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的“多味”生活

2020,一個看起來多麼圓潤的紀年,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像黑色的陰雲,從楚江大地的上空向著祖國的四面八方侵入蔓延,每個人的心頭猶如烏雲遮蔽,新年,在一種憂懼交加的氛圍中打開,註定這個年不同尋常。 ——題記

(一)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像黑色的陰雲,從楚江大地的上空向著祖國的四面八方侵入蔓延。“蟄居過年”成了2020年的一種責任,一種和命運休慼相關的滿滿正能量,一種責無旁貸的使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生命重於泰山。中國力量在此時凝聚成一座山,中國精神在此時湧起一股狂瀾。在武漢,在全國,在我們身邊,已經打響了一場齊心協力的防控狙擊戰。

小區的廣播循環進行健康防疫知識和縣政府6號令的宣傳。大街上空空落落,很少有人影和車影,連鳥聲都聽不見,彷彿時光按下了暫停鍵。

當世界安靜下來的時候,浮躁和慾望也會減少。靜,是動靜,冷靜和安靜。這個冠狀病毒給我們鬧出了這麼大的動靜,讓我們的心頭猶如一塊巨石攪起了碩大的漣漪,加上每天沉甸甸的消息,不斷讓人心生恐慌和畏懼,然而,越是激流險灘越要沉著冷靜。不悲觀不質疑是冷靜,不信謠不傳謠是冷靜,高度自律、按時起居、自信樂觀是冷靜,更是安靜。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宅家防疫的日子,全家人感念著“戰疫”在前線人員的感動事蹟,努力做好自己,為祖國的抗疫大戰做微不足道的貢獻。每天中午,看書學習,三個人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互不干擾,又像在互相促進,默默激勵。偶爾聽到輕微翻書的聲音,或是輕按鍵盤的聲音,就那一點點兒聲音,也像是為了襯托房間裡的安靜。

每天下午,觀看《中國詩詞大會》,沉浸在唐詩宋詞的雄渾氣魄中,感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內心一陣又一陣的激動和自豪,再加上康震的現場作畫出考題更讓人敬仰和心潮起伏,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兒女更是魅力無窮。許是知識的強大引力,多日來的憂慮、惶恐和不安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對唐詩宋詞的愛不釋手,對文學經典的津津樂道,對填詞作詩、塗鴉作文的執迷。我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既然有大把的時間來彌補自己的短板,那就不許時光虛度,學瑜伽、練太極,強身健體,也修身養性,熱愛生活的人,誰願意庸庸碌碌打發時光,更何況,多少人正在為多數人的時光靜好而負重前行。不負時光,那就努力找點家務來做,比如熬製清心去火、安神養顏的八寶粥;學著抖音上的視頻製作蛋糕;在老孃的遠程指導下洗面水、攤麵皮;向閨密電話討教磨豆漿、炸油條……不論是成功的、失敗的,被女兒調侃,還是被先生點贊鼓勵,都很有成就感。

我告訴女兒,當災難來臨時,人人自危,為什麼總有一些人能夠披甲上陣,而且萬無一失,因為這些人都有自己獨有的護身符,那便是用知識和力量縫製的鎧甲。惟願我們的女兒將來也能像鍾南山那樣成為披甲上陣的人。

(二)

按正常,學生早已開學,教育部文件各地推遲開學,網絡上“停課不停學”的信息鋪天蓋地,各地的“空中課堂”也隨之開啟。

學校給我們召開了電話會議,要求老師組織學生參加“空中課堂”。特殊時期,能在本職工作上發揮自己最大的效能,能使學生在此次疫情中懂得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學習的動力,能健康成長,也算是我對祖國盡了微薄之力。

說做就做,我給學生推薦了“學而思網校”的直播課。每天和學生一起聽課,一起完成作業,積累一些資料,獲益匪淺。有時借用課餘,給孩子們進行有關防疫知識、健康知識的普及,向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熱愛自然、珍愛生命教育,呼籲學生傳播正能量,引導學生攜起手來,在全國抗擊疫情中做好自己,最大可能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自己在這個非常時期不荒廢、不虛度。或者找時機和學生談談感受、寫寫心得,作一首詩、朗誦一篇美文。我感覺到了生活的充實和其樂無窮。

利用碎片時間,也和學生家長進行了交流,互通學生在家的學習生活情況,請家長們支持、督促、鼓勵在家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作為科任老師,這可能是我有生以來和學生家長進行得最多、最深情的交流。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也為了孩子的一切,在這一點上,老師和家長永遠是在同一個戰壕中的。

工作量最大的是批閱作業,網上閱作業比直接在本子上閱作業麻煩多了,每個照片要放大,做批註要不斷地更換編輯工具,而且在屏幕上書寫又很不方便,加上學生拍照又不清晰,有橫著拍的、豎著拍的……80多份作業,每天要用三四個小時批閱,有問題的都做批註,優秀的要寫鼓勵性語言。閱得我眼冒金星,手指發麻,脖子僵硬,站起來連走都走不動了,歇歇,又繼續,不少學生還發信息和老師討論,不回答不行啊,難得孩子們有這樣的學習熱情,想想,比起那些戰鬥在一線的醫生護士們,他們頂著生命危險,我做這點工作,又算得了什麼呢!再說,這樣忙忙乎乎一整天,心裡反覺得充實了,踏實了,也顧不得去為遠方的陌生人傷心流淚了,能發揮一點自己的意義,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給自己寫下一段話:“我不是軍人,上不了戰場;我不是醫生,上不了前線;我是個老師,疫情面前,只能靜下心來,和我的學生一起努力,願我們能遇見更優秀的自己!

(三)

每天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疫情信息,每一個上升的冰冷的數字都像鋼針一樣刺痛著人心。擔憂和焦慮,讓人變得很敏感,隔著窗戶看到樓下幾位老人站在一起聊天,沒戴口罩,差點朝他們大喊“請保持距離,快戴上口罩”。

酒精緊缺,口罩脫銷。女兒早上一醒來就說,她昨晚夢見我們買到了口罩,她高興地一次戴了兩個。平時老給學生講未雨綢繆,我為自己的紙上談兵深感自責。世上沒有後悔藥,大難當前,懺悔何用,生命賦予人困厄的同時也會替你打開一個智慧的窗口,平時笨手笨腳,今天我動手自制防飛沫口罩。我將醫用的紗布口罩進行改制,先上下拆開,用沸水煮燙消毒,晾乾。過濾紙用保鮮膜來代替,按照口罩的大小剪好,夾進中間層,然後上下封口。女兒說,這不透氣,戴上有窒息危險。明明知道她說的有道理,還是想試試。非常時期,只要是能阻止毒從口入,任何一次希望都要試試,一半是靠心理救贖,一半是聽天由命。

先生戴上我做的口罩,說他來做小白鼠,這段日子,家裡的食物補給,垃圾清理,他都是搶著去做。許是這個安靜的世界背後藏了太多的生離死別,讓人變得越發的脆弱了,想到這些,眼眶就溼潤了。

平常的時候,人總習慣於將美好寄託於明天,明天到底會怎樣,有誰能知道?瘟魔當前,感覺一家人能在一起,能安靜地活著是多麼的美好。別再去期許明天的美好了,還是珍惜此刻的擁有,感恩當下的陪伴,好好地愛,好好地活。(四)

豐子愷說:“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一個多月的蟄居,心,已靜成一種力量,靈魂飽滿,只待花開。

既然不能出門踏青,不如給陽臺上的花草動動土,澆澆水。既然親膚不到春風拂面,春雨如酥,不如在家讀讀朱自清的《春》。窗外鳥鳴清脆,透窗而來的風,已不再是清寒的味道,隔著玻璃,已能感受到陽光的溫暖。在家,不用纏圍巾,戴口罩,可以把頭髮束上去,化一個淡妝,振奮一些,更能顯出精氣神。

已經立春了,花開還會遠嗎?

尋找理由讓自己快樂吧,比如看天,讓心情插上翅膀,飛過柳綠花紅的村莊;比如看雲,想象明天的明媚陽光;還有,把春天鑲嵌在心裡,鑲嵌在窗子裡,想象一下夢中的田野……感覺日子變得很慢,數著鐘錶滴答滴答的聲音,沒有什麼時候比現在更清晰活著的珍貴了。

無慾之人,最容易閒處守心。這段日子宅在家,涉獵了群書,撫平了躁心,學習了技能,也能隔屏與知己暢談天下,能和父母、兄弟姐妹打打電話聊聊天,能陪著愛人和孩子比比棋藝,賽賽口訣,且做光陰的有情人,已經是萬幸中的萬幸了。

人各不同,能力相殊,尋常百姓,不能衝鋒陷陣,那就守好本分,積極生活,做好自己。好好修身健體,增強抵抗力,多多發揚正能量,努力做個能散發溫暖的小太陽,只要能照耀周圍的方寸之地,共守山河無恙,也算是不枉活此生,好好地活著吧,平安開心就是對困境的博弈。


分享到:


相關文章: