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村裡衛生室有必要保留或補助嗎?

龍百曉生


保留是必須的,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加強農村防疫,醫療都有著重大意義。當年毛主席號召把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一大批經過培訓的赤腳醫生扛起來農村防疫和治療的重擔,為農村農民的健康做出了貢獻。

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種問題出現,村衛生室勢必要進行調整和加強,以進一步夯實村基礎衛生。比如

1.很多地方的鄉村人口外遷縣城居住或長期在外工作,村衛生室應該配合鄉村合併而合理配置數量,輻射地點等

2.大量鄉村醫生整體醫療水平低的狀況要扭轉。除了國家實行的鄉村醫師,動員受過系統學習的醫學院校人才加入到鄉村隊伍,還要對鄉村醫生隊伍實施不間斷的定期技能培訓,嚴格的三基三嚴考核,加強對常見病的診斷治療,加強疾病預防的管理,尤其是傳染病。

3.加強村衛生室的抗生素,激素等藥品的管理,部分鄉村醫生把三要素(抗生素,激素,維生素)當成神器,存在濫用。

4.騙取或套取醫保的村衛生所,村醫必須嚴厲打擊

5.村衛生室可以融進醫聯體,讓醫聯體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農村,比如三甲醫院要承擔起自己轄區的村醫的定期培訓,教育,考核等,專家定期下去坐診治療等,幫、扶、帶要常態化

6.掃除轉診的壁壘和障礙。對急病、大病、頑病、疑難病等能順暢轉診等

總之,用發展的角度去看待村衛生室的存在性,相信通過努力,廣大農民的健康會有更好的醫療服務支撐


雲水謠風景好


我是一名離崗的村醫,從事村醫工作47年,從赤腳醫生到鄉村醫生,由於年老多病我志願申請退出了村醫隊伍。在我退出後很長時間直到現在都還有人找看病。有的都說您不看病了我們真的很不方便,也不習慣,我們現在有病了只能到其他村或者到醫院去看病了相當不方便。所以我認為村醫和村衛生站還是應當鞏固,因為村醫確是為農村中的留守兒童,老弱病殘者和一些慢性病人家人在外打工,住醫院又沒人去照顧的這些人離不了的家迋醫生。


青山307


衛生站是必須保留和補助的。衛生站在鄉村發揮了重要作用,一般的常見疾病能給予治療,讓村民不用走出家門在家門口中就能得到診治,藥費較便宜。特別是一些不能或者不放便出門的病人(如中風後遺症病人、殘疾病人等不能走動)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上門出診。鄉村醫生刻苦耐勞,基本上都是24小時上班,兼住在衛生站裡,在急診放面,能做好簡單處理和轉接工作。

隨著老的鄉醫退休和辭退,年輕的醫生不願到農村當鄉醫,每年消失很多衛生站,大量衛生站沒人繼承。國家現在是逐步加大補助留住老的鄉醫,吸引新的醫生來從事鄉醫。


范範之輩Li


這個還用問嗎,太有保留的必要了,我今年43從長到16歲去當兵就不知道醫院門朝哪裡開,得個病都去找我舅他就是我們鄰村的村醫以前叫赤腳醫生,我小時候特別容易得扁桃體炎發燒,一般去他那裡就拿三天藥吃完差不多就好了,在不好打幾天青黴素也就好了,去醫院呢掛號排隊找醫生護士多麻煩,去了就能看還便宜。


流浪者王林


鄉村衛生室,客觀講是應該保留並加以扶持的。鄉村醫生帖近農民,靠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給患者治病,不用讓患者作這樣那樣的機器檢查,收費較低,又能治病,服務熱情及時,解決了農民小病不出村就能治癒的問題,為農民就醫提供了很大的方面,普受廣大農民的歡迎。


幸福時光周


我覺得,農村的衛生室應當保留,並且適當地提高醫務人員的工資,讓他們全心全意為農村裡農民服好務。只有保證農村醫生有合理的待遇,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了,他們才能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醫務工作中。

農村衛生室,在七八十年代,那可是起了很大的作用,記得電影《春苗》講得就是村醫的故事,一首《赤腳醫生向陽花》唱的農民心中喜洋洋,深深地唱出了農民的心聲。現在,隨著社會進步,科學發展,農村裡農民的健康觀念更強了。村衛生室原有的設備己越來越難以滿足現在的需要了,村醫生的水平也越來越要求高了。很多早年的赤腳醫生已走了,剩下的也已老弱病殘了,國家應當重視這些人的老年保障,並予以適當的補貼,讓他們能夠安度晚年。

我覺的吧,農村衛生室的建設,國家應以政策及資金上的支持,最好再派些全科醫學的大學生到農村。這才是農村農民最需要的工作,農民會拍手歡迎呢。

”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了人民身體健康”。這才是農村衛生工作的重點。



李增喜3


應該保留並大力扶持鄉村衛生室。村衛生室雖然條件不如大醫院,但是老百姓的身體健康離不開村醫。鄉醫在實際工作中隨叫隨到,方便快捷,並對國家公共衛生基本項目的落實,起到關鍵作用。鄉醫短時間內消失不了,因為現在的大學生沒有願意到農村工作的,作為父母讓自己的孩子大學畢業也不願意讓孩子到農村工作。政府還得貫徹落實中央惠民政策,只有加大鄉醫扶持力度,讓鄉醫這個群體能夠維持基本生活保障,解決好退休生活保障,才能讓年輕人進入這個行業。我們這個鄉鎮11年了,鄉醫這個隊伍沒有進一個新人。老百姓還離不開鄉醫,尤其是偏遠山村。


沂河之源LC


把醫療衛生的工作重點放到農村去!這是毛主席的話,一根針一把草也就改變了農村那個年代的缺醫少藥現象,也就培養了赤腳醫生,在那年代赤腳醫生和民辦教師是“雙胞胎”,一個是教書育人,一個是除病健體,可民辦教師都已轉了有編制,而赤腳醫生到現在什麼身份都沒有,不如獸醫待遇。赤腳醫生擔負著一方百姓的身體健康,不問白天黑夜24小時待命隨叫隨到,沒有節假日和星期天,不管白天黑夜還是嚴寒酷暑,不管電閃雷鳴還是飛雪踏霜,走遍了鄉間的每條小路,也不知摔倒了多少次,心裡只有一個信念,急時趕到病人家中。斗轉星移,當年的赤腳醫生都已老了,有的已經退下了,有的已經死去了,如今為農村老百姓服務的是當年赤腳醫生名詞變了鄉村醫生,他們還是和當年的赤腳醫生一樣,沒有名份沒有編制,他們現在擔負著農村老百姓的身體醫療診治,醫療諮詢,康復指導,預防保健,共公衛生,慢病隨訪…………我建議應該給鄉村醫生有很好的待遇,給已取的(鄉鎮)執業助理醫師的鄉村醫生納入編制,才能穩住農村鄉村醫生隊伍,更要培養新的接班人,因為全國幾億農村老百姓確實離不開鄉村醫生的服務。


江南野馬


農村衛生室鄉村醫生,對於生活在基層農民的我們來說,意義重大,他是農民看病就醫的首要選擇,方便了農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磕磕碰碰,那些說村醫無用,衛生室應該取消的人,捫心自問你是一個地道的農民嗎?你生活在基層農村嗎?別拿你生活的優越感,去敵視大多數農民的普通生活。

你覺得村裡衛生室有必要保留或補助嗎?

村裡的衛生室當然有必要保存,他存在的意義是方便了普通老百姓的頭疼發熱,小病小恙的,基本看病問題,倘若是農村沒有衛生室鄉村醫生,半夜三更,老人孩子有個小毛病的應該去找誰?並不是所有的人農民都生活在鄉鎮附近,也並不是每個村子裡面的公路都四通八達的的修到城市。

農村的衛生室對於老百姓來說就是方便快捷,不管是深更半夜,還是風雨交加,一個村子裡面很快就可以就診,這對於農村的孤寡老人,留守婦女是一個非常便利的就醫條件,你要知道老人孩子有病的時間,往往發生在四下無人的夜晚,如果村裡沒有衛生室,你讓他們作何處理。

農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大都是本村裡面的人,遇到個什麼緊急情況,或者是家屬不方便的時候,一般只要你打個電話,他們都是會隨叫隨到的,而且根本不會給你收取出診費的,試問一下鄉鎮城市的醫院能做到這樣的服務嗎?你不能要求農民一個肚子疼、小感冒就撥打救護車的電話吧。

鄉村衛生室雖然沒有多麼高深莫測的醫療機器,但是鄉村醫生多年行醫看病的經驗,是那些一味的只是依靠書本知識,和電子儀器的專業學生所不能比擬的,當然他們在看待大毛病大問題的時候,肯定有高人一等的地方,但是對於普通的小毛病,就治療效果而言遠遠不如鄉村醫生看的更加透徹明白,鄉村醫生身上所具有的那些不怕髒不怕累的品德也是值得我們肯定的,農村老人大都對於衛生不太重視,但是村醫在檢查就診的一樣一視同仁,不會給老人擺臉子,漏出不屑一顧的表情。

農村的衛生室收費的價格都是非常低廉的,絕對不會一點小問題就讓你輸液住院,在我們村裡面感冒發燒打一針的價格是3到五元,一般三針就可以打好了,在城市在鄉鎮醫院你想都不要想,一些醫生不管你什麼毛病,給你的回答就是檢查、檢查、一味的做檢查,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往往來源於此吧。

一個家有車有成年人的家庭,感覺不到農村衛生室的重要性,他們的經濟條件或許會讓他們對於農村的衛生所,鄉村醫生不屑一顧,但是我們要考慮的是大多數農民的生活水平、經濟條件以及日常的生活需要啊。對於鄉村醫生問題,你們是怎麼看待的那?歡迎你的評論。

我是農村小小李,如果你對我的回答有些許滿意,希望你能給我一個點贊關注,你的小手一揮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農村小小李


保留有必要,補貼就免了吧。

之所以說要保留,一是它離農民最近,一些小小不言的毛病可以就近處置,農民一抬腳就到了,免去了搭車、換乘、進城的奔波。

二是處理方法簡單接地氣。農民有個頭疼腦熱,手腳擦破了皮什麼的,到這裡通過簡單的望聞問切和包紮,三下五除二就解決問題,省去了醫院裡樓上樓下掛號、排隊、繳費的繁瑣。

三是省錢經濟。一般的小病到這裡吃幾天藥就能治好,嚴重一點吊個瓶什麼的,農民還可以省去醫院裡的化驗、檢查等雜費附加,對農民來說既經濟又實用。雖然他們的醫術不高,但做一些應急處理及時有效,符合農民的就醫要求。

那麼為什麼要取消補貼呢?理由有三:

一是農村的醫療室場所都是有村集體提供的,電費、房租都有村委會包攬,包括維修、桌椅板凳都有村委會提供。除了工資、醫療器械、藥品外,它沒有其他的費用支出。

二是它的藥品價格和治療處置收費也是市場價,本身就有很好的利潤。他們對農民就醫也沒有優惠,給它補貼農民也享受不到,獲利的是醫療室的經營者,失去了補貼的意義。

三是醫療室某種程度是農村權利的象徵。醫療室在農村是一個很好的肥差事,讓誰進駐醫療室,在農村的競爭非常激烈。能進去的人除了要懂點醫術外,不是大集體延續下來的赤腳醫生,就是有一些關係背景的人。因為有利可圖,所以就有鬥爭。有的為此上訪,有的為此告上法庭,有的為此大打出手,甚至釀成慘案。

取消補貼,讓他們迴歸正常,自我經營,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符合市場規律,也能減少農村的相關矛盾,同時也減少了財政支出。一箭三雕,何樂而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