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蘇州“三大法寶”,答好南通“發展四問”】通中法幹警學真經、話感悟(一)

【學習蘇州“三大法寶”,答好南通“發展四問”】通中法幹警學真經、話感悟(一)

為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南通中院在全院黨支部中組織開展“學習蘇州‘三大法寶’,答好南通‘發展四問’”專題學習研討活動,要求黨員幹警進一步提高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奮力推動“強富美高”新南通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各黨支部充分運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座談交流等形式,圍繞學習研討重點,組織開展學習討論,結合工作實際,深入思考感悟。百舸爭流,奮楫者先,“發展四問”既為南通發展再次激發起奮發向上內生動力,也激勵著法院黨員幹警警醒、奮勇、篤行,以新狀態展現新作為,爭做“實幹擔當”的踐行者,為南通更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堅實的司法保障。現開闢【學習蘇州“三大法寶”,答好南通“發展四問”】專欄,展示部分幹警的學習體會。

【学习苏州“三大法宝”,答好南通“发展四问”】通中法干警学真经、话感悟(一)

知產庭勞爭庭黨支部 王立朋

蘇州“三大法寶”正是新時代南通發展所需。法院應從蘇州“三大法寶”中汲取經驗,應用於審判實踐,為南通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結合自身的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我認為,學習蘇州“三大法寶”精神內核就是要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在審判工作中充分發揮司法保護知識產權的主導作用,切實保障創新。“崑山之路”的核心要義就是“艱苦創業、勇於創新、爭先創優”的“三創”精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正是保護創新的重要舉措,在司法審判過程中,我們要依法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踐行最嚴格保護原則,加大對重點技術領域科技成果以及知名品牌的保護,依法嚴厲打擊假冒註冊商標、侵犯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犯罪,營造公平有序、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

二、須勤於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強知識產權審判業務能力。始終堅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加深對黨的最新理論和政策的理解認識;始終堅持業務知識的學習。及時更新知識儲備,加強自身的綜合素養,更有效地投入到司法審判工作中去。

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切實踐行司法為民的宗旨。為民服務是蘇州“三大法寶”的價值歸旨,也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法院的審判人員必須公正高效辦理案件,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同時,我們還應能動司法,幫助企業解決在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遇到的法律難題,增強企業知識產權自我保護能力,支持和引導企業實施專利戰略、商標戰略等知識產權保護戰略,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審監庭審管辦黨支部 鄧黎明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個體匯聚成沙的努力。作為一名法院青年幹警,能否接過時代的接力棒,為建設強富美高新南通作出貢獻,蘇州精神給了我們啟發。

仁者愛人,秉持執政為民之心。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當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始終牢記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司法目標,積極推行司法公開,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積極化解矛盾,定紛止爭,努力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博學精進,不斷錘鍊法治匠心。面對博大精深的法學理論和不斷修訂的法律法規,唯有不斷更新知識儲備,才能適應新時期的審判工作。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要發揮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從一次次庭審、一次次調解、一份份法律文書中,不斷錘鍊法治匠心,從細節處著手,嚴把文書質量關,不斷提升審判質效。

敬業奉獻,踏實走好腳下之路。我們必須堅定法治信仰,以探求公平正義為目標,充分發揚攻堅克難的擔當精神,在疑難複雜案件面前,不畏難不退縮,以敬業奉獻的精神,走好腳下的法治之路。

開拓創新,奮力張開理想之翼。現代社會日新月異,司法工作同樣需要打破常規,創新舉措,才能滿足新時代人民對法治工作的新需求。我們要始終保持敢為人先、敢拼敢闖的銳氣與勇氣,關注社會發展新方向,善於思考,善於創新。

行政庭黨支部 吳彩麗

學習蘇州“三大法寶”,答好南通“發展四問”,對於法院工作人員而言,就是將司法為民的宗旨落實、落細到每一項工作中。只有保持為民情懷,以擔當、奉獻、廉潔的職業操守,才能在大環境的機遇挑戰中、轉型期不斷積累疊加的矛盾中,進一步發揮司法職能作用,促進社會治理。

擔當,是合格人民法官的必有品質。面對不同的利益訴求,要堅持雖小必慎,案結事了;面對複雜的司法干擾困境,要勇敢站出來維護法律的正義;面對錯綜的矛盾,要沉下身子,鑽研案子,查明真相。在法官的職業生涯中,一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要在司法為民上。

奉獻,是落實司法為民的必經途徑。只有我們每個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奮鬥,才能匯成大江大河。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堅守職責、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努力做一顆不生鏽的“螺絲釘”,以更高的司法服務為實現新時代南通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廉潔,是實現司法為民的必要保障。每一個案子都滲透著當事人對司法公正的渴望。要始終保持廉潔作風,讓當事人在我們的司法工作中真切感受到程序公正、實體公正、形象公正。只有堅持“法施與人,雖小必慎”的司法態度,才能達到司法水平的新高峰,成為社會矛盾的真心化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