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枚普娃摇进民办名校,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以下文章来源于大手牵小手 ,作者手手家长智囊团

如果一枚普娃摇进民办名校,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如果一枚普娃摇进民办名校,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摇号新政靴子落地,择校路径更为多元,老母亲们的考量权衡也更综合了。作为普娃,我应该让孩子去民办还是走公办路线,距离报名的时间越来越近,怎么走才能更适合我的孩子呢?


摇号新政靴子落地,择校路径更为多元,老母亲们的考量权衡也更综合了。


小升初到底要不要去民办摇个号?民办初中的就读体验到底怎样?

如果家里是一枚小普娃,摇上了民办,根据新中考名额分配“校内竞争”的原则,可能把对手PK掉的难度会很大;

但如果对口的公办比较普通,虽然PK对手拿到名额的胜算可能大一点,可孩子的实力是不是能应付后续的竞争?

……


这也是一直提醒大家的,幼升小甚至小升初的选择,要和新中考政策联系一起综合考虑。“校内竞争”的规则,会让原先的路径有所改变。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同,要综合权衡考量要不要摇号、怎么选择,就需要知道不同类型的孩子,在不同类型的初中里就读的真实体验。

如果一枚普娃摇进民办名校,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文 / 一枚普娃妈


民办摇号新政出台后,很多在读小学甚至幼儿园的老母亲都来问我,


如果对口的公办还可以,要去摇民办吗?

如果是公办小学的娃,摇进了民办初中跟得上吗?会被劝退吗?

就算摇进民办,孩子的水平提升了,但名额分配到校的对手也更强了,如果是普娃,会不会反而不合算?


每一届都有每一届的纠结。


我可能无法提供标准答案,但可以用自家孩子的经历和体会,给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


我们当年的升学路径就是“读奥数、冲民办”,孩子就读于一所公办小学,成绩还行,小升初运气不错,考入区内一梯队民办初中。


但入校后我发现,他还是处于“普娃”的水平,追得很辛苦。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想从“民办初中的普娃”的角度,说说“如果一个普娃摇号进了民办初中,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


01.

公办小普娃

进了区里一梯队民办


先来说说我们考进的这所民办初中:


它是区里的一梯队民办。当然,我们区可能比不上徐汇、杨浦这样的教育大区,我们也不敢奢望冲一哥一姐和三公;但有句说句,学校的中考表现还是不弱的 ——

每年自招进四校的就有20多个,进入其他市重点高中的也有将近200个(全年级330个孩子),应该算是个升学大户了!


我们读的是公办小学,孩子成绩还不错,但不算学霸大牛。可能是靠我抓得紧,加上运气比较好,所以考上了。


接到录取消息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喜忧参半的。


喜,是孩子站上了一个好的起点,只要冲到班级中上游,进入市重点就很有希望了;

忧,是在如潮的竞争对手中,我的孩子暂时还不够强,对他来说,心理负担是很重的。


我们这一届不适用新中考名额分配的政策,但我们家的情况,其实和现在的许多家长纠结之处有共通点,都是“普娃进了牛校以后怎么办”。


可能有家长会说,现在摇号了,摇进去的可能有牛有普有渣,孩子的对手没那么强大。


但是,毕竟民办初中这么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资源,还是能把大多数孩子拉到某一个水平的。那么,当大家都在提升的时候,家里的小普娃应该怎么应对呢?


如果一枚普娃摇进民办名校,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02.

平行班级

混到腰眼不容易


我们这个学校,一直以来的特色是奥数,走的是预录取路线。当然,摇号以后是不是会有所改变,这个会慢慢见分晓。


学校一个年级有8个班,其中3个是重点(理科)班,长期摘取各种竞赛奖项,以往考进四校的主力军也来自这几个班级。


我们进入的是平行班,当年也没有什么分班考试,进校后直接分班了,大概是报考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吧。


平行班里,每年也有1、2个进入四校的,然后能考进市区重点的是第二梯队,大概10来个。


我家的小普娃,老实说小学里也算是学习抓得很紧的,在年级里应该也算是成绩不错的,而且进了初中更加不敢放松。但磕磕绊绊上到初二,现在也就是排在班级20来名的成绩,这种排名属于【混在腰眼里】


我也看过许多顶尖名校学霸们的成长经,但我家就是个小普娃,能在平行班里混到20来名,对他来说,已经很努力了。


怎么从腰眼里混到头部呢?真的很难绝对不是“努力就能有回报”的,你努力了人家也在努力啊!


孩子已经懂事了,他心里难道不想自己好吗?但是,想把名次拔高几名,真的挺难——


一则,虽然已经14岁了,但是男孩子精力旺盛,自控力总还是有所不足


二则,学校教学难度确实挺高,尤其是数学课程,很多题老母亲都做不出来。


三则,能进这个学校,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实力派,是真的聪明,又很用功,要赶超相当费力。尤其理科班里的大牛们,简直是两个世界的人。


所以,我也和孩子分析了定位,中考的目标基本就是市重点(还不是八大的那种),北清复交是不奢望,985、211也要看运气+努力。其实看看这几年的竞争行情,我私心觉得,能考个传统一本就谢天谢地了。


以终为始,我不指望孩子能在学校里进入到最强阵容,假如拼一拼,在最后一年混到第二梯队,我也就“老怀大慰”了。


如果一枚普娃摇进民办名校,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03.

校内不算鸡

2、3小时完成作业


因为有不少朋友,是公办普娃(就是爸妈也不算鸡,孩子班里也就中游的),问我要不要譬如不如去摇一下民办。


我会先问他们,有没有预期能跟上民办的节奏


从教学上,我们学校的模式是六年级到初二拼命赶进度。听初三的学生家长说,作为升学大户,学校最后一年基本不再教新知识,就是为了提高中考成绩,反复复习、刷题


这样的做法也是我们家长私下里的争议焦点。从短期效果上看,学校一届届的升学率表现都算是蛮出色的,但从长期效果上看,孩子要面对的不仅是中考这一道关,还有之后的高考,开始三年的高速教学,总是会让我们担心孩子的学习基础打得不够扎实,就算进重点高中,也存下了隐患。


另外,在这种模式下,我个人觉得,如果是摇进去的普娃,可能会比较吃力。当然,我相信老师应该也会相应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好像是比较往重点(理科)班倾斜,平行班分到的老师,当然也很尽责,但是从教学水平和资历来看,是比理科班逊色点的。


当然,老师抓得也是紧的,孩子、家长主动跟老师交流,老师肯定会答疑解惑,但是可能孩子也大了,老师很少会一个个去盯着孩子的学习习惯,主要还是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


再说说作业。这方面好像各个学校都不太一样。


我们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倒是真的不多(这是我横向对比其他民办初中的朋友小孩得出的结论),据说老师对于家庭作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不留不必要的作业。所以,孩子一般2、3小时搞定作业,最最晚每天晚上9点也能完成了,再做点机构作业,摸摸弄弄,准备下第二天的课程,10点半左右也就上床睡觉了。


班上家长平时交流下来发现,孩子差不多都是这个时间睡觉,只有少数基础差、习惯差的学生才会做到很晚。当然,做好学校作业,家里的补充作业做到几点这就看个人的了。


如果一枚普娃摇进民办名校,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04.

校外培训

保留一门兴趣爱好


这样的生活累吗?累的。


但是,如果作业不多,老师抓得不紧,我不觉得这是好事。


毕竟孩子年级上去了,还是需要刷题的;

毕竟孩子还没到中考,还是需要管束的。


我试过买各种教辅书给孩子做,试图按照小学里的方式自己辅导,但孩子初中以后的学习,对大人来说,难度已经不低了。老母亲每天上班就是一脑门子的事情,回到家还要把九年义务教育重学一遍,坚持没多久,我自己先吃不消了。


所以进入初中后,主要就是靠机构,主要补语文、数学、物理。语文大概是男孩子的天然弱项,而数学、物理是学校的教学重点,不去补习的话,感觉孩子跟不上学校的节奏。


除了几门主课之外,我们的体艺还在坚持,一门音乐课(长笛)和两项体育课(游泳和乒乓)。


长笛是为了孩子的兴趣,我暗搓搓地想,如果能够作为特长在以后的综评里有点帮助,那就更好了,不过不敢奢望。


游泳和乒乓更多是为了强健孩子体魄,毕竟这一代的孩子,学习负担只会越来越重,到最后,拼啥都不如拼身体。


所以现在的节奏是:

周五晚上一门课,

周六上午一门课,下午长笛;

周日下午一门课,下午游泳。

双休日晚上的时间,则尝试让孩子自主安排作业和游戏。

到了寒暑假,则在学业之余,集中精力,让孩子集训乒乓。


有人问我,孩子学习已经那么紧张了,为什么还要搞那么多兴趣爱好?


是的,兴趣爱好真的是会占用时间的。但,体育是为了帮孩子有健康的体魄,而长笛是他的爱好。在压力下,孩子需要有一些爱好,作为情绪的宣泄口,尤其到了青春期,孩子可能不愿意沟通,那么音乐或是其他兴趣,可能会成为他舒缓放松的方式。


我要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平平安安。


如果一枚普娃摇进民办名校,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05.

亲子关系

不敢让爸爸来鸡娃


说到青春期,再说说亲子关系。


据说,家庭自鸡,还得靠夫妻混合双打。但是我儿子初二了,181的个儿,比他爸爸还高。还打他?我已经打不过他了!


我有时候难免喉咙响,一个礼拜也得凶个两三次,觉得儿子不反抗,也算是给我面子,让着我了。


不过,我不敢让他爸爸管他!


我小时候读书,还有点混不吝,到高中了才觉悟奋发,算是跟儿子有点共同语言。而他爸爸真的是那种从小要强到大,不拿第一第二不舒服的人,一看到儿子的分数和排名就开始火冒三丈,有时候说个两三句,又忍不住嗓门炸了。


青春期啊青春期,以前小学里能靠吼解决的,现在这套不管用了。


这也是我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班的原因,毕竟,年纪大了,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要用命来解决了。


其实,在民办初中,可能每个孩子都有压力,但我们家这类普娃,如果内心还比较要强的话,压力其实是更大的。所以老母亲也要注意疏导。


罗里吧嗦写了这点,希望能给大家的择校规划有一点点的帮助。


如果一枚普娃摇进民办名校,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最后,再写点我个人的观点,对于摇号时代下的择校建议,一家之言,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 教育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最优解,尽力而为就好。


  • 摇号确实会让民办的生源参差不齐,这就更要看老师的功夫深不深了,也算促进了老师的业务提升,长远看是好事。


  • 民办的那一套教学系统和资源题库,还有老师紧盯的节奏,应该能把大部分孩子的程度都拉上来,但家长要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还有是不是有希望冲到班级前列,毕竟有名额分配校内竞争的规则在那儿。


  • 选择培训机构,不必追求教学程度最难的,建议追求最适合孩子的。什么是适合孩子的培训,我觉得第一看整体时间,第二看老师原来就职的地方。


  • 如果是普娃,老母亲更要关注情绪疏导,毕竟孩子一点点懂事了,内心都要强的,如果成绩垫底,加上青春期,心理上可能会有很大压力的。


  • 家长的心态,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不管进了什么学校,坚持努力总是正道 。


其实我想,人之所以焦虑,无非是因为:


你知道你在哪里,

你也知道目的地在哪里,

你还看到很多人在前进,

你就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过去。

这个慢慢摸索的过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少一点焦虑,多一点理性,自信地走下去,慢慢地,见证孩子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