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何進沒有被十常侍殺害,何進能輔佐漢室,不讓東漢滅亡嗎?

象棋瘋子


東漢王朝已然積重難返,無可救藥,且何進還是外戚干政,是亂臣,所以,何進不死,只會加速東漢王朝的滅亡。為什麼這麼說,先慢慢道來。


何進的人生

何進(?-189年),字遂高,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末期的大將軍,朝廷實權派人物,在朝廷威望極高。本是屠夫出身,但是同父異母的妹妹被選入宮中,受寵於漢靈帝,被冊封為貴人,自己作為皇帝的大舅哥,且何進的父親早逝,長兄如父,有國舅之尊,先後被拜為郎中、虎賁中郎將,之後任潁川太守。在公元180年的時候,妹妹被冊封為皇后,再度升遷,被拜為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

公元184年的時候,爆發黃巾起義,何進因此也在這場平叛戰爭中因功封侯,掌握了左右御林軍,權傾朝野,就連漢靈帝對這個大舅子都十分忌憚,就連立儲君之事也由不得漢靈帝做主,漢靈帝的儲君人選是王美人所生的劉協(後來的漢獻帝),但是奈何何皇后的兒子劉辯有何進撐腰,漢靈帝死後依然是何進一手操作讓外甥劉辯即位。所以,何進操控朝政的能力還是不錯的。

漢靈帝在世的時候,就出現宦官與外戚爭權的現象,這宦官就以蹇碩(漢靈帝駕崩同年就預謀殺死何進,被反殺)為首宦官集團,外戚就是以何進為首的外戚權臣集團。靈帝一死又出現後宮干政,以何太后為首。所以三方勢力開始爭鬥,任何一方勢力掌權,另外兩派都不好過。

所以何進想聯合妹妹何太后一起絞殺宦官,但是何太后不同意,以先帝遺願不準為由拒絕,顯然何太后還是知道一些制衡之學的,何進惱羞成怒,聽從袁紹的建議,召集外地諸侯進京企圖以武力使何太后與宦官屈服,其中涼州董卓與幷州丁原就先後向京城出發,還沒有等外鎮諸侯到達,隻身進宮的何進就被埋伏於宮闈之中的宦官所殺。

這就是何進的人生,那再來看看為什麼何進不死只會加速東漢王朝的滅亡。


東漢王朝已然積重難返

東漢王朝錯誤的民族政策

東漢初期,全國人口已經有兩千多萬,而羌人就有一百多萬,一百五十多個部落。按道理羌人也算是東漢一個大族,是需要東漢王朝團結的民族。但是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之後變繼承了西漢錯誤的對羌政策。

原來羌人生活在河湟流域,那裡水草豐沛,適和羌族這樣的遊牧民族生存,但是漢武帝與漢宣帝都是將羌人逐出河湟流域,將羌人遷往貧瘠的涼州地區,並遷漢人前往河湟流域,侵佔羌人土地財產。

兩漢交替之際,羌人趁中原混戰之機,陸續從涼州地區迴歸故土河湟流域。沒想到,劉秀建立東漢之初,再度派大軍將羌人驅趕至涼州地區,掠奪羌人財產,侵佔羌人土地,激起羌人大規模起義,最後這場起義被鎮壓下去,羌人被迫遷往涼州地區,但是東漢政府對羌人的掠奪與奴役並沒有停止,致使涼州成為羌人起義的重災區,羌人起義也貫穿了整個東漢王朝,而東漢政府面對此起彼伏的羌人起義只會殘酷的鎮壓,導致羌人起義愈演愈烈,東漢王朝享國195年,爆發了規模巨大的羌人起義多達數十次,嚴重影響了東漢經濟發展,並重創了東漢王朝。

自春至秋,無日不戰——《後漢書.西羌傳》

而到了東漢末期,也就是何進輔政的時期,並沒有清楚的認識到了剝削羌族人民時錯誤的,導致本就日薄西山的東漢王朝雪上加霜,而何進對黃巾起義的爆發也只是殘酷鎮壓而已。而對待羌人的這種錯誤的民族政策,何進沒有改變,何進輔政並沒有使東漢延續。

東漢王朝末期的農民起義和天災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讓本就深陷羌人戰爭的東漢王朝捉襟見肘。但是何進只是殘酷鎮壓,而禍亂平息後並沒有好好的反省自身。並導致這些平叛官員擁兵自重,裂土稱霸,使東漢王朝的威信力進一步下降,嚴重威脅了東漢的中央集權。

東漢末期,爆發饑荒,土地絕收,導致人吃人現象極為嚴重。還有大規模的瘟疫爆發,甚至出現了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的慘像。所以,在天災的作用下了,東漢政府拿不出具體的賑災措施,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讓本就深陷羌人起義泥潭的東漢王朝遭受重創。所以東漢滅亡是必然,而何進乃一庸臣,只會加速東漢滅亡。


何進不是力挽狂瀾的能臣,簡直是一庸臣

何進是一屠夫出身,只是因為妹妹的緣故走上仕途之路,但是其走上仕途之後,其能力還是低下。

就拿其對付宦官這一派勢力例子來說,就可見其不可成大事。當初朝中外戚、後宮、宦官三方勢力僵持不下的時候,袁紹就建議召外鎮諸侯進京,以武力迫使後宮集團與宦官集團屈服,何進同意了。在朝中的各方勢力聽聞何進援兵將要入京,聞風喪膽。

宦官集團與後宮集團都相繼向何進示弱,特別是宦官集團親自登門向何進謝罪,袁紹當即勸何進殺掉這些宦官們,何進不許,袁紹再次建議,何進還是不許。還要等董卓這些諸侯進京再來誅殺宦官,這裡可以看出何進看不準時機,做事猶豫不決,這絕不是成大事之人。結果何進隻身一人進宮假惺惺的向何太后“請示”殺死全部宦官,殊不知皇宮內本就是宦官的活動場所,隔牆有耳,兄妹二人的談話被宦官偷聽。

宦官首領張讓、段珪不能坐以待斃立即召集刀斧手埋伏於側門,等何進出來後,假稱太后詔召進,何進不疑,便再次進去,被張讓等人埋伏好的刀斧手斬殺。

而且,居然勾結外鎮諸侯,當時董卓等諸侯的勢力已然不是朝廷所能控制,召董卓進京無疑是引狼入室。果然,何進死後,董卓逼走何進集團二號人物袁紹,擅行廢立,控制東漢朝廷,紊亂朝綱,倘若何進不死,也是董卓的案板上的魚肉。所以,勾結外鎮諸侯,無異於玩火。所以,何進的政治目光是非常短淺的,指望這樣的人拯救孱弱不堪的東漢王朝簡直是痴人說夢。


何進乃一亂臣

何進把持國政之後,漢靈帝的權利屢屢被其限制。靈帝去世的前一年,公元188年,靈帝為分大將軍何進兵權,在西園招募壯丁,並設置西園八校尉(上軍校尉---小黃門·蹇碩,中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下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典軍校尉---議郎·曹操,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諫議大夫·夏牟,右校尉----淳于瓊),目的就是分大將軍何進把持的兵權,何進權利太大,靈帝無奈才設置這一組織。

外戚亂政,致使國家的正常工作無法開展,就連君主繼承人靈帝都無法做出決定,而靈帝只有培植宦官勢力,組織自己的軍隊對抗何進。而到了東漢末期,國家本來就蒙受滅頂之災,君臣互相在爭鬥,致使天下民不聊生的時候,國家沒有做出正確的政策。所以,指望何進這樣的亂臣輔佐東漢,簡直痴心妄想。


浮人語

何進不死只會加速東漢王朝的滅亡,而且他死之前已經做了一件加速東漢滅亡的事情,那就是召董卓、丁原等外鎮諸侯進京,致使東漢朝廷落入董卓之手,此時的東漢朝廷就已經名存實亡,漢少帝劉辯和何太后被董卓毒殺,袁紹、袁術、曹操等人被董卓逼走,自此天下陷入戰亂。東漢滅亡之肇基,就是從董卓進京開始,而這件事始作俑者就是何進。

何進專權對於東漢王朝本就是一件禍事,根本就不用指望何進這樣的庸臣力挽狂瀾,挽救一個即將滅亡的東漢王朝。


參考文獻:

《後漢書 孝靈帝紀》

《後漢書 西羌傳》

《後漢書 董卓列傳》

《後漢書 袁紹劉表列傳》

《後漢書 竇何列傳 》

《三國志 魏書 董二袁劉傳》

《資治通鑑 漢紀五十》


海浮人


如果何進沒有被十常侍殺害,何進能輔佐漢室,不讓東漢滅亡嗎?

答案是不可能

根據唯物歷史觀來看,任何歷史階段都是有其深刻的社會現實得,歷史現實的發展也不可能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當東漢發展到十常蝕與何進的時代其發展也不是何進所能扭轉的,即使人的行為能一定程度上對歷史發展產生影響,何進其人也不具備這樣的素質和能力。

東漢末年的社會情況

東漢自漢光武帝劉秀恢復漢朝國號後,就與生俱來的埋下了動亂的根源——地主豪強。本身劉秀就是地方豪強出身,圍繞到其身邊的人也多數是地主豪強。東漢立國之後對地主豪強也多處於縱容維護的態度,經過兩百餘年的發展,人口得到恢復,人多地少。地主豪強同時在這段時期內,進行著封建王朝無法避免的土地兼併。最後發展到土地矛盾激化,豪強勢力在東漢中在絕對多數,百姓民不聊生,飢寒交迫,地主豪強生活奢華,朱門酒肉臭。在上述的情況下,東漢末年的社會現實意東漢的滅亡準備好了現實條件。這不是一兩個人能逆轉的。

何進其人的能力和階級屬性

何進屠戶出身,只不過依靠何太后的勢力成為漢朝大將軍,何進在這位置上也只是作為外戚的代表與宦官勢力進行漢朝政府控制權的爭奪。其並沒有在地方為官處理政務的能力和經歷。何進本身也處於地主階級的頂端階層,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何進身在地主豪強的利益圈,是一個現行政治體系下的既得利益者。

顯然,何進作為既得利益者在現實動力上是沒有改革慾望的,何進即使不死也只會繼續維持這個政治體系。即使何進有改革的慾望,那麼改革也必須觸及現有的社會問題,同時要和地主豪強進行鬥智鬥勇,而何進根本沒有從政的經歷,同時也不具備改革所需要的政治能力。

終上所述

何進既不可能改革,也沒改革的能力。在東漢末年的社會現實下矛盾已不可收拾,徹底爆發也只是時間問題。人地矛盾激烈,大量的剩餘勞動力無法安排,在封建王朝的體制下是無法解決的,何進也不可能。


怪咖侃歷史


何進不死,只會加速東漢的滅亡,不會輔佐漢室,只會進一步禍害漢家天下的百姓。

何進的身世、發家

何進出生於百姓家,母親早亡,父親後又再娶,婚後又生有一子兩女。不幸的是,父親也早早去世,只留下一家五口人(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後母和何進),生有一身蠻力的何進只能投身屠戶,來養活這一家五口人。

原本可以平淡度過一生的何進,卻又因為妹妹被選入宮,成為貴人,並且深受漢靈帝的寵愛而發生了巨大的轉折。憑藉外戚關係被拜為郎中,隨後遷虎賁中郎將,任潁川太守。光和三年(180年),何貴人被立為皇后,何進也因此而拜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何進被任命大將軍,率領羽林軍五營室駐紮都亭,練兵利器,以保衛京師。因為他破獲了張角部下馬元義的造反計劃被封為慎侯。

何進的作死之旅

何進得勢以後,帳下有袁紹,曹操等人的出謀劃策,一時間權傾朝野,無人匹敵。先後瓦解蹇碩的誅殺計劃和立劉協(後來的漢獻帝)為帝的計劃。後來在袁紹的密謀:計劃斬除危害東漢百餘年的宦官亂政的行為。可誰知爛泥終究是爛泥,扶不上牆,一次又一次放過宦官,又想要聯合西涼的董卓威懾後宮。

處於擔驚受怕下的宦官們不再選擇坐以待斃,而是主動出擊,以何太后的口吻傳召何進。此時的何進自負地認為一切盡在掌握之中,未帶一兵一卒赴約,最終被十常侍以謀反罪斬殺。

袁紹認為時機成熟,率領何進的親信大軍,打著報仇的旗號,殺盡了宮中的宦官。而後董卓依先前召令入京,不久即廢少帝劉辯,另立劉協,又迫殺何太后,殺何太后之母舞陽君,何氏家族滅亡,東漢最後一個外戚專權勢力被剷除,而漢朝也從此走向了戰亂。

何進之蠢

一、東漢這座大廈早就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加上何進這頭蠢豬的當政,不僅沒有重建東漢這座大廈,偏偏以外戚的身份搞宮內的內鬥,加大矛盾的激化,反而要加速了大廈的解體。

二、既然是外戚和宦官的鬥爭,何必要將董卓這匹惡狼引進這場爭鬥中,真是嫌麻煩不夠大!殊不知請神容易,送神難嗎?

三、即使何進沒有死,他以後成為第二個董卓,專橫跋扈,殘害忠良,魚肉百姓,最終的結局也只是天下群起而攻之,身首異處罷了!

結語:何進可以說是東漢末年混亂的罪魁禍首,沒有何進,東漢至少還能再苟延殘喘幾十年,不至於像漢獻帝那般狼狽!


淡墨青史


說出吾名,嚇汝一跳。何進和刑道榮有什麼關係?

那個“三國”劇裡的刑道榮可以說出盡了風頭,這位為了避免自己被張飛殺了稱自己為屠夫。其實歷史上確實有屠夫掌權的例子,那就是何進,何進這個屠夫出身的人發跡完全靠他的妹妹,她的妹妹被納入後宮後,何進家才算走向人生巔峰,那麼他有本事嗎?

有一句話說得好,叫“英雄不問出處”,出身並不能判斷出一個人的能力,何進還是有一些本事的。在黃巾起義中有一些表現,但終究沒能遇到個強力的對手在宮外,恰恰是宮內亂成了一團。

此時大將軍何進兵權太盛,所以他的權力必須要被分去。漢代玩的就是外戚和宦官的權力平衡,此時設立了一個西園八校尉,為首的便是宦官蹇碩。這個八校尉很有意思,裡面有好幾個名人,這些人在日後大亂中原,他們是袁紹、曹操、淳于瓊。

袁紹不喜歡太監,就去幫助何進,成了何進的心腹。雙方勾心鬥角,為了權力。爭鬥中就必須你死我活,任何鬥爭都是如此。最後何進被殺死。何進在的時候,東漢已經逐漸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雖然名聲還不錯,東漢這個破房子基本也快塌了。地方的人不再追求名聲,而是追求更實際的東西——權力和土地。

顯然何進並不是一個經天緯地之才,他的軍事能力一般,政治能力也一般,不僅沒能幹掉競爭對手,反而率先入了黃泉。這樣的一個庸才輔佐一個搖搖欲墜的漢朝,幾乎是不可能的。

漢朝的朝廷已經爛到骨子裡了,到了必須滅亡的地步,所以就算諸葛亮和荀彧充當皇帝旁邊的文官也不能興復漢室。何進嘛,算了吧。


泊圖泊途


何進殺十常侍實為天下動亂的禍根匪首,何進因其妹何皇后而一步登天做上了大將軍,但一個屠夫只會於蠢豬為武砍割細分,豈會權謀理政,十常侍權傾天下,令何進座臥難安,因宦官勢大,大將軍何進想到了引狼入室絕殺宦官的醜計,果然呆頭呆腦的何進被騙入宮中半路上被十常侍而殺,十常侍有似火燒宮門挾天子逃於荒野,信有忠臣良將皇甫嵩才轉危為安,但董卓以不失時機的領五千鐵騎餓虎撲食進入長安,從此王室衰微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











94310417小云


我認為何進不亡,既不能輔佐漢室,也不可能要東漢“延年益壽”。

  • 東漢的小皇帝扎堆,皇權旁落;宦官和外戚交替代理皇權,這是東漢政治的基本特徵;

何進也是憑藉外戚身份,才進入東漢的政治權力中心。何進的妹妹做了漢靈帝劉宏的皇后之後,何進在仕途上才一路升遷。在靈帝在位時,何進就成為朝中的實權人物;

何進是個權力慾望很大的人物,他沒想過要幫助東漢皇帝實現中興的宏願,只是想著如何集權力於一身而已;

為了集中權力,身邊的人都認為需要剷除掉皇帝身邊的宦官,何進也認為是。漢靈帝在位時,也想廢長立幼,廢掉劉辯立劉協為太子,而這就要先剪除支持劉辯的外戚,何進首當其衝;於是,漢靈帝就設立相應職位,分化何進手裡的權力;可沒等漢靈帝把事做完,就駕崩了;宦官蹇碩準備再接再厲,搞掉何進;所以在漢靈帝駕崩時,準備在何進進宮弔喪之際,在宮內殺掉他,進而擁立靈帝少子劉協為帝(何進的妹妹的兒子叫劉辯),最後就是把持政權。可蹇碩司馬(官職)潘隱背叛了蹇碩,蹇碩也就沒殺成何進。

等劉辯被擁立為帝后,何進掌握了朝中大權。開始謀誅宦官;因為當時天下的士人對於宦官禍亂朝政,深以為害;蹇碩找其他宦官商量對策,可是蹇碩又一次被人賣了,蹇碩被誅殺。

何進也就把蹇碩手裡的兵權拿了過來。何進連漢靈帝的喪事也不顧了,開始謀劃誅殺大批宦官事宜;可是何太后卻站在了保護宦官的立場,反對何進誅殺全部宦官的計劃。何太后說宦官統領禁軍是漢家規矩,不可輕廢。何進也沒辦法,沒太后支持,殺宦官是很難實現的;

何進身邊的袁紹等人,給何進出主意,命令外地軍閥帶兵入京,迫使太后同意朱殺宦官計劃。但同時何進身邊的人也有反對這種做法的,說現在你何大將軍在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掌管大量兵權;可是引外地軍閥進京就是引狼入室,“請神容易送神難”;但何進沒聽此勸告,廣邀全國各地軍閥進京。果然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何太后罷免了大部分宦官。

  • 也可能應了那句話:狗急跳牆,兔子急了還咬人。宦官們急忙到何進那裡去謝罪;可何進既沒有立即斬殺這些宦官,也沒有表示放他們一馬。這點倒像項羽,優柔寡斷,這時候就應該直接斬殺宦官,不聽他們的辯解。

結果就是何進誅殺宦官的具體計劃被洩露,那些沒了多少權力的宦官,決定背水一戰。宦官張讓通過一系列手段,得到太后允許,要幾個宦官獲得再次進宮的機會。而就是這次非同尋常的進宮,張讓就聯合其他宦官,在宮內做了埋伏。爾後,張讓等人假傳太后召命給何進。何進因為上次誅殺了宦官蹇碩,也開始輕視宦官;因為進宮何進隻身一人,還不能帶武器。何進進入後,不由分說直接被十常侍拿下。張讓還指責,

  • 何進忘恩負義,先前靈帝與太后關係不好的時候,還是宦官們從中斡旋的;宦官們只想依附於何氏。可你卻要滅宦官滿族;張讓還質問何進,你說宦官貪汙腐敗,那你覺得公卿百官都乾淨嗎?!歷史也沒沒記載何進怎麼懟回去的;就被殺了。

何進被殺後,宮外何進的人並不知道,十常侍矯詔進行官員變動。何進的人懷疑有鬼,這不像何進的決定。要求何進出來商議。可十常侍直接把何進的人頭丟了出來,外面的人蒙了。十常侍說何進謀反被誅。袁紹等人直接帶領兵馬殺進皇宮,誅殺所有宦官。十常侍也被殺了。

這時候,西北軍閥董卓依據何進之前廣邀外地軍閥進京的命令抵達洛陽,董卓又逼死了何太后,廢了漢少帝劉辯,令立漢獻帝劉協,自此何氏外戚家族退出歷史舞臺。

何進想誅殺十常侍不是真的為了幫助劉辯把皇權奪回來,而是因為十常侍影響了自己專權,或者分化了自己的權力。這樣沒有要皇權迴歸,只是為了想自己做一個大號的權臣,輔佐漢室純粹扯淡。


東漢得以延續將近二百年,宦官跟外戚輪流專政,是其弊端;但可以存續這麼長時間,也得益於宦官和外戚的並存。因為二者存在權力制衡;這樣東漢的皇帝可以勉強維持,這兩方無論是誰,都在爭取皇帝(太后)的支持。何進就是殺掉十常侍,誅殺所有宦官,那東漢政治權力的制衡機制被完全破壞,一樣免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十常侍殺掉了何進,可結果呢,成為壓到東漢的最後一根稻草。


過去即歷史


顯然,不能:

1、何進之才,可為偏將,可為紈絝,但不應掌大權。

2、何進無治國之才,政治上非常幼稚而愚蠢。

3、既然在歷史上被人所殺,只能說明何進本人太過無能


千年時光留不住瞬間記


可以肯定的回答你不能,絕對不能。

第一,才不配位。

何進之所以能當上大將軍,權傾朝野,完全是由於外戚的身份,若論功行賞,何進最多也只能當一個衝鋒陷陣的偏將。

第二,沒有謀略。

在與宦官蹇碩的鬥爭中,若不是蹇碩的手下在何進將要入宮時暗示何進不要進去,如此何進才逃過一劫,否則何進早就被蹇碩給殺了,根本輪不到十常侍出手。

第三,遇事不決。

在何進逃過一劫之後,就開始謀劃誅滅宦官,雖說蹇碩再次謀劃要殺何進時,又被人出賣,被何進殺掉,可以說成是天佑何進,但在隨後準備誅殺十常侍之事時,何進卻是慢吞吞的猶豫不決的給了對手翻盤的機會,就可以說是他自作孽不可活。

與何進一起策劃誅殺十常侍的還有袁紹。有一次,諸常侍小黃門都去何進那裡請罪,聽憑處置。何進卻給他們說了一大堆道理,而宦官們也是哭爹喊孃的認錯求饒。袁紹實在聽不下去了,就勸何進此時把這些宦官全殺掉。何進卻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允許。之後,何進就被宦官們反殺了。

如此可見,在被後人評為好謀無斷的袁紹此時都能下決心趁機殺掉那些宦官,免除後患,而何進卻始終不能下手,可見何進根本不是能做領袖之人。

第四,不可與謀。

當時,殺死蹇碩之後,何進已經控制了整個京城,主簿陳琳勸說何進,說大將軍您現在已經總皇威,掌兵權,龍驤虎步,或高或下,全在您一念之間。為何要召集外援,讓四方諸將,引兵來京,這樣會導致強者為雄,成為禍亂之階。何進亦不聽。此舉為後來的董卓之禍埋下伏筆。

說不定就算何進沒被十常侍殺,也會被後來的董卓給殺了。

加之,隨後起來的曹操,更是寧可錯殺也不不放過,還有孫策、劉備等人,無一不是可以爭奪天下之人,哪會有何進什麼事!





倔犟的蝸牛


何進即使沒有被十常侍所殺,輔佐漢室,也難以阻止東漢的滅亡。原因有以下2條:

1. 東漢末年,各地戰亂頻發,軍閥四起,朝廷的政權和穩定性其實已經岌岌可危了;朝廷內部也是宦官和外戚的鬥爭也處於白熱化,而此時靈帝駕崩,少帝即位,宦官干政日趨嚴重,新帝年少,根本就鎮不住場。整個東漢朝廷影響力已經很微弱了。

2. 因宦官干政,而東漢宦官與外戚的鬥爭有很長的歷史。

何進一是擔心宦官干政愈演愈烈,最後自己會像竇武一樣被宦官所殺;再者也擔心自己畢竟是根基不深的外戚,萬一皇帝年長後利用宦官對付何家。於是何進就與袁紹等密謀決定誅殺宦官,但是何進因何家人反對誅殺宦官一時優柔寡斷遲遲下不了決心,最後迫於何家人的意見,聽從了袁紹的意見招董卓、丁原等人進京。

在這裡何進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自己的私心,如果是為了江山社稷而除宦官,他完全可以不用擔心得罪何太后,早早下定決心自己動手,避免不必要的事情發生,他是大將軍有兵權,除掉宦官應該不是很難的事情。他以為董卓進京可以除掉內患自己也可以控制,可他沒想到十常侍假傳太后密詔,自己竟然信了,死於對方的陷阱。


東漢的滅亡是當時整個天下格局已經發生變化,皇權已經不穩了;在加上朝廷的內部鬥爭。何進誅殺宦官招董卓進京僅是加速了東漢的衰落。但單憑何進也阻止不了東漢的滅亡,何進更多考慮的是自家的利益,再者就是他的政治才能和格局不夠挽救一個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