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晉網紅城市的旅遊經

“網紅”城市要念好旅遊經。獨特的旅遊資源是成為“網紅”城市的基礎,高質量的城市建設為旅遊產業增長積蓄勢能。武漢,作為新晉網紅城市,一方面,通過發展全域旅遊推動城市資源向旅遊資源轉換,深耕文旅融合和夜間消費,深化“+旅遊”,實現城市的“旅遊化”;另一方面,通過強化招商引資推進城市重點項目建設,聚焦主題公園、度假區、綜合體等爆款項目,實現城市的“進化”。坐實“網紅”,修煉“長紅”。

武漢:新晉網紅城市的旅遊經

新晉網紅

高光時刻難掩城市失衡之困

武漢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慶時的長江燈光秀霸屏央視,江灘迅速成為“十一”假期遊客打卡必遊之地。數據統計,十一長假期間,漢口、武昌、漢陽江灘日均接待市內外遊客50萬人次,峰值達到70萬人次。

在第7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開幕式後,武漢愈發加速全網刷屏的圈粉模式。作為繼北京奧運會後中國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國際體育盛會,再次聚焦世界目光。

黃鶴樓、戶部巷、跨江大橋......遊客人數直追重慶、成都這些“老網紅”。根據抖音和清華髮布的《短視頻與城市形象研究白皮書》,國內中西部“新一線”城市集體崛起,武漢作為新一線城市的代表,位居抖音平臺城市短視頻播放量的第7名。

作為新晉網紅,武漢迎來了高光時刻。在這高光背後,一是投入千萬元部署網紅城市打造計劃,二是武漢城市建設理念的改變。2019年可謂是“精緻武漢建設年”,政府再投3100億元用於城市建設,比去年多出312億元,增長11%。

從之前重在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功能的“惡補式”,轉向追求細緻精緻極致卓越,對標國際一流,城市建設保持大投入,拉開世界城市骨架。不但積極推進楊泗港長江大橋、青山長江大橋、漢江大道、黃家湖大道、光谷廣場綜合體等一批重點項目,還計劃新建綠地600公頃,新建公園45個,建設綠道300公里、林蔭道50條,補植大樹3.6萬棵,佈置花卉1200萬盆,造林綠化2萬畝。

武漢:新晉網紅城市的旅遊經

數據來源抖音+頭條指數+清華

但是,也要正視,武漢與重慶、成都這些“老網紅”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武漢是傳統工商業城市,旅遊產業在經濟總量中佔比低,旅遊角色缺少正確認知,人均旅遊消費、旅遊基礎設施排名較靠後,旅遊業/GDP比重的排名為24,旅遊產業對於城市品牌的推廣遠不如杭州和成都。目前,武漢市共有國家5A級旅遊景區3處,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名靠前,但品牌影響力不足。在旅遊國際化中,武漢缺少具有國際認知的品牌符號,如成都的熊貓、杭州的絲綢茶葉等。

武漢:新晉網紅城市的旅遊經

武漢:新晉網紅城市的旅遊經

2019年“十一”數據(),遊客量大≠人均消費多

同時,武漢作為特大城市,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並未解決。作為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的脊樑,在推進國家中心城市的進程中,武漢仍需關注四大問題。

武漢:新晉網紅城市的旅遊經

一是基礎設施“重建設、輕管理、少運營”。武漢中心城市的基礎設施存在“重建設輕管理少運營”的問題,部分設施還處在高投入、低產出的模式中。如火爆武漢的“東湖綠道”,在為市民提供週末休閒、體育運動等極大便利的同時,存在後期運營乏力、變現缺口大的難題。而在新城區,尤其是鄉村地區,一方面是基礎設施的歷史欠賬較多,設施建設嚴重滯後;另一方面是建設、管理和運營等環節脫節,已建設的設施綜合利用率偏低。

二是公共服務與設施的資源化和產品化不足。 武漢市的醫療、文化、教育、養老、商貿等公共服務設施比較完備,在省內及周邊省份都具有一定的壟斷性,但存在利用方式單一、市場化效率低的情況。如武漢現有博物館121座,博物館類型豐富,有歷史類及藝術類見長,還有科技、創意類博物館等多種類型。除了湖北省博物館、江漢關博物館、辛亥革命博物館等少數知名的博物館外,大多並不為市民所知,更不要說遊客。

三是城市功能“生產、生活、生態的比例失衡”。

受歷史發展環境和短缺經濟的影響,“先生產、後生活”的思想殘留在城市管理中。工業是推動武漢城鎮化的主要力量,第二產業在未來城市發展中依舊佔據主要地位。此外,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超大城市的武漢,消費將逐步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生態城市則成為城市發展的基底。現階段,生態、生活對比於生產仍處於偏弱地位。提升生態、強化生活才能夠在“搶人大戰”中笑到最後。

四是城市發展的內涵支撐與國際化不充分。由於開發區、新城區並沒有成為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導致了老城區建築密度過高和新城區、開發區的土地資源浪費現象並存的困境。武漢市的城市發展相對合理,但也存在“產城割裂”的情況。在中國全面參與國際分工的背景下,武漢要建設成為全球城市網絡的重要節點,其城市內涵和特色都需深入挖掘。

修煉“網紅”,需要兼顧外延式與內涵式的增長方式,高質量發展是破題關鍵。

武漢:新晉網紅城市的旅遊經

發展全域旅遊

推動城市資源向旅遊資源轉換

獨特的旅遊資源是成為“網紅”城市的基礎,需要城市在旅遊、文化、交通等多方資源的系統整合。

自2015年始,“全域旅遊”以燎原之勢在全國蓬勃發展,成為國內諸多市、縣域旅遊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探索。武漢“城在江邊矗,江從城中流” ,兩江交匯、三鎮鼎立、大江大湖、大開大合的城市地理格局世界少有,完全有條件成為全國重要、全球知名的旅遊目的地。

發展全域旅遊,一方面可以推動城市資源向旅遊資源轉換,另一方面,深化“+旅遊”,可以拓展旅遊空間,推動城市運營。城市的“旅遊化”可有效解決在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和已有功能的失衡問題。

對此,2017年,武漢確立了全域旅遊發展藍圖,提出從頂層設計出發,加快推進“長江遊”向“武漢遊”發展的全域旅遊空間佈局,並給予了諸多政策紅利支持。

2019年,經過公開招標和層層篩選,武漢文旅局最終確定由北京綠維文旅集團編制《武漢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2019-2035)》。根據規劃,從是什麼、做什麼、怎麼做、誰來做四個方向展開,兼顧旅遊產業升級、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引導和旅遊國際化三重任務。伴隨規劃的落地,將推動世界光谷、中國車都、長江新城、高校院所等資源與旅遊融合,形成不同特色遊覽體系,支撐武漢旅遊的國際化與城市的國際化。

全域旅遊發展規劃通過旅遊激活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存量,放大農業及生態空間的綜合效益,推進城市運營等方面有重要參考價值;在文旅產業融合、濱水旅遊產品策劃等具體內容上有一定的價值。(擴展閱讀:)

武漢:新晉網紅城市的旅遊經

全域旅遊的發展,對旅遊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出臺的國家政策,也在加快推進旅遊設施的建設。根據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在2019年全國全域旅遊工作推進會上的要求,要補齊公共服務短板,提升和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和服務水平,破解制約旅遊業發展的痛點和難點。

應對新時期全域旅遊發展要求,《武漢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2019-2035)》裡也提出,形成旅遊交通網、公共服務網、智慧旅遊網三大網絡結構,形成景區(街區、園區)、綜合體、旅遊小城、旅遊小鎮、美麗鄉村五大開發層次,形成城鄉融合的發展格局。綠維文旅項目負責人表示,對武漢市的城市公園、商業街區、商業綜合體、產業園區、公路服務區、國際機場車站等城市空間的設施增設旅遊要素,提升各類設施和場所的附加值,激活城市設施存量。利用已有村莊、科普旅遊、休閒農業等特色業態,推進農業空間、生態空間的旅遊化,將全域旅遊產業建設成為武漢城市經營的主要手段。

當內需消費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城市功能從生產到“生產生活生態”在持續擴容,更加聚焦內涵的提升。全域旅遊作為內需消費背景下幸福產業的發展引擎,逐步成為城市運營的新路徑及城市管理者的新選擇。《武漢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2019-2035)》對於我國大城市及省會城市,如何在城市發展、產業升級中利用旅遊產業的關聯性、帶動性等綜合功能上,具有較強的借鑑性。

武漢:新晉網紅城市的旅遊經

強化招商引資

推進城市重點項目建設

網紅城市要想長紅,需要多方發力,既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也不能缺少企業的助力。尤其在城市建設和運營方面,要加大力度推進重點項目,層次推進系列爆點項目,成為城市名片,吸引遊客前來打卡主動傳播。

2019年,武漢市招商“提速快跑”,強調定向招商、文旅選商,青睞優質IP運營商,作為城市活力的重要驅動和未來城市運營的創新路徑。根據近期武漢市商務局向社會公開發布的最新武漢招商項目冊,全市預計招商策劃項目投資額達1.2萬億元以上。發佈的策劃項目強化精準招商、專項招商、產業鏈招商,策劃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85個,100億元以上項目43個。其中現代服務業類240個項目,共計劃投資約1615.2億元以上商業綜合體及房地產開發類56個項目,共計劃投資約5112.5億元以上“陽邏之心”項目擬招項目投資額達1200億元,創“武漢2019招商項目”之最!該項目範圍內將建成綜合體育館、圖書館、文化展廳、商業綜合體、山體綠地公園、精品商務酒店、學校、地鐵站等配套功能性設施。

武漢:新晉網紅城市的旅遊經

文旅產業是投資興業的巨大風口。針對文旅項目招商,在近日舉辦的湖北文化和旅遊北京招商推介會上,武漢、襄陽、宜昌等12個市州的21個項目在會上成功簽約,簽約金額615億元。21個簽約項目中,全部投資在1億元以上,其中,武漢中華恐龍園度假區項目投資達到200億元,文旅融合類項目達到11個。

圍繞中國車都、世界光谷、教育資源的旅遊化,武漢正在發力主題公園、國家旅遊度假區、文旅融合、夜間經濟、網紅景區等重要項目,以及大江大湖、大武漢等濱水旅遊、都市旅遊、工商重鎮、生態原鄉、文化旅遊等項目。這也是投資武漢文旅項目的重要風向標。

武漢:新晉網紅城市的旅遊經

武漢:新晉網紅城市的旅遊經

武漢:新晉網紅城市的旅遊經

武漢:新晉網紅城市的旅遊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