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曾是奢侈品的出口大國,喪失到手的良機,錯過工業革命機會

今天,一說到奢侈品,人們想到的絕對是歐洲的一些名貴品牌。

諸如:路易威登包、香奈兒香水、範思哲衣服、百達翡麗表、瑪莎拉蒂車等等。

而在16世紀,中國才是奢侈品的生產國。

那時,中國的絲綢、瓷器、漆器、傢俱、茶葉、工藝品等,是歐洲貴族們眼中的奢侈品,這些奢侈品通過中東,源源不斷進入歐洲貴族的生活。

可隨著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這種貿易局面被徹底扭轉。

因奧斯曼帝國掐住了東、西方商路的咽喉,致使東方奢侈品價格一路猛漲,令歐洲的貴族們有點無法接受。

於是,他們想打通一條海上航線,與東方直接貿易。

1510年,葡萄牙首先佔領印度果阿,以此為基地向南中國海推進。

中國曾是奢侈品的出口大國,喪失到手的良機,錯過工業革命機會

01 不遠萬里 被拒之門外

1517年,葡萄牙(明朝稱佛郎機國)費爾南.安特拉德帶領艦隊駛入廣州,入城方式頗為特別,升艦旗鳴禮炮向廣州城致敬。炮聲不僅使廣州城的百姓驚恐萬分,更令大明官員十分惱火。

廣東地方官吏通過翻譯知曉,這支艦隊是來入貢大明的,他們先讓這群金髮碧眼學習跪拜之禮,又派快馬通知兩廣總督陳金。

陳金從廣西趕到廣東,葡萄牙使團身著盛裝離船登岸,雙膝跪倒行禮後,向總督陳金和大明官員送上見面禮。但陳金翻看《大明會典》,卻發現葡萄牙不在朝貢之列,且素無來往。

陳金請使團入住驛館,立即上報朝廷。

明武宗正德皇帝出名的貪玩,曾因濫玩燈火,火燒乾清宮,外使來朝這種煩心事更加不管,命禮部商討處理。

禮部商討結果是:命廣州方面高價買下葡方帶來的方物(特產),葡方使團回國,但不肯將葡國列入朝貢國之列。

葡使皮雷斯得到消息,很是失望。

皮雷斯率眾不遠萬里,本是希望打通東、西方海上貿易之路,而明廷的態度讓他心有不甘,又無良策應對,只好賴著不走,等待時機。

這一等就是一年多,正在皮雷斯愁眉不展時,使團的翻譯亞三打聽到,明武宗正德以“平定寧王作亂”為由在南京遊玩。

皮雷斯立刻派亞三去南京,尋找覲見皇帝的機會,亞三本是中國人,熟悉官場的門道,金錢開道打動了正德皇帝的寵臣江彬,亞三得到陪正德玩的機會。正德覺得亞三的葡萄牙語好玩,就經常跟亞三學葡萄牙語。

《明史 .佛郎機傳.:武宗南巡,其使火者因江彬侍帝左右。帝時學其語以為戲。

正德皇帝有興趣學習葡萄牙語,皮雷斯認為機會來了。他馬上帶領使團北上南京,但皇帝就是不接見他們。皮雷斯又大肆行賄江彬,江彬承諾皇帝回北京一定安排覲見。

02 等來的卻是戰爭

皮雷斯一行盼星星盼月亮,等到的卻是皇帝回京途中戲水而亡的消息。

1521年,明世宗嘉靖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老皇帝的寵臣江彬抄家處死,亞三因與江彬走得太近亦被處死。而且葡萄牙使團也被牽連,葡使皮雷斯下獄,病死獄中。

葡萄牙人的所有努力付之東流。

此時,滿剌加(馬六甲)的使臣趕到北京,向新皇帝嘉靖控訴葡萄牙人侵佔自己的國土。

大明朝認為葡萄牙不該肆意侵佔自己朝貢國的領土,而葡萄牙人認為明政府拒絕自由貿易,還扣押使臣,雙方劍拔弩弓,世界史上的第一次中歐海戰爆發

嘉靖帝命右都察御史張嵿督戰廣東,此時葡萄牙人已竊據屯門(深圳、香港一帶),張嵿派廣東提刑按察使汪鋐出海迎戰。

雙方的海軍力量對比:

中國曾是奢侈品的出口大國,喪失到手的良機,錯過工業革命機會

葡方的蜈蚣船,船身狹長,兩側置槳數十支,無風舉槳,有風揚帆,提速時槳帆並用,在水上行走如飛,利用奇快船速追趕“獵物”或逃避追擊。

中國曾是奢侈品的出口大國,喪失到手的良機,錯過工業革命機會


中方的福船,雙舵設計,在淺海和深海都能進退自如。首部尖,尾部寬,兩頭上翹,首尾高昂。其兩舷向外拱,兩側有護板。福船吃水深,可達四米,既是它的優點也是缺點,遠航能力強但提速慢。

中國曾是奢侈品的出口大國,喪失到手的良機,錯過工業革命機會


中國曾是奢侈品的出口大國,喪失到手的良機,錯過工業革命機會

前鏜裝彈火炮

葡方蜈蚣船裝備佛郎機銃,是後膛填裝可連續快速開火,發射完畢後即可迅速填入彈藥。

中方福船還在使用前鏜裝彈,前膛火炮發射前需要複雜的填裝,發射後還需大量的時間清理,前膛火炮炮管還有容易炸裂的毛病。

因軍備上的差距,戰爭初期明軍吃虧不少,汪鋐改速戰為持久戰。雙方拉鋸戰打了一年多,最後汪鋐派人偷回葡方火銃圖紙,仿製成功後發動攻擊,取得屯門之戰的勝利。

通過屯門之戰,明朝知曉了佛郎機銃和蜈蚣船的厲害,大力引進,為接下來的細草灣之戰積累了寶貴經驗。

中國曾是奢侈品的出口大國,喪失到手的良機,錯過工業革命機會

1523年(嘉靖二年),明軍與前來援助屯門之戰的葡萄牙艦隊再次爆發戰爭,地點廣東細草灣,明軍徹底擊敗了葡萄牙艦隊,將葡萄牙人趕出了廣東。

戰爭結束,中葡關係完全斷絕,明朝政府下令沿海的明軍,只要看到懸掛葡萄牙旗幟的船隻一律擊沉。從此直至1541年(嘉靖二十年),廣東再沒有出現過葡萄牙人。


03 正門關閉 海上私人貿易異軍突起

民間造瓷業、絲織品、棉紡業飛速發展,內陸消化能力有限,歐人東來希望直接貿易,本是大好時機,可明政府卻關上了海外貿易的大門。

正路走不通,只好尋找非法渠道謀利。

除了沿海的商人,部分內地徽商也參與其中,海上私人貿易異軍突起。

福建的月港、浙江的雙嶼港在供需大增的刺激下,成為私人海外貿易之地,其實就是國際貿易走私港。

中國曾是奢侈品的出口大國,喪失到手的良機,錯過工業革命機會


徽商徐松等人到滿剌加(馬六甲),招引大批葡萄牙人至雙嶼島,葡萄牙商船帶來了東南亞、南亞的特產與中國沿海百姓交易,因價格合理,邊民十分樂意與他們交易。

《明經世文編》記載:閩浙沿海人民“三尺童子,亦視海盜如衣食父母,視軍門如世代仇讎”。

可見連三歲小孩都知道能從雙嶼的海外貿易中掙取利潤,將”海盜“視為衣食父母,將明軍視為仇人。

大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明世宗嘉靖下詔舉全國之力打擊海外私人貿易,閩浙沿海的走私據點被一一拔掉,歐洲的、日本的、中國的海商均損失慘重。

海商們紛紛全副武裝抵抗明軍,沿海領域狼煙四起,海患嚴重。

明廷用於打擊海患的費用激增,兵無休期,沿海十室九空。

而等到嘉靖帝一死,繼位的隆慶立刻解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海外貿易,徵收稅負,海患平息。

04 錯失工業革命機會

明朝不許民間海外貿易,是為配合朝貢制度,朝貢制度是明廷壟斷海外貿易的手段,海外貿易是產生巨大利益的良田,朝廷即想獨霸又不肯下力氣精耕細作。

朱棣時代的鄭和下西洋,以宣威為主,並不以貿易為目的,費用巨大,國家不堪重負只能停止。

大航海時代到來,歐人東來貿易,明廷選擇關上大門,閉上眼睛,而供需的巨大市場,造成參與海外貿易的大明私商獲利十倍,歐洲商人將中國的商品運回歐洲賺到巨大利潤。明廷看到自己的良田被別人耕種,武力鎮壓,矛盾爆發導致海患嚴重。

明廷眼中的“海盜”汪直,擁有兵眾20餘萬人,載重120噸以上的鉅艦百餘艘,明軍難以在軍事上戰勝海盜”汪直“,採取誘降再翻臉不認人,對其先囚後斬。

而英國大海盜”弗朗西斯•德雷克“卻得到英政府的官方支持,個人是英王室晚宴上最受歡迎的客人,還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私人好友,最後被女王封為英格蘭勳爵,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看來不無道理。

隆慶的開關,打開了封閉196年的私人海上貿易,但其目的只是平息海患,並未從思想上認識到流通貿易的重要性。

中國曾是奢侈品的出口大國,喪失到手的良機,錯過工業革命機會

明代的絲織品成為歐洲貴族趨之若鶩的奢侈品,是因為早在明朝初年,江南地區已經出現了手工工場,中國的絲織業已初具規模,絲織技術為中國壟斷掌握,水平在世界上處於遙遙領先。

奢侈的絲織品明政府的高層可以盡情享用,但對民間服飾多加限制。

中國曾是奢侈品的出口大國,喪失到手的良機,錯過工業革命機會


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的標誌是阿克萊水利紡紗機的推廣使用,而這個水利紡紗機被越來越多的史學家認為是受中國水轉大紡車的影響。

至於高質量的硬瓷工藝,在16世紀更是隻有中國擁有的技術,歐洲諸國甚至認為瓷器是由雞蛋殼和搗碎的貝殼製作而成。

制瓷業被稱為“火與土的藝術”,它以實用價值、獨特的藝術和低廉的價格征服整個世界。

官府開設的官窯,不計成本為皇家或政府生產精品,雖然官窯壟斷原材料,但效率低下,成品率極低。

民窯自負盈虧,努力提高產品合格率,為海內外市場提供大量的產品。

皇帝和最高統治層享受著民間自覺形成的“奢侈品“,任由民間科技發明自生自滅,還對民間生產多有掣肘。

當大航海時代到來時,最高統治層沒有將中國強大的供給能力與歐洲巨大市場需求聯繫起來,坐失工業革命的良機。

以16世紀為節點,1600年之前全世界範圍內的科技發明,人文薈萃的中國佔了54%。

而後的400年,中國的新發明不足0.9%。

我從葡萄牙被拒的敲門聲找到了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