差一些。

轉移到內陸,往往採集井礦鹽。四川和雲南井礦鹽資源豐富。向地下打井,趕上品相比較好的可以直接採集旱礦。一般情況下都是引入淡水融化礦物再行取水,還有不少直接就是滷水井。這些地方溫度和日光條件都比較差,需要人工煮水取鹽。

我國新疆、青海、內蒙很多鹽湖,鹽儲量巨大,而且極易開採。揭開上層鹽蓋,底部就是成堆的結晶鹽,挖出來即可。

這些粗鹽一般不能直接食用,要經過重新溶解、沉澱、過濾、蒸發、再結晶的製作工序。等待技術稍稍進步就可以使用化學方法除雜。順便一提,很多粗鹽含有氯化鉀,分離出來是上好的鉀肥。

總體而言,製鹽的成本很低,不過咱們買的食鹽可不便宜。自春秋戰國時代起,鹽鐵專營就成為政府的一大財源。在生活必需品上專營專控直接加價出售,相當於對居民收取人頭稅,這比挨家挨戶要錢可方便太多。元朝時期,鹽鐵頂峰收入曾佔國家財政收入90%以上。

人間至美氯化鈉

2006年的數據顯示,鹽稅佔國家稅收的百分比已下降至0.04%。按說有菸草石油什麼的撐住,鹽業專營早該廢止,但考慮到安全、就業、穩定等等因素,一直保留下來。直到前些年新聞上還常出現某某飯店跨區域用鹽被處罰。

...The End...

如果您也對末日感興趣,覺得我們的內容還行,請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