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抵滬現場獨家專訪上海乘客:嚴密周全的閉環管理令人安心


航班抵滬現場獨家專訪上海乘客:嚴密周全的閉環管理令人安心


航班抵滬現場獨家專訪上海乘客:嚴密周全的閉環管理令人安心

3月13日,一張照片、一段視頻在朋友圈熱傳。畫面中,在一架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飛機下,密密麻麻停靠著多輛救護車,海關檢疫人員、警察、機場工作人員等嚴陣以待,被網友們驚呼“堪比大片”!在視頻結尾,有一對航班落地後、搭乘大巴士回家的上海老夫妻,揮手向人們告別。

今天,記者獨家採訪到這位上海乘客杜永平,講述這段不同尋常的“回家路”。

回家的感覺真好!

“終於回家了,還是中國好,這好那好,啥都好!”杜永平連用了幾個“好”字,表達難以按捺的激動心情。

3月12日,杜永平和妻子搭乘這趟“網紅航班”CA936回國。此前他們是去德國探親的,兒子一家在德國斯圖加特附近的一個小鎮定居。“去年聖誕節前夕,我們去德國探親,和兒子、媳婦、兩個孫子一起,度過了聖誕節、元旦、春節,沒想到發生了這麼嚴重的疫情。”

杜永平告訴記者,看到中國控制疫情的措施及時有力;而國外的疫情形勢漸漸不容樂觀。“小鎮所在的地方人口不多,疫情並不嚴重。但飯店裡人滿為患,也很少人戴口罩,讓人看了還是有些擔心。”半個月前,夫妻倆就想提早回國;無奈已經買好的機票無法改簽,只好等到3月12日,才踏上了回國的路。

不同尋常的航班

3月12日晚上7時多,杜永平從法蘭克福搭乘航班回國,和過去乘坐飛機不同,這次近10個小時的航班沒有提供熱食,只提供了乾點和兩瓶礦泉水。空乘人員都戴著護目鏡和口罩,氛圍和平時大不相同。“即使是這樣,就餐也是錯開的,防止飛沫傳播。”他目測,飛機上,中國人和外國人差不多各佔一半。根據之後的新聞報道,這架航班上共有286名乘客。

因為疫情,在航班上很少有人交談,偶爾交談也是簡短几句。“我和妻子本來睡眠就不好,這一路上更是睡不著。”

第二天中午12時多,飛機順利降落浦東機場。因為疫情,飛機被安排停靠在機場的遠機位,降落後的回家路也比平時漫長了許多。“飛機降落後,不能像平常一樣直接下飛機。我們需要在飛機上,等候海關等人員上機檢查。後來我們看新聞中才知道,飛機上還有4名發熱的乘客,2人服用過感冒藥。他們馬上被救護車轉運到指定醫療機構,接受進一步排查和治療。”只見幾名身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上了飛機,逐個檢查消毒完畢之後,乘客才能分批次下飛機。

之後乘坐的短駁車也比平時“稀疏”了許多,每輛車的人數都少了將近一半。在提交了健康申報表、測體溫、核對信息、掃二維碼登記信息等檢疫和通關流程後,杜永平和妻子領到了“黃標”,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在出關後,採用居家隔離的方式。“我從德國回來,這幾天也列入了重點國家,所以不能搭親戚車回去了。此時,來接我們的大巴士已經在機場等候了。我家在黃浦區,16名乘客上了大巴士,按照線路把我們先後送回家。”上了大巴士,杜永平夫妻倆終於安心了,開心地向“旅友”們揮手道別,網上的視頻記錄下了他們的開心一刻。

嚴密周全的閉環管理令人安心

雖然“過五關、斬六將”,杜永平到家已經是晚上七八點了,但他說,“回家的路雖然不易,但層層把關,嚴密周全的閉環管理令人安心,對自己對別人都好。”

更讓他們感動的是,一下大巴士,小區門口已經有好幾名工作人員在等候他們,送上“歡迎回家”的暖心問候,也為他們測量體溫等,護送他們到“家門”的最後一段路。

按照規定,杜永平和妻子要居家隔離14天。“你們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和我們說,隨叫隨到。”前來接應他們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們。

說到疫情過後的心願,公安系統退休的杜永平說,“這幾天微信、電話不斷,老朋友都非常關心我;希望大家可以趕快聚起來,悶壞了!”

杜永平的親身經歷,讓記者想到了一段海外留學的人流傳的話:“出了國才知道,不是每一個國家,都可以讓我們在深夜擼串。疫情席捲全球的今天,我們才知道: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做到盡力讓每一個人,都平安歸來。”

新民晚報記者 宋寧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