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267篇原創文章,全文共4478字,配圖19幅,閱讀需要11分鐘。如果不能閱讀全文,請到公眾號“燃燒的島群”搜索,或直接輸入文章編號“267”。

<code>接上期(第115篇)/<code>

1497年7月8日,達·伽馬奉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之命,率領四艘船共140多個水手,由首都里斯本啟航,踏上了去探索通往印度的航程。達·伽馬的四艘船分別是“聖加布裡埃爾”號、“聖拉斐爾”號、“貝里奧”號和另一艘船名不詳的補給船。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1. 達伽馬繞過好望角發現抵達真正的印度次大陸航線圖,16年後,葡人抵達了中國

繞過好望角的達伽馬在一位熟悉西印度洋季風規律的回教徒領航員幫助下,達到了印度次大陸的卡里卡特,葡萄牙人激動地宣佈自己發現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值得一提的是,90年前,來自東方大國的一支船隊從東面的大海也駛抵了此地,這支船隊的指揮官就是三寶太監鄭和,他們把卡里卡特喚做“古裡”。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2.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航海成果,16世紀的海外殖民地

在這次著名的東方新航路的航行5年後,這位外交風格暴虐無常的航海家率領另一支規模更大的船隊,展開了第二次印度遠征。這一次,他們以武力佔領印度西南海岸並在科欽建立起了歐洲在東方最早的軍事據點。1509年,葡萄牙人藉助遠航而來的艦隊在第烏海戰中擊敗了印度和阿拉伯人的聯軍,這是印度洋上的霸主千百年來第一次易手。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3. 16世紀的馬六甲(滿剌加)城市

1511年,葡萄牙艦隊司令阿爾布柯爾克攻佔了位於馬六甲海峽盡端的貿易重鎮滿剌加,並在那裡建立了總督府。從大的層面上來說,葡萄牙人侵入到大明王朝的“勢力範圍”,應該從1511年侵佔滿剌加開始。滿剌加在14世紀末、15世紀初擺脫暹羅的控制獨立建國,並遣使入大明朝貢並請封。

明成祖朱棣下詔封拜裡迷蘇剌為滿剌加國王,馬六甲因此正式成為明王朝的“敕封之國”。葡萄牙人侵佔馬六甲之後,迅速修築起軍事堡壘和炮臺,牢牢地控制了這個遠東的貿易中心。大明王朝對馬六甲王遣使告難,但並沒有做出積極有效的反應,而是諭令暹羅諸國承擔救災恤鄰義務,“寥寥數語以塞宗主之責”。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4. 船頭上的達伽馬正準備登上印度次大陸,注意葡萄牙士兵仍使用冷熱兵器混裝

對於明王朝的冷漠態度,學者們的說法不一,但明王朝勢力的相對衰落,以及對當時馬六甲國王的不滿,都是可能的因素。總之,馬六甲就這樣丟了。

在隨後的幾年裡,葡萄牙人以此地為基地,陸續向東繼續探索了摩鹿加群島(今印尼的馬魯古群島)等香料產地,向北抵達了泰國。他們發現,泰國人和一些南洋小國因屬於大明王朝的藩屬國,可以與明朝進行合法的貿易往來,並且也由於地方官的縱容,這些藩屬國已經可以不按明朝規定時間朝貢,而是隨時可以到廣州進行貿易。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5. 馬魯古群島所在位置,位於西里伯斯大島以東,新幾內亞大島以西

或許是明王朝的冷漠給了信心,葡萄牙人開始不斷地對中國大明王朝的勢力範圍展開試探。

1513年(明正德八年),葡萄牙人若熱·阿爾瓦雷斯在印葡總督的派遣下,由中國商人指引,到達了廣東沿海刺探情報。由於廣東地方官的攔阻,他們未能上岸,只與中國私商交易。但阿爾瓦雷斯在回航之前,偷偷登上屯門島,並將刻有葡萄牙王國紋章的石柱立在那裡,作為葡萄牙人到達此地的標誌——有研究者認為,這是已知的葡萄牙人最早登陸中國的地點。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6. 反應達伽馬抵達印度登陸的場景,實際上雙方的見面並非那麼愉快,顯然威脅了印度和阿拉伯人壟斷的航線

澳門在珠江口西岸,屯門在珠江口東岸。阿爾瓦雷斯最初是在珠江口的西岸還是在東岸登陸,史無定論。但有一點是無疑的,即葡萄牙是最先侵佔中國土地的歐洲國家,屯門是中國人與葡萄牙人開戰的地方。今天的香港新界屯門港有屯門河的入海口,內有避風港,外有深水區,是一個停泊大船的好去處。

史料記載,“屯門”之名始起於唐代,唐軍曾在珠江口虎門外的南頭半島上設海防屯門鎮,有“屯兵之門”的意思。宋、元改屯門鎮為屯門寨。明初設南頭寨,屯門稱“屯門海澳”(“澳”即可以停船的海灣)。明代文獻中沒有葡萄牙文獻記載登陸地所稱的“屯門島(Tumon)”,所以明代“屯門”的具體位置也無定說,一說在南頭島,一說在杯渡山(今香港青山)。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7. 達伽馬搭乘小艇準備返回他的旗艦“聖加布裡埃爾”號上

相傳南北朝時,有高僧乘木杯漂至屯門山,在這裡修行。此山遂被稱為“杯渡山”。山腰上的青山禪院(古稱杯渡寺)傳說已有1500年的歷史。在明嘉靖出版的《籌海圖編·廣東沿海山沙圖》上,可以看到“福永”之南的海上繪有“杯渡山”。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8. 《全廣海圖》,原載《蒼梧總督軍門志》,1579年重修

這幅《全廣海圖》原載於《蒼梧總督軍門志》一書,此書是一部邊疆軍事志書,專記明代兩廣軍事事宜。古代泛稱百粵之地為“蒼梧”,故名。1552年,應檟初修《蒼梧總督軍門志》,1579年,劉堯誨重修。從此圖已繪出“新安縣”來看,應該繪製於萬曆元年增設新安縣之後(1573年,新安縣從東莞縣中劃分出來,後來改名為寶安縣)。

圖中“屯門澳”一處註記為:“此澳大,可泊。東南風至老萬山二潮水,至九州一潮水,至雞公頭半潮水,至急水門五十里,南頭兵船泊此”。這一註記不僅標示了屯門的位置,也顯示出它在海防上的重要地位。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9. 今天的屯門所處位置圖,此地在當年屬於寶安縣(新安縣),1573年前統屬於東莞縣

1668年,康熙朝在杯渡山下置“屯門墩臺”;乾隆朝改其為“屯門汛”;在嘉慶版《新安縣誌重印本·海防圖》上,可見“杯渡山”邊已注有“屯門汛”。在葡萄牙人託梅皮雷斯的《東方簡志》中,也有對屯門的描述:“靠近南頭陸地處,有些為各國規定的澳口,如屯門島等……”,在葡萄牙人弗朗西斯科羅德里格斯1512年所繪圖上,“屯門(Tumon)”被標註在今大嶼山附近。所以,一般認為香港的屯門即是葡萄牙人當初所稱之“屯門”。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10. 中國傳統意義上理解的番船朝貢是萬國來朝之舉

1514年,廣東右布政使吳延舉擅立《番舶進貢交易之法》,外國商船來華時間被擴大為無限期入境(明初對“朝貢”的國家,有明確的時間間隔及停泊地等規定),進入廣東即可上稅、賣貨。此舉一出,外國商船接踵而來。不過,廣東地方官員的開放貿易之舉,京城官員並不認同。不斷有人告廣東的狀,但玩心頗重的正德皇帝,未對葡萄牙商船來華貿易進行中央政權的干預。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11. 大明王朝接受的萬國來朝,實際上以“恩賜”的方式給予了貿易逆差

正是這些最初的葡萄牙探索者在完成貿易之餘,也帶回了關於中國的初步報告,鉅額的貿易收入讓馬六甲葡萄牙人當局堅定了與中國開展貿易的決心。雙方的第一次官方接觸發生在1517年。經由葡萄牙親王阿方索的宮廷藥劑師托米·佩雷斯(Tome Pires)提供的大量關於廣州的“富庶情況”的渲染,葡萄牙人對南中國海北端的廣州充滿了好奇。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12. 當時的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的畫像

遠在里斯本的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親自下令組織一支船隊前往中國,他任命費爾南·佩雷茲·德·安德烈為總指揮,率領一支由九艘艦船組成的“皇帝艦隊”,在這一年的8月15日到達了屯門,並申請進入廣州。佩雷斯帶著曼努埃爾一世致大明王朝的國書和贈送給明朝皇帝的禮物,也隨同這支船隊一起來到了廣州。

佩雷斯原本是曼努埃爾一世的私人醫生和藥劑師,隨著阿爾布柯爾克的船隊來到亞洲,原本的任務是為國王尋找香料產地。在亞洲的幾年裡,他把他的所見所聞寫成了一本叫《東方之夏》的書,成為了近代歐洲第一批關於亞洲情況的一手報告。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13. 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海船圖,注意可適應高海況的高聳艏樓和艉樓

由於船隻緊張,葡萄牙人在整個印度洋到南洋一帶只能保有25-30艘左右的主力遠洋船隻。所以這支九艘海船組成的船隊規模對葡萄牙人而言是花了大心思的。

在抵達廣東珠江口的途中,除了曾與一夥中國海盜交火外,並無什麼麻煩。船隊在珠江口與明朝水師打了照面後,在沒有得到明確同意的情況下就闖進了珠江,停靠在廣州城外,出於善意,葡萄牙人鳴炮示意,驚動了當地官員。據說廣東布政使兼海道副使吳廷舉嚴厲譴責了這種蠻橫行徑,但葡萄牙人以各種託詞敷衍過去。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14. 中國壁畫上記載了番邦朝貢特使

之後佩雷斯及屬下便在吳廷舉的安排下在廣州住下,一方面需要讓他們學習中國禮儀,一方面也是要向遠在北京的朝廷稟報,等待明朝皇帝的接見。在既成事實的情況下,當年十月,總督陳金接見了這夥以葡萄牙“特使”的身份隨船前來的佩雷斯,讓他們停泊在懷遠驛碼頭,並准許上岸貿易。

由於廣州的外賓接待場所有限,且葡萄牙之前與明朝素無來往,不屬於朝貢國,明朝官員不希望葡萄牙人大量滯留在廣州。於是船隊及大部分人退到了珠江口的屯門島,並在島上建立了自己的臨時據點。完成任務的安德烈隨後率領大帆船隊返回了馬六甲,只在島上留下了數量不多的葡萄牙人。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15. 西方人想象中的廣州是一座富庶的中國城市,充滿了貿易機會

1520年1月,佩雷斯通過多方賄賂,終於獲准帶著自己的中國翻譯火者亞三及若干隨從由廣州出發,並於當年5月趕到了大明王朝的陪都南京,見到了當時的明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此時的大明剛剛在江西平定了寧王的叛亂。關於新來的葡萄牙人的報告一直從帝國的南方官員那邊不斷傳來,各種反對葡萄牙人的聲音不絕於耳。

例如,葡萄牙船進入珠江口後曾鳴炮示意,此為當時在南洋地區已人人皆知的示好禮儀。但在明朝地方官的報告中,卻成為了一種好戰的挑釁。領先佩雷斯一步被明武宗朱厚照接見的馬六甲使者和其他眾多的南洋來使也一再向明武宗打小報告,痛批葡萄牙人的種種不是。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16. 葡萄牙人入侵中亞和東亞,帶來了貿易和戰亂

自1514年以來,明朝在廣東的地方官(如前文所述的吳廷舉等人)違反明廷中央的海禁令,允許南洋藩屬國商人來華貿易,引來了眾多穆斯林、泰國人和琉球的商人。葡萄牙人試圖在珠江口插上一腳,無疑讓他們感到了威脅,那麼這種小報告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明武宗沒有理會這些控訴,相反他示意讓佩雷斯等人跟隨自己一同返回北京,並在帝國的真正首都舉行了接見。由此,兩國間一段短暫的蜜月期開始了。明武宗本人在中國皇帝中屬於思想活躍的異類,雖然因貪圖玩樂與女色,留下了不好的名聲,但在處理國事方面卻比較注重實幹,喜好不走尋常路。這位皇帝對於非漢族的異域文化也有濃厚的興趣,先後學會了蒙古語、藏語和回回話,能夠與各路奇人異士以外語交流。新來的葡萄牙人正好迎合了這位皇帝的好奇心。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17. 明武宗朱厚照

佩雷斯的中文翻譯火者亞三是祖籍湖南的漢人,因家道中落而流落南洋,成為了第一位學會葡萄牙語的中國人,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曾給皇帝教授葡萄牙語的老師。佩雷斯等人為了受到皇帝的接見,還向明武宗身邊的寵臣江彬行賄,所以這位弄臣也在皇帝面前極力美化葡萄牙人。正是這些機緣巧合,讓明武宗對這些遠道而來的西方人產生了好感,並接受了佩雷斯帶來的禮物。無論朝中的大臣與藩屬國如何說三道四,他都不予理會。這段中葡蜜月期,正是建立在這層薄弱基礎上的。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18. 西方人繪製的朝拜中國皇帝圖,這裡應該是乾隆帝吧

然而,回到北京僅僅三個月,喜好女色的明武宗便在1521年因病而死。中葡蜜月期戛然而止。朝中早就視江彬為眼中釘的大臣們聯合楊太后將其賜死,接著又處死了葡萄牙語翻譯火者亞三。佩雷斯一行人被明廷下令逮捕,押解回廣州關押。

他們的存在早就讓南洋地區的諸多藩屬國非常不滿,親近江彬的做法又惹怒了朝中眾多看江彬不爽的士大夫大臣。在這些儒家正統觀信徒的眼裡,火者亞三這樣的三教九流根本就是不習教化的化外之民,卻能接觸皇帝,實在是難以符合傳統禮數,是必須除之而後快的對象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圖19. 葡萄牙人在亞洲帶來了新的觀點和新的思想衝擊

葡萄牙人攻略南洋,擅自來華,又是對天朝正統觀念下的朝貢體系的挑戰。所以無論從何角度來看,火者亞三的被殺都不會讓人意外。

朝廷的風波告一段落,下面該是戰場上見了。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燃燒的島群”!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燃燒的島群”是一個專注於太平洋戰爭和中日戰爭回顧的軍史網,首創於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論壇在線,2017年轉戰公眾號(ID:bikunet)和自媒體平臺。本站力求依據翔實準確,點評角度獨到,不吹不黑不噴,已完成作品包括珍珠港11篇、中途島7篇、巨獸之亡12篇、制勝神器3篇等,每日更新,歡迎新老朋友們持續關注。

267. 鄭和死,紅蕃出,大航海時代的大明之二:都是貿易惹的禍?

掃描上方二維碼可直接關注(ID:bikunet),歡迎擴散讓更多同好參與進來!

“燃燒的島群戰友會”微信群已經建立,需要加群的朋友加先加群管理員minshengluhao,通過邀請入群,這裡有你的眾多同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