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航司:裁员、倒闭潮齐现

海外航司:裁员、倒闭潮齐现

截至3月23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34万例,死亡近1.5万例。病毒面前,无人幸免,海外名人政要感染人数也在继续攀升,德国总理默克尔已居家隔离。

国外疫情的爆发,对于各国而言,不啻为“外有狼,内有虎”,既要全力控制国内疫情,又要预防国外输入。

在“输入”方面扮演了独一无二角色的航空公司,首当其冲,成为了各国为求自保斩下的第一刀。截至北京时间3月23日晚间,已有超过20家航空公司全线停飞所有航班,还有12家航空公司仅停飞了所有国际航线。

放眼全球,一场史无前例的航空业倒闭潮,已全面降临。

海外航司:裁员、倒闭潮齐现

崩塌

3月13日,英国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给公司4.5万名员工发布了一封内部信,信中称本次疫情对航空业的影响要远甚于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2003年的非典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全球航空业的至暗时刻已经到来,号召所有人“为生存而战!”

讽刺的是,全球第一家死于疫情的航空公司,正是出自英国。

3月5日,英国航空公司Flybe宣布,已进入破产接管程序,所有航班已经停飞,无法为乘客做出其他安排。

Flybe的破产令人始料未及!

它打破了疫情中外界对于航司的固有印象——

  • 积淀深厚更能抗风险?错,Flybe就是一家拥有四十年历史的航司;
  • 全球经济雪上加霜情况下,走廉价亲民路线更能抗风险?错,
    Flybe就是一家廉价航空公司;
  • 拥有规模效益更能抗风险?错,Flybe一度是欧洲最大的独立区域性航空公司,每年载客800万,经营200条航线,运营着英国近40%的国内航班。

对于这样一家英国本土老牌航司,破产却来得极其迅猛:它甚至来不及通知旅客!有不少乘客赶到机场后才发现自己的航班不飞了。作为Flybe两大枢纽之一的伯明翰国际机场,在Flybe宣布倒闭后的凌晨,10个Flybe柜台就空无一人了。

这对英国乘客而言无疑有着现实、心理层面的双重打击,有乘客表示,飞奔到机场却见到了关闭的柜台,感觉就像见到了“鬼城”。

海外航司:裁员、倒闭潮齐现

(图源《卫报》:伯明翰机场的滞留旅客)

和已经倒闭的Flybe相比,韩国最大航司大韩航空,还在倒闭的警戒线前苦苦挣扎。

近日,大韩航空总裁发出警告,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大韩航空或破产。

情况有多严峻?

让我们来看一下大韩航空如今面临的困境:

  • 预订率断崖式下降,大量航班被迫取消,其145架客机中约100架左右的客机已经停飞;
  • 运营的120多条航线现已中断了89条,国际运力方面也下降了80%以上,此前公司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也只削减了大约18%的运输供应量,足见此次危机的严重性;

大韩航空被迫采取一系列自救措施:比如,推迟投资、削减运营支出、鼓励员工自愿休假;近日,大韩航空更提出了“只载货不运客”“保持货运业务维持现金流”这个唯一可行的选择。

但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丝好转的起色。

被称为“韩国之翼”的大韩航空,其生死存亡让整个航空界屏息。

除此之外,代表“经济强国”美国形象的美国各大航司,也开始出现倒闭潮。3月23日 ,美国两家支线航司Compass和Trans States宣布倒闭。

外界纷纷评论,疫情让航空业深陷倒闭潮。但经过调查,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展现在我们面前:最先倒闭、即将倒闭的航司,疫情并不是直接导致其死亡的罪魁祸首,正确地来说,疫情是压倒其的最后一根稻草。换言之,本身业绩已承压的航司,疫情将加速其死亡。

  • 以第一家在疫情中倒闭的航司Flybe为例,它的危机并不是最近才产生的。事实上,Flybe去年已陷入困境,近几年,Flybe每年亏损约2000万英镑。
  • 以大韩航空为例,早在疫情前,以大韩航空在中国航线来说,就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前途难言乐观。另一方面,韩国当地低成本航企对大韩航空的竞争也不容小觑,从2019年冬春航班计划情况来看,中韩不少新增航线航班均由低成本航空承运,大韩航空的处境早已日益艰难。
  • 而以Compass和Trans States为例,情况也同样如此,在疫情之前,两家航司就已存在危机。Trans States本已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停止运营,Compass则原定于今年晚些时候关闭达美业务。疫情的出现,让这一切计划提前发生了。

一场疫情,让“优胜劣汰”变得从未有过的残酷。

影响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还是航司员工。降薪潮已不算可怕,全球航司员工面临的裁员潮,已全面降临。

  • 3月23日,加拿大越洋航空公司宣布,临时裁员3600人,占员工总数的70%。此前,3月19日,加拿大最大的航空公司,加拿大航空宣布,临时裁员5149人,占员工总数的60%。加拿大第二大航空公司同日宣布,裁员超过4000人。
  • 同样在3月19日,澳大利亚第一大航空公司澳洲航空及旗下的捷星航空宣布,三分之二的员工将从3月末开始暂时离开工作岗位,这意味着约2万人迎来短期失业。
  • 3月15日,北欧航空公司宣布解雇1万名员工,占员工总数的90%。
  • 3月12日,北欧地区另一家主要航空公司,低成本的挪威航空宣布裁员一半员工,5500人就此失业。

更多的航司裁员计划正在路上。

人们关心的只有一个问题:怎么办?

海外航司:裁员、倒闭潮齐现

救援

全球航司可以对抗疫情风险的筹码,主要有两个:第一,足够强大的资产负债表;第二,足够的政府援助。就目前来看,后者正成为各大航司的救命稻草。

3月19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表示,全球航空业若想度过疫情危机,需要政府的援助和救助规模可能在1500亿至2000亿美元之间。在疫情爆发前的2020年年初,约75%的航空公司只有不到三个月的现金来支付固定成本,流动性危机已是全球航司的共同危机。

3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此做出了表示,不希望航空公司倒闭。目前,白宫正在寻求一项价值从8500亿美元到1万多亿美元的救助方案,其中的500-1000亿美元将用于航空业救济。

这一政策得到了部分人的支持,支持者的最大理由是将此次疫情中的航空业危机与911美国航空业危机作比较。911之后,美国大部分主要航司都被迫寻求破产保护,美国航空业迎来重塑,度过了一次可怕危机。

然而,也有人不同意以上观点。

曾经的美国航空总法律顾问盖里表示,此次疫情美国政府的援助方案不会像911那次危机中那样起作用,不足以防止灾难性的航空公司倒闭潮。理由有三:

  • 第一,911虽然导致了美国商业航空运输系统完全关闭了几天时间,但疫情使航司的恶化情况显然会持续更长时间。
  • 第二,破产申请是一个强大的商业工具,但只有在一定情况下才行得通,比如债务人在进行重整时,拥有继续营业所需的现金流,并且有能力制定和实施一个可行商业计划的时候。目前,大部分航司不符合此标准。
  • 第三,疫情之中,要计算出维持航空公司偿付能力所需的财务支持,根本是不可能的。换言之,500亿美元政府救助很可能是一次性而无用的。这之后,航空业会期望国会继续批准拨款救助个别航司,显然这无底洞式的救援十分不可行。

但在别无他法之下,“政府兜底”仍然成了各国航空业的最后结果。3月17日,意大利航空就迎来了国有化计划。意大利政府计划将破产的意大利航空公司收归国有,这项国有化计划将耗费高达6亿欧元。而本文此前所写的第一家在疫情中倒闭的英国航司Flybe,其倒闭的直接导火索也正是英国政府拒绝救援Flybe。

那么,全球航司是否已经“全军覆没”?

也不尽然。

总有一些奇迹,能以各类奇特的方式,从绝境中杀出一条生路。

比如,日本的天草航空。

海外航司:裁员、倒闭潮齐现

没有听说过?

这很正常。

因为,这是世界上最小的支线航空之一,是位于日本九州岛的熊本县天草市的支线航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天草航空都只有一架飞机。

虽然航线少、飞机小,但天草航空的业绩却十分顽强。2018年,凭着仅有的58名员工运营一架支线飞机,仍然实现了净利润5500万日元。在本次疫情中,天草航空是为数不多仍在运营的航司,而它的杀手锏,正是号称“全球最强营销县”的日本熊本县。

熊本县,本来只是日本一个小小的农业县,却在推出“熊本县政府营业部长兼幸福部长”熊本熊这一形象之后,走出了营销界鬼才之路,一举将熊本县打造成了全球旅游胜地。而天草航空正是熊本县的“地方国企”,常年运行航线只有天草——福冈线、天草——熊本县、熊本——大阪线。简单地说,就是把游客运到熊本县再送出来,它就能活了。这在平时看起来“可怜巴巴”,但在疫情中却显示出了极强的韧性,只要熊本县观光属性不倒,天草航空就能继续顽强。

海外航司:裁员、倒闭潮齐现

但类似的航司毕竟是少数,“幸福部长”熊本熊能保护的也只有一个航司。

海外航司:裁员、倒闭潮齐现

争议

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航司艰难一幕正在重现,人们似乎早已忘记,拥有66年历史的匈牙利航空、51年历史的希腊奥林匹克航空,轰然倒塌,也只在一瞬间。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航司一周内削减了近四分之一的总运力,更多航司、员工面临倒闭、失业。

争议随之而来。

有人认为,削减运力、停飞航班,不仅是对旅客负责,更是对航司员工的安全负责;但也有人认为,航司员工失业的结果也是生活难以为继,关闭运力实际上是以航司员工作为牺牲去换安全,因此,不应该全面关闭航司运力,应该为数百万航司员工的出路考虑。

您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