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多少事,唯有“真”字最难书

今天写一篇教育随笔。

最近这段时间在家里读了一本名为《给学生真正需要的教育》一书,还是被其中的一些文章感动了。

这本书是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教育特稿精选集。我特地去搜索了冰点周刊的微信公众号,发现里面别有一番天地。一篇有深度,有温度的文章是最能打动读者的,也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世间多少事,唯有“真”字最难书

我们的记者采访过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她对记者说,她曾看到过刚入学的小学生为了写拼音,手上磨出了老茧;看到过老师把塞满习题册的厚书包卡进孩子后背和椅背之间的有限空间里,只为强迫孩子坐直;看到过开学时孩子们向老师问好, 脸上现出巴不得早点儿说再见的表情。

那一刻,她想到了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小短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学校啊, 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 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是啊,中国的教育故事里到底包含着一个怎样的青年? 我们像所有老师、 家长以及所有教育亲历者一样,焦灼地关切这个问题,一刻不敢松懈, 因为我们的教育交出一个怎样的青年,这个青年就会以怎样的姿态加入社会。

如果这个青年冰冷、机械,只懂成绩而不知其他,那么他参加建设的社会就会变得残酷、 冷漠;如果这个青年博爱、温和、理性且兼具人文情怀, 那么他参加建设的社会就会变得温暖、包容。

——《教育怎样,我们的时代就怎样》

其实上述的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真真切切地发生着。我们其实一直都在发问,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到底该怎么去改?

世间多少事,唯有“真”字最难书

每天我们学校的公众号都在不断地更新,展示着学生在假期里丰富多彩的生活,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看起来也是相当“高大上”,像什么“守护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有各种校园小作家,校园小画家,校园朗读家各种名号层出不穷。作品展示中有孩子在假期里写的小说,做的绘本,还有给电影配的音。可以说在课程的开发方面,学校已经无所不用其极。

可是在热闹的背后当我们真正冷静下来去思考,这些所谓的研学活动到底有多少孩子能够参与其中?参与过后孩子们又能受到多少教育?还是仅仅是公众号展示的需要才让我们的孩子去进行这方面的实践。

世间多少事,唯有“真”字最难书

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充满着教学的智慧,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有些甚至会经历漫长的过程。而匆匆思考一周甚至几天,设计出的课程对孩子来说真的是他们需要的吗?我想这里更多的是从网络上的各种借鉴。看到这个学校有了什么新颖的想法,看到那个学校有了什么新鲜理念。就觉得自己的学校也能够试用。马上就要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课程设计。老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只能是应接不暇,疲于奔命。过度的创新到头来只能是造成学校和家长都焦头烂额。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出了教育的本质——“真”。

世间多少事,唯有“真”字最难书

“真”字看似简单,我却觉得是这个世间最难书写的一个字。《红楼梦》这么大部头的书最后却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是最可悲的谶语。

教育贵在求真,可是想要做到,似乎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