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道生:騰訊釋放C2B優勢助力“新基建”,加速各行業數字化進程|CEO說

湯道生:騰訊釋放C2B優勢助力“新基建”,加速各行業數字化進程|CEO說

鈦媒體快訊|3月25日消息:“國家數字競爭力戰疫公共政策系列研討會”之“新基建背景下的產業互聯網發展新圖景”昨日舉行,由騰訊研究院、騰訊產業智匯廳共同舉辦,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在會上發表《新基建推動產業互聯網駛入快車道》主題演講。

湯道生重申了此前關於“新基建推動產業互聯網發展,併產生新商業模式”的觀點。“傳統基建是推動經濟活動的基礎,例如,公路的普及讓汽車產業發展,擴大人們的活動範圍,同時帶動了物流、餐飲、旅遊等行業的發展。”他說,“新基建的建設,將推動產業互聯網向各行業縱深發展,例如,5G可以推動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等領域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

通過這次疫情,讓業界看到了新基建的潛力,與此同時,新基建也會推動產業數字化釋放更多生產力。“從用戶角度來說,目前基礎設施還不夠堅實。在北京、深圳,5G已經經常可以見到。但在很多山區,3G都不一定有;從產業角度來說,我們在產業互聯網和企業IT應用上,還大幅度落後於發達國家。比如,美國企業的上雲普及率是中國的2倍以上。”湯道生說。

湯道生也分享了騰訊在產業互聯網領域的實踐經驗。騰訊自2018年開始全面擁抱產業互聯網,這裡面最關鍵的是隻有“兩步”:首先整合騰訊雲、AI、5G、大數據、安全、IoT等關鍵技術能力;然後將整合後的能力打包成“工具箱”開放給各行業,目前在智慧城市、智能製造、AI醫療等多方面都有了實踐案例。

同時,利用騰訊在C2B方面的優勢,幫助客戶和合作夥伴更好地服務好C端用戶。利用微信、QQ、企業微信的連接能力,讓社會和企業服務,更高效地觸達用戶;通過小程序、公眾號、微信支付等連接工具,保證了服務能力和用戶體驗。例如,這次疫情當中,聯合各方推出了騰訊“防疫健康碼”;針對學生即將陸續返校的情況,率先推出了復學碼。

以下為騰訊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演講實錄,略經鈦媒體編輯:

疫情期間,社會、企業和用戶給我們提出很多新需求,比如線上銷售、遠程辦公、遠程上學等。例如今天,我們通過騰訊會議,用在線的方式來開會。剛剛上線2個月的騰訊會議,日活躍賬戶數超過了1000萬,國際版已經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機構,選擇騰訊會議協助復工復產,相比傳統會議線上會議的效率更高,溝通效果也不差。現在國內疫情走向平穩,但這些新培養出的用戶習慣卻會長期保留下來。

此外,我們也在社區管理、物資調配、人員關懷、科研支持、醫療服務等方面,通過數字化技術助力各界抗擊疫情。

實際上,騰訊從2018年開始,就開始全面擁抱產業互聯網,並專門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以雲計算、AI、大數據、支付、安全等技術能力,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最近,中央也多次提出,要大力推進包括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在內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是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基礎設施,這無疑將為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巨大的新動力。傳統基建是推動經濟活動的基礎,例如,公路的普及讓汽車產業發展,擴大人們的活動範圍,同時帶動了物流、餐飲、旅遊等行業的發展。

新基建的建設,將推動產業互聯網向各行業縱深發展,加快行業數字化進程,同時推動形成新的產品服務、生產體系和商業模式。例如,5G可以推動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等領域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

同時,AI、大數據等領域,既屬於新基建範疇,也是產業互聯網應用,騰訊等產業互聯網企業將參與其中,成為共建者。

在這次抗疫過程中,我們看到了產業互聯網的作用,也證明了加速新基建落地,推動產業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必要性。在這裡,我也分享幾點對於新基建的思考,希望藉此機會,向各位專家請教。

首先,新基建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對抗疫情中,發揮了很大作用。通過這次疫情,我們看到了新基建的潛力。

例如,在湖北,騰訊覓影落地方艙醫院,以AI醫學影像,助力新冠肺炎的CT篩查。一次胸部CT平均產生300張影像。一位醫生肉眼看片,需要5-15分鐘,而利用這套設備,AI算法最快只需要2秒就可以幫助醫生識別新冠肺炎,大幅提升檢查效率,減輕醫生工作量,也讓患者得到更及時的治療。

此外,在這次疫情中,為了支持大家在線復工復課,騰訊會議8天擴容了100萬核計算資源;騰訊教育也支撐了全國超過1億學生的在線網課。這背後,是過往雲計算能力的積累。

其次現有新型基礎設施的覆蓋、產業數字化的深度,還有很多提升空間。需要通過新基建推進釋放生產力。

從用戶角度來說,目前基礎設施還不夠堅實。在北京、深圳,5G已經經常可以見到。但在很多山區,3G都不一定有。比如,這次疫情,讓線下開學延期,很多學校利用在線方式上課。但在一些地區,網絡設施不普及,上網課成了很奢侈的事情。一位西藏昌都的00後女學生,甚至每天需要步行30分鐘,走到雪山頂上,才能找到網絡來上課。

從產業角度來說,我們在產業互聯網和企業IT應用上,還大幅度落後於發達國家。比如,美國企業的上雲普及率是中國的2倍以上。美國企業每年在SaaS方面的支出是中國的30倍。過去很多IT系統都是在企業內部網絡部署,只能在辦公室訪問,這種封閉的安全理念在今天已經不適用了,把企業SaaS放在安全、移動可訪問的公有云環境也是未來的趨勢。

我們利用產業互聯網數字化技術,提升供給效率的空間還很大。

第三,新基建有助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基建的建設將提升我國科技競爭力,加速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通過騰訊雲與三一重工集團旗下的樹根互聯,一起打造工業互聯網“根雲”平臺,為中國商飛打造AI檢測殘次品方案。飛機複合材料的缺陷檢測過程,類似於我們給病人做B超。以往,一個飛機核心部件,比如尾翼的復材檢測,需要耗費幾個老師傅、數十小時、幾十萬的成本,製作大量檢測樣本才能完成。現在,通過騰訊AI輔助檢測系統,讓檢測過程更加自動化,只需要一個普通檢測人員,花幾分鐘時間就能完成。檢測的樣品,也從30多個也降低到只需要2個。同時,通過這個系統,還可以檢測出人眼無法發現的細微缺陷,整體檢出率提升到99%。

今天討論的話題是“新基建和產業互聯網”,在這裡,我也向各位專家,分享一下騰訊產業互聯網的實踐。

首先,騰訊開放20多年的技術積累,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第一步,我們整合了騰訊雲、AI、5G、大數據、安全、IoT等關鍵技術能力。目前,騰訊在雲計算方面實現了兩個100:全網服務器總量超過100萬臺、帶寬峰值突破100T。在中國,我們是第一家帶寬峰值達到100T的公司。再比如AI領域,截至2020年3月,騰訊擁有超過6500項全球專利。

第二步,我們將整合後的技術能力,集合成工具箱,開放給各行各業,為各個領域的產業智慧升級提供領先的數字化能力。

例如城市管理方面,去年,我們推出了WeCity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以騰訊云為底層能力,為數字政務、城市治理、城市決策等提供解決方案,並通過微信、小程序等工具,高效觸達用戶。2019年,我們和貴陽市政府達成合作,共同打造數智貴陽“未來城市”。我們希望幫助貴陽市政府實現“城市即平臺、市民即用戶、連接即服務”的治理願景。目前,WeCity解決方案已經在長沙、重慶、武漢、江門、宿州等多個城市落地。

在工業領域,騰訊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覆蓋了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質量控制到運營維護的整個產業鏈。我們還和合作夥伴共同搭建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助力企業降本增效,享受新技術帶來的紅利。

例如面板製造商華星光電,藉助騰訊的AI圖像診斷技術,對液晶面板進行缺陷智能識別,有效提升了檢測的效率。以前,一個質檢員從入職到上崗,需要培訓2到3個月。如今,通過AI技術,缺陷識別速度提升了10倍,縮減人力50%,降低人員成本。

其次,我們利用騰訊在C2B方面的優勢,幫助客戶和合作夥伴,更好地服務好C端用戶。

一方面,是我們的連接優勢。利用微信、QQ、企業微信的連接能力,讓社會和企業服務,更高效地觸達用戶;通過小程序、公眾號、微信支付等連接工具,保證了我們的服務能力和良好的用戶體驗。

例如,這次疫情當中,我們聯合各方,推出了騰訊“防疫健康碼”,藉助小程序的連接能力,把過去複雜的行政管理,變成了像掃碼支付一樣簡單。市民通過小程序,實時上報個人健康信息。主管部門完成審核後,發放健康碼,並自動進行統計分析。基層工作人員也實現了減負,從瑣碎的填表工作中解脫出來,提升社會治理效率。現在,騰訊防疫健康碼已覆蓋9億用戶,使用人次超過25億。

針對學生即將陸續返校的情況,上週,我們率先推出了復學碼。學生、家長可以通過用戶端,進行健康狀況申報;教職工、相關教育部門則可以通過管理端,精準掌握師生動向以及健康狀態。復學碼幫助校園疫情防控更智能、更高效。

另一方面,是騰訊的產品優勢,快速捕捉用戶需求,並且落地實施。這依託於騰訊長期積累的用戶洞察能力,產品開發能力,以及我們的運營能力:通過用戶洞察,保證功能的有用性;通過運營和開發,保證產品有良好的體驗和迅速迭代的能力。

疫情發生後,我們在有11億用戶的微信“支付”頁,上線了“醫療健康”服務。原本需要幾個月打磨的產品,從開發到上線,我們只用了7天時間;參與一線開發的同學,每天只睡3、4個小時,最瘋狂的一天甚至更新了7個版本。

通過“騰訊健康”小程序,用戶可以獲取權威疫情信息和醫學科普知識;可以用AI自查、在線義診等功能,獲得遠程醫療服務;用戶也可以通過口罩預約、同小區查詢等功能,幫助自己,做好防護。現在,這款小程序的日訪問用戶超過3000萬,核心接口日調用量超過10億。

以上,是我對新基建的一些看法,以及騰訊產業互聯網實踐的一些分享。謝謝大家!

(本文首發鈦媒體,編輯 | 秦聰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