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萬份「不計成本」的禮物

在疫情期間,僅僅是湖北省婦幼保健院40天就有2207個新生兒降生。日均分娩量77人,最多的一天有108個新生兒來到這個世界。這些與疫情同時到來的孩子們,面臨了新生兒物資的緊缺,和被感染的風險。——文|許言,編輯|桑柳

復工路漫漫


「爸爸,這個可不可以給湖北的小朋友?」


1月底的某天,許清池陪兒子玩耍時,兒子突然向他抬起小手,緊緊攥著最愛的小機器人玩具。


許清池不知道兒子的小心思是什麼時候萌發的,他猜想,每天電視裡滾動播出的新聞,戴著口罩在街上匆匆行走的大人,讓7歲的孩子也注意到了外面正在發生的疫情。

他想到在湖北的孩子們。剛剛落地的,尚在襁褓被迫隔離的,他們還好嗎?生活用品還夠用嗎?許清池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


在疫情期間,僅僅是湖北省婦幼保健院40天就有2207個新生兒降生。日均分娩量77人,最多的一天有108個新生兒來到這個世界。


這些與疫情同時到來的孩子們,面臨了新生兒物資的緊缺,和被感染的風險。

許清池決定,要為湖北的孩子們做點什麼。


作為恆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分管運營的副總裁,他決定發動旗下嬰幼兒品牌「安兒樂」捐贈紙尿褲給湖北寶寶。


他想,這是一個國產品牌在此刻應有的擔當。


340萬份「不計成本」的禮物

許清池


恰逢春節假期,物流、生產線、溝通渠道都停滯了。


發動全國經銷商,只鎖住了少量庫存,顧不了那麼多,許清池先派人把現有的物資往湖北運送。還得想辦法,緊急復工生產是眼下唯一的選擇。

1月30日,安兒樂位於福建晉江安海鎮的紙尿褲工廠開工了。生產公司的總經理莊鴻義有些擔憂,這一天,復工率只有20%。

人,是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安兒樂生產公司60%員工來自福建省外,貴川渝豫尤其多。


按往年狀況,公司考慮外省員工回家一趟不容易,會放滿15天假期,讓大家元宵過後再返回。


今年為了加緊捐贈,公司通知正月初六省內員工先返工。


但省內路途也不好走,到處封村封鎮,不少員工接到通知後花了5天時間才到達廠區。

莊鴻義皮膚黝黑,標準國字臉。他閩南腔很重,掌握了福建人發音hf不分的精髓,每句話結束還會拖出個頗有力度的尾音「吼」。他初五就回到工廠,復工從搬貨開始。


1月29日,距離復工還不到24小時,安兒樂的捐贈已經開始。庫房裡500箱紙尿褲將要運往湖北。


疫情期間找不到專業物流公司,莊鴻義就組織起幾個留守廠房的值班人員自己搬貨。那天的場景,回憶起來有些「狼狽不堪」。


大門保安都被拉來了,一群男孩女孩跟著他滿廠區跑,找液壓車,找平板車,拽著電梯門,幾個人把成箱的紙尿褲拖著、推著、扯著弄進電梯。


有人在倉庫二樓朝樓下喊,有人在接貨的底樓往上望,螞蟻搬家似的,一點一點地挪。


莊鴻義一直擔心,晚一分鐘,也許這批紙尿褲就沒辦法準時上路。11個人,500箱貨物,他們搬到暮色降臨。

開始生產時,莊鴻義和工人們面臨了遠遠超出了預想的困難。

無紡布是紙尿褲製造最重要的原材料。特殊時期,大部分無紡布被徵用去做了口罩,剩餘的能夠提供給工廠的無紡布因為物流延緩原因,難以準時達到。


同時,無紡布的價格還在不斷翻倍上漲,重重困境造成了一場「原料危機」,但許清池告訴生產公司,要「不計成本」地生產下去,「一切為了寶寶」。


他們找到了一種費力但有效的辦法:頻繁換號。紙尿褲有尺碼,從小碼到大碼,對應的原材料規格也不一樣。


大碼生產線上的原材料可以替換成中碼和小碼的,中碼紙尿褲沒有材料時,就讓大碼的生產線切換成中碼進行生產。


為了能夠給寶寶們提供更全尺碼的紙尿褲,平衡每一款紙尿褲的數量,產品規格不同的生產線也需要進行換號。

340萬份「不計成本」的禮物

紙尿褲生產線


換號的艱難,線長鄭佳龍最清楚。


1995年出生的他管理著4個操作工、1個設備作業員、1個設備技術員,以及7個包裝工人。


他時刻盯著每一臺機器的生產狀態,一點髒汙和滴膠,他都會迅速地去清理,尺寸上的偏差他肉眼就能識別出來。每一次換號,都需要花費8個小時以上。


全線機器停機、檢測、調試。為了防止出錯,要把原本的原材料、包裝箱退出車間,清空車間,再進行新一批的材料進場、領料,每一個弧形刀零件也要更換、檢測。


因為返工問題,這段時間,一條生產線上的工人都是臨時搭配,中間的磨合讓換號變得更加困難。


8小時,是所有人的速度極限,但同時,8個小時,一條生產線就可以生產1000件紙尿褲。


換號代表著巨大產能的損耗、人員的浪費以及工人們指標考核的影響。


僅僅2月份,全廠總共換號32次,被迫流失了32000件紙尿褲。

莊鴻義和鄭佳龍想,還是得犧牲些東西。

包裝則是讓人頭疼的最後一關。物流原因導致大量包裝袋送不過來,加上廠裡包裝組的員工大多來自省外,還在復工路上,導致包裝組跟不上前方生產線上源源不斷的紙尿褲。

在漫長的協調中,生產公司摸索出「最好的節奏」。


原本8小時三班倒的制度,調成了12小時兩班倒,利用有限的員工填滿所有的生產時間,讓產能最大化。星期天的夜晚則全部停工,讓機器保養修復,也讓工人得以放鬆。

那是疫情最緊張的一段時間,周邊大部分工廠還沒有開工,街邊原本有熱鬧的小吃叫賣,這時空空蕩蕩。


安兒樂的工人們忙碌整整一週,終於在週日的晚上能守在宿舍,看看新聞,玩玩手機。他們知道,自己正在為抗擊疫情做出貢獻。

340萬份「不計成本」的禮物

生產線員工

共同奔跑


這次回廠,鄭佳龍發現工人們有點不一樣了。

過去復工第一天,同僚們很容易沒精打采。鄭佳龍說,像小時候開學第一天,很少有人能迅速調整狀態。


但這回,他發覺每個人跟打了雞血一樣。進了車間,什麼也不用說,工人們立刻開始抹抹擦擦,保養機器,清潔設備。


按過往的經驗,不熟悉的工人組合幾乎沒辦法在8小時裡順利完成一次生產線換號,但他們做到了。


鄭佳龍沒有主動去問,卻明顯感到工人之間縈繞著一股特別的氛圍,「我本來想說些鼓勵的話,後來發現根本不用說,都在心裡。」鄭佳龍說。

家人也很支持他們。鄭佳龍不是安海鎮本地人,初六接到復工通知,當時,通往安海的動車、大巴全部停運,是家裡長輩開車把他送到了廠區門口。


沒有擔心,家人覺得他在廠子裡更安全。復工之前,許清池就再三囑咐,一定要做好工人們和廠區的疫情防控,只有保護好自己,才有機會把更多的物資送往疫區。


這裡每天都發放免費的口罩,宿舍、食堂、車間到整個廠區,每24小時進行兩次全面消殺。


安兒樂作為日用衛生產品,車間消毒本就極為嚴格。疫情期間,一個工人更是要經過十幾道查驗消毒工序才能站到機器前。

因為隔離,進入工廠,就不要想著外出了——每個人心裡都做了這樣的準備。


疫情改變了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以往,莊鴻義形容,食堂菜色「很槓槓」,排隊打飯的人站不下腳,大家尤其喜歡圍坐一起,邊吃邊聊。復工之後,莊鴻義宣佈菜色減半。


「怕員工去挑,選擇盯那個紅燒肉還是盯那個雞腿,總是要逗留。」疫情中,員工們已經習慣了打上飯菜就走。食堂的桌位也重新佈置過,安全引導員一直巡視,勸大家分開坐。

車間大樓和生活區的直線距離只有四十米,工作時間被拉長,活動區域在縮小,他們每天睜眼便是洗漱、吃飯、上車間;


12小時後,下車間、吃飯、洗漱、睡覺。兩班倒的工作制讓每個24小時清晰且單調,鄭佳龍和他的搭檔們就這麼度過了40多天。

陪伴他們最多的是鎮上日日響著的防疫廣播。廣播先用閩南語放一遍,再用普通話放一遍。


「大家再挺幾天吼,牛肉羹、肉粽、菜粿、蚵仔煎,都可以吃到啦!」工人們更願意聽閩南語的廣播,循環播放的當地美食,成為隔離日子中美好的寄託。

這是一段特殊的時光。鄭佳龍想,在安兒樂工作兩年,難得有這樣與工人們時時刻刻待在一處的機會。


他25歲,泉州出生,畢業前,學校裡舉辦了恆安的招聘會,他興沖沖地去了,順利入職。說到紙尿褲,他立刻的聯想就是「安兒樂」。

與公司的連接,莊鴻義體會得更深。因為這份工作,他在安海鎮成了家。


他記得,1997年,他第一次來到安海鎮,這裡的居民也許不知道五里橋,不知道紫帽山,但沒有人不知道「恆安」。


1997年,也是安兒樂成立的第二年。大學專業是機電一體化的莊鴻義,覺得沒有比這裡更適合自己的地方,「安兒樂,這名字一聽就覺得舒服。」


當時國內市場很少有公司做紙尿褲,更不要說國產自主品牌,莊鴻義因此相信,自己做的是一件非常先鋒的事。


這23年中,他既是安兒樂的生產者,也是使用者。他的孩子一直用安兒樂紙尿褲,「這還用選擇嗎?」他說。


這種與品牌強烈的、緊密的連結感,一代一代傳承了下來。莊鴻義發現廠裡青年的身上,也有這種特質。


公司裡有個女孩,懷孕五六個月了,復工第一天到廠裡上班。她負責的是最為繁雜的調配物流、原材料訂單處理的工作。


莊鴻義勸她身體要緊,但女孩還是想為孩子們做點什麼。

女性佔據了安兒樂員工數的一半,佔總數六成的省外員工中,大部分是女性,她們主要負責的都是包裝、檢驗等精細活兒。


復工期間,鄭佳龍這樣的線長更加意識到了「她們」的重要。

莊鴻義記得,2月上旬是人員分配最困難的時候,訂單源源不斷,捐贈數額也在增加,包裝人員班次卻撐不起生產線的負荷,有工人想來,被家人勸阻。


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但莊鴻義還是一個一個打電話跟員工家屬溝通。當知道復工的產品將送往疫區,家人都鬆了口。


第二天,包裝人員足足增加了一整個班次。「他們知道多一個人對車間意味著什麼,都趕了回來。」


莊鴻義說,在安兒樂二十多年,感受最大的就是「有愛」。因為有愛,安兒樂的員工們可以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春節休假,承受不斷停機換號帶來的產能損耗,接受強度更大的工作要求……


但是,大家還是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扶持著度過了一次次困頓險境。雖然經歷疫情的風浪,但他們總是懷揣著對世界和生活的善意,這樣的善意也自然地流露在了那些由他們製造出來的產品中。


這也是安兒樂一直的信念,為更多孩子、更多母親、更多家庭創造有品質且舒適的生活。


這種信念在疫情中變得尤為強烈,大家不分你我,一起進退,只為了同一個目標——把承載了安兒樂愛心的產品儘快送往疫區,送往那些需要的人手裡。所有人共同奔跑了起來。


340萬份「不計成本」的禮物

紙尿褲生產線


愛拼才會贏


2月14日,是2020年以來許清池最難忘的一天。那天沒有玫瑰和燭光晚餐,他的情人節在等待一臺口罩機。


準確地說,恆安集團所有員工都在等待這一臺口罩機。

口罩機來之不易,是許清池跑了一星期、四處找人幫忙才得來的。


1月底,恆安集團接到政府通知,要將一些車間改建為口罩生產線,為防疫做好後援。


沒有把紙尿褲生產機器直接改裝為口罩機,是為了保證紙尿褲生產線正常運作。


正是疫情最緊張的時刻,國內所有的口罩生產設備都被政府統一調控,許清池決定出國尋找。


他飛往東南亞,只要有口罩機貨源消息,他就奔過去,不停地打電話,想著不磕下口罩機就不回國。


因為疫情發展,大部分時間他只能守在酒店房間裡,有消息了就趕去洽談,被拒絕了就繼續等待。


最終有一家可以提供。許清池回想起當年做銷售員掃街的日子,這段尋找口罩機的經歷,對今天的他仍然是一種磨練。

口罩機比他更早地回到晉江。那天,原材料已準備好,幾百位員工都等在工廠裡,泉州海關工作人員也提前到了廠區。


2020年情人節,恆安集團的第一批口罩開始生產。14天前,沒有人能想到一個國產日用品企業如此快速地支起了一條全新品類的生產線。

其實,早在1月22日夜晚,旗下擁有17個衛生巾、紙尿褲等家庭生活用品專業品牌的恆安集團開始逐步復工。


得知公司組織捐贈,並生產口罩、防護服、消毒溼紙巾等防疫物資,便有剛剛回家才一天的工人主動要求加入復工。有的線長就住在安海鎮,得到消息,大年二十八就蹬著腳踏車匆匆跑回廠區。

遠在湖北孝感的生產公司也在配合著這場行動。


恆安集團在全國第二大衛生巾生產基地就位於孝感,他們很早就在政府的允許下進行復工,五六十個工人穿著防護服在基地生產衛生巾。


其中,恆安集團在全國僅有的兩位女性線長,也站在了復工生產的一線。


從福建運過去的一批批物資到了高速口,孝感生產供應鏈的經理開車去高速口接貨,送到疫區後,再回到城裡。


他告訴許清池,自己開車去接貨不僅是了讓捐贈物資可以最快速地到達需要的地方,也是讓所有恆安人看到,疫情終將過去,我們也能迴歸到正常的日子。

許清池覺得,正是這些工人們一人一步地釋放著信心的訊號,大家互相扶持,互相支撐,才能讓每一個細節環環相扣,幾百條生產線在疫情中堅持了這麼久。

340萬份「不計成本」的禮物


這次從上到下舉全公司之力奮鬥的精神,許清池把它解讀為閩南人骨子裡的打拼敢闖,就像人們最熟悉的那首閩南歌裡唱的,「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恆安集團從泉州晉江的安海鎮起家。這是一個有著1300多年曆史的小鎮,與臺灣金門島隔海相望,臨海有個船舶停靠的小港口,自古以來就是物流的重要關口。許清池說,安兒樂的「安」,也是恆安的「安」。


恆安集團一直在助力子品牌安兒樂的發展,對安兒樂來說,恆安集團就是背後最有力的依靠。


安兒樂不僅承繼了恆安始終堅守品質第一的態度,也擁有作為一個民族品牌的責任與擔當。憑藉集團的支持,安兒樂才能走自主研發的道路。


「安」有家國恆安的涵義,也寓意安海駛航。恆安的LOGO就是一艘揚帆起航的小紅船,「遠洋外出,堅持打拼的生活,對我們的影響非常深遠。」許清池說。

2020年,也是恆安集團成立35週年。許清池說,和所有一線員工一起度過的這個特殊的春節假期,會長久留在所有人的記憶裡。


所有人的努力都是為了一個「安」字,從安兒樂的紙尿褲生產,再到口罩防護服的防疫物資,還有恆安為湖北地區一線女性醫護承包下所有生理用品的行動。


「大家生活不好,我們的產品賣得再好有什麼用呢?都是為了家國恆安。」

2月26日,三輛長度17米的插板大貨車從晉江安海鎮出發了,它們載著恆安集團安兒樂品牌向湖北慈善總會捐贈的嬰兒紙尿褲和孕產護理用品,總價值超420萬元。


這些承載著安兒樂一線員工日夜趕工生產出來的紙尿褲,分別被送往了孝感、黃岡、荊州、黃石、十堰等16個城市。

340萬份「不計成本」的禮物


其實,除了嬰兒紙尿褲,早在大年初二,恆安集團已經開啟了對防疫一線的捐贈。


截至目前,恆安集團已累計捐贈物資和現金2000餘萬元,消毒溼巾、衛生巾、防護服、萌睡褲、消毒洗手液、成人紙尿褲、嬰兒尿褲、生活用紙等產品快速送抵防疫一線,投入到緊急的防疫一線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安兒樂捐出的紙尿褲大部分都來自於旗下高端品牌「奇莫」。


奇莫的無紡布是特柔的,原材料需要定製。許清池說,疫區的孩子,接觸以及感染病毒的可能性要高一些,防護措施一定要做好。


這些材質更為柔軟、過敏性更低的產品更加適合他們。這與24年來,安兒樂在製造工藝上始終秉持行業底線、堅持不用回收紙漿的初心相同,品質永遠第一位。


「沒有考慮太多,只希望每一個媽媽都能放心。」許清池說。

口罩機解決後,許清池每天都準時來到公司。日子和平時並無不同。他最喜歡還是上網看用戶評論。


打開各大官方旗艦店,一頁一頁地翻看用戶對安兒樂紙尿褲的評價,好的壞的他都默默記下,有時候還會特意與個別用戶進行互動。他看重年輕媽媽們的感受。


紙尿褲是種「母嬰相連」的產品,與其他衛生用品不同,它的消費群體更迭迅速,購買活躍時間只有三年。


意識到這點,除了保證產品質量外,安兒樂也一直在堅持走進年輕媽媽群體。


設計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7歲,他們要做的是讓設計年輕化、時尚化,持續地打動消費者。


也是在這場疫情救援互助中,許清池更加確信了用真誠打動媽媽們的重要性。


他希望安兒樂捐出去的紙尿褲不只是「能用的」「救急的」,而是要讓媽媽們一摸就知道,這是細膩、柔軟的安兒樂紙尿褲,是自主研發的國貨品牌。


「疫區人民可能對紙尿褲很急需,覺得有用就行。但我們不能這麼想,我們要讓他們感覺,哎呀,真好,想起紙尿褲,就會想起安兒樂,想起恆安,想起國貨,想起是我們每個國人都在努力為抗擊疫情做點什麼。不僅讓媽媽和孩子們覺得有東西可用,還要用得好,用得舒服。我們是懷著這樣的心情,日以繼夜地堅持著,生產著。」許清池說。

340萬份「不計成本」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