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讓我們相約,一起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

“疫情過後,我想去武漢看櫻花”

“我要去吃武漢的熱乾麵”

“我要去吃潛江的小龍蝦”

“我更想去黃鶴樓、武漢大學、長江大橋,看看它們都還好嗎?”

最近,武大的櫻花開得正盛,是觀賞的最佳時節,更是勾起了想去戶外走走的心情,由於疫情的影響,我們無法親臨景區去觀賞,只能通過手機屏幕欣賞櫻花盛開的美景。武漢的美景不止於櫻花,美食也不止於熱乾麵,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細數一下武漢的美食與美景。

疫情過後,讓我們相約,一起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

美食

01 熱乾麵

熱乾麵之於武漢就是靈魂所在。熱乾麵既不同於涼麵,又不同於湯麵, 麵條事先煮熟,拌油攤晾,吃時再放在沸水裡燙熱,加上芝麻醬等各色調料,成品麵條筋道,黃而油潤,香而鮮美,誘人食慾。

疫情過後,讓我們相約,一起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


02 牛肉粉面

武漢的牛肉粉面早已自成一派,與別處不同,武漢的牛肉粉面口味頗重,滷肉紅油的熱辣鮮香搭上清爽順滑的米粉,這種絕佳的滋味是武漢人過早和宵夜裡均不可割捨的。

疫情過後,讓我們相約,一起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

03 面窩

面窩是武漢獨有的地方性小吃,因四周厚而中間薄,呈凹狀而被稱為“面窩”。其實用“面”來修飾“窩”並不貼切,因為它的成分中麵粉只佔少數,大部分是粳米磨成的米漿,還要加一定比例的黃豆漿,加蔥花、細鹽。

疫情過後,讓我們相約,一起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

04 三鮮豆皮

三鮮豆皮是武漢人“過早”的另一種主要食品,應該是和熱乾麵並駕齊驅的。以前人們逢年過節時用綠豆、大米混合磨漿攤皮,包上糯米、肉丁,油煎後皮子黃燦、薄而筋道,進嘴卻是滿口的焦脆生香。

疫情過後,讓我們相約,一起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

05 糯米包油條

武漢的糯米包油條要先抹上核桃花生粉,再抹上白糖粉,如此往復抹多次,甜得恰到好處,口感又細膩。裡面的油條脆香綿軟,外面的糯米緊密相連卻也粒粒都帶著嚼勁。

疫情過後,讓我們相約,一起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

06 油餅包燒麥

油餅包燒麥是一個網紅小吃,是趙師傅家的獨創。一個剛從油鍋裡炸好的油餅,切開,包上4個燒麥,動作一氣呵成。這兩個原先毫無關聯的東西組合在一起,竟然能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疫情過後,讓我們相約,一起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

07 蛋酒

蛋酒,其實拓展開來就是“雞蛋米酒”,正是普通糯米酒與蒸蛋的完美融合。烹製方法比較簡單,清水煮沸放入酒釀熬製米酒,再打入雞蛋,成型後撒上白糖調味即可。蛋酒入口酒香濃郁還透著一股清香,雞蛋也是軟嫩可口。早上吃一碗熱乾麵,配蛋酒才熨帖。

疫情過後,讓我們相約,一起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

08 鴨脖

疫情過後,讓我們相約,一起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

沒有一隻鴨子能帶著脖子離開武漢,武漢人啃鴨脖的情懷早已名揚各地。香辣滷鴨脖最為零嘴小吃最受歡迎,隨處可見的鴨脖店,去的時候吃個夠,離開的時候必定會打包帶走。

美景

01 黃鶴樓

黃鶴樓,國家5A級景點,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與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疫情過後,讓我們相約,一起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

02 戶部巷

戶部巷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北省武漢市,是一條長150米的百年老巷,被譽為“漢味小吃第一巷”,其繁華的早點攤群數十年經久不衰。戶部巷位於武昌最繁華的司門口,東靠十里長街(解放路),西臨浩瀚長江,南枕“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北接都府堤紅色景區 ,是一處由名街名樓名景名江環繞而成的美食天堂。

疫情過後,讓我們相約,一起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

03 武漢大學

武漢最知名的學府,每年的櫻花最為出名,很多遊客會慕名而來。

疫情過後,讓我們相約,一起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

04 東湖風景區

東湖風景區是著名的五星級景區,騎著自行車在東湖綠道上,聽著遠處的鳥叫水聲和歡笑聲,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無不讓人心曠神怡。

疫情過後,讓我們相約,一起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

05 武漢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萬里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傍晚時分出來,既可以欣賞長江大橋的車來車往,又可以在長江大橋上邊走邊欣賞江城的夜色。

疫情過後,讓我們相約,一起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

我相信,疫情終將過去。到那時,讓我們相約,一起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嚐嚐美食,賞賞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