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希望与自由的“相爱相杀”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自26年前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后,至今仍被世人念念不忘。它屡屡上榜,多年来占据IMDB和某平台电影榜单第一名的位置,被称为

电影史上最完美的影片

希望与自由是人类发展史上永恒的话题,被无数人以文字、音乐、图画等不同方式诠释。而在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内,希望是虚无缥缈的,自由更是无从谈起,可仍会有人为得到它们而付以时光的代价。

《肖申克的救赎》:希望与自由的“相爱相杀”

01

《肖申克的救赎》:希望与自由

希望与自由为主题的《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改编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谭》中收录的同名小说。

影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场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我们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心理。

监狱里的人渴望自由,但对出狱后的生活却难以适应。他们想要改变,却害怕改变,想要希望,却害怕深藏在希望背后的诸多不确定性。

影片中,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因误成杀妻凶手进入肖申克监狱。安迪在狱中待了十九年,办起监狱图书室,教人认字、读书、考学,利用知识引导众人理财、致富。典狱长专门请他帮忙清洗黑钱、做假帐。

瑞德,肖申克监狱里的一个囚犯,能为狱中的人提供外来物资,他多次申请假释均被驳回。自安迪入狱后,瑞德便开始注意到他,后期不断为他提供所需物品。

安迪通过瑞德陆续获得凿子之类的小工具,打造地道成功逃狱,重获新生。瑞德也在申请假释成功后,离开监狱,与安迪在太平洋小岛边上重逢。

《肖申克的救赎》:希望与自由的“相爱相杀”

02

小不忍则乱大谋

起初,安迪的出现伴随着手枪与烈酒,他对妻子的出轨很是愤怒。但终究是理智占了上风,让他放弃了枪杀妻子的想法,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安迪是一个能掌控自我的聪明人。

安迪在法庭上的着装十分讲究,流露出他的一丝不苟和严谨的作风。银行家的身份代表了他拥有的学识,是他生存的资本。

一个拥有自由的人,忽而沦为阶下囚的过程,让人崩溃和疯狂,终身监禁的惩罚无疑注定了安迪在狱中灰暗绝望的人生。

典狱长诺顿是权力和规则的代表,他掌控着犯人的命运,且不容犯人对他的权威进行对抗。新犯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进入监狱后,以安迪一个从低到高的仰视镜头,呈现了监狱这个空间里的难以逾越。

安迪自进入监狱的那一刻开始,他便思考着如何离开。一开始拒人于千里之外,到一个月后才与人进行交流,以瑞德的话来说,安迪的一举一动都和这里的人不一样(冷静)

安迪在狱中闲庭信步,犹如在公园里散步,异常冷静。仿佛他身披着隐形衣,庇护他远离这里的纷纷扰扰。

安迪已如瑞德那般,对那堵难以逾越的高墙从憎恨转变为处之泰然,但安迪对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着心中的希望和目标前进。

在监狱中的蛰伏是煎熬的,不仅需要忍受监狱里漫长的等待,还有周遭狱友甚至是监狱狱长等人的羞辱。倘若没有希望和韧性,试问谁又能扛得住这般的绝望?

《肖申克的救赎》:希望与自由的“相爱相杀”

03

经济学思维:没有免费的午餐

曾经作为银行家的安迪,他深深地知道,在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事物是可以不劳而获,想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必须有付出

就在安迪获得外出劳动的机会时,他听到监狱管理人员的对话,自告奋勇,解决他们在税负上的困难,也为他的伙伴换来了啤酒,换来了片刻的自由。

“一群人在楼顶喝着啤酒,阳光洒在身上,感觉自己又自由了。”这是在影片中,第一次从台词中缓缓道来“自由”一词。在瑞德眼中,安迪的脸上扬起了诡异的微笑,就在这一刻,瑞德似乎读懂了安迪。

安迪也在继续为自己的逃狱做着准备,但无人知晓。当知道有关罪行的真相后,他加快了这个决定的实施。

在瑞德的旁白中,我们知道了安迪为了逃离,准备了近二十年,最后在肮脏的隧道中爬行500米后,出来的那一刻,宛如重生,这也是影片里较为经典的一幕。

《肖申克的救赎》:希望与自由的“相爱相杀”

04

在希望中重获自由

影片中,有人在尝试改变,也有人在日久适应。作为囚禁身体的“肖申克监狱”,隐喻着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

对于在监狱里呆了50年的老布鲁克斯来说,改变意味着毁灭。但对于年轻而富于激情的安迪来说,改变则是一种救赎。

布鲁克斯出来了,外面瞬息万变的世界让他无所适从。他虽然获得自由,但在灵魂上却失去自我。没有希望的自由,让他选择了死亡。

而安迪用坚持换来了希望,在他有了建立监狱图书馆的想法开始,他每一周都会写一封信来申请资金,然而每一份信都石沉大海。终于,写了六年的每周一信等来了回应。

当音乐在整座监狱响起的时候,所有的犯人都呆住了。

在瑞德旁白中,他说,歌声中有一种无法用文字表达的美好,超越了失意囚徒的灰色梦想,宛如美丽的小鸟飞进了我们的牢房,瓦解了这冷酷的高墙,就在这一刻,监狱中的人们仿佛重获了自由。

瑞德的第二次假释后失败,已经在监狱里待了三十年的他看不见任何的希望。但在安迪离开监狱的那一刻,瑞德得到了第三次假释的机会,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的他,却是在这次得到了自由。

有些地方,是这些高耸的石墙关不住的,有些事物在人们心里,是他们这些人碰不到、夺不走的,完完全全属于你的,那就是“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希望与自由的“相爱相杀”

05

写在篇末:希望与自由的两面性

希望是很危险的东西,甚至是让人疯狂。瑞德假释出来后,住到了老布临死前所在的房间,做着和老布一样的工作,甚至是有了和老布一样再次回到监狱的想法。

但庆幸的是,他想起安迪对他说的话,也是这样的一番话,成了他继续走下去的信念,寻找思想上的自由。瑞德去了巴克斯顿,找到安迪留在墙里的一个盒子,里面有一份信和钱。

信里提到,如果走了那么远的路,那就还可以再走远一点,希望是一件美好的事物,而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失。影片结尾定格在蓝色的大海,无边无际,这也意味着人生重新开始后无限的可能与希望。

英国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论自由》的中心论题有三:第一,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第二,论个性自由;第三,论社会对个人自由的控制。

而在《肖申克的救赎》中,监狱封闭的空间是对身体自由的限制,没有音乐和有限的书籍是对思想和讨论自由的限制,监狱里的高压的管制是对个性的限制。

他们出狱后,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则是社会环境对自由的限制。这些限制对应了《论自由》中的论述。

身体上的自由只要不触犯法律皆可以得到,但有太多人在面对困境中容易走入极端,失去了思想和个性的自由,哀莫大于心死,如果失去自我救赎,别人也难以将自己拉出泥潭。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对自我的一种救赎,生而有限,可希望与自由无限。追求自我的人生并非只是一个梦想,只是在于自己怎么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