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師生活是一次次辛酸的歷練,轉為公辦又是一回回艱苦的拼搏

《我的民辦教師生涯》——長篇記實散文(12)

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是歷練拼搏出來的——作者:楊林

民辦教師生活是一次次辛酸的歷練,轉為公辦又是一回回艱苦的拼搏


曾幾何時,在共和國農村教師隊伍中,有“公辦”和“民辦”之分。上世紀七十年代,我無怨無悔當了六年“民辦教師”。箇中酸甜苦辣,至今難以忘卻。

人常說:好男兒志在四方。而我作為家中獨子,卻深受孔子“父母在,不遠遊”的影響,在學生時代樹立的理想,就是考上師範院校,在家當個老師,為二老養老送終。七二年高中畢業後,代替大隊會計,在村小任教。第二年被吸收為民辦教師。月薪5元,記個全勞工分。有句老話叫做“家有升合糧,不當猴兒王”。我卻心甘情願當“猴兒王”,並深深愛上這一職業。儘管收入微薄,卻對教學工作認真有加,從不敷衍。堅持吃透教材,吃透學生,認真傳道授業解惑。備課、講課、批改作業,從不馬虎。還組織學生講革命故事,排文藝節目,較大地調動了教和學的積極性,使教學相長,相得益彰。和學生之間,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七四年國慶前,離校上師範時,學生們自發將我送到村外,哭著不願離開。

民辦教師生活是一次次辛酸的歷練,轉為公辦又是一回回艱苦的拼搏


當年有個笑話,說是有一日召開全公社教師大會,會畢公辦教師說“走,吃碗羊肉泡饃去”。公辦代理說“走,吃碗素面去”。民辦教師說“走,咱把褲帶勒緊,回家吃飯去。”可見,同為教師,收入上下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那時民辦教師的家庭經濟拮据,囊中羞澀,我深有感觸。記得那幾年,我兩個兒子相繼出生。想給孩子扯幾尺布做棉衣裡子,都無法如願。妻只好將大人的舊衣服裁剪後,七拼八湊,縫在一起。岳母看到後,流下傷心的淚。

儘管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但也未奪其志。廣大民辦教師,依然象一根紅燭,照亮了別人,毀滅了自己。他們在公辦教師青黃不接的特殊時期,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至今還保存著1977年昭陵公社參加全縣教育“群英會”的代表合影照。18名代表中,有16名是民辦教師。當時我在昭中任教,是代表中最年輕、資歷最淺的代表。

民辦教師生活是一次次辛酸的歷練,轉為公辦又是一回回艱苦的拼搏


我曾在打油詩《六十五歲回眸》中寫到:“曾為人師表,三尺講臺站。甘願為園丁,樂業勤澆灌。桃李長成時,多有成就感。”當民辦教師,至今四十多年了。學生們都到了“知天命”的年齡。他們在各行各業中報效祖國,其中有新型農民,有軍官,有教師,有醫生,還有身居高位的公務員。想到這些,我就覺得當個掙工分的民辦教師也值,總是按捺不住欣慰的微笑。

經過六年的民辦教師歷練,使我學會了學習,學會了工作,學會了吃苦,學會了節。為走好以後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基礎。

民辦教師生活是一次次辛酸的歷練,轉為公辦又是一回回艱苦的拼搏


過去民辦轉公辦,都論資排輩。記得1977年,上級給全縣20個公社分了14個轉辦名額,而我被排在42名。轉辦無望,是肯定了的。那年已粉碎了“四人幫”,縣教育局突然決定通過考試轉辦。得知這一消息,終於從灰色中看到了亮色。我是“社來社去”師範生,有資格參加考試。考畢之後,有一日公社教育專幹告訴我:“你這一回在全縣中了個狀元。”那天晚上,我一夜沒有閤眼。

民辦教師生活是一次次辛酸的歷練,轉為公辦又是一回回艱苦的拼搏


我總覺得,自己比路遙《人生》中的高加林幸運。他的民辦教師被書記高明樓給下了;而我卻通過打拼,轉成了公辦教師。

2020年3月23日於禮泉家

作者簡介:楊林,禮泉縣昭陵鎮牧鹿村人,退休幹部,自幼酷愛文學。曾在省市報刊發表文學和新聞作品一百餘篇,有數篇獲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